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北故宫90周年院庆,推出两大特展晒宝

2015-10-26 多棱镜 博物馆丨看展览
编者按: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这里的故宫博物院,不单指位于北京的这一座,位于台北的那座也同样包含在内。北京故宫推出“石渠宝笈”“清代万寿盛典”等一系列大展“晒家底”,而台北故宫也推出了“天保九如——九十年来新增文物选粹”“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等两大特展来庆寿。两岸故宫,共襄盛举。

1

天保九如——

九十年来新增文物选粹


展览时间:2015年10月6日-2016年1月6日换黑色边框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陈列室103、105、107


“天保九如——九十年来新增文物选粹”特展由“书画”“器物”“文献”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书画”部分精选历代文人雅士的传世名作,尺幅之间,探索文人雅士的时代观感;“器物”部分跨越六千年历史长河,铺展出社会变迁与艺术信仰的壮阔图景;“图书文献”部分让智慧结晶无远弗届。


1、书画:体悟生命的彷徨与绽放


此次特展精选历年接受捐赠及购藏的书画藏品24件,其中包括早年散佚民间的清宫旧藏书画名迹,清宫较为匮乏的明末遗民、扬州八怪的作品以及迁台后重要书画家的精品。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北宋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



北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局部) 34.2x19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购藏于1987年。此件为限展作品,展出期间为2015年10月6日至11月16日。


北宋文豪苏轼(1037-1101)在文学史上,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史上,他与蔡襄、黄庭、米芾并称北宋四大家。元丰二年(1079)苏轼谪居黄州(湖北黄冈),第三年四月的寒食日,有感于季节更替,生活困乏和仕途挫折,作《寒食雨二首》,其后书成此卷。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此卷由宋至今,流传九百余年,后人誉为苏轼存世最好的书迹。黄庭坚于大观四年(1100)阴历九月前为此卷作跋,字体之大,超过东坡诗文,虽自谦“无佛处称尊”,然实百代争胜,双美并具。



元 吴镇 《嘉禾八景之春波烟雨卷》,37.5x566cm,张维桢女士1995年捐赠。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作品描绘了位于嘉兴附近八个风景胜地,分别为“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州幽澜”合称为“嘉禾八景”。



宋 朱熹 《易系辞册》,36.5x61.8cm(十四开),林宗毅先生捐赠于1983年。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本册所书内容节录自《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及《说卦传》,共十四开,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墨迹,经元明两代藏家之手,于清乾隆时期入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为流传有绪之作品。


2、器物:审美的历史


青铜与玉器方面,1928年河南安阳殷墟正式发掘,近九十年的考古发现,大幅改变我们对早期历史的认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商周铜器到汉代玉器,补阙了正史、探求了习俗。陶瓷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清宫旧藏宋代白瓷、青瓷及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寄出上,增加了日用瓷器的收藏,瓷器也成为了文化的传播者。在文房珍玩上,此次展出的明代戗金、宋代剔犀均为新增的漆器品项,以呈现中国漆艺丰富的一端,而民国名家印章的展出则反映民国初年人文荟萃的盛况。



战国早期 曾姬壶 通高78.3cm,器高68.8cm,腹深55.8cm


这是一对带盖圆角垂腹方壶。两壶器口内壁铸有相同铭文五行三十九字:“唯王廿又六年,圣走亘之夫人曾姬无恤,吾安兹漾陵蒿间之无匹马,用作宗彝尊壶,后嗣用之,职在王室。”壶铭字体属于典型的战国楚系文字,铭文内容具有史料价值。



清 康熙 墨地素三彩四季花鸟瓷方瓶 高51.2cm,深49.8cm,口径15.1cm


方瓶,圆撇口、长颈、平方肩下折,长筒型器身,平底。上圆下方器型,取琮式瓶天圆地方的造型概念。平底心有四方脐,内有透明釉下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本件文物的典藏号为“中日瓷”,为1950年日方归还文物之一。



明 嘉靖 戗金彩漆福寿乾坤纹八瓣式大盘 高4.2cm,盘径34.2cm,足径26.5cm


八瓣式盘,褐漆地,器底中央阴刻填金直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以戗金勾勒文样,纹饰内填彩漆,红、绿、蓝、褐、白、黑等,色泽沉稳,刻画仔细,漆面打磨细腻。


3、图书文献:字词篇卷无远弗届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善本图籍暨文献档册约六十万件,就文物总量而观,最称宏富,诚为世人研究古籍版本、档案舆图以及佛教经典的殿堂。此次展出的包括流离归复之清宫旧藏文物,宋、元以至民国初期版刻古籍善本,名家著作手稿与日记书简,宗教典藏,东、西方绘制之古舆图以及台湾早期地契文书。



清 康熙雍正年间 《京杭运河图》(局部) 78.6x2050cm


京杭运河图,绢本彩绘,长卷,上东下西,卷首起自杭州湾,卷尾止于京师西侧八达岭长城一带山脉,以京杭运河行走路线为主体,详绘全线的河道、山脉、泉源、湖泊、阐坝、河堤以及沿线的府县城镇、名胜古迹等。全图采传统山水画法,形象逼真,色彩鲜丽,采俯视角度精妙写实地描绘出自然及人文景观。



宋 章如愚编 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 宋刊巾箱本


南宋章如愚编撰《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又称《山堂考索》、《群书考索》。原刻本分十门,一百卷,以地干分十集。今通行版本乃经宋吕中增广重编,分前、后、续、别集共四十六门,二百一十二卷。院藏此本为南宋书坊为营利鬻售,据增广本刊印的巾箱本,仅以后集“官制门”一集十卷,共十册,佯充全书。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 唐 杜甫撰 宋 郭知达集注 沈仲涛先生捐赠


《集注杜诗》系诗圣杜甫(712-770)诗作之论注解析,即《天禄琳琅书目》初编卷三宋版集部著录之《九家集注杜诗》,同为宋宝庆元(1225)年广东漕司本,又为《四库全书》据以著录本,系一传世稀见刊本。台北故宫所藏此帙源自清末著名私家藏书常熟瞿氏 铁琴铜剑楼旧藏,抗战时沈仲涛先生购藏研易楼,尔后捐赠。



清嘉庆十六年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局部) 130x31.7cm


图题“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据图右识文,记“乾隆丁亥年(三十二年,1767)间,余姚黄千人(1694-1771,字证孙;其祖父为黄宗羲,父亲为黄百家)曾为天下舆图,其中山川疆界都邑封圻,靡不星罗綦布,如指诸掌”,但“此图久经镌版行世,兹特刻为屏幅”。全图由八块图版拼合,且图稿系就余姚黄千人的旧图增补而成。



明 祁彪佳 守城全书 明崇祯间著者稿本 29.3x18.6cm


本书原为黄裳旧藏,后由本院购得,故前有黄氏题记、钤印。《祁忠敏公日记》崇祯十一年(1638)底即有拟议辑书之语,此后便屡记此事,黄氏题记已罗列甚详。唯细检《日记》,实不止黄氏所举之数。



2

神笔丹青——
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




今年适逢郎世宁来华三百年与故宫博物院院建院90周年,作为90周年院庆的系列展览之一,将展出郎世宁的《百骏图》、《八骏图》、《孔雀开屏图》等珍品以及相关文物共一百组件,具体呈现郎世宁绘画发展的脉络,及其在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贡献。


1
一百组件文物呈现郎世宁来华三百年
距今300年前,意大利米兰的耶稣会传教士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688-1766)来华传教。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七月抵达澳门,并在此时取了中文名字“郎世宁”,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因康熙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所以只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并任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之后,直至郎世宁去世,他均以宫廷画家的身份服务于清朝皇帝,历经康熙(1661-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三朝,长达51年。


郎世宁


今年适逢郎世宁来华三百年之际,“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将分为“来华前后”“院体新样”“图成百骏”“图写朝仪”“如真呈览”“铜版记功”六个单元呈现郎世宁绘画发展的脉络。


展览中的这一百组件相关文物,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品外,还包括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及意大利热那亚马丁尼兹养老院商借的十一件画作。


清郎世宁百骏图,收藏点一: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点二: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此以外,在郎世宁来华300年之际,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还与意大利圣十字教堂联合巨献“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郎世宁新媒体艺术展”,以虚实交映的方式将郎世宁画艺成就带回其故乡展出。


2
郎世宁的“中西合璧”院画新体


郎世宁作于康熙朝的画迹皆未存留,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郎世宁的作品是雍正年间为皇帝登基绘制的《聚瑞图》。这幅作品郎世宁虽用得是中国画的颜料、技法,但却强调了造型的立体感及质感,尤其加入了西方绘画中所强调的光影变化,本质上,更接近于西方静物画。



清·郎世宁《聚瑞图》 轴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而他的《仙萼长春》册则更能显示出郎世宁的艺术特色,既照顾到中国花鸟画原本表现的重点,又发挥自身西洋画法掌握光线、质感、结构的长处,实为中西画技合璧的上乘之作。



清·郎世宁《仙萼长春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正是对西洋写实画法的一时兴趣,雍正皇帝命令郎世宁向中国的宫廷画家传授欧洲油画的技艺,孙威风、永泰、张为邦、丁观鹏等人均学习过此种技法,渐渐地西洋的绘画技巧开始在清廷内府流行,并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画风格。



清·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御题格登鄂拉斫营之战


乾隆时期,帝国开始了对新疆地区的平叛战争,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郎世宁和他的同僚们奉命绘制了一组战图《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十六咏并图》,又名《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清·郎世宁《十骏图如意骢》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郎世宁《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隆三十一年,郎世宁在北京逝世。他死后被赐予侍郎之衔,在总计536卷的《清史稿》中,对他的全部记述是:“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焦秉贞,最早学习西洋画技的中国画家)等所及。”


3
两岸故宫共庆建院90年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年初时就已披露,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携手举办一系列院庆活动,“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就是两院签约的一个重要院庆活动,台北故宫向北京故宫商借8张郎世宁作品来到台北加入展出。



清·郎世宁《锦春图》 169.2x9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郎士宁的绘画风格,有人认为这不是纯正的西洋画,他的画跟西画大画家的画没法比;同时,他的画又不是地道的中国画,跟中国传统的山水和人物画的名家也不可相提并论。而这种“四不像”恰恰是郎士宁的绘画特点,也是他所独有的。它的艺术价值就体现在这儿,“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可以使我们更能认识到它的艺术价值。


【本文为本刊原创,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和我们联系。】



评论有“礼”既然你很有诚意地读到了这里,那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

从现在开始到10月31日,只要在我们发送的文章最下面参与“写评论”,并且被我们审核选中作为精品评论发布出来,就有机会获得多棱镜公司赠送的精美礼品一份。

礼品一共有10份,赶快来写下你对本文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我们】

1、喜欢就关注我们吧!微信ID:atmuseum;

2、同时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3、长按以下二维码,或搜索群号:475225203,可加入博物馆.看展览的网友交流QQ群,和同好者一起聊自己喜欢的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