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仅三位!浙大田梅教授当选世界分子影像学会Fellow!
8月30日,世界分子影像学会(The World Molecular Imaging Society, WMIS)正式通知田梅教授当选世界分子影像学会Fellow(Fellow of The WMIS),以表彰她在国际分子影像领域的卓越贡献(“You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molecular imaging and exuberant and continued support of the society”, “We will recognize the vast wisdom you provide to help guide the field of Molecular Imaging”)。
世界分子影像学会是国际分子影像领域唯一的全球性学术组织,也是全球五大洲分子影像学会的总会,每年主办分子影像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学术会议—世界分子影像大会(World Molecular Imaging Congress, WMIC),并出版分子影像领域重要学术期刊《Molecular Imaging and Biology》。世界分子影像学会Fellow是由世界分子影像学会设立的终身荣誉,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在分子影像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其中包括多位美国、欧洲、德国科学院院士。迄今全球共有38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亚洲仅有3位,包括2位今年当选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自动化所院士候选人田捷研究员和浙江大学田梅教授,田梅教授也是Fellow中第一位亚洲女科学家。
田梅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家,长期从事重大疾病的分子影像精准诊治研究和临床应用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曾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担任世界分子影像学会董事会董事、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三大主流学会(美国、欧洲和日本)官方学术期刊副主编、国际原子能机构干细胞标记专家组负责人。
田梅
浙江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
田梅是国际著名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家,长期从事重大疾病的分子影像精准诊治研究和临床应用,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曾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际重点合作A3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篇论文刊登在国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顶级期刊。
应邀担任“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会刊《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编辑委员;“欧洲核医学会”会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副主编;“英国核医学会”会刊《Nuclear Medicine Communications》编辑委员;“日本核医学会”会刊《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副主编;“世界分子影像学会”会刊《Molecular Imaging Biology》亚洲地区负责人;《Oncology》编辑委员;英国柳叶刀《Lancet》编辑顾问。
01
从上小学起,田梅就一直是个标准的“优等生”。功课好,人缘好。在小学作文里就讲到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并且描述了自己工作在一个现代化医院的蓝图。少时阅读《居里夫人传》,田梅有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偶像。居里夫人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疾病,这是科学的奇迹,是女科学家创造的奇迹。在感叹和钦佩的同时,田梅下决心要在现代科技与医学融合新学科干出一番事业。耐住十七年寒窗后,她如愿成为一名医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上帝也爱垂青不懈努力的人,田梅就是其中之一。有多少人童年的理想可以照进现实?田梅做到了。
1999年,正在读硕士的田梅到西安参加中日核医学大会,日本放射医学和核医学领域权威远藤启吾教授对田梅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表示赞扬,邀请她到日本攻读博士学位。
她接受了远藤先生的邀请,远赴日本,参加了全英文试题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田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日本国立群马大学医学部,并成为当年所在大学医学部唯一一位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获得者。
起初,田梅全靠一口流利的英语与教授和同事交流,出门时路标上的日文汉字也大多能看懂,语言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障碍。可是慢慢地,田梅开始接触普通日本民众,感到迫切需要日语交流。因为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她挤不出时间参加学校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的日语课程,只好每天从早到晚尽可能多地听广播、与同事交谈学习,晚上下班再回家一边看电视新闻、一边对着字幕自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田梅终于能用日语和别人交流了。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2002、2003年,在攻读博士课程期间,田梅就先后获得日本核医学亚太地区杰出青年研究奖和北美放射医学会国际青年学术奖,还曾连续两年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国际教育发展奖和优秀奖,她是亚洲第一个连续获此殊荣的人。
在国外攻读过博士学位的人都知道,博士生能够准时毕业已经非常不易。但田梅凭借突出的学业和优异的成果,提前一年就完成了医学博士四年课程和研究工作,并被大学研究生院授予学术优秀奖,这也是影像医学专业博士生首次获得此项学术荣誉。
02
分子影像,是一个新型交叉学科,美国和日本也是在上世纪末起步。它能够用图像显示体内小分子的代谢分布等生物化学变化,与X-光、CT、超声以及磁共振等反映解剖结构的影像不同。田梅预见性地选择了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前沿专业。
博士毕业,是田梅从事分子影像职业生涯的一个新开始。同年,她参加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面向世界招收优秀青年科学家的竞聘,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研究业绩入选JSPS特别研究员,成为当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领域的唯一入选者,并获得JSPS最高额科研资助开展独立研究。2006年,田梅应邀前往美国哈佛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放射诊断工作,参与了著名的利用分子影像手段评价格列卫、索坦等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其后又受邀前往美国排名第一的癌症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担任助理教授。在日本和美国工作的十多年,田梅获得了难得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多中心、多学科基础与临床交叉研究工作的经验。她深化了多模式医学分子影像、干细胞及免疫T淋巴细胞治疗的分子—基因影像示踪等研究,创立了新型多模式分子影像临床转化技术方法,首次确立了长时程示踪和监测评估干细胞治疗模式,为核医学界同行相继借鉴和采用。
她的刻苦和执著得到了著名国际同行赞叹。“田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是中国任何一个机构的财富,而且也是美国最好大学的宝贵人才。我坚信,她将成为中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将为临床和转化型分子影像研究、个体化医疗、促进中国和世界生物医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正电子断层显像仪(PET)发明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迈克尔·菲尔普斯教授对田梅的评价。
田梅在日本和美国学习、工作十余年,在该领域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多次获得国际肿瘤、放射医学和核医学领域权威学会的青年研究者奖和成果奖。2011年,田梅入选首批国家项目。9月,她放弃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祖国,加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国效力。2012年,田梅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4年,田梅被推选为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出了国才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国。”田梅说,“我们选择回国工作,都是胸怀感恩之心,一是报效祖国,二是做到‘忠孝两全’。”
03
对一个从小崇拜居里夫人、并在医学科学高峰执着攀缘的医学博士来说,能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她永远的梦想和追求。
与国外相比,我国分子影像学科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在硬件设施上可以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软件上看,在发展思路、研究方法、科研水平和实际成果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
回国3年来,田梅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临床、科研和教学当中,工作至深夜成常态,几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下,利用分子影像方法进行干细胞示踪及脑科学方面的研究。近2年来培养的研究生和青年医生,已经有5人次获得世界分子影像大会等国际权威学会的青年研究者奖,展现了在国际本领域的水平和潜力。
田梅教授率领团队奋起直追国际先进水平,开展了基于分子影像技术的神经损伤诊断及治疗研究,深化了体内微环境与干细胞相互调控研究,从整体上揭示了多种干细胞移植后的分化和作用规律及协同效应,首次为细胞治疗的在体示踪与功能分析提供了PET分子影像新方法,开辟了核医学在临床转化应用上的新方向,为干细胞的转化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功能评价方法。上述成果被世界核医学顶级期刊JNucl Med(美国)作为研究亮点和创新发现发表,并配发了长篇专题评述。田梅非常开心:“这是我们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发现。”
田梅是唯一同时担任世界、美国、欧洲、英国、日本等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五大主流学会官方学术期刊编委、副主编和亚洲地区编辑,以及英国《柳叶刀》杂志编辑顾问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她认为,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发出中国的声音,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近几年来,浙江大学医学PET中心通过整合国际学术、产业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资源,搭建起“杭州国际分子影像研讨会”这一国际交流平台,作为一个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影响力日增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带动了国内分子影像技术研究应用逐步走向成熟。田梅最关心的是,如何深化国内分子影像领域与国际高端资源的接轨和合作,加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为此,她积极参与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和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将科研活动与临床诊治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上解决问题,从理论上总结经验,再回馈到临床应用中。田梅现在所做的,就是通过攻关科研,创新科技,努力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2016年,科技部开展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和专家评议等环节,共产生了314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7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3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作为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田梅所带领的核医学分子影像创新团队被纳入《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对象名单》。
04
归国前,田梅已经在美国担任助理教授多年,如果继续留在国外,可以安享生活。但她却放弃了这样一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求之不得的个人发展道路,思考更多的是高层次海归人才对祖国、对社会发展应有的责任和贡献。
田梅计划,将自己在国外十多年的学习、研究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构建不同层次、形式多样、中外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科的发展。田梅目前承担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多模式分子影像等学科前沿知识的授课和研究工作,重点对5年制、7年制、8年制、留学生、博士班、硕士班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系统教学,同时讲授医学英语、临床试验、学术演讲和英语论文写作等,将国际通行和具有特色内容和方式导入人才培养之中。
田梅采取个性化教育的方式对待学生。“我会采取让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讲一个道理,让他们愿意主动工作。”田梅说,“每个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不管他的身份、年龄。你尊重他们,他们自然也会理解和支持你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数每年递增。“我希望能以自己在国内的良好发展,吸引更多像优秀学者,特别是青年人才,回国发展。”田梅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从她身上看到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期盼,让更多黄皮肤、黑眼睛的海外人才归国,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除了医生、老师、专家学者,田梅还有一个身份——浙江省知联会副会长,这是田梅作为无党派知识分子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另一种方式。强化理论知识,利用专业优势建言献策,开展课题调研,深入基层调研,举办专业培训,建立合作项目,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促进地方发展……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努力地活着、奋斗着。
她谦虚、谨慎,把过去的一切当作一个新的起点,并努力承担起新的重任,全心全意地造福社会和人民。有时,田梅也会想念在美国工作时的同事和朋友,但她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她看来,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但一定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你才能无怨无悔地为之努力。”
本文内容综合自丨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医学院微信公众号、“中国科技网”微信公众号、“女性之声”微信公众号等
推荐阅读/
黄峥四十
校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