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笔记:陕西历史博物馆4月大展『黄帝文化寻踪——杨官寨、石峁考古发现的启示』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听闻陕西历史博物馆近来新布了一个大展:“黄帝文化寻踪——杨官寨、石峁考古发现的启示”,我决定踏着细雨,前去一探究竟。
陕西自然博物馆向来以兴旺的人气著称,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天空飘着蒙蒙小雨,领票处依然撑满了一朵朵伞花。眺望着远处的博物馆,还未进馆便已感受到浓浓的古风韵味。博物馆造得古色古香,馆区占地6万多平,复刻盛唐建筑,与周围的古城墙相映成趣。脑中突然冒出一句诗句“到日长安花似雨”,雨天来到这儿,确是别有一番风味。
此次大展吸引我前来的是“杨官寨”、“石峁”这两项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杨官寨”和“石峁”是距今5000年前后的两个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前者属于仰韶文化,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环壕聚落,出土了精美彩陶为代表的大量文物,显示出鸿蒙初开的社会景象;后者更因形制独特的恢弘石城、杀殉祭祀遗迹、殉人墓葬、精美玉器等发现,揭示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
2012年,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更有专家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古城遗址的发现,并判断石峁遗址为黄帝部族所居。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更新,这些发现是否与黄帝和他的族群有关,是否会将那个远古舞台的帷幕揭开呢?
怀着期待的心情,我走进了展厅。
首先我看到的是展览的第一部分:“始祖寻根——我们的黄帝”。
在这一部分中,我推荐大家把这个宝物找出来看看:
天狗吠日纹彩陶盆(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彩陶盆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它以粉和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成为黑、红颜色的器具。此次在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的天狗吠日彩陶盆,色彩保存尤为完好,图腾轮廓也非常清晰,真实地呈现出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的精妙工艺。
到了第二部分:“鸿蒙初开——杨官寨考古的启示”,我见到了人气最高的展品:传说中的镂空人面盆!
镂空人面盆(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看着这张萌脸,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些画面……
在这片展区我还看到了号称最早QQ表情的“涂朱砂人面饰残陶器”:
涂朱砂人面饰残陶器(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此次展出的画风似乎已被萌系全面占领。除了以上两个萌脸,我还在后面的展厅里看到了两个长得略抽象的:
石雕人面像(龙山时代,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玉雕人头像(龙山时代,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还有看起来很好吃的
泥灰重唇口尖底瓶(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看起来很性感的
鬲(龙山时代,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看起来很犀利的
玉刀(龙山时代,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璋(龙山时代,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杨官寨遗址等考古发现了大范围的文化趋同现象,显示着超大聚落出现,社会层级开始形成,社会复杂化程度提高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指向一种可能性——那时已有早期国家的形态存在。这一切恰好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吻合。这一童话般的时空聚拢,究竟是一种特殊、偶然的文化现象,还是蕴藏着我们尚不清楚的历史真实呢?
石峁大型城址的发现,出土文物遗存之丰富,铜器使用之明确,社会分化之明显,都充分展现了较高的文明程度,显示当时已处于早期王国时代。大量玉器的使用,也吻合了“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记载。但因石峁文化的覆盖面有限,时代也略晚,要完全将其视为黄帝文化的一部分,难免仍存疑点。但从考古学文化系统传承的角度而言,视其为活动于北方地区的一支黄帝后裔之文化,还是比较可信的。
看完“黄帝文化寻踪”展,我又顺便到旁边展厅看了“雅与玩——中国古代锡壶艺术展”及“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精华展”,感受有二:1、腰酸腿疼。陕西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果然不容小觑!2、大饱眼福,除“黄帝文化寻踪”展外,其它两个展览质量也是极高的,值得一看。
在西安的博友,或者正好路过西安的博友,一定不要错过这次文博盛宴。
▌更多展讯推荐请戳:(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让 看 展 览 成 为 一 种 生 活 方 式
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得更多展览信息
▼
/ 关 于 我 们 /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 长按二维码 丨 搜索群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