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时装杂志的 10 年艺术跨界创作之路
纵观全球,真正吸引人的时装杂志,都拥有风格鲜明的个性标签。它们都为当下的时代发声,都能在商业和读者之间保持长青,并且得到双方的掌声。
青春期永驻的 i-D,在睁眼闭眼间,网罗了全球的青少年时尚拥趸;讲究独立姿态的 Dazed,拥抱各种追求眩晕感的酷帅个体;既能贴近大众,又能保持美式精英价值观,是 Anna Wintour 主持的美版 Vogue;发掘全球时尚创意领域的新兴人才,是意大利版 Vogue 主编 Franca Sozzani 的使命;而 Stefano Tonchi 执掌的 W 则在高级时装之外的艺术和文化领域,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W 就是今天话题的主角,它在 11 月推出了艺术特辑(The Art Issue) 10 周年特刊,邀请到当红超模及网红姐妹花 Kendall Jenner 和 Gigi Hadid 演绎封面大片,她们俩被美国当代艺术家 Lizzie Fitch 和 Ryan Trecartin 塑造成奇丑无比的人形宠物。
(c) Jason Kibbler / W Magazine
定位比 Vogue 还要高一个层次的 W,商业层面而言,是母公司康泰纳仕(Conde Nast)差异化的安排。具体运作上, 它在深挖精英人群的阅读喜好方面,做足了功夫。立足于高端时装市场,将视野拓展至文化和艺术领域,网罗与之相关的全球精英人才集体创作,每期出品着实让人惊喜。
看看最近的几期:9 月刊已经成为杂志跨界创作的教科书,具体请看 👉 九月刊阅读报告;10 月玩了一期男女合体刊(下图),女刊和男刊两本杂志,内容编排上相互交叉关联,甚是有趣;11 月正好赶上艺术特辑 10 周年, 更是大牌云集。
对于任何一种玩法而言,能在某个领域连续玩 3 次就实属难得,W 却在境况善变的杂志界玩了 10 年,而且还会继续玩下去,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W 十年艺术跨界创作历程,限于篇幅,主要呈现每期杂志的封面创作主题。
W 杂志艺术特辑 10 年回顾
W Magazine The Art Issue 10 Years Archive
👇 👇 👇
看完了 W 的 10 年艺术跨界创作历程,你的感受如何?很多人应该会对 2006 年的“伊甸园”主题过目不忘,要我来说,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那期更具时代意义,那是她第一次在主流时尚刊物亮相,那会儿她因为真人秀备受争议,之后的事情地球人都知道,她这几年在社交媒体玩得风生水起,全球各大时尚品牌和时尚杂志都想找她开光。
需要说明一下,W 每年有两期艺术主题,5 月的“美容与艺术”(Beauty & Art),11 月的“设计与艺术”(Design & Art),艺术特辑锁定在 11 月推出,其中 W ART 是随主刊推出的副刊,因为吸金能力足够强,常规月份也会偶尔推出 W ART 副刊。
江湖流传一种说法,讲一本新杂志成不成,看 3 期就知道其命运。对于江湖老炮儿而言,找到一种模式不断花样翻新地重复再重复,还屡获成功,就是一门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大学问。很显然,W 做到了。
虽说时装和艺术从来都是视觉创意领域的一家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宣讲自身价值观,同时又为时代发声,还要让读者和客户买单,简直就是大难题,更何况我们还处在一个平庸的消费时代。
相信你之前一定看过不少时尚杂志推出的艺术特辑。要么是假惺惺向前辈致敬,复刻一堆不知所云的东西;要么找几个当红艺术家,穿上当季时尚单品,有样学样拍组莫名其妙的大片;又或是让几个时装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以某个匪夷所思的主题玩跨界。
世界从来不缺天才,缺的是发掘和善用他们的视野和眼光。W 将时尚界和艺文界的创意个体组织在一起,碰撞出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火花,并在过程中不断巩固品牌地位、提升品牌价值。但是,面对艺术家、当红艺人、音乐家、演员、设计师、摄影师、造型师、化妆师、模特……这些发光发亮的个体,或许你看到的、经历的却是这样:一些杂志每年给他们颁个刻着自己名字的奖杯,以显示自己的江湖地位;另一些杂志喜欢邀请他们开 Party 走红毯,以求杯酒之间见真情;还有一些杂志把他们带离了时尚界,以某种江湖大义的姿态走穴去了。
很显然,面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多坚持“内容为王”者,也在动摇自己的信念。看看中国本土时装杂志近年来的囧境,就能确信他们大部分都身在迷途。
表面上看,主编们把自带流量的当红艺人送上封面,粉丝开心,销量有保障,客户也满意。送谁上封面都可以,只要主编一句话,但是送上去的姿态却尤为关键,姿态好坏决定了品牌高低。你有没有发现,封面明星们越拍越美,本土时装杂志的招牌好像越来越 low 了。
屡创销量奇迹和话题高峰的背后,杂志和明星看似是利益共同体,却透支了各自的名誉与口碑,都是输家,真正的赢家不会是他们,而是社交媒体。所以,狂欢之余深究这一锤子买卖,真的划算?
同时,全球化的语境下,另一些本土时装杂志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不断向本土读者推销各种洋时装文化,虽然和同行划清了界限,却走上了另一条迷途。既然都全球化了,资讯面前人人平等,二手创作是自嗨还是逗读者玩?
说实话,很多本土时装杂志是不够格的,只学会了“装”,却忘了“时”。“装”其实好理解,美美美就对了,能美成仙也是本事,貌似市面上很少这样的角儿。“时”在哪里呢?“时”即为“当下性”,也就是常说的“接地气”,接地气不是三俗,而是正确捕捉当下社会的声音,挖掘出其中的前瞻性时代发声,再用带着仙气儿的方式创作出来,送上封面广而告之,深藏功与名之后,对追随者说:瞧,我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 END -
© kong is studio or the respected creator & author.
Curated & Edited by PiPiJuiCe Workshop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微信公众号:空白杂志 微信ID:kong_is
空白杂志关注时尚潮流与创意生活
kong is curating style & living.
潮流引领时代 生活自在人心
喜欢请关注、请点赞、请打赏,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