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石人石马被洗澡,还是网友被洗脑?
中国网图片中心发布的“胡武功怒了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一文昨日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主流媒体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文化,一些微博用户也纷纷转载这一消息,并导致事件影响的扩大。
石人石马被“洗澡”
胡武功先生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认为,当地文物部门为了打造新景观而“除污去垢”,将唐建陵和唐崇陵的石人石马身上的千年包浆清除殆尽,随文还配有其个人拍摄的时间跨度为20多年的石刻对比照片,以此证明当地文物部门对石刻的清洗行为,并对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了指责。
被“清洗”前的石刻
1992年的唐桥陵石雕
被“清洗”后的石刻,石刻人像头部的黑色物质,在胡武功先生看来是工作不认真而没有“清洗”干净。
2016年被“清洗”后的崇陵石雕
陕西省文物局对此事高度重视,当即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核实调查,并发表声明。经核实,胡武功先生所言纯属虚假消息,实为个人主观臆断。
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没有进行过任何人为清洗,省市县任何文物部门也未安排过任何石刻清理工作。
唐建陵和唐崇陵“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的干干净净”的现状,是自然现象。主要原因:一是1200多年来,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都处于一种自然保护状态,其外貌状况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有的表层地衣苔藓明显、有的较少甚至不生长苔藓;二是石刻表面地衣苔藓的生长与石刻所处的微环境有很大关系,迎风面基本不生长地衣苔藓,反之,背风面易积尘面、生长苔藓;三是近年来的空气污染、酸雨增加,导致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淋溶现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
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有害病灶,并不等同于古玩的包浆,而是一种有害物质。针对这类病灶问题,在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论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曾在唐乾陵(非唐建陵、崇陵)开展了探索性的石刻保护清理研究工作,但仅限于在唐乾陵选择的三件不同病灶类型的石刻进行了科学保护、清理。经近十多年的观察,已保护过的三件石刻目前保护效果良好。
对于此不实信息给文物部门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局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次当地文物部门躺枪后,很快站起来发布声明,澄清事实,驳斥“专家”别有用心的谣言洗脑行为,有理有据有节,小编在此点个赞。
舆论的发酵
虽然这一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在消息传播的初始阶段,即陕西省文物局官方没有正式介入的这一段时间内,各方对“石人石马被洗澡”这一消息的反应值得我们做进一步讨论。
网友对此事的反应是两边倒。
强烈指责文物部门的激动派
网友A:不是说不许毁坏文物嘛!国家都大力洗刷,我们是不是拿刀去刻“到此一游”啊?[吃惊][衰][怒][怒]我见过其他国家好像是五世纪时期(具体时间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要喷)地下挖出来的古城!人家也清洗保护!可是不是这样刷洗啊!~再对比吴哥窟的石像!我只能说~猪脑子砖家!没文化真可怕!
网友B:洗去的是岁月印记,是千年风雨驳蚀的沧桑感。宁波东钱湖陶公山和殷家湾古村的清代和民国老房子粉墙被重新粉刷,或刷白写上标语和图画,或用浓淡不一的灰色喷洒墙上,劣拙模仿年代感,都是没文化的粗暴破坏,其行径和清洗千年石刻如出一辙。
网友C:我国对受损文物的修复原则至今为止仍然是“以旧修旧”,就是尽最大可能让被修复过的文物看不出被修过的痕迹。这次陕西“唐十八陵”却被无端洗白如新!这是严重的破坏文物的行为,也是败家子行为,不管是谁下令干的都应当受到法律追究。关注此事。
网友D:说出了中国文物保护机构的心声?都是这样的心态,所以出了这样的事情。没听说过修旧如旧吗?去除外面的侵蚀裸露出里面不是会侵蚀得更厉害吗?就像地表的青苔和牙釉质,去除青苔的地面会干枯没有养分,牙齿和发梢也是如此,这点基本的常识也没有吗?
摆事实、讲道理的理性派
@文物医院:在一些“艺术家”眼中所谓的“包浆”在文保工作者眼中可能是一种文物病害。石刻露制品在自然环境下不仅会受到动物粪便堆积腐蚀,且缝隙、花纹角落也极易滋生霉菌、苔藓等微生物菌群而导致石质表面变色及表层风化现象,对石刻本体造成严重危害,不能以保存病害隐患来换取所谓的审美。
@果壳视界: 图中石刻所谓包浆是生物危害,是石刻风化重要原因。如果不洗,再过千年,“包浆”越来越有味儿,石刻就面目全非了。其中一张照片石人头显然是清洗后长出来又死亡的生物,非说工作不认真没洗干净。这简直就是哗众取宠!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专业人士。
@鞋楦儿:武功变武断。石雕要想深度、长久保护,必须关注其形态变化,苔藓、藻类等附着物;降水酸碱度以及沉积;光照、温度、湿度条件改变与外部附着物的反应机制。所以,“千年包浆”有很大程度上是加速石质风化的罪魁。有效的保持、清洁手段是延续露天状态石雕寿命的好事。
@螺旋真理:张口包浆闭口沧桑者,未必真懂文物;文物保护工作做得不好,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接受批评,但是不代表要接受错误的批评;先科学,再态度,尤其文物保护,真是科学。
@郭大法师:#包浆的愤怒#老艺术家冲冠一怒为包浆,结果pia一声被打了回来。这事挺典型的反映了如今一般知识人对待专业问题的态度:不管明不明白,先愤怒,愤怒就高尚。管你科学不科学。
网友E:「胡武功怒了」——很多愤怒都源于无知,你说的「包浆」里净是些硫化物、鸟粪之类的腐蚀性物质,适当清洗是保护文物的一种正常手段。而且这也不是你们臆想的什么「中国式文物保护」,世界上最著名雕塑米开朗基罗「大为」上的「包浆」几年前刚被彻底洗过。
网友F:这跟那些希望偏僻乡村永远不要发展、永远保持“原生态”好让自己抒发情怀的小清新有啥区别?
显然一些网友在不知道事实的情况下,就被胡武功先生给带到沟里去了,他们只看到了“愤怒”、文物被破坏的这一面,再加上自身先入为主观念的发酵,就完全否定了文物工作者的付出。即使一些网友对胡武功先生的言论进行了有科学依据的反驳,他们也完全不听取这一部分声音,依然坚持自己的偏激观点。
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相关部门在以往进行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犯的错误太多,而给一部分网友造成了根深蒂固的不良影响。此外公众对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的缺失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一点,相关部门和公众自身都有原因,就是传播和接收的问题。
问题的焦点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发现讨论集中在包浆、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方式、文物存续的人为干预这几个问题上。
包浆
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文玩、书画碑拓等纸绢制品都有包浆。
说明白点,包浆由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渍,或者土埋水沁等产生的物质,层层积淀,逐渐在器物表面形成的皮壳,可以说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
包浆深厚的珠子
包浆大概就等同于岁月的痕迹,历史的积淀。胡武功先生使用包浆这一词语来形容石人石马表面的覆盖物,应是想表达这些石刻承载的历史沧桑,不过可能他也是没搞明白包浆到底是什么,这里就不做进一步讨论了。
这地方小编想特别提醒一下:包浆是文物专业术语,是某些特定的古器物才有的,不是什么东东都可以“包浆"的。让胡武功主席去工地上搬砖三年,风里来雨里去,不洗澡不洗脸,深深铭刻搬砖岁月的烙印, 大约他也不会珍惜他的这一份岁月“包浆”吧。
人为干预、修旧如旧
“不改变文物原状”和 “最小干预” 原则,是国际上通行的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原则。同时我国《文物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同时我国文物保护还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最小干预不是完全不干预,如果文物的本体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保护与传承,更不用说感受历史感受文化了。修旧如旧不是“做旧”,而是要还原文物的本来面貌,当然修旧如新,而且是极为不协调的新一般是肯定不提倡的。
事实上这次“石人石马被洗澡”的事件是个旧闻,源于两年前唐陵石刻保护项目的讨论,此次又被媒体拿出来炒作,实在让人搞不明白其中意义,估计是想搞个大新闻,不巧却立马被打脸,看来媒体的操守又值得被拿出来讨论一番了。当然网友们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也有待提高,文物部门也要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神秘大奖等你来拿(不妨点击下面标题试试)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