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房报博鳌直播2丨看地产大佬如何预测万宝大战结局!

2016-07-22 中房报直播小组 中国房地产报

7月22日下午14:00,博鳌房地产主论坛第二场准时开始啦!


1

14:20


主持人简单的做了开场白后,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开始进行下午的第一个主题演讲。


谈及供给侧改革,他表示,房地产供给侧改革暴露的问题就是房子盖错了,体现在:房子盖错了地方、盖了错误的房子、选错了产品。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居者又其屋。”


他在演讲中说道,现在投资增长、房价增长都在以抛物线往下走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两个新高,第一土地的新高;第二新高,是房价的新高。


他还引用了习近平讲的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向往就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并表示,每一个企业,都是为了人民美好的生活去工作。


“老百姓对住房需求的升级有三个,那就是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物,再到居者又其屋。”他补充道。


2

14:40


圣象集团总裁陈建军分享了绿色环保概念下的房企应该做什么。




3

14:55


全联房地产商会住房租赁分会启动仪式



4

15:19


中国地产六方会谈(一)

结构性调整:房地产的供需矛盾与深层分化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作为本次会谈的主持人,参加会谈的嘉宾包括,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路劲地产集团主席单伟豹、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董事长郭莹辉、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天鸿地产董事长柴志坤、华府控股董事长、安馨养老创始人鄂俊宇、新鸥鹏集团首席战略官、董事副总裁李战洪。


钟伟临时起意,让大家预测一下万宝大战的结局。嘉宾们各抒己见,台上观众反响热烈。




单伟豹:万宝大战这件事,如果万科管理层真的被干掉了,我们公司会敞开大门聘请他们。


贾康:结局不管怎么样,都要吸取积极的经验教训。另外,资本力量应该得到更规范的遏制。


郭莹辉:万科的上半场是双赢,下半场需要监管机构协调。用规则解决问题。


范小冲:假如明年博鳌组委会邀请王石,肯定能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在这里挖出来。


柴志坤:这事值得关注。要思考管理层、股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能在规则层面来讨论,但希望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别像英国脱欧那样。


鄂俊宇:对企业的治理,以及上市公司的高管,有什么样的约定,以及监管层。万能险是万能的,但不务正业,不利于当下的转型。王石是我尊重的领袖人物。做企业、做管理,支持是最重要的。万科是优秀的房企,这事没有输赢。


李战洪:我相信资本的力量,也相信监管的力量。我认为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第三者赢,至于第三者是谁,下一届就知道了。


最终,主持人钟伟以一句“不管结局怎样,王石作为一个男人,不枉此生。”结束了此次讨论。


中国地产六方会谈(二)

成长型房企的阵列组合:第二梯队的诱惑




六方会谈(二)的嘉宾有:顾云昌、泰禾集团总裁沈力男、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上海菩悦资产创始人陈凯、东原地产董事长罗韶颖、天津房地产商会会长徐树山、正荣地产总裁助理刘翔、凤凰房产副总裁张锦。



关于第二梯队的诱惑这一主题,他们这么说。

顾云昌:有一句话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转折点,有一句话叫直线超车是凭实力,弯道要凭技术,还要凭机会,机会好不好,能不能加速前进,这是转折点,而现在房地产现在正在转折点上,能不能超越这是关键,时间点非常重要。


第一,拿地非常重要,什么时候拿地,用什么方式拿地,用什么样的价格,如果按照周期的变化,地价的低的时候拿地没有问题,而现在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人恐怕是难,这是拿地的力量,拿错地了怎么办。现在是中国的资本供求是银行借代,只要敢借没有问题,现在什么样的融资渠道,短期和长期之间的比例,现在还有外汇和人民币之间的比重,等等都是决定企业在弯道超车当中胜利的问题。还有把控的能力、服务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认真思考,我就这么多。


沈力男:没有哪个企业不想做大规模。做到规模有平台有话语权,包括拿地融资这些环节。弯道超车对这类企业很重要。


做大了有了资源和平台、话语权,很多东西可以谈,包括拉地以及其他环节,三四梯队有这么一个量级。我觉得弯道超车对企业很重要,其实就是两个核心的关键点,第一个就是房地产的结构需求;第二就是产品的更新换代。


陈  凯:这个诱惑就是第二梯队的人是想进,第一梯队还是流到第二梯队,还是退到第三梯队。我问过100人,中国没有人说不做了,但是中间有1-2人想踏踏实实做老二,把产业做好,留给后代,但是90%以上的人想做第一。


很多人面对诱惑都是有挑战的,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第一季度要面临到什么?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的战略,我们看到的今天的地产局面就是因为所有公司的战略系统都进北京、上海了,但实际上不是真的合对的呢?未必,原来可能做这个规模,大家最擅长的产品,转到第一展现的时候,原来所有的逻辑和战略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大趋不好的时候拿地,好的时候地方可以歇一歇,可以到第一批梯队,你是上市公司,所有人盯着你的规模增长,很多时候第一梯队是没有选择的。


    第一,从第二梯队到第一梯队的企业竞争,策略的变成事要解决的。几乎所有的企业家所有的企业都说,要形成第一梯队的资源把握。


    第二,第二梯队,我个人觉得,在第二阵线的时候和第一阵线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的向往规模大,规模大了以后,规模现在在市场上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如果处理好,会遇到管理壁垒。


    第三,我的理解就是第二梯队到第一梯队,管理的组织架构是有很大变化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些企业,所有项目都是自己看的点,如果我们光你自己看,要自己拍相信的人看,这个时候有很大的挑战,我看到了很多企业想房又不放敢房,想法参与又很累,真正进中国前10只有10家。把握规模和利润之间的把握深很关键的,我们越来越能看到开发的力量事往下道了,如果没有利用这个产业,我觉得还是会跌的,我想可能整个行业和市场来说,他们没有简单。我们还是要琢磨自己做第二,怎么面对第一的诱惑,我就讲这么多。


罗韶颖:第二梯队想要弯道超车,还有很多事要做。


东北地产我们客观的排名重庆的项目排到20%,这几年一直往外发展。我们现在大部分的项目从武汉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包括在北京和深圳也在寻找项目。存量的问题,应该把我们放到创新的领域,大部分在这个适时刻,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创新,华夏一条路尤其第二梯队的企业,我们需要不断去刷新。


    我们压力是非常大的,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做到500万亿说的归规模企业,我想起一个消化,就是两个人遇到熊,一个陈跑得快,说起事消化但是是一个非常悲催的场景,因为熊不是扑倒一个就可以了,是扑倒一个又一个人,进入扑倒的状态。


徐树山:今天的题目叫第二梯队的诱惑,言外之意就是第二梯队的公司的想法。关于诱惑第一,不管是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所有的企业应该都有想法,都但是我们作为行业的企业,如果在规划发展战略思路上首先对行业有一个研究,思考和判断。我们现在作为房地产企业首先要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思考,这样才能谈到怎么面对诱惑。


第二,基于这点我们对房地产行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对此和大家分享。现在房地产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发展模式是单一的,所以一梯队、二梯队的特征都是以规模排名。几乎都是产品的单一,特点比较明确,都是销售型的。也就是说发展到今天,还采取这种模式,还是单一的金融产品,能不能维持现状,能不能维持发展的模式,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刘  翔:不管是一线第二梯队还是我们说的第三梯队、第四梯队。我们作为一个行业,我们可以认真地看一下,我们的基础东西已经做好了,已经到了需要创新的地步,很多企业的战略,不管是做产能结合,还是做旧城改造,做地铁联合,说到底就是用更便宜的钱拿到更便宜的地。所以当市场越来越规范,行业越来越透明,技术越来越好,我们一方面用创新外拥抱,我们的未来应该用回归初心的心态迎接。


我们除了用创新的心态拥抱未来,更多的时候我们一能够回归初心,不管在第一顺位还是第三顺位我们都有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张  锦:我觉得今天是充满变换的时代,不管是企业还是其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坚持做自己,我们今天坚持的就是坚持做自己,对于我们网络媒体来说,我们的优势就是坚持用最好的内容呈现给我们的用户,比如凤凰房产的度假资源,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管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一个根本。


中国地产六方会谈(三)

转型还是转行:创新的天花板




第三场会谈的参与嘉宾有:旭辉集团总裁林峰;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伯君;圣象集团总裁陈建军;世联行首席技术官黎振伟;美的集团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兼中央空调房产项目总监叶文青;58集团高级副总裁叶兵;迦南资本创始合伙人、建银精瑞资本集团董事长李晓东;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黑龙江暨哈尔滨房地产商会会长、乐松文化公司董事长桑洪。


吴伯凡:每一个企业的领导经常问题自己事业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可能是什么。从事我们可能要做的将来的事业,我们现在该做什么,所以转型还不是一个立即的,是如果在今天我们面对宏观背景以及各个产业链的冲击,原有的产业根基已经被肩负颠覆,我们面临转型的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林  峰:我们的感受和大家的一样,因为我既没有转型也没有转行,我觉得地产还是一个可以持续的行业。所以我觉得也是这样,任何一个人不要看别人的怎么样,做好自己的仍然是有持续成长的机会,所以我可能是属于比较笨的一种,没有考虑转型或者转行。


在地产的领域,我觉得仍然可以发展的空间,我们仍然还需要很多的努力,所以转型和转行不是很关注,但是坚持做和自己。


吴伯凡:证明你们现在做得很优美,往上的空间还是很大,所以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下面请陈总说一下。陈伯君说一下建房到建行对于你们来说是转型还是转行?


陈伯君:对个来说,可能是转型,但是对企业发展来说,我们现在做的项目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发展,我对创新发展有一些想法。第一,我觉得创新发展不能忽视营业。第二,增加产品的吸引力。第三从企业自身出发,现在大部分的方面企业从自身出发做房地产的上游和下游的发展,包括一、二、三级,三级的发展主要提升服务体制和质量的关注。我想说的是,企业更关注的是要一级土地市场,这样的话,我们落实土地品质的提升和卖地的先机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特点。


我们现在做的业务也是一个创新发展的项目,“十三五”主要形成全产业链的开发。我现在做的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跟政府合作,我们做一级的拆迁配套建设,教育、医院、多元我们的建设。后面土地开发,最后我们实现三级政府购买方式针对合作。


我觉得这些项目做起来特别有感觉,确实咱们以前建设顶层设计都是政府来做。我们参与到顶层设计当中,我们开发企业特别是教育资源提供很好的便利体系。针对我们二级开发来说,我们自己在开发项目当中,投了很多心血,做的产品我们认为非常好,这应该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谢谢。


吴伯凡:又像政府又像企业,顶层设计我有一点搞不清楚,软件开发的时候低层代码是最重要的。其实一级开发就是一个社区或者一个小型城市的低层代码,这个代码出问题,后面所有开发商的企业都会出问题,做操作系统是最难的,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尝试投资项目的开发,比较有背景。尝试从开发软件到系统的开发,对将来也是别值得关注,也是值得借鉴的模式。


下面请陈总,你是做地板,做地板显然没有太多转型和转行的问题,但是仔细想想转行还会有,你到底是卖什么,还是卖地板相关模式,或者有相关的技术,使得你们做地板和卖地板,还是一种新的定义和内涵?


陈建军:大家好,圣象集团与房地产开发商息息相关,属于上游供应链相关的一个企业。其实我们传统转型地产,就像主持人如何转型。

我介绍一下,转型给我概念还是比较大,圣象20年始终在前端引领产业。与其说转型还不如说产业升级。因为我们整个上游开发商对地产面临转型相应配套企业是家居企业,也面临创新升级。


未来从几个方面创新升级,第一,变传统单一制造服务商为全方位创造,除了地板我们将延伸木门,衣柜,也就是家居。作为家居一体化设计方案,供应链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我们坚持走绿色通道。今天我在会议期间提到整个绿色产业。先做地板再做基层。未来我们坚持不懈升级绿色产业道路。


第三,升级更加坚持创新。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一个制造公益性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实际上地板企业在欧美真正主流市场,还没有相对独立的产品,我们是比较早介入国际市场,我们有30家的合作伙伴,在国际化坚持两条腿走路,我就说这一点。


吴伯凡:从单一产品和多个产品形成多个服务,还有产业动向的规划,这是一种特别有想象空间的转型,从产品到服务,从单一环节到全产业链的过程。


黎总从事技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是核心,是促生企业的转型升级一个很重要的绝对性因素,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借助技术来寻找新的创新型或者模式或者一种比较有颠覆性技术改变整个企业的产业生态。


黎振伟:讲到创新我想今天开会有迫切的感受。为什么创新,因为我们常规供应产能过剩的竞争很激烈。第二互联网颠覆模式,国家正在转型,我想作为中介行业跟传统开发商不一样,本身就是轻资产东西,我们一进来就出去。我们是如何转型,我想2014年开始提出互联网思维检测,我们全部以线下为主,现在不做。我们需要大数据,需要大量连接,需要更多信息对接,这一块上首先技术应用在公司这方面是非常巨大。


我们每年有300多万上线客户成交30多万,我们公司积累客户1千多万,这个数据碎片化没有通过互联网,没有ID的,信息实际上是无效的。ID方面我们有专家。还有一个线下我们如何创新,线下增加服务,过去的中介做销售,是很传统的。


现在把整个产业链拉长,我们为客户所有过程都从装修、租赁、增加通过对客户服务价值提升中介服务价值。这一点上我觉得在今天行业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创新效果应该说是明显的,因为保持一个增长,上市公司增长30—40不容易,通过多种手段增加销售份额,链家他们也很满意。我们如何通过竞争通过线下数据和线下服务做得更深入,更加情景化,同时我们还不断创新新的工作模式。这一点上我们在行业考虑最直接的,也是最敏锐。


吴伯凡: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中介公司,在互联网之前是有一定生存优势,但是互联网透明化,使得仅仅依赖于信息优势已经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互联网面临重大行业转变,就是从信息技术到智能技术,你提供信息服务,其实是智能的服务,你从大量数据发现蛛丝马迹,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不仅仅互联网公司,包括互联网大咖,还有国外互联网公司普遍从信息到智能的转变,从老IT到新IT的转变。智能技术不再是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来做自己的创新才可能有出路。


我们说“互联网+”关键是哪个互联网+,如何仅仅是信息+互联网,没有到手就过时了,创新认识互联网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制造业无论是研发生产那一端,同时面临新的智能制造,以及对于客户从不记名消费到记名消费,从客户到用户转变,每个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进展还是很实质性的,请叶总说一下面临产业环境你们是如何转型升级?


叶文青:刚才各位嘉宾非常清晰围绕转型创新做一个讲解。转型并不是转行,转型实际上就是企业做一个差异化,核心优势品牌化营销的利益,有影响的关系。


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问题,没有盈利没有投入,所以对于房地产来讲,我们更多还是围绕刚才吴老师讲的以业主真实需求转型进行升级,这样的升级在市场竞争力过程中可以保证服务,产品升级、服务升级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我们家电行业代表,我们充分利用白色家电完美解决方案,我们在空调能源热水方面我们也是形成一体化的全方面升级,结合所有家电实现智能化。我们跟万科从2009年达到合作,万科也是在非常靠前的开发商,根据需求我们做了一个研发,根据周边环境做一些升级。包括我们在美好家居合作,按照真实需求做合作模式。


通过努力我们跟100强40多家战略伙伴建立合作,我们针对用户服务方面产品质量做房地产开发商认可和支持。未来的发展我们做一个制造企业,谢谢。


叶  兵:今天看到互联网上200万—300万跟我要房子,在互联网最大平台上面。我们要作为全找房平台,找房变得更加有效率,转型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每天都在创新。这里面可以简单从三个方面解说去做转型,或者产业升级,作为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时代,在数据上需要做大量工作。


一方面找房过程有留下找房的痕迹,同时通过场景叠加,在这个平台留下招聘的数据。同时留下其他痕迹。未来房有一些婴儿房,作为买房需求,在大数据开发这一块我们投入非常大,打算做长期建设。


第二,举个例子,找房在传统的用户之间,它是不会交集。今天我们在海口某一个小区,有一个住户,他是不知道在小区同时,可能在这个城市有500个人在看小区,没有连接的时代这个场景是不能实现,用户跟小区跟专家或者专业金牌经济人之间产生连接,信息互动能够让我们决策变得更加有效率,找房过程类似看小区买家,他在看小区环境也好,这种信息沟通和交流能够极大提升用户决策效率。


在这个产品上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刚才说创新,创业升级的方面。昨天我们谈到VR技术,或者我们虚拟的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把最真实小区场景,小区类型也好,甚至包括周边商圈能够直接推动我们用户面临,在地铁上面,甚至咖啡厅里面需要看到20个小区很容易看一遍,在大数据挖掘,用户跟用户之间,买家跟卖家之间形成不同的方式。我们是唯一一家互联网公司参加论坛。


吴伯凡:业主跟黎振伟总有很好的对话,你们特别能体现时代的竞争,但是不知不觉走到了相同领域,可能就是同一个地块,刚才叶总讲到这个,从痕迹,从场景,从数据挖掘等等,后面的关键词就是智能,用户需求还原让用户感到吃惊,再加上用户和卖方营造一种互联网模式,完成体验,这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对于房地产来说,未来不管你转不转型,转不转行,一定要了解互联网干什么。黎总讲了在海外模式,尤其是在Uble,没有一家企业成为全球最大共享经济模式。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对传统企业发出了一种警告,时间很短但是对行业的冲击很大。

李总对于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你有什么看法?


李晓东:如果经常来参加博鳌知道我也是老面孔了,我专注房地产公司14年了。前面做的房地产投融资,我们讲投融资,前面十年基本上做房地产融资,这是由中国特殊房地产的情况造成的。我们和参会很多企业有合作,那个时候叫房地产基金,实际上是叫融资,因为我们主要客户在中国没有成熟的投资人,作为老百姓散户他的选择就是要钱回来,找好产品没有人去认购。用一个一基金去做一个项目,但只能给开发商做短期融资。


这两年转型压力很大,特别是在房地产投融资大领域,转型压力非常大。随着现代宏观金融环境的宽松,大房地产的商资本成本特别低。现在我们压力非常大,过去几年基本上没有新增太多项的,基本上都在压规模或者转向海外。但我们也抓住了市场机会,我们投资目标在2013年O2O金融危机,对银行冲击特别大,我们收购了银行不良资产。


这样的盈利模式对于我们是挑战,我们完全把钱借给别人。我们在国外也不是找一个开发商合作,中国开发商出去要去做开发太难,。现在我们酒店不仅改造完成,而且你做改造的话,比新建还要难,包括万达楼都没有办法做。我们跨界到国外是一个挑战,实际上我们完全是自己来做开发商,我们找当地合作伙伴,我们找服务提供商,他们帮助我们做了施工等工作,最后做下来效果非常好。

去年在开业时候,入住率达到了将近90%,比当地入住率高很多。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我们酒店现在用的人非常少。这个时候如何把互联网加上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酒店服务尽可能外包,我们注重规模,现在我们把规模压缩下来了,现在在海外投了欧洲,投了澳大利亚,第一支完成了推出,大概三年时间实现了年化,成功的关键在于怎么了解当地的生产。实际上开拓事新市场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但是我觉得转型实实在在需要创造的,谢谢。


吴伯凡:李总对现在到国外开拓新市场很有启发的意义。


桑  洪:我想针对转型和转行问题分享一下我的想法,现在我们大家看到传统商业正在面临挑战,商业地产规模空置率甚至比空房率还差。四年前我们跟美国的公司共同设立打造创业产品,叫松松小镇,这样的产品针对购房提出了服务方向,我们做大幅度调整,实际上过去的百货公司都是以销售商品为目的在进行的。我们究竟怎么样对传统的百货公司和购物广场进行一个改革,怎么样用一种服务替代传统销售模式,就是我们要迈出的服务。


在购房场中植入一个广场,过去我们传统购物广场中,绝大部分都是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现在是全家一起走的局面就产生,这样文化产品植入就带动商场变化。


第一,改变人群结构,原来人群是从老人到小孩的产业,现在变成年轻妈妈为主客户群,甚至整个黑龙江和吉林城市的中心了。同时,租金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购物广场餐饮租金大概是2—3块钱,现在提升到8.6块钱。购物广场的改变对商业地产来说,有一个提示作用,我们目前有20个城市在黑龙江洽谈。


吴伯凡:通过改变一种生态,植入整个商业生态从而发生巨大改变,这对转型升级特别有意义。


梁海明:对于地产未来转型还是转行,我有三个建议。第一,地产业要善用国策到海外去投资,中央政府也在大力推行,战略企业走出去投资。这些企业所投资项目是可控制的典型项目,而“一带一路”项目,他们获得了国家的很多政策优惠,尤其是贷款利润的优惠,所以很多开发商去澳大利亚交易,因为有2%利润的优惠。


第二,地方政府也有国务院助力,打造“一带一路”。地方政府推动“一带一路”的任务,比如桑总,他是做“一带一路”的国家产品、生活用品,尤其是儿童的产品。在建筑里面去打造儿童的生活用品,从而暑假的时候让小学生地方可去,可以娱乐,也可以学习,同时父母也可以过来逛街。


第三,到海外投资,无论是转型还是转行,首先要复制自己转型还是转行,英国投资的时候没有做房地产,而是搞电力、水务,在香港搞房地产、搞工业4.0,而且工业事业可以给李嘉诚带来5%的回报率。

吴伯凡:要有核心能力去玩,嘉宾说得特别有意思,感谢九位嘉宾积极的分享,谢谢你们。





中国地产六方会谈(四)
住房方式迭代:租赁运营新机遇


最后一场会谈的参与嘉宾分别是:上海青客总裁胡正华;新派白领公寓创始人CEO王戈宏;伟业我爱我家集团相寓总经理刘洋;水滴公寓创始人冯玉光;函数公寓创始人刘小全;优客逸家创始人、总经理刘翔。






刘小全:我们内部有一个理念就是生产力。无论我们的产品、管理和服务,包括后期的延伸服务,我们都积累了用户的反馈数据。比如我们开始的面积从7平方到40平方,做了不同的试验户型,住户住下来,我们最终定位为24平方。


冯玉光:我想和大家分享两点。第一,在分布式公司上,原来的产品是给一家人做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得出了结论,实际上叫分居独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试验。首先要对原来家庭式的产品,做成4家人来住,对空间进行重新的定义。第二,我们发现有两个功能必须做好,其他的功能都可以成本节减,第一个是水,第二个是收纳。


安杰:我们的模式,一边是把业主的房租回来,再租给租客,我们希望能够给投资的业主有稳定的收益,保持升值。我们的数据去年的时候是25万间,今年一年涨了60%。


王戈宏:我发现2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年轻人的未来都是租房住的。第二趋势,是都市青年未来智能化居住。


住房处于风口,5位如何看待租赁运营的新机遇?


胡正华:公寓行业是一个资产管理的切入点,很多城市已经进入存量主导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资产运营管理,肯定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方向。


王戈宏:现在做公寓的人非常的幸运,因为很多的资金都愿意投入。行业本身的人有很多的问题,我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美国漂过,美国公寓是很大的产业,可是中国都是散在民间的。


盈利也有一定的挑战,大家都拼利润和规模,但是有谁赚钱了?我们算了,如果拿地成本做到未来出租的70%,你们的利润为零,70%是租金,给房东,另外5%是摊销,10%是管理费,其他的是税收,所以都是不赚钱的。现在不管是否挣钱只要有收益和合同,就必须交11%的政治税,希望政府部门让公寓创业者多一些支持。


模式不够,因为要装修,在美国做公寓的有品牌,我们现在还没有品牌,因为我们的品牌不能让我们的开发商相信帮助他们进行资产的增值。


这些阵痛导致行业往下走有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的趋势是为资本活着,为媒体活着,为白领活着,但是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因为我作为3年的老兵,能否在行业里面,把我们的痛楚直接传达给最高层,这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的公寓行业,不把自己做好,自己不存在了,对白领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做企业的核心是要赚钱,是要看到真正的价值,所以未来我觉得竞争在于谁能够做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比如你喜欢喜来登或者是香格里拉。同时,能够给开发商带来增值。


安杰:无论做什么行业都要回归商业本质,首先要保证挣钱。我们和保险公司有合作,昨天我们超过了1千单,有很多事情,只有量大的以后才会发现。我今天主要分享的是金融方面的经验。我们去年的时候,相寓品牌成立之后,探讨了很多的模式,房地产和金融是天然的结合。无论是监管不明朗,还是集团内部的落地比较缓慢,都会有一定的时间,我这边的想法是一定要快速落地一些产品,能够让市场接受的产品。


在美国的话,要是去租房,房东会去看你的信用评级,如果存在信用污点是不能租房的,但是中国做不了,我们的央行中信覆盖的人群只有2万多,还不能达到这个程度。


在芝麻上面有信用记录的占比非常高,超过了99%,所以我决定和芝麻一起落地这件事。去年9月份上线之后,市场的反映非常好,年轻人非常接受。传统的押金为什么会产生?因为彼此不信任。通过整个信用体系的引入,我们可以对每一个想租公寓的租客做一个基础的风控,我们可以对他做风险评级,信用体系是各行各业一起建立的过程,我不相信我们一个行业能够把信用体系建立起来,有一些友商只做信用体系,而我认为应该是大家一起做这件事情,大家把数据共享出来。我们现在是直接把数据提供给芝麻,比如有一些逾期、逃租的人,我们会反馈给芝麻体系,这样的话也反馈给网上购物等等。


这个过程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作为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有不好信用行为发生的人,也会有信用卡的预期、租车不还的情况。


冯玉光:为什么公寓就热了?公寓未来的走势是什么?如果开发商想做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做。


公寓一下子就热了我认为有3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需求升级,消费理念的改变,我们做过一个调研,85后87%的人在12岁都在县城城市生活过,他们不想成为房奴,想去世界看看。第二个,一端有供给,一端有需求;第三,双创。


热了之后,未来的走势是什么?真正比较大的公寓运营商不会太多,可能是20家有分布、有全国的有区域的,是一个很长的尾部。而哪些能够留下呢?第一类是中介派;第二类是酒店派;第三类是开发商;第四派是互联网。开发商是最早做金融创新的,在开发商的团队里面最重要的是玩现金流。


做金融动力源泉最浓的是开发商,我原来也是在开发商的公司进行服务,如果做战略转型,要自己付得起学费,我们做开发商的过程中,也付了很多的学费,如果只是战略补充,可以委托给台上的5个人,以及身后的这帮兄弟去做,就看你是做转型还是做补充。


刘小全: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全国现在控制房普及有7千万套以上。在需求策略上,全国的流动人口超过2.3亿,大家基本上都在租房。这么大的市场,每年都在上涨,都是有机遇的。我们的品牌方面,公寓品牌在国内不到2%。我们最终承接的是消费升级,函数公寓的真正客户是25岁到35岁之间,90后的成长环境和我们不太一样,他们的收入比较高,他们不愿意讲究,他们愿意多花钱住有更好的设计房子。我们的外部和内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挑战,外部的环境包括工商方面,对我们都有很多模糊的做法。


最重要的是,对于创业企业来讲,资金方面融资渠道太少,融资成本太高。我们现在拿的融资成本,没有少于12%的。如果债券成本拿到8%算是很高了。如果比较好的融资优势,公寓行业还是可以做的,但是融资成本太高,我们做运营,地也是比较贵,税收和融资成本方面,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有所支持。


在企业内部的做产品和做管理和服务,自己做得是否扎实,有两个关键点需要优化。第一是产品体验,不少的公寓是做品牌公寓,但是在产品设计、管理、服务方面,没有太多的研究。产品能否在你定位的点得到用户最好的反馈?第二是在效率,包括财务效率、时间效率,财务效率方面,行业的利润比较薄,你做一个项目,利润率是8%,别人可能是15%。


陈江根:总结大家所说,我们的行业前景市场非常大,但是大家也告诉我们有各种痛点,品牌住房租赁的运营,做产品的能力、技术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的挑战要求都非常高。


很多房地产企业也进入了这个行业,最后,每人给准备这个行业的人提一些建议。


刘小全:第一个,提前关注这个行业;第二,如果真的要进入,建议和比较成熟的公寓运营商合作,而不是重新拉一帮内部团队做这件事情。我也希望在座的,包括商会和企业家,能够和公寓有更多的融合。


冯玉光:做公寓的如果是地产人,过去房地产的工作思维方式,在公寓里面是不适用的,一定要交学费。如果是自己去转型,真正做的话,不能完全用老地产做的思维方式。


安杰:用互联网精神来说,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我们愿意和金融行业的企业一起合作。


王戈宏:面对开发商,术业有专攻,希望大家一起合作。


胡正华:运营管理水平的能力、融资能力的速度非常的重要。我们交了4年的学费,尤其是管理方面的打造,我们有很多的经验,这方面我们也开放,愿意和很多开发商进行合作。在我们的楼盘里面,也有两三个楼盘是和开发商有合作,希望和大家有更多的机会。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结束了!

大家记得多多留言互动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