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阳坝、伍家台、板寮、小茅坡营、彭家寨,这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美不美?

2016-10-14 中国宣恩网


牛!宣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增至五个


近日,国家民委发布了《对列入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村寨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全国共有717个(其中恩施州有23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宣恩县有4个村寨榜上有名,分别是椒园镇庆阳坝村、万寨乡伍家台村、高罗镇板寮村、小茅坡营村。还记得第一批入选的沙道沟镇彭家寨吗?加上它,宣恩县已有5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挂牌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ノ゙跟着“编导”一起来瞧瞧吧,你不上车的话我会非常

蓝瘦香菇的(╥╯^╰╥)




椒园镇庆阳坝村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古街道长约561米,宽约21米,总面积共有11781平方米,属于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在清朝、民国时期,是湘、鄂、川、黔四省的边贸中心,老街依山顺水而建,目前保存完整的房屋约65栋,为穿斗式结构,楼层基本上是2至3层不等,形成“三街十二巷”,临街为“燕子楼”,背水为吊脚楼和侗族凉亭构架于一体,是恩施少数民族建筑智慧的结晶。



顺着一条狭窄的小巷道往里走,感觉像是钻进迷宫一样,几乎每一小段距离都有这样一些宽窄不等的小巷子,总共有十多条巷子把三条主街道连在了一起,它们都各具特色。



庆阳街道中间,一座侗族建筑风格的木架凉亭桥出现在眼前,该桥横跨在一条约三米多宽的小河上。河水环绕着整条街的外围静静地流淌着,像一条永不停息的生命线,哺育着这里的世世代代。河岸上典型的土家建筑———吊脚楼群映入眼帘,虽显得有些残缺和突兀,但那笔挺的“四梁八柱”却撑起了半条庆阳街。


庆阳凉亭街历史悠久,建筑富于民族特色并保存较好,人文丰富,对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万寨乡伍家台村


说起伍家台村,第一时间想到伍家台茶园,好喝还是宣恩茶!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抑或平民百姓、山里人以及山外人,饮过宣恩茶后无不称赞有加。大家都知道,宣恩茶的根在伍家台贡茶园,创建人是清乾隆年间的伍昌臣。

 


两百多年前,伍昌臣在万寨伍家台那方气候适宜的缓坡地上,成功培育出贡茶,乾隆皇帝由此恩赐《皇恩宠锡》御匾。这是至尊的荣耀,对于一个农人来说尤其难得,伍昌臣把匾供在神龛上,文官见匾下轿,武官下马。

温暖惬意的艳阳天,伍家台随处可以见此起彼伏的漫山茶园里忙碌的采茶人点缀其中,这满目苍翠的天然茶园无时不给你心灵上的震撼,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茶园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一幅绝妙的画面就这么不经意的呈现在你的眼前。


近年来,宣恩县按照“三坝两寨”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在伍家台村着力建设“伍家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在茶园修建游步道、景观亭,建设文化广场、茶文化及茶产品展示室等,景点建设有较大进展,被命名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高罗板寮村


板寮村位于高罗镇北部,14个村民小组,597户2270人,国土面积19.93平方公里。板寮老街曾是百年前“巴盐古道”的一个驿站,自古就是交通要道,繁华古镇。近年来,村里突出“凝炼民族文化规划,坚持景点标准建设”的建设理念,加快建设力度,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谭家坝“一体一格一线”特色民居伴河而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招惹人眼。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板寮独具魅力的风采。 


寮者小屋,板寮即木板小屋。一度就叫“板楼”的板寮,也被当地人唤作长寿街。从街一侧的石阶拾级而上,天青色砖瓦密密作针脚的补丁,缀满板寮的老街。魂牵梦绕的木板瓦房、风情万种的阁楼、大门上残留的老字号牌匾、生了铜锈的古老门锁……无不诉说着曾经的繁华,留下串串传奇,让人久久回味。 


板寮的人文胜景一直被当地人引以为豪。“壁立万仞山,险要振东关。洞口有飞瀑,高悬碧落间。”清乾隆年间宣恩第十三任知县苏于洛留下诗作。字里行间所描绘的便是“宣恩八景”之东关飞瀑。板寮北有“东关飞瀑”、南有“李溪层石”,此二景均属“宣恩八景”。 


人们常说:天下美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板寮里却是“九分美景一分打扮”。这儿,古街小桥流水,风情婉约灵秀。身入其中,令人有晕然陶醉之感:满眼的柚树清新,满鼻的柚香宜人,满心的恬淡祥和,满耳的土苗乡语……随手一抓,仿佛也能捏住一大把厚重的文化积淀来。徜徉在老街,屋前的月季开得正红。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描述的“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奇怪心愿”的地方,就霎时掠上心头。每家居民大门两侧装有古朴的对联、门头上悬挂着诗文牌匾,有的居民家的牌匾下还钉着“十星级文明户”牌子,这一刻,文明似乎从古往走到今朝。 

 


高罗小茅坡营村


小茅坡营村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宣恩县高罗镇西南部,当地村民的“普通话”讲苗语,是湖北省苗族语言唯一“活着”的村寨。小茅坡营村海拔600-800米,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距离209国道4公里,恩来高速从这里横穿而过。



乾隆年间,吴、张、骆、姚、江、林、谢七姓人,结拜兄弟后一起寻找定居的地方,走到此地,见此地地形较高,气侯宜人,很适合居住,于是便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七兄弟见此山坡与对面山坡上生满茅草,于是,为了区分这两个地方,便将茅草生地较旺盛的对面山坡命名为大茅坡营,将茅草生地较浅地此山坡命名为小茅坡营。

小茅坡营苗族主要是龙、冯、石三姓,其中,龙姓来得最早,有史可溯两百余年。相传龙姓的祖先因水灾从湖南花垣县迁出,由湖南龙山到湖北宣恩,在宣恩高罗镇九间店居住两三代人后,约在清嘉庆三年(1798年)定居高罗乡小茅坡营。“冯姓是龙姓接到小茅坡营定居的。”清同治六年(1865年)腊月,苗寨老人龙正万到宣恩县长潭河的东乡赶集,在街上听有人讲苗语,一看并不认识,就用苗语询问,得知对方是长潭河烂泥坝的冯启学,他家即将遭难。龙正万用苗语与冯启学商议,在腊月二十七晚上将冯姓接到小茅坡营居住,并盟誓龙、冯二姓相互尊重,永不相欺。后来,石姓打听到小茅坡营有苗族居住,就举家迁入。 


小茅坡营苗居都是吊脚楼,用材粗长,房子简洁明亮,周正大气。苗寨房屋的特别之处在火塘屋的火坑以及堂屋的神龛。苗寨房屋建于山湾、河湾、树林等避风处,单家独户或两三栋房屋聚集,与宣恩彭家寨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群、野椒园及张官铺侗寨的四合天井院形成鲜明对比,饶有趣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357f2t5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沙道沟彭家寨


彭家寨坐落在沙道沟镇西南部,全寨50多户近300口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色古香,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宣恩县西南边陲。彭家寨的吊脚楼一般有三层,底层养猪养鸡、堆放柴禾,二层住人,三层储存粮食。二层和三层都建有一圈木廊,正好让我倚栏远眺。客厅在吊脚楼的二层,里面贴着壁纸和地板胶,吊着吊灯。

 


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年轻夫妇为完成先辈的遗愿,不惜长途跋涉,寻访先人旧址。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来到武陵山北麓,突然间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无法前行。只见河对岸,两山对峙,其间,小溪流淌,似彩链与大河相连。左山桃花盛开,五彩缤纷,形同“金字塔”,谓桃花山;右山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状如“观音座莲”,曰观音山。眼前美境宛若世外桃源,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令这对夫妇幡然醒悟,“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先人旧址吗!”

然而,眼前河水湍急,夫妇因无法过河而黯然神伤。焦急万分之中,忽见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河中徐徐升起团团云雾,雾霭之中一座小木桥时隐时现,夫妇携手在飘飘欲仙之中渡桥过河……

据说,这对夫妇就是彭家寨土家族的祖先彭怀伞及其妻杨氏。从此,他们在这里男耕女织,繁衍生息,创造着彭家寨的历史。迄今,彭家寨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老而动听的歌谣:“观音座莲金字塔,怀藏四龙装待发,十八罗汉二面站,人杰地灵天造化”。

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武陵山区山多田少,民居择地,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形式成为首选。彭氏家族迁徙沙道,看中此地,然尽是坡地,建房不得不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时光推移,经几代人的创造建设,终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之美的吊脚楼群。

小寨里坐落着一片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吊脚楼群,因其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寨居住着50多户近300口人,他们依山傍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年来少受外界打扰。古老的石板路和土家古寨、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让彭家寨散发着迷人的独特韵味。



小编都这么努力安利了,真的不点赞分享吗( ´╥ω╥`)



(图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宣恩有一种美叫“秋收”!

土家苞谷酒,不醉不风流,一碗两碗精神爽,三碗下肚抵死牛!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请在宣恩停留。

洋芋饭、苞谷饭、锅巴饭……记忆深处的家乡美味

看白鹭起舞在湿地公园,稻草人艺术节我们不见不散!

论宣恩这个“中国名茶之乡”是怎样炼成的?

宣恩首届稻草人艺术节,追忆童年,追忆逝水年华!

恩施的土家族,绝对是一个“土”得掉渣的民族!



编辑

肖美,微信号:graceshaw;谢晓芬。

审核
欧阳章平@凉亭,微信号:oyangfl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