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泽州青莲寺释迦殿石柱题记之谜

2016-07-30 爱塔传奇 爱塔传奇


山西泽州青莲寺,位于泽州县东南17公里硖石山中,分为上下两寺,其中上寺保存下来的建筑、碑刻、题记十分丰富。

 

    青莲上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保存下来的建筑还有山门、藏经阁、释迦殿和法堂,两侧还有地臧阁、观音阁等众多建筑,最后面的法堂早年已毁,现在是近年复建的仿古建筑,其余建筑多保持了古风。

 

    2012年我推断青莲上寺的藏经阁第二层为唐代木结构建筑,相关阅读:泽州青莲寺之唐代建筑推断(第四稿)>>>

 


【青莲寺藏经阁】


    藏经阁的后面是释迦殿,建于宋代,这篇文章主要说一说释迦殿的石柱上一篇奇怪的柱头题记。

 

   柱头题记在山西使用石柱的古建筑中非常多见,一般是功德记,记录某年某月某人施舍石柱的事,释迦殿也不例外,绝大多数石柱上都留下了宋代施柱题记,而且时间统一,为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另外释迦殿石质门框的门楣上,同样留下了宋元祐四年(1089年)的建造题记。

 


东南角柱柱头宋元祐四年(1089年)题记



当心间东侧前檐柱柱头宋元祐四年(1089年)题记

 


西南角柱柱头宋元祐四年(1089年)题记



后檐当心间西侧柱头宋元祐四年(1089年)题记



东北角柱柱头宋元祐四年(1089年)题记


释迦殿门楣宋元祐四年(1089年)题记


 

    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九脊顶,梁架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无补间铺作,柱头五铺作单抄单昂,用真昂,梁架结构和枓栱均符合晋东南地区宋代建筑特征,加上众多的柱头题记及门楣题记佐证,可知殿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年)似乎没什么问题。

 


释迦殿枓栱



释迦殿梁架

 

    但是有一根柱子是例外的。

 

    在释迦殿后檐当心间东侧的后檐柱上,有这么一段题记:

 

    “柱一条永为供养”、“熙宁九年(1076年)至崇宁元年(1102年)二月初九日记”

 


跨度26年的题记

 

    这条题记中出现了两个年号,时间跨度达26年,更为奇特的是其他柱子上出现的元祐四年(1089年)题记正好位于这个时间段的中间,距前后时间点都是13年。

 

    这就带来一个疑问,释迦殿建造的时间到底是众多题记中出现的元祐四年(1089年)呢?还是这根柱子上出现的最晚时间点崇宁元年(1102年)呢?

 

    其实早在清代,就有人注意到这条奇怪的柱头题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编撰的《凤台县志》中是这样分析的:“考熙宁九年神宗丙辰,崇宁元年为徽宗壬午,石柱非一时所施,或至徽宗时庙始告竣。”

 


《凤台县志》中关于青莲寺柱头题记的分析


 

    《凤台县志》认为最后一个时间点或许是大殿的竣工日期,古代庙宇的建设多靠民间筹资,有一段筹资的时间倒也合理,如果按时间顺序把这事还原一下那会是这样的:熙宁九年(1076年)就有人开始为这条石柱募款,募了13年之后,到元祐四年(1089年)呼啦一下子其他的柱子和门框都有人捐了,唯独剩下这根柱子继续募款,又募了13年才完成,在其他柱子、门框都备齐的情况下又等了它13年,这真是“柱坚强”啊,显然难以解释通。

 

    而且另有旁证证明大殿并没有等到崇宁元年(1102年)才建设,释迦殿的石柱上不仅有施柱的功德题记,还留下了宋、金、明、清等朝的众多游记诗赋,其中西北角柱上,有一段宋元符元年(1098年)留下的游记,内容为:

 

    “元符戊寅十月十日,高平郡别乘河南叚约同晋城令耿敏尉、黄叔敖、因按田自琵琶泓至青莲寺,登掷笔台,步月临流,传觞赋诗,明日去宿景德寺”

 

    元符戊寅即元符元年(1098年)。

 


元符元年(1098年)题记



释迦殿后视及两段题记的位置


    游记都刻在柱子上了,显然此时大殿已经建成了。

 

    从这条游记的落款年代看,门楣和众多石柱上的元祐四年(1089年)当为大殿的建造时间,九年后留下了游记。

 

    那么这条落款时间长达26年的施柱题记又该如何解释呢?

 

    至今仍是谜团。

 

    青莲上寺留下来大量的碑刻题记等文字记录,或许从这些内容中能找到答案,以后再去青莲寺不仅有山川秀丽建筑壮美,更有众多的碑刻题记值得研究,从这些先人留下的记录中或许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来试试看吧。

 


青莲寺碑刻题记众多

 


释迦殿前留影

 

    如果您有合理的解释,请在文末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寻访中国古建筑,关注“爱塔传奇”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