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号茶室】从美女指数看东北未来

2016-10-05 免费訂閱 → 90号茶室

【90号茶室】2016.10.05第1332期,国内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之一,专注创业/财经/科技/商业模式。为读者企业提供投融资,宣传推介,路演交流,【90号茶室CEO群】,【90号茶室投资群】群员募集中,发送名片+姓名+公司+职务+行业申请加入13951515155(手机,微信)


“前几天去了一趟哈尔滨,发现东北很多地方就像十年前的南方,这就好像时光倒流一样:大街上的音乐、广场上的表演、酒店的服务等等,让你感觉东北这些年的发展好像停滞了”

                                      ——水木然


东北老了。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公交车上,老年人的数量往往都要多过年轻人。除非是重要的节假日,在东北一些中小城市的大街上,很少会看到年轻漂亮的女孩,甚至很少能够看到30岁上下的女子,因为她们大都去了更加繁华的都市。

 

越是经济繁荣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女孩越多;越是经济萧条的地方,年轻漂亮的女孩越少。用美女多少来衡量经济繁荣程度,应该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法,似乎可以称其为美女指数或美女经济学。

 

东北之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上。数据反应出来的问题是直观而残酷的。东北地区2015年的中位年龄为43岁,比全国的38岁高5岁,相当于全国2027年的水平。这导致东北养老负担沉重。2015年东北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参保职工与领取养老保险人数之比)为1.55,远低于2.88的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辽宁为1.79,吉林为1.53,黑龙江为1.33,全国最低。东北地区城市建设年代早所导致的老龄人口多,只是老龄化程度高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的年轻人选择逃离东北而造成的年轻人口比例偏低。不但新毕业的东北籍大学生毕业不再回来,一些已经在东北工作的年轻人也大批离开东北。

 

东北地区外流人口特点,和其他人口净流出地区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四川、河南等传统人口流出大省,外流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但在东北地区的外流人口中,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占相当高的比例。东北地区的医生、教师、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成批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高素质人口的流失,不仅影响到东北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甚至导致东北的整体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生退化,其修复难度和成本都非常巨大。


东北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流,而人口外流又加重衰退


在改革开放初期,除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外,东北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1994年确定的全国16个副省级城市中,东北拥有4席,其3个省的省会都赫然在列,而全国有一多半省会城市并未进入副省级城市的名单。东北在全国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同时,大量国有企业的存在,让东北拥有了全国规模最大、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工人群体。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都曾经是让全国人向往的大城市。但这些都已经成为让东北人既骄傲又辛酸的历史。现在的东北,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受年轻人待见和稀罕的地方。

 

东北之老,病根在观念和心态上。官本位现象在东北三省表现得极为明显。官多是造成官气难改的主要原因。有笑话说,在南方扔下一个砖头,砸到10个人,其中有9个是老板。那么在东北扔下一个砖头,砸到10个人,就会有9个是“官”。尽管这种段子不免有些夸张,但还是形象地说明了东北体制僵化的真实原因。

 

根据中央巡视组的通报,仅黑龙江一省,超配干部就达1万多人。这还只是根据干部指数查出的问题,如果深究,因人口外流造成干部比例过高的问题更加严重。在一些人口外流严重的地区,原来人口八、九万的县级单位,只剩下三、四万人,但因为行政级别没有改变,干部指数也没有减少。


另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在全国最高,大量国企高管也被看作是官员,由于缺乏指数约束,其超配问题要甚于政府部门。


这么高比例的官员都在维护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形象,并且其在资源和利益分配中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关系复杂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进行干预,仅靠自我改造机制实现改变,基本没有任何可能性。

 

由“官文化”所衍生的“圈子文化”在东北也极为盛行。办事找熟人是中国的国情,但在东北表现得更为突出,无论要干什么事,东北人都会习惯性地先问一句“有熟人 吗”,几乎到了没有熟人寸步难行的地步。


在东北,穿着打扮是进入某个圈子的标志,也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穿貂皮大衣坐公交车”被称为黑龙江一大怪,很多黑龙江的女性不管有钱没钱都要买一件貂皮大衣,就是因为觉得没有貂皮大衣,会显得低人一等。

 

“官文化”和“圈子文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性,这和年轻人追求平等的理念格格不入。 “买官卖官”的现象,在不同地区都有,但在东北已经发展到买卖工作岗位。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当地人普遍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国企,才算是“正式”工作,未来才有保障。


因此,买卖各种工作机会就成了一种生意。不同单位的不同工作岗位,根据其未来收益和社会地位不同,都被明码标价。一般来说,一个职位会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不等。


在一些中小城市,找工作差不多完全是靠“拼爹”,所有热门职位基本上都被有权、有钱人家的孩子或亲属垄断了。


那些没有社会关系的年轻人,即使是花钱买到了职位,慢慢就会发现,虽然能买到工作,却买不到平等的待遇和机会。自己身边的同事大部分是在单位里有关系、有背景、有靠山的。凡是提职、加薪等有利益的事情,基本是按关系分配,工作表现只能是参考项。


一切以领导为中心在东北发展到极致


工作机会的稀缺导致潜规则盛行,年轻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受到极大压抑。年轻人好不容易进入的机关事业单位或是国企,在父母看来是进了保险箱,但其自身的感觉却是被关进了笼子。


由于这些单位的工作机会极为难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离职后再找一个类似的工作机会可能性极低。所以,必然是对领导和上司言听计从,否则不但没有升职和加薪的机会,甚至会被穿小鞋,受到排挤和压制。

 

自由是平等的前提,用脚投票是比用手投票更基础的权利,也是更宝贵的权利。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如果不喜欢一个单位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另外的工作,所以没有人会对上司产生依附和畏惧,反而是领导更担心优秀员工的流失。但在东北中小城市的热门单位中,每走一个员工,可能都意味着管理者又多了一个送人情或者是卖职位发财的机会。


除非是上面有更厉害的角色做靠山,很少有人敢得罪领导。因为即使你再理直气壮,也没法面对“一把赢,把把输”的结局。在这一类单位里,潜规则可能比演艺圈里还严重,只是作为普通人不会有意像明星那样公开自己的隐私,也没有受到诸多“娱记”的关注而已。

 

在东北的中小城市,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大饭店还是小餐馆,都是包间居多,通常大堂会很小,或者是干脆没有大堂。人们都愿意把自己关在相对隐密的包间里,一来是免去碰到熟人相互敬酒买单的麻烦和尴尬,二来是避免“隔壁有耳”,把自己对他人议论听去,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


在这种人际关系复杂的熟人社会里,也许不经意间,就得罪了根本得罪不起的人,或者是很好的朋友。

 

先别说经济景气不景气,赚钱的机会多不多,单单是这种社会风气和文化,就难免让人感到压抑和不爽。因此,那些有本事又不堪忍受这种环境的人,大多是远走天涯,到大城市或者是沿海发达地区去寻找自己的事业空间和机会了。


留存东北中小城市的大概有三类人,第一类是职业或收入非常优越的人,比如官员或企业家;第二类是能力和勇气都不足,不敢到外面闯荡的人;第三类是拖家带口,能力勇气都有,却想走也走不开的人。

 

因此,在东北的官场和民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民间的主基调是颓废和失望,觉得既没有钱,也没有权,只能是靠着不多的收入混日子。而官场的氛围则昂扬向上,觉得和过去相比当地已经发展得非常之好。


即便是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对于国家和政府也是小菜一碟,很容易就会被解决,总之是正能量杠杠的。如果谁稍微指出当地的一些缺点和问题,就会被认为是“负能量”,受到严厉的指责,甚至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东北病”目前受到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热衷于给东北开药方的人士也不少。最近,有关部门就决定再给东北一大笔银子,数量有1.6万亿元之巨。虽然“东北病”的表象是经济发展乏力,似乎加大投资能够改善其症状,让东北经济能够重振雄风。但如果东北的人文环境不变,即使投入再多钱,不是便宜了既得利益群体,就是减肥了一群懒汉。

 

改革开放后30多年中,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让全世界震惊的奇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能够让中国经济释放出巨大潜能的,就是两个字:自由。哪里有了更大自由,哪里就能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深圳的发展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案例。


30多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面对突然涌入的远远超出当地原住民的数十万人口,深圳政府根本没有能力管理。与缺少管理相对应的一个词,就是自由。数万、数十万的年轻人就冲着自由两个字,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


对被单位卡住档案不放的人,深圳给重新建立档案;对因离开生源地拿不到学历证书的大学生,深圳承认其学历。自由给了那些追梦者没有极限的成长空间,华为、万科们在这里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任正非、王石们在这里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家。

 

还有着浓重“官本位”色彩和计划经济色彩的东北,最缺乏的就是市场经济的自由基因。而年轻人最崇尚和喜欢的也是自由。金钱既买不来自由,也创造不了自由。


创造自由的办法是减少管制,减少管制的前提是大规模削减机构和官员,不过这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在反腐败和改造庞大且惯性强大的官僚机构之间,后者的任务显然更加艰巨。

 

有流动性才有自由,流动性越强,自由度越高。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四大副省级城市形成的哈长经济带,是东北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最有希望的地区。


除了这些地方,政府还能不能创造一块像当初深圳一样的“飞地”,用最少的管制,给创业者以最宽松的环境和最大自由。有了自由,东北经济发展就不会缺乏想象的空间。

 

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哪里年轻人多,哪里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哪里被年轻人所遗弃,哪里也将被历史所遗弃。对于年轻人,特别是对于创新创业人才,自由和机会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有吸引力的诱惑。


什么时候东北城市中飞舞的红裙子多起来,什么时候东北经济的活力就会迸发出来。


延伸阅读:到底是哪个瘪犊子让东北经济懵了圈?



“我再也懒得回去和那帮狗B打交道了”。


这是我一个东北朋友最近和我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一年前,他从北京辞职回到辽宁创业,具体哪个城市就不说了,一年过去了,他如今又回到北京,在意味深刻的大望路上班。


在我锲而不舍的追问下,我才明白他口中的“狗B”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泛指,泛指一切吹牛逼不干活,光喝酒不办事,泛指一切不作为的官僚主义作风,泛指一切低效率没诚信的合作方。


他和我说,他的噩梦从注册公司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他没想到只是注册一个公司,为什么在东北就那么难?


别人劝他:还是找找认识人吧!当初他是不听的,如今他和我说:“在那个地界,你甭管干啥,都他妈得找人,不找人根本办不成事儿”。


除了行政效率底下,令他难以忍受的还是创业环境的恶劣:首先他的企业根本贷不到钱,这直接夭折了他开分店的计划,而员工们三天两头请假就不说了,几个90后全都无心打工,要么是在准备考公务员,要么家里正筹钱找人进国企。


除此之外,人情往来和亲戚朋友不断想进他公司挂个管理岗的事情就更多了,他的一个大伯为此还跟他家闹掰了,因为那老头想让自己儿子去他的公司“随便管几个人,开个几千块钱就行了”,理由是“咱们自己家人,肯定比外人实在。”我这位朋友没同意,他的理由坚定而实在:“那傻逼除了喝酒就知道吹牛逼,还当经理,给他个总理当得了?”


当然,导致他东北创业继续失败的致命原因,是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他觉得“似乎每个人都不敢花钱,周围基本看不到什么冲动型消费,城市中核心消费人群越来越少,像做我这种生意的,主流客户都是年轻人,可你看,这个城市那里还有年轻人啊?”


我问他,你觉得东北的经济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


他长叹了一口气,骂了一句:我看就这样了,10年之内没戏。



当我暗恋的女神都已经换了七茬,东北的经济却依然没有起色。东三省越来越像个前朝贵族,聊以慰藉的只能是曾经过往的辉煌与殷实,而在现实的窘境里却渐渐沦为了共和国的备胎,使劲浑身解数,却只能换来女神的一句:呵呵,我去洗澡了。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东北的经济陷入了疲软。最近这几年,从《华尔街日报》到《经济学人》再到英国的《金融时报》,资本主义媒体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关于中国东北经济萎靡的观察评论文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黑土地操碎了心。


最近的一篇来自于《纽约时报》,他们将视角对准了挣扎在东北的底层民众,文章的标题是:中国东北工人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我们根本不用深入东北调研,光是报表上冷冰冰的数字就足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从宏观层面来看,2015年,东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垫底,辽黑吉三省分别是全国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更严重的是,坏消息并没有转好的迹象: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辽宁省GDP出现负增长,这不仅是全国唯一,也堪称辽宁本省的史无前例,继续稳坐全国倒数第一的“老虎凳”。


你说,就像是平均工资一样,光看GDP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不能代表东北经济就真的不好,我怎么看见满大街都是穿貂儿的人?


要我说,你别傻了,大家都是中国人,咱们的套路从来都是努力地用在面子上,如今连面子上最重要的数据,关系到乌纱帽的GDP都找补不上了,真实的经济现状还不一定多惨淡呢,尤其是对于广大的私营企业而言。


连被誉为东北之星的大连,2015年GDP增长只有可怜的3.8%。人民的钱袋子干瘪了,地方政府也不好过,毕竟,政府并不创造财富,东三省数以百万的公务员都需要纳税人来养活。


低迷的经济让地方政府实在地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以本溪为例,2014年本溪市财政收入为140亿元,到了2015年,财政收入仅为54亿,用媒体所形容的“断崖式暴跌”这个词毫不过分,暴跌高达59%。可以说,如果不靠中央的输血,这个城市的财政已然完全瘫痪了,因为这点钱,恐怕连给本溪市公务员发工资都不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东北经济的断崖式下跌之所以令人心痛,是因为东三省曾经是那么富饶和傲娇。共和国建国初期,东北是当之无愧的“鸡头”,傲然于东半球的雄鸡版图之上:拿工业产值来说话,在1945年,也就是日本投降那一年,东三省在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高达85%,这个数据还是把台湾加进去的(台湾占10%),剩下的什么北上广深南京重庆,在东北面前都是一群渣渣,因为除了东北和台湾,整个中国的所有其他剩余地方的工业产值加起来也只有可怜的5%,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东北劝圣上要雨露均沾,可圣上他就是偏偏不听的概念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就是当年东北的真实写照,那时,东北是毫无争议的亚洲中心,工业规模雄踞亚洲第一。当北京人还习惯于拎着夜壶早起倒尿的年代,长春已经是全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了,不仅如此,长春还是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第一个实现主干道电线入地的城市,以至于当年毛泽东一度想将首都定在长春。


得东北者得天下,解放前的东北就是如此的富饶和性感。从当年傲娇的“共和国长子”到如今东三省经济全面滑落沦为“弃子”,东北经济的萎靡实在令人唏嘘。



所以,请问,到底是那个瘪犊子让东北经济懵了圈呢?


十多年前,在国家刚刚提出宏伟的“振兴东北”计划的时候,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一个游子对东北的反思:振兴东北先震东北人》,这篇文章让很多东北人心里不舒服,在文章下面破口大骂。然而文章的的确确是一个东北人写的,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文章中这名东北人将自己的父老乡亲着实损的够呛,在他的笔下:


东北人好面子,爱攀比,喜欢拉关系,不讲诚信,不守规则,懒惰吹牛,东北实在是一个没有熟人就办不成事儿的一个地盘。


我不想给任何一个群体按上一个标签。坦白讲,我不相信东北人全都有上面那些臭毛病。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东北人浮于事的情况的确比其他地区严重。


无论是上学、就医、就业还是办企业,大家想的不是怎么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下意识的反应都是“找人”,有关系就有一切,没关系就寸步难行。这不是我信口胡诌,也不是我听了几个朋友的抱怨就在这里以偏概全,我们依然拿数据说话:


根据社科院的数据统计,在东北开办企业所需要的程序是全国最繁琐和漫长的,拿登记物权的流程来讲,上海只需要4个步骤即可,而东北步骤最少的城市是沈阳,需要多少步呢?12个步骤,也就是说东北最快的城市也比上海慢了整整3倍!在东北你打一个商业纠纷的官司,平均需要363天,差两天刚好一年哦亲!


办事效率和行政效率如此之低,国企当然习惯了,但效率是民企的生命,有那个企业受得了一个破证件要翻来覆去的办一个月乃至更久呢?


东北恶劣的营商环境还表现在中小微企业获得资本扶持的难度:


根据《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全年回顾与展望》,在天使投资市场已披露的投资案例中,东北地区共获得4起投资,投资金额加起来仅为700万人民币。这点钱还不如北京随便一个卖肉夹馍或煎饼果子的创业团队获得的A轮融资多,从这个层面而言,东北已然被“天使”抛弃。


这事儿其实非常严重,我个人觉得比东北暂时性的GDP下滑还严重,因为天使投资对东北的“爱答不理”,显示了在资本层面对东北的未来没有信心,而对于经济而言,信心往往比黄金还重要!这是资本层对东北信心的寒冬,也就是资本已经认定东北不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了。


即便有很多人“酒杯端起称兄道弟,酒醒之后去你妈的”,但在东北,大家依然喜欢拉关系,走后门,因为很多事情“没人你就办不了”。


造成行政效率慢,营商环境差以及全民爱拉关系的思维方式,其实通通属于计划经济和国企思维下的遗毒。东北人在计划经济和国企思维的笼罩下,生活的过久了。国企、央企等公有制经济沿用的是典型的用官僚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一旦占据主导地位,就会令民众产生崇拜权利且懒惰的德行,而且瞧不起个体户等私营经济体,总觉得那“不是正经工作”。



除了东北,东北人无处不在。人才外流似乎是东北经济发展最严重的掣肘之一,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在黑龙江省三亚市的揶揄背后,我们更应该探究的是,东北人为何一门心思的往外跑?


事实上,就像当年全国人都往东北涌造就“闯关东”的盛况一样,决定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发展,如果家乡能赚到钱,没有人愿意抛家弃子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谋生存。


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东三省累计人口流出超过400万,而且重要的是这400万都是鲜活的年轻人。一方面是年轻人的大量出走,一方面是出生率的继续低迷,东北的人口结构正加速老龄化,东北已经“未富先老”。


实际上,人才外流的深层原因是东北的经济结构实在太单一了,单一到所有东北人至今还陷在“计划经济”中吃国企大锅饭的时代。数一数东北有多少国企吧,而这种国有体制对私营经济的活力挤占是强大而粗暴的,可以这么说,东北的年轻人如果不设法找人去某一个国企工作,简直就找不到“好工作”。


计划经济无疑会扭曲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道理是:市场才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显然,如今的东北依然靠的是僵化保守的国企范儿——而国企简直就是低效、腐败和亏损的代名词。


2003年前后,“振兴东北”的计划提出来,国家投入万亿级别的巨额资金豪掷东三省,当然依然是无私地给了自己的“亲儿子”国企央企们,本来奄奄一息的国企们,靠着国家的输血又开始了胡吃海塞,领导们一个个都脑满肠肥,但企业却继续连年亏损。毕竟,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光靠输血是活不下去的。


现在,整个中国的经济都面临着压力,中央有心无力,再也拿不出来当年那种规模的资金来添补东三省的“窟窿”了,失去输血的东北经济,2015年一下子“断崖”了。


长久以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东北,形成了计划经济的遗毒:体制僵化、国有企业吸血、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东北当然也意识到了,然而东北的国企改革,起步晚,质量低,效果差,改来改去,不仅没回归到市场经济,反而一堆国企合并到央企里面,越改越看不清出路。


我不太同意《振兴东北先振兴东北人》那篇文章的观点,人性固然多变,也有懒惰的一面,东北的懒人不比别处更少,但也不比别处更多,而同样,人性都是逐利的。


不是东北人爱拉关系好高骛远,而是在东北的地界往往没人你就真的办不成事儿;不是东北人假义气不讲诚信,而是计划经济造就的官僚化体制只认权利不鸟产权和契约精神,你产品质量再牛逼,没人的话还是进不了国企采购的名单;不是东北人懒惰,而是都在国企中,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样,毕竟劳动模范奖章又不能当饭吃;不是东北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家乡除了国企和公务员,实在没什么工作岗位,在东北,进不了国企简直就等同于失业,狗屁专家天天呼吁那些家里没关系没后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东北,你让他们留在东北干什么?都去做直播去吗?


所以,从曾经的亚洲中心到如今的全国倒数,你现在知道,是谁造就了东北经济如此不堪的局面了吗?


来源:水木然专栏(ID:smr669),思维补丁


【90号茶室CEO群】,【90号茶室投资群】群员募集


为读者企业提供投融资,宣传推介,路演交流,【90号茶室CEO群】,【90号茶室投资群】群员募集中,发送名片+姓名+公司+职务+行业申请加入13951515155(手机,微信)


【90号茶室CEO群】群员募集

1.   目标对象:企业CEO,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合伙人;

2.   在90号平台上为群员提供融资需求,企业推荐,产品发布,招聘求人等服务;

3.   每天线上交流,提供数大量线上学习资料,各种创投,融资,业务信息;

4.   每月线下活动一次,项目路演,创投,融资介绍;

5.   发送名片+姓名+公司+职务+行业 申请加入13951515155(手机,微信)

 

【90号茶室投资群】群员募集

1.   目标对象:创投机构,基金,银行,证券,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的CEO,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合伙人,高管;

2.   群里每天提供大量企业融资,并购,资金需求信息;

3.   每天线上交流,提供数大量线上学习资料,各种创投,融资,业务信息;

4.   每月线下活动一次,项目路演,创投,融资介绍;

5.   发送名片+姓名+公司+职务+行业 申请加入13951515155(手机,微信)


长按主编二维码,立即报名入群!





关于【90号茶室】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90号茶室】的主编,打过工,教过书,出过国,从过政,办过公司,江湖奔波五十载,东阳,金华、长沙、镇江、北京、东京,无锡,一路走来,终于在某江南小城一个闹中取静之处,觅得一处门牌号为90号的茶室,一方小院,一间茶室,一杯清茶,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昔日书生意气,万丈豪情,江湖恩怨,随着袅袅的茶香,随着窗外的烟雨,逐渐淡去,淡去……


国内最早的财经公号 1万篇财经文章

长按二维码置顶关注


90号茶室移动互联网实战丛书!电商,微信运营,O2O,最新商业模式,传统企业转型,创业者,店长业主必读!企业团购,干部,市场营销人员学习最合适!一套90号茶室丛书,让您赶上互联网的风口!



【90号茶室】丛书,主编签名版独家销售!


1.《大数据时代的新商业模式》

2.《微信营销技巧及案例》

3.《微信内幕大揭秘》

4.《微信营运与营销实战》

5.《那些在风口上飞翔的公司》

6.《如何做电商--方法及案例》


49元/本,全部购买6本丛书包邮价更实惠:248元/6本,团体购买10套以上更优惠!预购从速!


1.支付宝账号:312503869@qq.com

户名:无锡玖拾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微信支付:18906171289  昵称:90号茶室管理员

3.淘宝店支付: 搜索店铺 90号商城

汇款时请备注购书者姓名,支付成功后截图或拍照发微信。


立即订购:18906171289(手机,微信)

长按二维码,立即购买!


订购方式:

1.支付宝账号:312503869@qq.com

户名:无锡玖拾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微信支付:18906171289  昵称:90号茶室管理员

汇款时请备注购书者姓名,支付成功后截图或拍照发微信。


电话订购

18906171289(手机,微信)



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