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宝藏》喊你来预习功课啦!

2017-12-17 寒光 博物馆丨看展览



怎么样?

有木有被上周《国家宝藏》中

戏精王撒贝宁老师的精彩演绎震惊到?

简直了~

如果没有过瘾的话

小编特意整合了湖北省博物馆专场的资料

一起来复习下功课吧!

本周是河南博物院的专场

又会有哪些国宝和明星国宝守护人登场呢?

除了复习,预习也是很重要的!

这样看节目,才是满昏满昏!





越王勾践剑


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公元前494年,在吴越两国大战中,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迫成为吴王夫差的马夫。


忍辱负重十二年后,于公元前482年,勾践回到越国,重整旗鼓,用了9年时间灭掉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越王勾践剑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1卷105页)


这把宝剑是1965年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考古中发现的,据说刚出土时宝剑沾满泥土,稍加冲洗揭开漆质剑鞘,千年不锈、锋利无比的宝剑发出夺目的寒光,一名考古工作人员拿剑时甚至一不留神竟将手指割破。

 

此剑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嵌绿松石。近剑格处铸有错金鸟虫篆铭文:“钺王鸠浅 自乍用鐱”。

 

▲剑铭文拓片

(《江陵望山沙冢楚墓》51页)


关于它的定名,当年古文字专家唐兰认为,“鸠浅”这两个字是“勾践”的通假字,后经过几位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以书信往来方式进行两个多月的学术讨论,最终确认此剑名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即越王勾践亲自督造并制作的自用之剑。

 

越王的宝剑为何会出土在楚地?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作为越王之女下嫁到楚国的嫁妆,二是越国被楚国所灭后,作为缴获的战利品被楚国高级将领带回,并在其死后成为陪葬品入葬的。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重达5吨。同出土的还有32件编磬,钟、磬合奏“金石之声”,并共同铸有音乐铭文3755字,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战汉时期,中国也是世界上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按大小和音调为次序,排列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件,均铸有铭文。

 

▲楚王酓章镈钟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159页)


它们共同被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编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曾侯乙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始祖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kùo),小说《封神演义》中也有这一角色。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曾国与楚国关系密切,曾侯乙墓出土的楚惠王镈钟,被称为“楚王酓(yǎn)章镈钟”,上面记载了在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楚惠王在西阳接到了曾侯乙去世的消息后,在西阳遥祭他,并为他铸造了这件镈钟,以供其在阴间永远享用。


为什么楚国会向去世的曾侯赠送礼物?这要从一段历史故事说起。

 

▲镈钟铭文拓片

(《文物》1979年第7期13页)


“隹(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

 

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阖闾任用齐人孙武为将,楚人伍子胥为相,率其胞弟夫概攻打楚国,一路势如破竹,最后攻破楚国的都城郢。破城之际,楚昭王在慌乱中逃走,并被吴军射伤。


楚昭王逃到郧国,郧国国君的弟弟认为楚王不仁不义,准备要杀他。于是,楚昭王转而逃到曾(随)国,吴王阖闾率兵紧随而至。曾侯紧闭城门,调兵遣将严阵以待。


吴王阖闾在城下对曾侯说:“周天子分封在江汉流域的宗国都被楚国灭掉了,你们迟早也会被楚国灭掉的,你还是早点把楚王交出来,让我杀掉他。”


曾侯断然拒绝并说道:“曾楚二国世代友好,你不要再说了,楚王不在我这,他已经逃走了。”


吴王阖闾迫于无奈只好领兵离开。楚昭王由此逃过一劫,心中充满了对曾侯的无尽感激。


与此同时,楚国大夫申包胥在秦国求来援军,秦军大败吴军,阖闾的弟弟夫概见大势已去,畏罪逃回吴国,自立为王。吴王阖闾得知这一消息后,慌忙之下带兵离开楚国。楚昭王回国复位,下令楚曾二国世代友好,不相攻伐。


楚惠王熊章正是楚昭王的儿子,为了报答曾侯乙先人的救父之恩,特意铸造这件精美的镈钟祭奠曾侯乙,以示友好。

 

最后,小编还发现在《国家宝藏》的MV我们还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王刚老师对着曾侯乙编钟深深鞠了一躬,想必这是对凝结着中国古人智慧的文物崇高的敬意吧~




云梦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

(《文物》1976年第6期 图版贰)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等。

 

简牍是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承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云梦睡虎地秦简共出土1100余枚,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体系最完善的秦代法律文书档案。


(Ps:编导太有想法了,秦简的国宝守护人撒贝宁老师从主持“今日说法”到睡虎地秦简,古今法律活态解读~)

 

当然,在已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除了有冷酷无情的法律文书外,还发现存有一丝温情的家书。不久前,在《见字如面》中我们就有聆听到“老干部”林更新解读的那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家书——《黑夫、惊木牍》。

▲ 睡虎地黑夫、惊家书木牍

(《书于竹帛》130页)


这是秦国两个即将奔赴前线的士兵的“黑夫”与“惊”兄弟二人写给在南郡安陆(今湖北云梦县)的母亲和兄长“衷”的家书,共写有527字,饱含亲情与思念的文字,为我们还原一个秦国士兵的真实面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信中叙述了黑夫和惊从军到淮阳一带参加对楚国作战的情况;他们说因为是冬天离开家的,转眼已是夏季,现在急需夏天的衣物用,如果安陆的丝布价格便宜,就在那里买,并作成衣服托人带给他们,如果安陆丝布价贵,也可以带些盘缠给他们,自己去买布料制作衣物;


还有因为他们借了别人的钱,如果不能及时奉还,可能会出人命;而他们冒死上战场杀敌的动力是来自于官府的封爵所激励;信的末尾还问侯了他们的亲戚朋友们好。


这两件木牍都被削得很薄,被放置在随葬器物的头箱内,旁边还有石砚、墨等文房用具,随葬于墓主人身旁,或许这位墓主人正是两位士兵的兄长“衷”,而黑夫和惊早已战死在沙场,衷也因为亲人的奋勇杀敌获封小小的爵位,即将离开人世间的他,只能把对亲人的愧疚与思念带到冥间。


另外,考古学家曾在墓葬的椁室门楣上发现刻有“五十一年曲阳徒邦”字迹,结合黑夫与惊攻打淮阳的战事,所以这座秦墓的年代被推定为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256年,此时正是战国晚期秦统一全国战争时期。





好啦,复习时间结束!

预习课程开启!

接下来将是本周的内容——

河南博物院的三件国宝重器


贾湖骨笛


温习了上期,想必你们已被上期的国宝——曾侯乙编钟的魅力所震撼。小编要告诉你的是,本期河南博物院也有一件极为重要的音乐类国宝,它就是被誉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贾湖骨笛,它来自一个神秘的史前部落,制作它的材质也十分特殊。


▲贾湖骨笛

(图源:河南博物院官网)


骨笛出土于贾湖遗址,时代距今约7800年-9000年,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的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整个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总面积约55000平方米。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物工作者在贾湖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出大量墓葬、房址等遗迹现象,出土的遗物也十分丰富,骨笛就是其中的重要发现之一。


贾湖遗址出土了多件骨笛,均长20多厘米,直径约1.1厘米,圆形钻孔都分布在同一侧,一般为7孔,制作十分规范。有的骨笛上划有等分记号,表明制作之前先经过度量、计算,然后划线,再钻孔。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足以改写世界音乐史。


▲贾湖遗址出土骨笛

(《舞阳贾湖》1270页)


骨笛由丹顶鹤的尺骨制作而成,丹顶鹤也被称为“仙鹤”。古人认为仙鹤是沟通阴阳两界的使者,长寿的象征,乘骑仙鹤可以羽化升仙,而骨笛也都是作为随葬品陪伴在墓主人身旁,其意义不言而喻。


▲贾湖遗址M344出土的两件骨笛

(《舞阳贾湖》1270页)


这件骨笛发现于282号墓,是贾湖遗址已发掘的349座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随葬品多达60件,墓主生前的身份非同一般。墓中的2支骨笛,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外侧,另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内侧,制作之精良,音质之优美,都堪称贾湖遗址骨笛之最。


其中一支骨笛出土时已经断为三截。经专家分析,骨笛并非是入土时折断,而是墓主生前就已经损坏。耐人寻味的是,主人并未抛弃之,而是细心地在折断处钻了4个小孔,用细线连辍,可见墓主人对它的珍爱。




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藏

(图源:河南博物院官网)


河南博物院的第二件国宝是一件商代的重器,它叫妇好鸮尊。它的主人叫妇好,是中国历史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杰出的政治家。


巾帼不让须眉的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曾多次率领商朝军队讨伐周边方国和部落,屡战屡胜。妇好不仅手握管军事大权,同时也是掌管祭祀占卜大权,正应了古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记载,而在殷墟出土的上万件甲骨中,妇好的名字也被提及多达200多次。


很不幸的是,妇好年仅33岁便意外去世,她的丈夫武丁悲痛欲绝,追谥她为“辛”,武丁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大量珍贵的玉器、青铜器作为随葬品埋入她的墓穴中。武丁没有将妇好墓营建于殷墟的王陵区内,而是将墓址选在宫殿宗庙区内,并在墓的上方建造纪念妇好的享堂。


▲铭文:司母辛(妇好)


为什么武丁会把妇好墓建在自己的宫殿区里?因为他太爱这位文武兼备的妻子了,即便是妇好去世了,他也要设法与自己朝夕相处,这种情感足以令人感动。也正是武丁的这个举动,为我们后世留下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可以确定身份和年代的商代王室墓葬。


1975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开始平整土地,妇好墓被意外的发掘出来。由于墓葬深埋于地下,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考古工作人员只能调来水泵抽水,但是无论怎样抽水,水位始终不能退去,反倒水越抽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国宝的安全,考古工作人员被迫只得下水“捞”国宝。



▲编号784、785为妇好鸮尊

(《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63页)


水中的墓室异常浑浊,大量器物被泥水包裹,在发掘的过程中,一对站立的动物形象器物格外引人关注,它就是妇好鸮尊,鸮也是猫头鹰的简称,在商代,鸮是商人喜爱和崇拜的一种神圣的鸟。据有关专家解释,商人把“鸮”推崇为“战神鸟”,是克敌制胜的象征;“鸮”也可以作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就这样包括鸮尊在内的1928件妇好墓随葬品被全部发掘出来。


两件鸮尊形制基本一致,通高45.9、盖高14.4、足高13.2厘米。重16.7公斤。宽嘴突眼,高冠小耳,两足粗壮有力,四爪着地,宽尾下垂,作站立状。头后有半圆形孔,可置盖。背后有牛头鋬。胸前饰扉棱纹。鸮尊主体饰饕餮纹,冠饰鸟纹;胸中部饰蝉纹,蝉两侧饰夔龙纹;颈部饰鹿纹;翅膀前端饰有一条盘蛇,卷曲的身体与翅膀合为一体;尾部饰云纹;器物内铸有铭文“妇好”二字,盖顶铸有一只小鸟,尾随一条小龙。


▲妇好鸮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3卷125页)


后来其中一件妇好鸮尊作为重要出土文物,上调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此文物界的有一对著名CP长期分隔京豫两地。


▲第三期预告片中的郑振香老师


妇好墓的发掘者郑振香老师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她认为:“就妇好鸮尊的造型、纹饰而言,它是妇好墓所出440余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予观者以扶摇直上八万里的艺术感染力,无愧于战神之美誉。”




云纹铜禁


▲透雕云纹铜禁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118页)


第三件国宝是云纹铜禁,它是一件春秋中期的青铜器,禁长103、通长124、禁宽47.3、通宽68.3、禁高14.5、通高29.5厘米,重达95.5公斤。铜禁呈立体长方形,中空,除禁面正中为长方形的平面外,禁面四周及禁体四侧均饰五层铜梗支承的云纹。


禁体四侧攀附有十二条龙形怪兽,张口吐舌于禁面,似欲吞食禁面之物。禁下亦有俯卧的十二条龙形怪兽承托禁体,张口吐舌。


▲铜禁细部纹饰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119页


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件铜禁整体是由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云纹铜禁中“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由于周朝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意在提醒臣子不忘前车之鉴。


▲铜禁俯视

(《淅川下寺楚墓》附图58)


西周时期还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云纹铜禁”的四周盘龙踞虎,大概是取神兽警示之意。


▲铜禁出土时候的状态

(《淅川下寺楚墓》附图43


由于早期的禁大多数材质为漆木,极易朽烂;所以,得以保存的铜禁也屈指可数,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这件应是现存体型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铜禁。起初这件铜禁出土时,不被人所看好,通体残破不堪,长方形的光板铜案断裂成多块,四周散落了大量弯弯曲曲的碎铜件。


考古学家们意识到这些碎铜件应该是从铜案上掉落下来的。经过专家精心修复,一件精美绝伦、造型巧妙、寓意非凡的铜禁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铜禁底部

(《淅川下寺楚墓》附图58)


这件器物的拥有者是谁?他叫王子午,也叫子庚,他的父亲就是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也是楚共王的弟弟。子庚曾担任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丞相或总理的职位,是一位有德行很有作为的人。


史书记载:有次,子庚护送楚共王的夫人(秦景公之妹)回娘家,却被秦国扣留。子庚之弟说服晋国大臣,让晋国在陈国那里修筑壶邱城,以此威胁秦国,秦人担心晋军修城后长期驻扎陈地,只好放了子庚。随后,楚国派人赠送了重礼给晋国以示感谢。


一个楚国的大臣,如果不是政绩卓越,怎会引来秦晋两国如此甘冒风险的做法,可见当时子庚颇受各国所看重。


▲王子午鼎铭文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179页)


子庚不仅以身作则,而且也教育后人,在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王子午鼎上便刻有这样的铭文,大意为“王子午铸铜鼎,以祭祀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


好啦~

小编能说的只能到这里啦

欲知更多内容

就等着看今晚的《国家宝藏》吧!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看过的都说好?不见得!


之后的一年,你可以在国内看遍埃及文物!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