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解读清代痕都斯坦玉器

2018-04-05 爱塔传奇

清雍正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首都博物馆


在中国玉器的发展过程中,清代应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它继承发扬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创新工艺之大成,创造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鄂图曼帝国S形双柄碗 台北故宫


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设计之妙、造型之奇、用途之广等均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成癖,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和千方百计地收藏旧藏,创作新品种,从而使清代尤其是干隆年间玉器制作达到中国玉雕史上的顶峰。


鄂图曼帝国垂直纹盖罐 台北故宫


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乾隆年间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器。


鄂图曼帝国垂直纹罐 台北故宫


何为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的莫卧儿帝国。


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亦有“温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译名。


后来乾隆皇帝按照藏语及回语发音,亲自考证,确定译作“痕都斯坦”。


鄂图曼帝国耳形双柄碗 台北故宫


痕都斯坦玉器,颇为清代宫廷所重,乾隆帝曾多次作诗赞誉,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也有记载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可见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新疆回部花式碗  台北故宫


痕都斯坦玉器的风格特点


【用料精良】


痕都斯坦玉材多为南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


玉质细密,质地温泽,透过光,可以看到里面有棉状或点状包裹体。


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青玉、白玉或碧玉,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爱留皮留色巧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疆回部花式双柄香薰 台北故宫


【器型别致】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有食器与杂器两大类,以实用为主。


食器类有碗、杯、盘、壶等。


杂器类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炉等。中国传统玉器中常见的礼玉、佩玉、摆设玉却很少。


蒙兀儿帝国单柄壶


痕都斯坦玉器的形制也比较特殊,常以动物和花形构成,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开的花或一片橄榄叶,器柄处多圆雕成花苞或缠枝的茎叶,如葵瓣盘、莲花式碗,极为常见。


蒙兀儿帝国分格盒


还有的则采用不同的兽耳或兽角作器物的造型,逼真细腻,新颖奇特。


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对称性布局。器物底部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叶形。


蒙兀儿帝国八角形碗


【纹饰独特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因为受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体现在器物上纹饰有着明显的异域色彩。


花叶纹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主流纹饰,花草以莨、苕、莲为主。


“莨”即野葛,俗称“老虎脚爪草”;“苕”即“苇花”,也叫作“凌霄”、“紫葳”;这里的“莲”不是我们常见的池塘里的莲花,它是陆生的西番莲与铁线莲。


清 痕都斯坦白玉牡丹双耳炉


组合花中常见的是菊花,另外还有葵花、折枝花等,其次还有蕉叶、凤尾草、狗尾草等。这些都是当地特有的植物品种。


传统行话将这些花草统称为“祥花和香草”。图案以花苞、花朵、卷叶相组合,有的构成层花叠叶,讲究对称布局,显示出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景象。


【工艺精湛


中国玉器常以质佳工美取胜,而痕都斯坦玉器不仅多利用多层次的浅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机,而且为了加强装饰效果,常采用五颜六色的镶嵌来营造华丽高贵的美感气氛。


主要是在玉器上镶嵌金银,以形成美妙的图案,使玉器更加富丽堂皇,亦有金粉直接描绘图案的。


其工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清 痕都斯坦玉嵌宝盖盒


雕工复杂,碾磨细致。


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组合。


花叶纹以剔地阳纹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纹,即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


所以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极细,乾隆皇帝曾咏诗“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就是对其雕工的高度赞誉。


清 痕都斯坦碧玉菊瓣纹碗


镶嵌装饰,富贵华丽。


痕都斯坦玉器的表面不像中国玉器那样光洁平滑,或仅用阴线浮雕来作装饰,而是善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纹的轮廓勾出,表现出器物的华丽。


另外,痕都斯坦玉器上多镶嵌各种玻璃、宝石、金银片或玉片。这与中原传统人文的雅致意韵全然不同。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错金嵌宝盖碗


器物薄巧,工艺高超。


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水磨技术,通体玲珑薄透,鬼斧神工。


大量玉碗、盘、杯等雕琢既细且薄,由外透过器壁能看清器内盛装的物质颜色,由内透过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种花纹图案。


清乾隆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这种新颖的玉器,由于胎体薄,拿在手上又轻又巧,有轻若浮云之感。


正如乾隆皇帝称赞的那样:“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薄于纸更轻于铢”、“抚外影瞻内”。 


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放在水上能飘动,不会沉入水中,故被人称为“水上飘”。


痕都斯坦玉墨瓶笔室


这种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艺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这种薄胎雕刻工艺难度大,技术性强,因为薄胎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


制作者在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


在古代,玉瓶类器物“掏膛”的手段是一门绝技,玉雕匠人需随着器物的形状,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器物壁身的厚度最薄的只有一两毫米。可见这种工艺的难度之高。


蒙兀儿帝国瓜瓣杯


痕都斯坦玉器对中国玉器的影响


目前我们见到的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器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为宫内工匠仿制。


尽管乾隆皇帝认为痕玉“制薄如织,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是为满足自己的玩赏兴趣,仍然命造办处如意馆极力仿制。


不过,仿制品多刻年款,被称为“西番作”。


清 痕都斯坦式青白玉错金丝嵌宝石瓜形盖盒


当时,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这些仿制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


通过与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比较,宫廷仿制的“西番作”虽然部分器物的胎壁也很薄,但从整体上看还是要稍微厚一些,材质主要是和田产的上等白玉或黄玉。


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玉器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足见其影响深远。(网络整理)




转自:小文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