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号茶室】一个乡村家庭的29年奋斗史

2209期晨刊 90号茶室 2023-04-17

【90号茶室】系列公众号,2万篇精选文章,财经/科技/政治/股市/美文,一键关注,六十万高端人士每日必读,商务推广18906171289(手机、微信)


来源:在人间living(ID:zairenjian11)


9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掀起的南下打工潮,我的父母离开了故乡湖南沅江的一个小乡村去往广东。父亲做汽车维修师,母亲做理发师,没有接受过太多教育的他们凭借一技之长赚钱养家,成为南下打工潮的幸运儿,在城市扎下了根,也成为了家族中父辈里唯一彻底离开农村的人。


1990年冬,母亲在蓝田发屋门口,发型是大姨夫帮忙烫的丝丝头,模仿《星星知我心》电视剧里的古秋霞。


1989年,初中毕业后,母亲在大姨父家学了三年理发并顺利出师,在镇上开理发店,起名“蓝田发屋”,剪头发1元,烫头发4元。


1990年,母亲与两个徒弟在理发店里。


点击阅读全文👉 在人间 | 一个乡村家庭的29年奋斗史


2002年,父亲升职当上维修部主管,月薪涨到2000多元。那几年房价持续低迷,在广州有些楼盘买房送户口,父亲骑自行车载着我四处看房。在白云区相对偏僻的地方有1400元一平米的特价房,还能上户口。父亲咬牙买下一套65平米楼梯房,卧室朝马路,全款支付了9.1万,当时市区的房价是3000多一平米。买完房子,还向亲戚们借了2万用于装修。


2002年,父亲所在的物流公司购入办公电脑,父亲坐在电脑前观看屏幕。


2002年,搬到新家后,我背着弟弟在小区玩耍。


原以为买完这套房全家人的户口都能迁到广州,结果在上户口时了解到,80平米可以入两个户,60平米只能入一个户。那时候信息不发达,只受过初中教育的父母亲也没在买房时仔细了解清楚,考虑到我已经开始交赞助费念书,父亲便将唯一的户口给了弟弟。又过了一段时间,才恍然知道唯一的户口应该给父亲,因为父亲入户后子女和妻子可以随迁。这个关于户口的错误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命运,后来的十年间,为了户口,父母亲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2002年六一儿童节,两岁半地弟弟(左二)参加幼儿园表演,母亲去看他跳舞,表演的过程中忽然看不到妈妈,急得快哭了。


2003年,母亲33岁了,她关了理发店,开始转行在广从公路边开汽车用品店,相比当理发师,开汽车用品店获利的持续性更长久,体力也消耗少。此后的九年,她都在店里当老板娘,也拥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我跟弟弟。


2003年,我与弟弟在汽车用品店门口。



2004年暑假,我与弟弟在深圳明思克航母前的合影。明思克航母是前苏联退役航空母舰,在2000年改造成军事主题乐园供游人参观,直到2016年2月份停止营业,16年来,它已经成为了很多深圳人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5年,我与母亲、表哥在汽车用品店门前合影。


2006年,我与弟弟在汽车用品店门前合影。


从2003年开始,母亲连续订了十年广州日报,父母亲每天都看报纸,从里面获取了不少有效的信息,有时母亲还会将报纸上重要信息剪下来保留。2006年,母亲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标题为“会挣钱的房子”的房产投资信息,里面写关于天河区公寓的投资,母亲留了心眼。


那几年,母亲明显感觉到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她觉得我们一家从农村出来的,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希望通过投资,保住现有的积蓄并让钱流动起来,让钱生钱。


2006年,一家人去白云区的楼盘岭南新世界玩,顺便也去看房。当时岭南新世界的房子均价5000元左右,如今已经上涨到4万元。


通过报纸上的信息,母亲看好珠江新城CBD地区的规划,投资了一个靠近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附近40余平的公寓,9000元一平米,全款40多万。那时候父母亲的消费观非常保守,银行借贷也远不如今天普遍,这套房子向银行贷款20余万,母亲直言,“有点怕”。买了这套房子后,陆续租给过几名外国人,靠租金还每月的贷款,3年后,60余万转手卖出。


2006年投资购买的公寓。


小时候,父母亲常常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照看我们,常常是由我来照顾弟弟。2007年后,汽车用品店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家里的收入逐渐增加,母亲渐渐地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开始研究烹饪,给我和弟弟做各色菜式,偶尔也会带我们去市儿童公园游玩,去白云山爬山等等,还给我报了外语培训班。


暑假,我们一家和远房亲戚们去广州花都区的度假村游玩,我和弟弟在度假村的游乐场里骑旋转木马。


2008年,弟弟8岁生日,请同学来家里吃蛋糕庆生。


2009年我即将参加中考,外地户口考生必须在广东念三年的书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考虑到两地教学的差异,父母不愿意再让我回家念高中。当时广州周边只剩下从化市还有买房送户口的楼盘,从化市因距离广州市中心较远,楼市并不火热,新开盘的配套齐全的小区只要4000元一平米,可以上两个户口。父母看上了一套首付7万,贷款32万的房子。为解燃眉之急,父母亲决定卖掉公寓后,赶在5月份中考前买下这套房,让父亲和我拿到从化市的户口。


2009年,我在家里学习。


卖掉公寓的房子付了新房子首付后,还剩下50万,不愿意将钱留在手里贬值的母亲希望购买商铺。2010年,父亲花了52万投资了花都区20年产权的16平米格子商铺。


后来因开发商原因,格子商铺变“烂铺”,至今铺位无人租赁,业主多次与开发商打官司未果,投资失败。记忆里,母亲为与开发商打官司奔波了很长时间,我想他们当时内心一定也煎熬吧,但在我和弟弟面前都表现得很镇定,从来没有抱怨过。


2011年,我在高中宿舍楼里。


2011年,广州开始实行积分落户制度。当时从化还未撤市改区,未被正式纳入广州市,考虑到退休后养老金的差别,父亲决定申请积分落户,将户口迁到广州白云区。为了拿到和本科学历一致的80分积分,父亲努力考取了高级技师证,成为广州第二批靠积分落户的人,全家人的户口都迁入了广州。


2011年春天的一个周末,父母亲和弟弟来从化看望我,我们一起去爬山。


我小时候一直很喜欢画漫画。2011年夏天,我选了一家海珠区老广美对面的画室参加艺考前的集训,每天从早上8点半画到晚上11点,手上经常沾满了铅笔灰。临近考试时,经常画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可尽管如此,画画不精的我还是考砸了,铁了心想复读,最后在父母亲的劝说下,补录去了北京的一家普通本科学数码影像专业。


高中的同学大部分都留在本地读大学,我是班里唯一一个被录到北京的。高三那年夏天,广州像往常一样炎热,我的内心煎熬又彷徨,不知前路在何方。


2011年夏天,我(右一)和同学们在画室练习半开素描。


2012年8月底,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湖南和广东的我,坐了21个小时硬卧到达北京。北京在我的心中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国庆节我去了天安门广场,心想终于可以看到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景点了。


那天我格外兴奋,父亲给我买了手机,但我还是在广场边电话亭用电话卡给高中的同学们打电话,只是为了让电话号码上显示010,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现在天安门广场给你们打电话。


2012年国庆节,我拿着旗子在天安门广场。


2013年暑假,一家人办好了港澳通行证去香港旅行,在湾仔码头坐渡轮后,我们在维多利亚港前合影。


2014年,母亲摇号摇中了车牌,家里买了第一台车。父亲开车载我们回了沅江的奶奶家,图为父亲和弟弟在奶奶家门口合影。


2016年6月,我从学校毕业,拿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房租1500元,原计划在北京工作一年后,去别的城市看看,去寻找自己喜欢的适合居住的城市。没想到三年过去了,我依然还在北京。


2017年的夏天是毕业三年来最有趣的时光,那时的工作比较轻松,下班后常去鼓楼一带的Live house听演出,偶尔也给乐队拍演出照,音乐可以让我短暂地抽离现实,享受片刻的愉悦。


2017年5月,喜欢上摇滚乐的我在音乐节当摄影师志愿者。


自从2011年汽车用品店关掉之后,母亲在家做全职太太,全心照顾即将高考的我和弟弟,她给弟弟报了钢琴课,还购置了一台二手雅马哈的钢琴,监督弟弟练琴。虽然已经不用工作,但她偶尔会做针线活,给服装厂的衣服缝印花赚些零花钱。


为了锻炼身体,母亲晚上会去广场跳舞,至今坚持了8年,舞蹈让她的生活更激情,前年还特地报舞蹈班学肚皮舞,偶尔会与舞友一起参加表演。


2018年国庆,我回广州看望父母,母亲和舞友们排练了一支舞在社区表演,我跟着去为她拍照。


每年我们都会定期出去旅行,常去广东的海岛、港澳。2018年春节,我带着母亲去了越南旅行,那是我们第一次出国。


我与她在越南河内大教堂前的互拍。


2018年国庆,一家人去东澳岛玩,我给父母亲拍下合影。


外公外婆去世前,每年过年一大家子都会在外婆家相聚。老人去世后,现在变成每年在大舅家聚餐,只是大家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再难像十几年前那样凑齐。


父母这一辈的亲人里,只有父亲和母亲离开了农村扎根大城市,年轻辈的表哥表姐,学习好的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留在了大城市,学习差的高中毕业后去往深圳、广州打工,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2019年,大年初二,与亲人们在大舅家门口合影。


@所有版权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主编推荐



【90号茶室】系列公众号,2万篇精选文章,财经/科技/政治/股市/美文,一键关注,六十万高端人士每日必读,商务推广18906171289(手机、微信)


这些文章不错,立即分享到朋友圈!


13万+高端读者,1万篇+精选文章,专注创业/财经/科技/政经/股市


长按二维码置顶关注


这个公号不错,立即推荐给好友!

主编介绍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90号茶室】主编,打过工,教过书,出过国,从过政,办过公司,江湖奔波五十载,东阳,金华、长沙、镇江、北京、东京,无锡,一路走来,终于在某江南小城一个闹中取静之处,觅得一处门牌号为90号的茶室,一方小院,一间茶室,一杯清茶,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昔日书生意气,万丈豪情,江湖恩怨,随着袅袅的茶香,随着窗外的烟雨,逐渐淡去,淡去……


主编198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1991年北科大管理系研究生毕业,做过大学教师,90年代赴日本工作8年。


2000年回国创业,为中国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的开创者之一,曾创办华夏计算机、华阳软件等公司,曾在软通动力、感知集团、睿泰集团等公司担任高管。曾任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无锡市总商会副会长、感知中国物联网商会执行会长、无锡市归国人员创业商会会长、江苏大学校董、江南大学客座教授等社会职务。


曾获中国软件外包成就人物、江苏省青春创业风云人物、江苏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


在软件外包、物联网、自媒体、电商等领域有一定成就和影响力。


2013年开始编写公众微信号【90号茶室】【90号股票】【美文共享】等,编辑发布20000余篇文章,得到60余万读者关注订阅。



这个主编不错,立即加主编好友!



几十万高端人士每日必读

欢迎投放广告!

联系电话 18906171289(微信、手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