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蜂、酿酒、喂鸡,这个人搂起袖子加油干,摘掉了“贫困帽”!

2018-05-02

4月30日,宣恩县李家河镇中大塆村3组村民向利中穿着防护服,和妻子正在给蜜蜂分群。

“又多了一桶蜜蜂,可惜另外一群飞到了大核桃树上,太高了,包不到。”向利中半是高兴半是惋惜。

屈指一算,加上富源农业公司送来的两桶蜜蜂,他家的蜜蜂养殖数量已达到18桶。

说起收入,向利中掰起指头算账:去年养了600多只土鸡,卖出400多只,收入2万多元,目前还存栏200多只;卖出100多斤蜂蜜,收入1万多元;土法酿酒3000斤,收入2万多元。女儿向国凤在思源学校上初中,教育扶贫1250元/年。粗略算下来,全家人2017年家庭收入接近6万元。

2013年,向利中的儿子向国林患病,辗转多处治疗,最后到重庆市人民医院才治愈。“那个时候的钱,花了6万多。”向利中说,儿子的病好了,本不宽裕的家变得一贫如洗,还欠下了外债。

2015年,向利中一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向利中不甘心做“懒汉”:“国家政策好,有人帮扶,这是一码事,自己也要攒劲做。”

那年,向利中4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不仅有泥瓦匠的手艺,而且无师自通学会了养蜂、酿酒,田间管理也样样在行。

屋后是一片荒山,除了嶙峋的乱石,就只有低矮的灌木丛,这块别人眼中的“鸡肋”,成了向利中眼里的“香饽饽”,他将荒山流转过来,四面围上防护网,养起了土鸡。

鸡苗是用自家的土鸡蛋,由母鸡孵化,自由放养,不喂饲料,不打疫苗。别人养的鸡两个月出栏,他养的鸡一年才长到两三斤,虽然均价达到20元/斤,但除去成本,利润并不高。

“有人劝我改养长得快的三黄鸡,也有人劝我喂饲料,说一年可以多养几茬,我都没理会,我的品牌就是土鸡、土鸡蛋,别人买得放心,我也卖得安心。再说,就算利润低点,但总是有。”尝到甜头的向利中“越做越精”,除了养鸡,酿酒外,他还在荒山上摆了几只蜂桶,并利用蜂王分群,发展到了现在的18桶。“养蜜蜂没得巧,就是要搞好管理,经常打扫卫生,不让蜂桶长虫,蜜蜂就不会跑。”

2016年底,在危房改造政策的帮助下,建起了一栋砖混结构的平房;去年,为了销售土鸡、蜂蜜,他又贷款买了一辆小车,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日子越过越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向利中的理解也与他人不同:“我不想伸手找国家要钱,那个吃完了就没得哒。国家的钱,主要应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河堤这些,路搞好了,种出来的东西变得成钱,老百姓自然就富裕了。实在需要钱搞发展,可以帮忙贷款。总而言之,国家给政策,致富靠自己。”

谈起驻村“尖刀班”,向利中言语中充满感激之情:“前几年,我的蜂蜜只卖80元一斤,他们帮我宣传以后,1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还有土鸡、鸡蛋的行情也看涨,虽然他们没有给我真金白银,但是他们提供的信息都是无价之宝,无形中为我增加了收入。”

“有人愿意来学养鸡、养蜜蜂,我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将我的经验、技术传授给他,带动他们一起致富。”谈起将来的打算,向利中说愿意将自己的养殖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带着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有 福 利!

识别上方图标进入宣恩电话本

可查找宣恩党政机关及各行各业电话!


微博:@宣恩发布

编辑:王俊

审核:欧阳章平@凉亭


更多精彩:

五一小长假去哪儿,仙山贡水大宣恩等你来!

宜居宜业宜游,情漫贡水河!

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这个扶贫一线小妹,你觉得她美吗?

不打工回乡养猪,这对80后夫妻“猪倌”靠双手致富,还不忘乡邻!

寻觅宣恩甜丨宣恩不止茶叶香,水果也这么好吃哟!

人在病床,心在乡村,这位年轻的村书记,村民等你回家哩!

把恩施八个县市穿在身上竟然可以美成这样,你觉谁最美?

县委书记刘智勇发表在新华网的这篇文章你学习了吗?

这个宣恩人关掉稳定年收入20万的门店,回乡竟然做这件事!!!

请听宣恩说!!!

深夜报社丨饿了吗,来点宣恩美食慰藉下心灵吧

油馅,咱们山里孩子最美味的零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