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4月20日古建筑木作技术专业人才培训班在中科院大学举办,因名额有限,请古建圈的伙伴们速速报名!



输12

我们日常可见许多古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楼榭,如何定义区分不一样的古建筑呢,本篇小编整理搜集了你能见到的所有中国古建筑名称并配上图片加深理解,内容丰富精彩,赶紧收藏吧。

一、都市

根据《周礼  考工记》,“天子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记载,盖三代以降,我国都市设计已经采取方形城郭,正角交叉街道之方式”。历代都城规模宏大、且有变革者为:隋大兴城(即唐长安城)、东京汴梁城、元大都、明清紫禁城。

1、隋大兴城(图一)

“自两汉、南北朝以来,京城宫阙之间,民居杂处;隋文帝以为不便于民,于是皇城之内唯列府寺,不使杂人居止,区域分明”,梁思成认为此“为都市计划上一重要改革。后世所称颂之唐长安城(图二)

图一    隋大兴城  

实隋文帝所创建也”。新都名曰“大兴城”,“城东西十八里余,南北十五里余。城内北部为皇城;皇城内北部又为宫城 ;即文帝之大兴宫也”。

图二    唐长安城

2、东京汴梁城(图三)

有城门和水门21座,水运极为发达,城内商埠林立,漕运畅通,使这座人口过百万都城,富华甲天下。在城市布局上,内城保留了唐汴州城由十字街分割的方块形坊制,在外城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街巷制。因历年来黄河泛滥,古汴梁城已深埋于地下。

图三    汴梁城 

3、元大都(图四)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并迭西征,以展拓疆土,造成地跨亚欧之大帝国,华夏有史以来,幅员之广,无有能逾此者”。元大都“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十一门”。

 图四    元大都

4、明清紫禁城(图五、图六)

明代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原有基础上,“截其北而展其南而成也”。“满清入关……京城皇城宫城,并依原址,未曾稍易,仅诸门名称,略予变动耳”。后重修或重建,“一切巨规宏模,无一不沿自明朝。然其修筑之宏,抑又不逮”。

 图五  明紫禁城 

   图六   清紫禁城


二、公园

在古代为官家的园林,中国最古老的公园是周文王时期所建的“灵囿”。据《中国建筑史》所记,“文王于营国、筑室之余,且与民共台池鸟兽之乐,作灵囿,内有灵台、灵沼,为中国史传中最古之公园”。


三、宫、殿、宫殿、宫室

1、宫

(1)上古时期,“宫”指带有套间的住宅,后来发展为指外有围墙,内由多处不同功用的房屋组成的建筑群。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能称“宫”,如阿房宫、未央宫、离宫。

(2)僧众供佛的处所,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如布达拉宫(图七)、雍和宫。

图七    布达拉宫

(3)道教活动的场所,如三清宫、上清宫(图八)。

 图八    上清宫

2、殿

《说文古本考》曰:“殿,堂之高大者也”。堂者,正房也,因而,“殿”泛指高大的正房。

(1)秦汉以前,人们皆称正房为“堂”而不称“殿”,汉代有了“殿”的称呼,然不限于帝王。后“殿”字义缩小,成为帝王专用,如故宫的太和殿(图九)。

图九    太和殿

(2)僧众供佛,做法事的房间,如大雄宝殿(图十)。

 图十    佛教的大雄宝殿

(3)道教的做法事的房间,如三清殿(图十一)。

图十一    道教的三清殿

“宫”与“殿”的区别其实从字义上就能区别开,:“宫”是同一围墙内所有房屋的集合;“殿”则是指处于中轴线上的正房。

3、宫殿(图十二)

是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建筑群。中轴对称、规模宏大,外观壮丽,布局严谨,是皇权的象征。宫殿依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位于宫殿的前半部,是皇帝受理朝政、行使皇权、举行盛典的地方,所以建筑风格雄伟庄严、壮丽华美,象征了皇帝的

 图十二    北京故宫 

至高无上;内廷位于宫殿的后半部,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场所,也是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因而建筑风格不同于前半部,富有生活气息,多是自成院落,有御花园、湖泊、流水、山石、馆榭、书斋等等。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北京的故宫,它也是世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4、宫室

古时房屋的通称,初无贵贱之分,无论何人的居所,皆可称为“宫室,“宫”和“室”略有分别:“宫”指聚集在同一围墙内的所有房屋,而“室”只是这些房屋中的一个居住单位。“宫室”后成为帝王专有,与“宫殿”同义,皆指帝王受朝理政和居住的地方。


“宫室”与“宫殿”虽同义,但也有些许差异,“宫室”偏于形容房间的众多,“宫殿”则偏于形容规模的宏大,气象的庄严壮丽,突出皇权的威严。

四、华表、阙、碑、牌坊、照壁

1、华表(图十三)

亦称桓表、表木或诽谤之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相传立于尧时,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其纳谏、指路的作用消失。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放在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图十三    华表

2、阙

是汉代较独特的建筑样式,它多成对建立在建筑群的入口两侧,是入口处的标志建筑物。源于瞭望、守卫的木楼,以后演变为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城阙和宫阙。西汉初期贵族府第开始使用第宅阙,建在府第入口的两侧,作为大门的标志,以显示其地位身份。


再后来,为祭祀的需要,仿造宫阙的形式将其缩小建于祠庙入口两侧成为祠庙阙,同时在厚葬风的影响下,为了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在墓前的神道两侧也建了石阙,即墓阙。


阙的的等级以屋顶形式决定,顺序依次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而悬山、硬山式为低等级。阙一般包括基座、阙身和栌斗(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即斗栱最下部的构件),阙上有多处刻划图像、纹样,并有题刻文字。

(1)城阙:城门外两边的望楼。

(2)宫阙(图十四):位于皇宫大门两边。后也代指朝廷、皇室。

图十四    宫阙

(3)第宅阙:府第入口两侧。

(4)祠庙阙(图十五):宗庙入口大门两边。

图十五    墓阙或是祠庙阙

(5)墓阙(图十五):位于墓前神道两侧。

3、碑(图十六)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在西周和春秋时,宗庙内立石柱用来栓供祭祀用的牲畜,同时人们也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来推算时间,这种就是我国最早的碑。战国时期,大贵族下葬时,因墓穴很深,棺木要用滑车系绳索缓缓地放下去,碑又成为滑车的支架。殡葬结束,碑石往往留在墓地。

 图十六     石碑 

于是人们在碑石上刻些追述前人“功德”的文字,纪念逝者,到东汉时期,墓碑风盛行,制作也越来越精良。唐代是碑刻最发达时期,不仅内容丰富,书法上也有极高价值。碑的结构一般分为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主要刻些碑名,也有刻成螭首状起装饰作用的;碑身刻写碑文,碑座起承重,也有做成龟趺,起装饰作用。碑根据其功用,分为石碑和墓碑两种。

4、牌坊(图十七)

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

图十七    牌楼(坊)(冲天式、三间四柱三楼)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六类:一类是庙宇牌坊,如曲阜孔庙牌坊;二类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四世宫保”牌坊; 三类是百岁牌坊,也称百寿牌坊;四类是节孝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和孝顺之子的;五类是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六类是陵墓牌坊,如大禹陵牌坊。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每座牌楼依其间楼或楼数可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或是“一楼”、“三楼”、“五楼”等形式。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图十八)。

图十八    牌楼(坊)(不出头式,五间六柱十一楼)

牌楼从形式上分有两类:

一是冲天式(图十七),也叫“柱出头”式: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街道上的牌楼大都是冲天式。

二是“不出头”式(图十八),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多用于宫苑之内。

图十九   牌坊

牌坊也称牌楼,在民间二者是同义的,实则略有差民,牌坊(图十九)是由柱和横梁构成的,牌楼(图十七、图十八)则是在牌坊结构上,再加斗拱及屋檐而构成。


5、照壁(图二十)

古人称之为“萧墙”,也称“影壁”或“屏风墙”,起遮挡、屏避的作用,是传统建筑中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

图二十

行。从材质上分,照壁有五种:

一是琉璃照壁,主要用在皇宫和寺庙建筑,最具代表的是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

二是砖雕照壁,大量出现在民间建筑中,是传统照壁的最主要形式。其中一些照壁的须弥座采用石料雕制,但极其罕见。

三是石制照壁,民间很少出现。

四是木制照壁,由于木制材料很难承受长久的风吹日晒,一般也比较少见。

五是砖瓦结构或土坯结构照壁,壁身完全披盖麻灰,素面上色,有的还雕嵌砖材图案或文字,这一类照壁也不在少数。


五、亭、台、楼、阁、轩、榭、舫

1、亭(图二十一)

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古时是供行人休息歇脚的地方。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造式也无定,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八角等,只需地形合宜皆可。

 图二十一    亭 

2、台(图二十二)

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后来成为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图二十二     月台

3、楼(图二十三)

“楼,重屋也”。古指有二层以上的房屋。

   图二十三    楼 

4、阁(图二十四)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图二十四   阁

楼阁:“楼”与“阁”由于在外形上差不太多,功能也相近,人们常把二者组合在一起。由于一般多为体量较大的高层建筑,不仅是游人登高放远的佳处,同时也是园林最为突出的景观。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

5、轩(图二十五、图二十六)

有窗的长廊或小室,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在园林建筑中,轩与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

图二十五  轩(小室)   

 图二十六    轩(长廊)

6、榭(图二十七)

“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四面敞开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憩,眺望。水榭则在水边架起一个平,三面临水,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平台一半深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然后在平台上建起一个木构的单体建筑物,常于廊、台组合在一起。

  图二十七    榭

7、舫(图二十八)

古代城邦国家的海军舰队、内河舰队或运输船队,后演变成一种仿船形的建筑,又称不系舟,多建于池边或水中。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宽约丈余,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作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的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着观赏时可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舱顶一般作成船篷式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图二十八    舫

六、廊、桥、甬道、复道

1、廊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故廊即是有檐、柱,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有的还设栏杆。廊之功能是使室内不受风雨之侵,夏秋之交也不受阳光之炎热。从建筑艺术而言,则是增加了空间层次。


因廊本身如一种似室内又似室外的“灰”空间,比较含蓄,所以园中好多建筑都设廊,有的缘水,有的绕山,有的穿过花丛草地。依据廊所处的位置及不同的功用,廊有不同的名称,如:

(1)游廊:连接亭台楼阁或是连接两个以上独立建筑物的走廊。

一是抄手游廊(图二十九):多见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

 图二十九    抄手游廊 

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 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二是穿山游廊(图三十):从房子的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也叫“钻山游廊。

图三十    穿山游廊

(2)回廊:分为两种,

一是室内回廊(图三十一):在建筑物门厅或大厅内设置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

 图三十一    室内回廊

二是园林回廊:在园林建筑中的殿宇、厅堂等建筑群主体四周,以曲折回环的走廊构成围合的庭院。

(3)水廊(图三十二):廊的地面似桥面,下部是水面,柱下设墩插入水中,廊水交融,和谐得体。

 图三十二   水廊

(4)复廊(图三十三):在墙的两边设廊,人行两边,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墙上多开设有各种式样的漏窗,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廊的另一边景色。复廊又称“里外廊”。因为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的跨度大些。

  图三十三    复廊

(5)曲廊(图三十四):依墙又离墙,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不曲则成修廊。

 图三十四       曲廊

(6)檐廊(图三十五):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一边无柱,一边与房屋相依,两端有围护结构的称为檐廊。檐廊不一定是在建筑物底层,有的建筑物每层都可以有檐廊。

 图三十五   檐廊 

(7)柱廊(图三十六):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有顶盖,有廊台、有支柱或兼有一侧围护墙体的供人通行的建筑物,如长廊、回廊等。

 图三十六   柱廊

 (8)长廊(图三十七):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颐和园的长廊全长728米,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长的长廊。

图三十七    长廊

(9)窝角廊(图三十八):在四合院里,东西厢房向北,然后拐弯,通向正房的走廊就是窝角廊。

图三十八   窝角廊

2、桥

“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能架在河面连通两岸,即独木桥。后凡架在水上便于通行的建筑物皆称桥。

(1)石桥、木桥等(图三十九):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最早的敞肩式石拱桥; 漳州渡桥则是世界最大的石梁桥。

  图三十九    安济桥(赵州桥)

(2)廊桥(图四十):有顶的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这种桥即可保护桥梁,同时亦能为过往行人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浙江泰顺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

                                  图四十   廊桥

3、甬道

也称为通道,也称为“甬路”,砖砌的路。

(1)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

(2)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图四十二)。

(3)墓道中用砖石砌成的路(图四十三)。

图 四十三    墓中甬道

(4)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图四十四

   图 四十四    城墙甬道

4、复道(图四十五、图四十六、图四十七)

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

图四十五    复道  

图四十六   阁道

图四十七   栈道(阁道)

七、寺、塔、刹、庙、观、庵、祠、坛、殿堂、庙宇

1、寺

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人们把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

(1)僧众供佛的处所,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图四十八)。此外,僧众供佛的地方也有称“院”的,如文殊院。

图四十八   佛寺

(2)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图四十九)。

图四十九  清真寺

(3)古代官署名:如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

2、塔

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如:大雁塔(图五十)、应县木塔。

图五十   大雁塔

3、刹

一是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如:古刹(图四十八);

二是指塔顶部的塔刹(图五十一)。

 图五十一  塔刹 

4、庙(图五十二、图五十三)

一是奉祀祖宗:是儒家对祭祀场所的称谓,如太庙(图五十二)、历代帝王庙、宗庙、家庙。宗庙制是很严格的,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也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图五十二    北京太庙

二是奉祀神祗:如伏羲庙(图五十三)、女娲庙、土地庙。

图五十三   伏羲庙

三是奉祀前代贤哲:如孔庙(图五十四)、文庙。

图五十四   孔庙

四是敕封、追谥文人武士的处所:如诸葛庙(图五十五)、关帝庙。

图五十五   诸葛庙

5、观(图五十六)

道教活动场所。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

图五十六    白云观

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祠”的,如碧霞祠等。

6、庵(图五十七)

是尼姑居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图五十七     梅庵

7、祠

一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与庙有些相似,但比庙规模小一些,因此人们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祠堂日渐增多,成为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场所(图五十八)。

图五十八    祠 

二是道教的活动场所也可称祠,如碧霞祠(图五十九)。

  图五十九      碧霞祠

8、坛(图六十)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如:天坛、地坛。

图六十    天坛

9、殿堂

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等用的地方。殿堂的名称即依所安本尊及其用途而定。安置佛、菩萨像者,有大雄宝殿(一般称为大殿)、毗卢殿、药师殿、三圣殿、弥勒殿、观音殿、韦驮殿、金刚殿、伽兰殿等。安置遗骨及法宝者,有舍利殿、藏经楼(阁)、转轮藏殿等。安置祖师像者,有开山堂、祖师堂、影堂、罗汉堂等。供讲经集会及修道等之用者,有法堂、禅堂、板堂、学戒堂、忏堂、念佛堂、云水堂等。其他供日常生活、接待用者,有斋堂(食堂)、客堂、寝堂(方丈)、茶堂(方丈应接室)、延寿堂(养老堂)等。

10、庙宇

从广义上来说,庙宇就是一切供奉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

八、府、邸

1、府

古时指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后指:

(1)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如官府。

(2)地方行政长官、贵族的住宅,如王府(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住宅,图六十一)、天波杨府。

图六十一    恭王府

(3)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如顺天府,济南府、开封府。

2、邸

高级官员或是身份尊贵的人的住所,如:士林官邸(图六十二)、府邸。

图六十二    士林官邸

九、城、郭、堡

1、城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堡:像堡垒的小城;大型设防的建筑或建筑群。

城池:指城墙和护城河,也可以泛指城市。城池,又称为城郭,是古代军事防御建筑。

城垛(图六十三):俗称“城堞”,指城墙上的垛子,即城墙向上突出的部分;城上的矮墙,泛指城墙。

图六十三   城垛

城郭: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城壕:也称“城隍”,指护城河。

城阙:城楼,宫阙,也特指京城。

城邑:城市。

城垣(图六十四):围绕城市的城墙。其广义还包括城门、城楼、角楼、马面和瓮城。

图六十四    城垣

2、郭

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郭邑:城邑。

郭外:城外。

3、堡

读“补”音。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

十、陵、墓、坟、坟墓

1、陵

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在帝制时期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坟墓才可以称陵,如明十三陵。“陵”也可称“皇陵”、“陵墓”、“陵寝”。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因当时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也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依规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这个高度。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汉朝之后,几乎每个皇帝陵都有称号。如汉武帝陵称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称为“昭陵”等。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因为子孙做了皇帝,死后就被追尊为帝的,他的坟墓也被称为“陵”。

2、墓

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推平,不植树者称墓”。墓者地表平平,表示墓主系正常死亡,没有冤屈。

3、坟

“坟,墓也。古也,墓而不坟”。上古时代,墓而不坟就是埋葬死人后不作标志。如果有筑起土包,则表示死者有冤屈,心中不平。周代以后才“始筑坟墓,或种上树,以为墓的标志”。因而,坟就是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在封建社会,老百姓的坟墓,不但要称为“坟”,还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接受处罚的。

4、坟墓

古时称墓之封土成丘者为坟,平者为墓;对称有别,合称相通。后将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堆土)通称为“坟墓”,即埋葬死人之地。



中国古建筑木作技术专业人才

培训班

开课时间:4月20-4月27日


授课内容:

4月20日 —4月22日(授课老师:汤崇平 )

★中国传统建筑大木营造技术和施工工艺  

①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演变

②大木制作与安装技术

③斗拱的构造制作安装及施工工艺

④木构建筑的榫卯结合技术

⑤案例作业、小组讨论、讲评


4月23日—4月24日上午 (授课老师:薛玉宝 )

★古建筑修缮保护的传统工艺及方法 

①古建筑修缮中应了解的一般规则

②柱子挖补、墩接、抽换具体实例解析

③大木构件的加固与修配方法

④斗拱的修补及更换原理方法

⑤装修工程中的修缮问题

⑥案例作业、小组讨论、讲评


4月24日下午   (辅导教师:万彩林)

★古建筑木作技术实地考察

考察地点: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4月25日  (授课老师:相炳哲 )

★古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和图纸的审核 

①古建筑测绘的流程

②古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

③设计图或施工图中遇到的难点解析

④小组作业讲评、交流


4月26日  (授课老师:相炳哲 )

★古建筑木装修课程

①古建筑内外檐装修

②仿古建筑装修装饰设计

③经典案例解析

④小组作业练习、讨论、讲评


4月27日      (授课老师:万彩林 )

★古建筑工程概预算    

①工程概预算概述及工程定额基础知识;

②预算基价及单位工程造价的区别;

③古建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技巧;

④木构架、斗拱、木装修等的定额及造价;

⑤疑难问题重点讲解;

如:木材折算率、歇山建筑的屋面计算等


报名及咨询电话

马老师:18201165777

吕老师:1831102770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