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鸮尊,第一“戎”器
妇 好 鸮 尊
通高45.9cm、口径16.4cm
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商王室妇好墓
现藏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6年,位于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的妇好墓被考古工作者发掘。这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
四十年后,“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妇好与司母辛
妇好是商第二十三位王武丁(公元前13世纪)的最宠爱的一位妻子,武丁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殷”中盘庚的侄子,武丁统治期间商再次恢复往昔的荣耀,繁荣昌盛,这就是“武丁中兴”。武丁约有60多位夫人,正式的王后有三位,司母戊妇妌(妇戊)、司母辛妇好(妇辛)、妇癸。
司母戊大家都认识,即使没听过也应该听过那件著名的司母戊鼎(后更正为“后母戊鼎”)——这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而妇好墓,同样出土了司母辛鼎,但重量却不到司母戊鼎的1/5。据推测,尽管武丁很爱妇好,但她去世较早,而且主持祭祀武丁三位法定配偶的,很可能是“戊”的儿子。
但妇好墓还出土了另一件重器——鸮尊,如果说司母戊大方鼎是青铜时代留给我们的第一“祀”器,那么妇好鸮尊则堪称第一“戎”器。
克敌神鸟,妇好鸮尊
鸮尊在妇好墓中出土了一对两件,呈昂首挺胸站立鸮形,头顶羽冠,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造型庄重雄奇。鸮头后部为盖,盖上立鸟与夔龙兼做盖钮。鸮尊纹饰极尽华丽,通体装饰了兽面纹、蝉纹、夔龙纹、盘蛇纹、鸮纹等多种纹饰。口内铸铭文“妇好”。
考古学家郑振香认为,在妇好墓出土的琳琅满目的宝藏中,妇好鸮尊是宝藏中的宝藏。
为什么鸮尊有如此高的地位,又堪称第一“戎”器呢?
中国古代铜尊最早见于商代,主要形制有圆尊、方尊、鸟兽尊等,鸟兽尊种类繁多有羊尊、牛尊、鸮尊、象尊等。在殷墟的考古发现中,规格较高的墓葬往往会有鸮尊出土。据说,在中国上古时代,鸮(即猫头鹰)能辟兵克敌,被视为祥瑞神鸟。
【 小 资 料 】
鸮,为鸱鸮科各种类的通称,古时又叫“鸱”,曾出现在《山海经》中。鸱尾、鸱吻至今仍存在于中国古典建筑的屋脊的两端,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构件与装饰器物。但其实并不是指猫头鹰。
水下发掘的国宝
据郑振香研究员说,这两件妇好鸮尊,是从水里打捞出来的。由于器物上满是泥水,刚出土时的鸮尊模糊不清,从大致轮廓上看像站立的动物。刷洗后,发现其大体完整,而且以前在图书上看到过类似这种的器物,不过时代要晚得多,于是这两件器物被命名为“鸮尊”。后来,在研究器物时发现口下内壁上有“妇好”铭文,便正式命名为“妇好鸮尊”。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这两只“猫头鹰”还没有后脑勺。后来考古学家在对合青铜残件时,发现两个大小形状相似的、近似半圆的器物。据说,当时有一个当地的老工人猜测,这可能就是那两件“猫头鹰”头上的盖子。后经考古学家验证,两个半圆形器物与两件鸮尊的器口吻合,鸮尊这才完整无缺。
合璧后的“猫头鹰”,头呈弧形,双眼圆瞪,双腿粗壮,挺胸昂首,再衬以盖上的装饰立鸟(躲在大猫头鹰耳朵后面的一只小猫头鹰)、夔龙(尊盖的龙形把钮),雄健刚毅,堪为“战神”。
鸮傲江湖,萌爆天下
馆儿君个人非常喜欢猫头鹰,虽然民间都叫它“夜猫子”,认为不祥,但是它很萌啊!据说猫头鹰的眼球不能转动,但它的头却可以扭转180度以上……
萌即正义……
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一款名为“鸮傲江湖”文创产品横空出世!而上个月28号“鸮傲江湖”博物文创跨界艺术再生创作展在郑州举行。
近百名设计师、艺术设计爱好者共聚一堂,以创新、跨界、融合的思维对妇好鸮尊“鸮傲江湖”文创衍生品——素版大宋官瓷“鸮尊”进行艺术再生创作。
随着时代发展,文创产品早已不是小卖部兜售纪念品的简单概念,这些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傲娇卖萌商品,使文创产品真正从“藏在深宫人不识”,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文为本刊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往期每周一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你还想了解哪些珍品文物的故事?
可以在下面留言或后台消息告诉馆儿君哦!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