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4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县薅草锣鼓代表性传承人冷浩然上榜。

点赞!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宣恩人

当然知道这是咱们土家族的

“薅草锣鼓”。

可“薅草锣鼓”到底唱的是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非遗名录“薅草锣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4134zxba&width=500&height=375&auto=0

“薅草锣鼓”

又名打闹歌,是土家人聚集数十人集体薅草(用锄头给地里的庄稼除草)时,请民间歌手、锣鼓手面对薅草的众人歌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有如土家人的“劳动号子”。宣恩县的“薅草锣鼓”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薅草锣鼓源于古代击鼓祭祀,始自周代,兴盛于汉代。在我州境内,这种演唱形式历久不衰,传承至今。

在集体劳作中,为达到催工催场的目的,人们击鼓以作气力,鸣锣以节劳逸,酣歌以抒胸臆。“请好一个歌师傅(歌师傅一般都是当地有威望的中老年人,他们生产是行家,唱歌是里手。),胜过十个劳动力”。农忙时节,歌师们应接不暇,组织和领导着数十人的队伍,扯起嗓子叫歌,甩开膀子擂鼓,气氛热烈感人,场面蔚为壮观。

薅草锣鼓曲牌多变,唱腔分高腔和平腔两种,唱词有固定唱词和即兴演唱两种。


歌唱的内容一般是上午唱古人,中午唱花名,下午唱爱情。曲牌早中晚各不相同,曲牌的运用基本上因时而宜,但也有穿插进行的,都是高腔,歌唱者为了有间歇的机会,故锣鼓点子很多,其节奏,一天之中有快有慢,叫做“三起三跌”,也有叫“三潮”的,即早中晚三潮,各有由慢到快的节奏。


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样式,虽萌生于山间地头,却承载着劳动者的喜怒哀乐。它成为我们了解,认知和研究土家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积淀。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生产劳动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在土家族居住的地方,已经很难再听到“薅草锣鼓歌”了。“薅草锣鼓歌”正面临着失传和濒临消失的困境。




有 福 利!

识别上方图标进入宣恩电话本

可查找宣恩党政机关及各行各业电话!


图文:宋文 田长英

微博:@宣恩发布

编辑:刘亚丽

审核:欧阳章平@凉亭


更多精彩:

感谢国家,没有忘记大山里的我们;感谢帮扶干部,帮我们脱离贫困!

请您到宣恩来,我到杭州西湖去。。。

赞!宣恩90后“养蜂姑娘”张连华!!!

宣恩椒园镇王真奎,年迈的母亲和家人盼你回家!

木笼寨里千丘田,抓鳝鱼、插秧子……这些人玩的好嗨!

赞!这个宣恩人退伍不褪色,回乡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宣恩长潭河乡黄朝胜,离家12年了,你的家人在等你回来!

宣恩最幸福的母亲,年过百岁五世同堂,有162人的大家庭,是儿孙们的“大宝贝”

【奇】宣恩有个人修了幢“绿房子”,全国都好奇

初夏,你吃per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