他们拆了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现在后悔了
从消失的济南老火车站,看看没文化有多可怕。
—— 它就是济南老火车站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Fischer)设计,始建于1908年,于19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有着德式建筑匀称、协调的沉实风格,传递给旅人一种笃实、稳重的良好感觉。
钟楼立面的螺旋排列的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
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
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也要略胜一筹。
设计师在钟楼上参照了古罗马的建筑式样。
圆顶下的墙面装了四个圆形大钟,既增添了视觉观赏性,又为旅客提供了方便。
内部屋顶
钟楼底座部分
即将建成时,建筑师菲舍尔拍摄的全景图
老济南火车站的西部是一排三层(包括屋顶层在内)的辅助用房,阁楼山墙舒缓的曲形线条连绵起伏,与候车大厅的穹顶和拱窗互为呼应,从整体上散发出一种稳重而流畅的气息。
当年济南老火车站和德国人二十世纪初设计的胶济铁路火车站(现为济南铁路局公用建筑)相距仅数百米。两座颇具规模、均为欧式风格的车站近距离并存,这在中国大城市中极为罕见。主体建筑加上钟楼、行李房,以及济南铁路局、铁路医院那一片德式建筑,形成了一片气势恢宏的德式建筑群。
林徽因设计、梁思成审定的吉林西站在1928年建成,几乎完全模仿了老济南火车站的设计,却远没有后者精致丰富:
这样一座美丽的建筑,却没有被珍惜。
“在1990年代,追求现代化建设、排斥资本主义是一种严重的思潮,当时执政者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年济南火车站扩建专家组成员告诉记者。这指的是老火车站被当年的济南市副市长评价为“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钟楼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而下令拆除。
建筑拆除时遭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当时在全国的学术界可谓骂声一片,痛斥当局者“没有文化”。1992年7月1日8时5分,济南老火车站的钟声永远停止了。由于建筑实在坚固,本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毫无特色的新火车站,中国最有特色的火车站就这样永远消失了。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后不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大浪淘沙》中的男主角于洋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向车窗外看了看说:“慌什么,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
《大浪淘沙》在济南取景,自然少不了大明湖、千佛山、第一楼和老济南站。当同行的人告诉他这就是济南站,老车站已拆掉时,他惊讶不已,坐在车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21年后,政府果然后悔了。2013年要复建老火车站的消息传出,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山东省建筑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直言,是“一蠢再蠢”。毕竟做到完全还原已不可能,只能做出一个拙劣的赝品。
“复建最大的意义是警示后人,我们曾经以一种错误态度对待了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耻辱碑。” 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
“济南老火车站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建筑本身。建筑的灵魂、最核心的因素是历史载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