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八,走白塔”——妙应寺白塔重新开放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辽朝时,妙应寺所处地区曾建造过一座佛塔,后来毁于战火。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一座喇嘛塔。在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
元大都地图
作为当时营建元大都城的一项重要工程,寺院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落成,因位于大都城西,所以又称作“西苑”。从此开始,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
元成宗时,寺内香火极为旺盛,在元贞元年(1295年)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场“国祭日”佛事活动中,参加者竟达七万之众,堪称是白塔寺发展的最鼎盛时期。
白塔结构图
但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一场特大雷火,烧毁了寺院所有的殿堂,唯有白塔幸免于难。
明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敕命维修了白塔,天顺元年(1457年),寺庙进行重建,建成后命名为“妙应寺”。但范围也仅为元代所建佛寺的中部狭长地带。明清及民国时期,寺院又进行过多次维修。
清末白塔寺
清代中后期,僧人们将配殿和空地出租。这里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就热闹非凡。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早在2010年,白塔就出现了砖裂掉灰现象。2010年底,白塔寺管理处就对白塔进行了围挡,防止参观中发生险情。2011年,灰层甚至开始大面积脱落。
北京文物古建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姜言国说,当时白塔上一些地方已经露出了青砖,而且表面一层砖已经吸水处于饱和状态,再过几年寒暑交替,一冻一化,这些砖肯定都要开裂了。
2013年5月,白塔修缮工程被列入了北京市文物局中长期修缮项目并正式动工。白塔经历了拆砖、晾晒、补砖、抹灰等修缮过程。
白塔寺修缮设计负责人熊炜介绍到,本次修缮的主要内容就是给塔身重新抹灰,这个工程完全遵循传统工艺。
首先铲掉旧灰,表层浸透水的砖层要整体更换,一次拆除了表面80%的青砖,约补砖1万块。
此后,整座白塔晾晒了一年,在砖层含水量等各项指标符合抹灰条件后,才重新抹灰。
白塔修缮使用的石灰来自门头沟,配以5%的麻刀,制成麻刀灰。在抹灰前,还要在塔身上每隔四五十厘米用竹钉固定一段麻揪。
2015年11月底,白塔修缮工程全部完工。为配合白塔重开,白塔寺管理处对“白塔寺历史文化展”、“藏传造像艺术展”进行了改陈,还推出了临时展览“元三都城市文化展”和“唐卡臻品艺术展”。
北京有两座赫赫有名的白塔,一座是妙应寺白塔,另一座就是北海白塔。北海白塔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其建造年代晚于妙应寺白塔,且略小,所以是“小白塔”。
两座白塔都是藏传佛教喇嘛塔,形制基本相同。佛塔都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曰台基,二曰塔肚(窣屠婆),三曰塔脖子、十三天,四曰塔刹。这种佛塔源于印度佛塔的形式,元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继续发展,这是和喇嘛教在当时盛行相联系的。
【本文为本刊整理,资料均源于网络。】
【关于我们】
1、喜欢就关注我们吧!微信ID:atmuseum;
2、同时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