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重阳|今天,请你别忘了做这件事……

2017-10-28 广州日报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及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


行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想起还没有好好陪伴家中的老人。今天重阳,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品读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海国 摄


 《菩萨蛮·留秋》

【清】郑板桥

留春不住留秋住,篱菊丛丛霜下护。

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

江上山无数,何处登高去?

松径小山头,夕阳新酒楼。





重阳习俗


登高

从登山望远到游“小蛮腰”


说起广府重阳登高的风俗,人人都知道九月九登高,其实,这个传统与农历七月廿五的白云诞(又称郑仙诞)有关。据白云区文化馆副馆长姚月华介绍,广州坊间传说,古代羊城曾暴发瘟疫,先秦方士郑安期登白云山采药济世,却不慎在山中失足坠崖,驾鹤仙去。后来,人们根据郑安期留下的指引,找到九节菖蒲,使疫情得到控制。为纪念郑安期,人们以他飞升之日为郑仙诞,又称白云诞。白云诞当天,人们相约登山致祭,采摘菖蒲,涧中沐浴,逐渐演变成节俗。


后来,郑仙祠毁坏,部分古迹年久湮灭,白云诞活动式微。上世纪70年代起,白云诞与重阳登高相结合,人们会在重阳节时登白云山或五层楼(镇海楼)和双塔(光塔、花塔)等高处。如在无山可登的地方,因“高”与“糕”同音,可用吃花糕代替登高。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摄


姚月华说,现在重阳登高仍是广州人的嗜好,登高队伍中既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在重阳节前夜手持风车,从山脚一直步行至摩星岭。至于风车,取的是“时来运转”的好意头,表达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摄

据介绍,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广州人重阳登高的习俗,也在2014年成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除了白云山,广州各区市民也会选择临近居住地的“心水”重阳登高去处,如番禺区居民喜欢去莲花山,花都区居民到盘古山和芙蓉峰,白云区居民去帽峰山等。


如果说白云山是“老广”重阳登高的传统去处,那么广州塔等羊城新地标则成为“时髦”新选择。姚月华认为,传统与新型登高去处并不冲突,虽然登高地点不同,但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秋祭

春秋两祭有分工 


广州重阳民俗除登高望远外,也有不少村落和地区有着缅怀先人的习俗。据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介绍,传统村落有春秋二祭习惯,春祭在清明,村民一般祭拜直系祖先;秋祭在重阳,祭奠宗族共同的先人。“传统村落的宗族经不断繁衍,后人成百上千,又不断迁徙,春秋两祭更方便族人安排祭祀活动。”


潘剑明告诉记者,广州的苏氏家族是重阳秋祭的典型例子。据介绍,车陂村的苏姓人是苏东坡之孙苏绍箕的后裔,苏绍箕是一名抗金名将,后隐姓埋名落户在车陂村。每逢重阳当天,千余名苏氏后人登上白云山摩星岭祭奠先人,该习惯延续多年。


除广州本土传统村落外,住在广州的客家人也遵循秋祭习俗。据姚月华介绍,重阳当天,住在白云区的客家人会到帽峰山祭奠先祖;同时,也有客家人不远数百里回老家秋祭。年近五旬的卜先生是梅州梅县区畲江镇客家人,现生活在广州,每逢重阳,他都会回老家参与秋祭活动。卜先生说,重阳当天需挑选吉时出发,先上山祭祖,后回到祠堂或家中焚香祭拜。


新风尚

九月九日成“老人节”


由于重阳节的“九九”与“久久”同音,有健康长久之意,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中国的老人节,推行敬老活动,赋予重阳节新的含义。而在广州,重阳节不仅意味着回家看望父母,同样也是敬老活动的高峰期。不过,志愿者坦言,他们不仅在重阳节探访老人,更把敬老爱老当成了自己的习惯。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来自湖南郴州的雷小姐是一名广州青年志愿者,2013年开始参加志愿活动,至今已有上百次义工服务记录。据雷小姐介绍,一般而言,重阳节前后,广州地区不少传统村落会举行“千叟宴”,不同机构或组织也会策划探访老年人活动,推广尊老风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雷小姐坦言,成为一名志愿者后,“敬老”更是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周日上午都会参与老人院的常规探访和不定期义演”。据她介绍,常规探访需要帮助老人家收拾衣服、打扫卫生、聊天解闷,“最重要的是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开解”,她笑言:“没点技能,做不了志愿者,不同老年人有不同的嗜好,探访时需要‘投其所好’,熬汤养生、植物种植、宠物饲养、书法绘画、各类运动等,探访前需看书‘充电’,这样才能避免‘冷场’。”



岭南地区重阳民俗知多D

潘剑明介绍,在广州,登高和秋祭是广州人公认的、流传至今的两大重阳传统民俗活动。


登高是为了“祈求好运”,广州人讲究“行头运”,一般会在重阳前夜登山,在山上等待重阳日的到来,白云山是市民首选的重阳登高去处;秋祭则寄托了对先人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分担了清明春祭的工作量,方便族人组织集体祭拜活动。


放纸鹞:秋风起 纸鹞飞

放纸鹞(风筝)同样是传统的重阳习俗,尤其在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的广东阳江,过去,每逢重阳,秋风一起,孩童便人人自制纸鹞,自发聚集到学校操场或空地比赛。“用小竹竿做骨架,固定后粘上废报纸,再加上一条‘纸尾巴’,纸鹞就做好了。”年过五旬的阳江人杰叔回忆起儿时情景,笑得十分灿烂。


据他介绍,菱形的“蒲枝”和U型的“白鲳鱼”是幼时经常制作的纸鹞造型,把裁剪成铜钱模样的圆纸片穿过线圈,当纸鹞成功“起飞”,圆纸片也会随之上升,这种玩法被称为“放吹鹅”。


重阳糕:特色糕点别出心裁

古代,重阳节吃重阳糕是一项重要节日活动。“糕”谐“高”音,也是取其吉利。事实上,重阳糕的种类并没有定数,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而定,有莲蓬糕、麻葛糕、米锦糕、赤枣糕等。


到了近代,重阳吃糕因地而异,岭南地区久已失传,但各地形成独特佳节饮食,有些虽不是应节食物,但已成为一方人的美食记忆。


每逢重阳,“90后”的增城客家人小瀛就想起家人制作的艾糍,“圆似汤圆、皮薄馅多、可甜可咸。”而来自汕头金平的95后小张总惦记家乡的炒“香饭”,小张说,炒“香饭”指的是炒饭,其实是重阳祭拜土地神的供品,材料一般含有栗子、鸡肉、虾米等。“小时候妈妈在厨房准备供品,我帮忙端到八仙桌上,总忍不住凑上鼻子去闻。”


重阳三色糕。




重阳养生


外出游玩,注意保暖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但是今天出门游玩一定要注意保暖。


登高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防风,多备衣物,量力而行。


重阳时节,这样养生



当心秋燥


秋天比较干燥,需要多加注意。而且,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避风而卧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适当进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运动,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心情开朗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子女们应多跟父母聊天,多交流。


你多久跟父母主动联系一次?

多久回家看望他们一次?

你的人生愿望里,有没有一个是关于父母的?

重阳节到了,你想跟他们说些什么?

我们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应酬,忙着聚会……

当周末遇上重阳节,

希望平常忙碌的你,

能把今天留给老人!

趁子欲孝,

亲还在!


部分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申卉

图:广州日报摄影部、视觉中国

来源:广州日报、人民日报(rmrbwx)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