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石与杨国强的新人生

2018-01-28 曾冬梅 何可信 中国房地产报


导读

如果说2018年房地产界的开年时刻,什么人最能够代表一代企业家的精神与理想,那就非王石与杨国强莫属。


中房报记者 曾冬梅 何可信 广州、北京报道


人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发展。这个过程中,最美好的莫过于理想。


如果说2018年房地产界的开年时刻,什么人最能够代表一代企业家的精神与理想,那就非王石与杨国强莫属。


根据王石和杨国强过往与今下的行思,他们有时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梦想家,有时则是一个有着不可思议的社会行动家。他们为各自的企业融合了上世纪50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八九十年代的商业思想逻辑,作为万科和碧桂园的创始人,他们个人令人尊敬。


在2018年1月前后两天时间,王石和杨国强都向人们说出了他们的新理想,并希望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怀揣未来”的王石


1月23日晚,北京水立方。万科集团名誉董事会主席王石开了一场个人“脱口秀”,发表题为《“回归未来”2017-2018跨年之夜》的演讲。


这是王石辞去万科董事长之位半年多后,首次面对公众演讲自己的过往路程与心灵之光,这一天也是王石67岁生日。3个小时的时间里,王石讲述了自己过去66年的生命历程,并展望下一个33年的未来。


王石把自己的66年人生历程分成两个33年。第一个33年的主题是亲情,讲述了自己对父母、女儿的情感经历,强调勇于表达和分享爱。第二个33年的主题是创业,这是当下中国的热门大事。王石分享了自己创业的低谷与辉煌,从“第一桶金”的来之不易到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后的初期不适应,在辞去总经理职务之后一段时间,王石曾经为万科高管会议没有通知他而冲动想过冲进会议室,在下属照例汇报工作之时他忍不住作指示。但他克己的自律战胜了权力的冲动。这是一种非常人难以压制自己的精神自约力量。


王石称宝万之争不是他至暗时刻,最至暗时刻是2008年汶川地震时个人言论的“捐款门”,公司带入舆论风口浪尖,被社会讨伐,深深感受到了“孤立无援”。万科内部也有职员不满王石的言论,当时有会议上职员们批判王石的事情发生。


面对人生低谷,王石称要有信心和坚持,展望未来则要关注生命和健康。


对于人们最关心的宝万之争。王石认为,宝万之争中,万科整个团队是在捍卫万科文化而战斗,尽管资本市场认为宝万之争应该“靠资本说话”,但万科文化最终得到了社会认可,万科团队最终也得到了社会呼应。在宝万之争过程中,王石一度去深圳佛光寺的照片被发布到网络,并被认为是“去庙里搬救兵”,实际是为母亲做两周年祭祀。


回首与万科的33年,王石强调,万科立志要做伟大的公司。而伟大的公司需要具备三要素。首先,产品要被市场接受。第二,要做品牌,品牌超越一般的产品。第三,要树立行业标准。最重要的是,如何超越产品、品牌、标准,让企业文化被市场欣赏,成为社会向前进的正能量。


这也是万科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伟大公司的执念能否在产品与服务上具有普世价值观与引领导向,这是考验万科的最重分量的赋分值。那些财务上的数字,绝对不是万科成为伟大公司的标准。


在中国,在房地产行业,销售额做到万亿并非是难于上天的事情,但受人尊敬与做伟大公司,并非那么容易。


作为企业家,我们应当做些什么?王石自问自答,他提到中国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王石最早去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是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他代表近100位的企业家发表了《北极宣言》。从2013年开始,王石连续六年参与了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在中国角举行中国企业家日边会活动,向世界发出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声音。他说,我们所代表的企业,从2009年的近100家,扩展到2014年利马的2000多家,2015年巴黎的1万多家,到2017年的45万家,随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企业家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王石留给万科,留给房地产界,留给中国商界,最大的精神财富是做人做企业要有底线,有担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并且要对自然环境敬畏并友好相处积极去维护。


新家国理想的杨国强


1月22日,晋升全球最大房企的碧桂园召开为期三天的集团工作会议。这是碧桂园25年创业中一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2017年,碧桂园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跃,以高达78.34%的增幅和5508亿元的销售额成功登上“光明顶”。其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会议上表示,在高管层的带领下,公司各项发展超出预期。


在杨国强看来,目前碧桂园的治理、管理已经上了轨道,地产业务交给莫斌他很放心。“未来,我想用80%的精力为国家做一些事。”杨国强所说的为国家做一些事,就是倾情农村的发展建设,他觉得,中国农业发展整体还是比较落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计划,碧桂园到了今天,有条件有责任去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40年前我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


杨国强首次对外透露了自己从农民中来、未来将到农民中去的想法。


“我想把农业做好。”杨国强说,碧桂园着力打造的社区直营超市——“凤凰优选”,希望未来能在全国开出上万家,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来自全世界范围的600种优质产品提供给所有人。“我们自己去找没有金属污染的土地生产、种养,自己建加工厂,送货到家。”“我不允许利润超过1%。”


农民出身的杨国强对土地和乡村依然爱的深沉。“在天气晴朗时,我们从飞机上看看中国大地,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的痕迹还一览无遗,那些农村星星点点。我20多天前去清远扶贫,看到一个农村400多人,只剩下100多人,有的房子塌了没人理,长满野草,就像死城一样。这个村子旁边有条很美的江,这本就应该是个美丽农村,很可惜。100多人,就业、医疗、教育、文化都不具备,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就在这里出现。”


杨国强发现,这几年农民工工资提升得很快,农民种田可能一年才5000元,出来打工是5万元,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去打工。留在农村的农民没有用联合收割机,生产效率也不高,收入水平也不高。实际上,中国农业发展整体还是比较落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计划,我们能为这个做什么?”杨国强脑海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城镇化关系到中国农村的发展命运,并且在国际上并没有对应的参照系。40年改革开放以降,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8%到2016年的57.35%,仅用了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近百年的城镇化历程。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具有典型的突变性和特殊性。从40年历史进程看,我们其实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尤其是2000年以来,表现为外部资本和经济介入的大面积城镇化,内部结构则表现为大城市急剧扩张、小城镇经济提升缓慢;大城市繁荣,小城镇衰落;大城市人口拥挤,小城镇人口稀疏;大城市增长强劲,小城镇发展乏力。最终,从小城镇底端到大城市高端,人口、资金、技术、产业等全部呈现出与城镇体系结构相反的倒金字塔形,这也导致了我国“土地城市化”远远快于“人口城市化”的原因。而在小城镇末端的农村,生产生活更加艰难,青壮年劳动力弃乡进城,甚至远走异乡。


问题是,迄今为止,中国的城乡差距激发的似乎只是“进城打工”,农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到城市赚钱,年纪大了还是要回家。这也是在说,城乡收入之差,缩短一段时日之后可能又要重新拉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主张“内生型”的城镇化路径——从农村到小城镇,再到大城市的层层递进。但我们后来实际上选择了一条“外生型”战略,资源都在向大城市集聚。现在回头发展小城镇、美丽乡村,要与巨大的惯性相抗衡。更重要的是,与国外的各级城镇建制的平等不同,我国行政体制是层层管辖的,小镇是空间规模最小和行政级别最低的非农业聚集区,处在利益结构的末端。在重重障碍下,创新驱动的特色小镇期待成为一个撬动变革的支点。


杨国强所要去做的事情,从他个人选择和角度讲,是一个小道理。但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与大道理。


作为全球最大房企的创始人与掌舵者,杨国强坦露心扉说,碧桂园到了今天,有条件有责任去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40年前我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未来,我想用80%的精力为国家做一些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说过,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


一个有企业家的国家是幸福的,一个能诞生伟大企业家的时代是美好的。在中国房地产这个创富的行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王石与杨国强涌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