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宵节这天,古代诗人们都在干什么?

2016-02-22 小乌鸦 博物馆丨看展览

导 读‖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并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



 古时诗人是如何观灯的?



春节之后之后,人们忙着拜年、贺岁,虽有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资料图


十 五 夜 观 灯


唐代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上 元 夜 六 首 · 其 一


唐代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人人都不肯闲坐在家中,而出门望月、观灯。试问,元宵节不来赏灯会,做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然而有些诗人居然还真的没来……


正 月 十 五 闻 京 有 灯

恨 不 得 观


唐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人们会在这天结伴出门游玩,赏花灯、猜灯谜,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绝佳的相遇机会,其“情人节”功能甚至要胜于七夕节。




京 都 元 夕


金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青 玉 案 · 元 夕


宋代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烟火纷纷,千树繁花一样盛开。美人头戴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在人群中寻觅了她好多遍,猛然一回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不经意发现了她。


然而,并非所有的诗人都能这么开心。



生 查 子 · 元 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面这便是典型的“情人节虐狗”现象。去年元宵节的时候,我们还相约黄昏的时候,去小树林里一诉衷肠,今年的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却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





永 遇 乐 · 落 日 熔 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此词以对比手法,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下片些往日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未言哀但哀情却溢于言表。



解 语 花 · 上 元


宋 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而这首词,作者先写灯月交辉、丽人多姿的元夜欢乐场景,然后开始追忆京城节日盛况,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之情。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值此元宵佳节,馆儿君祝各位玩得愉快,但请不要虐狗。



本文为本刊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和我们联系授权。



(长按以下二维码,或搜索群号:475225203,可加入博物馆.看展览的网友交流QQ群,和同好者一起聊自己喜欢的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