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名字?我看不懂!

2017-12-05 羽林郎 博物馆丨看展览

“这是什么?”

“不是写着嘛,军持。”

“我是问做啥用的?”

“emmmm……不知道。”



小编去博物馆看展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类似于上述的对话,这种“俩字分开我都认识,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情况,是不是有点尴尬?


瓶就瓶,碗就碗,可偏偏就是有些器物不走寻常路,非叫一个你完全看不懂的名字。


这些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编这就为你来解惑。


1军持


外文名:梵语“kundikā”, 兴都斯坦语“Kendi”。 中文名还有军迟、君持、君迟、捃稚迦。

 

难怪名字让人看到之后不知是何用途!

 

其实,它的含义就是“水瓶”,来源于印度(学界或有其他观点),是僧侣云游时所带的贮水器,贮水以备饮用及洗手。

 

随着时代发展,军持还作为佛教法事活动的法器和普通人时常使用器。宋代塔基中出土的军持可以看出它们的宗教色彩。

 

在诗词记载中军持还有取水、盛水,插花陈设或装酒等用途。


“戏临小草书团扇,白拣残花插净瓶。”——黄叔旸《鹧鸪天·暮春》

“醍醐乳酒注军持,听取长生记”——《明词汇编》

  ……


那究竟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哪些器物被命名为军持呢?

 

简单来说,军持可以分为单口军持和双口军持,而双口的较多。

 

单口的大抵长这样:



龙泉窑净瓶  元  故宫博物院藏

 

双口的演变比单口军持丰富不少。

 

大约在隋唐,军持已经传入我国。之后,北宋的“清瘦”与“天鹅颈”,南宋至元的“大口”和“小短脖”,到明清时候,矮胖的形象已经很常见了。



唐代 白瓷军持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明洪武  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明永乐 故宫博物院藏


为什么几乎相同的器物,有的博物馆介绍为军持,而有的叫净瓶呢?

 

按照唐代高僧义净的记载,军持包括了净瓶触瓶两种。


陶瓷质地的为净瓶,金属质地的为触瓶,二者使用场合也略有差异,但形态基本一致。但是在中国佛教的典籍中,也很早就将两个名称混用。



北宋吕氏家族4号墓  铜净瓶(发掘者命名)

 

考古发现的器物命名也常常将军持和净瓶等同,所以在参观不同博物馆时看到对它们不同的名称,也不必惊讶。

 

其实,前面提到的单口军持,它有一位“亲戚”——藏草瓶。有的人认为它是单口军持发展到后来的一种变式,可以归为单口军持。

 

藏草瓶的用途是盛水或插草的藏传佛教法器。



乾隆藏草瓶  故宫博物院藏  


你是不是想到曾经去故宫见到的其他“独特”的瓷器?它们有着“奇特的外形+神奇的名字”。


2多穆壶、贲巴壶、僧帽


“多穆”在藏语、蒙古语、满语中均有相似的发音,但是含义略有差异。在藏区多穆壶是拌、盛酥油茶的器皿,在满族地区是盛装奶茶的器皿。

 

所以将清宫之中的“多穆壶”理解为满族贵族的高级奶茶壶也还有些道理。


(相关阅读:乾隆:瞅你们晒的都是啥破奶茶,还排队3小时……

 

不过多穆壶可不仅仅是“奶茶壶”那么简单。它应该是有盛装液体的实用意义和藏传佛教的礼制意义。

 

尤其是在清代皇室和上层社会重视藏传佛教和藏区的宗教民族团结,多穆壶被更多的用在民族和宗教活动(比如册封和法事),礼制功能更加突出。



粉彩八宝勾连纹多穆壶  故宫博物院藏

 

下面这一位有点大象既视感。

 

贲巴壶是藏族宗教活动中祭神用品。“贲巴”在藏语中意为瓶,这个瓶可是没有柄,有“象鼻”。

 

瓷质的贲巴壶由金属质地的器形发展而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烧造较多。御窑厂烧造的那些用来赏赐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宗教领袖再好不过了。



斗彩璎珞纹贲巴壶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藏

 

和多穆壶相比,贲巴壶一直都只是宗教法器。

 

这位仿佛给自己戴了一顶喇嘛教的僧帽。

 

这种器形元代首创,明清时候继续发展,还出现了紫砂僧帽壶。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

 

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甜白釉僧帽壶   明永乐


西藏博物馆解释它为“西藏喇嘛所使用的宗教器皿,由于其壶口近似于噶举派喇嘛帽而得名。”

 

就让它继续保持宗教器皿的神秘吧!

 

除了这些名称让你一脸懵的,还有一些似曾相识却又不大熟悉的瓷器。


3奓斗


奓斗,又名渣斗(渣斗说:人家换个马甲你就不认识了?友尽……)而它的好兄弟唾壶常常被人们和它混为一谈。

 

唾壶是大哥,渣斗是小弟。大哥在三国时已经出现了,小弟在唐晚期之后更多见,在小弟的影响下,大哥“出镜率”降低,小弟渣斗承担起了一部分唾壶的作用。


一些唾壶还有盖子与之配合。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  隋代  故宫博物院藏


之所以会将二者等同,其实是因为它们功能的相似。

 

唾壶作为卫生用具,很多人单纯理解为吐痰。(不是得病的话,哪有那么多痰要吐…)

 

其实根据一些考古资料来看,不少唾壶其实还用来唾漱口水,后来有时也吐食物残渣(比如鱼刺、肉骨头?)谁让它后来常常和食器等用具一起出镜。

 

小弟渣斗着急了,因为它的用途可不是那么简单。

 

那些极小口的渣斗,存放食物残渣太不方便,它们的外形设计很是符合吐漱口水的功能。(得到大哥真传)



林黛玉漱口


渣斗还常出现在一组高雅组合旁,从辽墓壁画等资料来看,渣斗可能也有倾倒茶渣的功能。



白釉渣斗  唐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渣斗还会放置于床边和几案上,应用也更广,可以容纳微小废弃之物,用途也更多,还有银器或漆器制品。


4虎子


如果想靠度娘知道博物馆里的“虎子”,估计你会被一堆各式各样的名称搞晕,比如“老虎之子、人名…”

 

虽然关于“虎子“这种器物的用途有众多假设,但是结合文献中的众多记载,“溺器”的解释还是较为靠谱。简单来说就是夜壶。(还需要更直白吗)

 

“虎子”因长的像卧虎而得名,史料记载源于汉代。但这种用途的器物可能出现的更早。



青釉虎子 东晋 绍兴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百度

 

这个奇特的名字到唐代时,因避先祖李虎的名讳,也有记为“兽子”等名称。

 

根据考古发现来看,虎子作为很可能是专属与男性的溺器,而女子所用应是称为“马子”(马桶)的器物。


5水丞


又是一个高雅的马甲蒙蔽了我的双眼。如果叫“水盛”或许就被你一眼识破了。

 

作为一种文房用具,用来盛装磨墨用的水。使用时多附有小勺。一般放在书案上,主流长相是扁圆形。



炉钧秞水丞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最早的水丞实物为汉代青瓷水丞。在两晋南北朝时,陶质和瓷质水丞较为流行。

 

唐宋时期青瓷水丞多见,也有白瓷、酱褐釉、三彩等材质的水丞。

 

明清时瓷质水丞最为流行,其种类有青花、粉彩、釉里红、天蓝釉、青白釉、仿官窑、汝窑等。

 

也有许多设计奇妙精巧的水丞用竹雕、玻璃、玛瑙、玉等材质。

 

还是瓷质的闪亮登场:



唐英仿官水丞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6传瓶


唐代佛教中有使用传瓶作为宗教器具的记载。传瓶作为隋唐时期贵族使用的明器(陪葬专用),与佛教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关系。


《绩高僧传》:“遂讲涅槃传瓶不失于兹。”


上面的铭文或许可以看出它在墓中有着镇墓和保佑灵魂的专用明器。

 

故宫博物院 传瓶上铭文:“□保□□、□□全上着、□待龙一龙三、谁不□对虎凤一保、答还一母在凰虎客、一乡去家”。


常见的传瓶有双瓶合并和单体传瓶两种,尤以双瓶合体的典型。

 

越看越像是穿了哈伦裤:



传瓶  隋代  天津博物馆藏


今日盘点有没有解开心中的疑团呢?下次去博物馆看到它们不要再说不认识啦!

今日话题

在博物馆里,

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你疑惑的器物名称呢?

参考文献:

[1]杨君谊. “传瓶”初考[J]. 南方文物,2017,(01).    

[2]满泽阳. 多穆壶考略[D].南京大学,2015.    

[3]李晓霞. 军持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何鸿. 从僧帽壶瓷器看汉藏文化交流[J]. 荣宝斋,2011,(05).    

[5]張東. 瓷质唾壶、渣斗考辨[J]. 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00).    

[6]李铧,郑淑霞. “虎子”的用途及相关文化[J]. 文物春秋,1999,(02).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其实,你可以更好地看懂山西壁画展!


大型文物“选秀”现场,究竟谁能夺冠?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