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竺奖 | 吴玥:奔赴下一场山海

奔赴理想的 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 2022-05-14

吴玥,浙江大学2017级教育学本科生,辅修翻译,中共党员。曾获得竺可桢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梁广榕奖学金等荣誉。
学业成绩优秀,曾获得浙江省笔译大赛一等奖、校英语写作和阅读大赛二等奖、浙江大学首届“最美笔记”大赛入围奖。科研经历包括,主持省创SRTP项目,参与教育部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以第二作者身份于一级期刊待发表论文1篇,以第一作者身份于国家级期刊已发表论文1篇、译文2篇。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丰富。曾赴云南景东送教下乡,获评团中央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参与校青马“行远计划”,赴绍兴上虞人社局挂职锻炼;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兼职),指导本研两个团支部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参与编写“智云课堂”师生使用手册,调研试点使用情况;积极投身社会公益,获评浙江大学优秀志愿者,志愿者小时数累计400+。

文 | 钟楚楚 杨璐琳
图 | 张一帆 吴玥

温柔,沉静,纯粹。吴玥推门落座,咖啡馆门上的挂饰随之摇摇晃晃。暖黄色的灯光下,她将她的过去娓娓道来,眼底笑意盈盈。

秋色在肆意流淌,她却拥有了一整个阳光灿烂的夏天。




▼  怀揣禅意的入世修行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吴玥平时有一点佛系。对于娱乐新闻、网购潮流等各种外界的嘈杂声音,她始终保持着一种钝感与疏离,任其自流、充耳不闻。对于手机的使用,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自持:没有太多的娱乐APP,只用它来沟通联系、浏览讯息。生活中的吴玥就像一棵生长在通幽曲径的花树,云卷云舒也好,人来人往也罢,都不能撼动她内心的沉静。外物流光瞬变而轻巧相待,专注于自身的充盈而不以物喜,是她人生修行的禅意。



在学习方面,吴玥身上体现的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儒家风骨。在时代的弈局上,太多人举棋不定,吴玥却有着自己所执着的路线,那就是时刻保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在学校的每一天里,她几乎都会去图书馆。那里有浓厚的学习仪式感,还能让她在休憩之余穿梭于书架间,探索别样的惊喜——偶然发现的一本有趣的藏书,或是一位伟大人物的传记——各色各样的书让吴玥的学习生活颗粒饱满。

上课之余,她还经常参加大学里的各类学术讲座,让自己免于灵魂的干涸与贫瘠;时间充裕的时候,她也会外出进行志愿服务。以天地山川为书,社会人文为史,吴玥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拔擢境界的同时,以小我回馈大我,与儒家传承千年的普世情怀同频共振。



除了主修教育学之外,吴玥还辅修了翻译。继承了儒学的包容与宽广,她努力在全球化时代将其演绎为世界视野。在阅读外文文章的时候,她会仔细感受那一行行文字背后的另一个国度或者文明的文化温度。

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加成,让吴玥的学习之路轻易进阶。朝乾夕惕,君子慎独。这是对吴玥最好的概括,但不是吴玥唯一的关键词。



▼  蛰伏一冬的绽放
「开和落都是向前。」

如果人生也如四季,那么与教育有关的岁月里,一定停驻着吴玥的盛夏。经过之前的漫长铺垫,吴玥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火花闪现。在人生的前十二年学习生涯中,吴玥作为广大学子中的一员,始终是教育试验的被试者。但她没有满足于止步当前,而好奇着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教育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在志愿选择的关键路口,吴玥选择了主修教育学专业,扭转角色,成为教育试验的研究者。



“我要做影响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研究者。”她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这行字,而这行字也因为吴玥的执着坚守而深深地印刻在了她的人生轨迹上。漫漫前路,吴玥当然也遇到过很多挫折,比如教育实践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又或者各个阶段不得不面对的各样迷茫。但就像在黑暗中久久摆渡的船只突然看到天边倾泻的星河,吴玥的每次徘徊停滞都会在理想光芒的指引下告终。



促使人的观念转变往往就在一瞬。大一暑假的时候,吴玥跟随老师前往云南景东送教下乡。在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里,吴玥目睹乡镇教育刺痛的同时,也看见了希望。她见到了乡镇教育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导致的步履维艰,也看到了乡村教师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高尚的奉献。她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与力量,也在久久感动中更加坚定了对教育的信念。

疫情期间,出于解决线上教学的迫切需要,吴玥参与了信息技术中心“智云课堂”的调研和推广工作,并亲历了“智云”的萌芽与成长。现在的“智云课堂”经过提升和改进,有PPT动态识别、课程直播和回放、笔记PDF导出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浙大学子线上学习的得力助手。它也成功推倒了教室的“墙”,让高质量的教学漫向地平线,不再有边界。


▲后排右二为吴玥。

谈及当下的教育实践,吴玥认为,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匮乏。无论是绩点还是发表论文的数量,这种量化人、打标签的做法未免失之偏颇。让人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多元,才能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能在大千世界诗意栖居。吴玥在攀登真理高塔的途中,在这场关乎个人、国家与社会的成长里,完成了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蜕变,承担起了一个教育学子的社会担当。

“教育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尽管没有站在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吴玥却立于更广的舞台推动了教育的至美至善。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在世俗的洪流里,吴玥踏浪而行,终于在隆冬过后,于理想的彼岸找到了那个不可被战胜的夏天。





▼  做生活的旅行家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生活中的吴玥从未放弃过对美的追寻。茶艺、健身、朗诵、速写、撰文,这些兴趣或如一泓清泉浸润心灵,或如一簇烈火点燃希望,都构成了吴玥生命中的诸多可能性。
茶艺似乎是最能与吴玥自身气场产生共鸣的热爱。茶叶在水中舒展、飘浮、绽放香气,恰似吴玥在岁月磨洗中的沉淀与起舞。正如她所喜爱的那句话所揭示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茶艺中,吴玥觅得了宁静和悠长的美,也找到了中华传统茶文化的落脚之处。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吴玥与茶一起,烹得一盏沉静的清香。


对人物传记的偏爱则是吴玥生命中另一个维度上的寻美。蔡元培、胡适、梁漱溟、陶行知等等,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的一次次思考与停顿,于百年后唤醒了吴玥对教育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也让她在一次次迷茫之后更加坚定。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的风骨穿越历史的浮尘,叩响了新一曲的人生浩荡与山高水长。


寻找美、发现美的历程,让吴玥从学业中暂时抽离休憩,也让她的心灵长葆欢乐。无论是如夏花般绚烂,还是如秋叶般静美,无论是自然的韵脚,还是思想的音符,都让吴玥保持住了对美好事物的忠实热情和积极追寻。正如她所喜爱着的纯音乐一般纯粹,吴玥在与美的对视里,获得了生命的自在长存。
 
    教以育人,寻美至善,吴玥在奔忙的生活里追求永恒与璀璨的生命伸张。以更包容的态度不断拓展价值判断的可能性,这是青春的姿态,也是在理想的星空下,吴玥奔赴的下一场山海。



本文来源及版权归属浙江大学学生会所有
文 | 钟楚楚 杨璐琳
图 | 张一帆 吴玥

推荐阅读/


“缘定浙大”,定在5月!

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浙大这位教授致力于“从0到1”的突破

浙大1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出炉啦~

这些樱花,在浙大盛开14年啦!

斩获竺奖,保研北大!她在最好的时光寻找最美的答案


推荐阅读/


求是观影会丨《开罗紫玫瑰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