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social chatbot的开拓者之一!浙大毕业的“倔”姑娘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本科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博士
UC Davis助理教授
2018年“福布斯30位
30岁以下科学精英榜”
读博六年,两次换博士导师、差点交不上学费,还能顺利毕业、成为所在领域的青年佼佼者之一,这个女孩不简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倔”姑娘的故事吧~
俞舟的两次选择
俞舟从小接触计算机编程,也很爱学习英语,所以看到可以同时学习这两个专业的机会时,她毫不犹豫就报名了。这个不经意的选择对她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在本科大四申请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简称“LTI”,NLP专业全美排名第一)的博士生时,俞舟凭借计算机+语言学的跨学科背景,在一众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浙江大学第一位成功拿到 LTI 博士offer的本科生。
浙江大学本科时期的俞舟
但即使是这样,当蔡登与何晓飞听说俞舟拿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offer时,他们也很惊讶:“为什么俞舟会申请到这么好的学校?”
直到后来担任教职,俞舟才明白:正是因为她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所以才能得到招生委员的注意,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许多泰斗级的人物都是同时拥有计算机与语言学的学科背景,比如Dan Jurafsky与Chris Manning。
后来,俞舟研究多模态对话系统,早期的语言学知识也成为了她的研究助力源。因为打造以社交为中心的多模态对话系统,不仅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还需要语义分析、人机交互、基于知识的数据挖掘等不同学科的支持。对话结构中的语义与句法,本质上是语言学的知识。
读博两次换导师
俞舟在本科期间曾学习计算机视觉,又热爱语言学习,所以在博士刚开学时就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多模态(视觉+语言)。在匹配导师时,俞舟选择了研究多媒体分析的Alex Hauptmann教授。Alex Hauptmann教授在多媒体信息检索方向有着卓越的成就,此前也带过许多中国留学生,比如阿里巴巴数据科学研究院的现任副院长金榕、Dada Group的创始人杨俊(同时也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本硕校友)。
俞舟在CMU读博时与同学们
于是,俞舟在多模态研究方向选择了人机交互系(HCII)新入职不久的系主任Justine Cassell教授,研究虚拟人类。从CMU读博的第二年开始,俞舟就跟着Justine Cassell教授与Alan Black教授一起做研究。
但过了大约一年,俞舟又产生了换组的念头,因为她发现自己很难与Justine相处,两人在性格方面不是很合得来。此外,在专业指导上,Justine是纯粹的语言学出身,对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几乎不了解,她要求研究的内容也跟俞舟的想法不太一样。
于是,俞舟想只跟着Alan Black教授做研究。但是,俞舟读博的资金主要来自Justine,Alan没有多余的费用来承担她的学费与生活费支出。到了博士第三年快结束的时候,俞舟很确定地向导师Alan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导师Alan同意了,并说:“那好吧,你就跟着我好了。但是我没有钱,我们要一起想办法帮你找到一份资金来支持你读PhD。”
俞舟与博士导师Alan Black(左)
为读博经费奔波
在微软实习期间,俞舟第一次正式接触多模态对话系统。俞舟在项目中的表现很出色,能力得到了两位mentor的肯定。在Dan Bohus的推荐下,俞舟接触到了他的博士导师Alexander Rudnicky。Alexander Rudnicky在语音对话系统研究上有30多年的经验,在他的指导下,俞舟才开始有机会学习研究对话系统的系统方法。微软的4个月实习快结束时,Eric Horvitz了解到俞舟正面临读博资金短缺的难题,决定伸出援手。俞舟因此得以纾解博士四年级的学费难题。
俞舟与Dan Bohus(右)、Eric Horvitz(左)
值得一提的是,俞舟与ETS合作的研究成果HALEF(一款用于帮助用户提高对话能力的面试培训系统)后来成为她最引以为豪的工作之一。博士五年级结束的时候,俞舟已经可以博士毕业,但她还想再留多一年,寻找学术界的工作机会,于是就主动与Alan Black提出再留一年。当时正赶上亚马逊在2017年举办的Alexa Prize挑战赛,俞舟以学生的身份报名参赛,第六年的读博费用就是从这个比赛中来的。
对俞舟来说,这段独自争取读博经费的经历有很多早已淡忘的难处,但也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好处,就是:她在学生时代就提前体验了做导师的责任,所以,在担任教职后,她很快就适应了“青椒”的身份,也许比其他青年教师更早熟一些。
也正是因为这段奇葩的换导师经历,俞舟担任教职后,招收学生前一定会讲清楚自己的研究风格与研究内容,也十分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顺利做科研的环境。同时,她也建议学生能够开诚布公地与导师交流读博的目的:“毕业后无论是想往业界发展,还是往学术界发展,或是不确定,都要提前跟老师说,因为老师会为你的目标制定适合你的培养标准,选择适合你的项目。”
对话向善,机器成为人类的伙伴
俞舟(中间)与学生获得Alexa Prize冠军
HALEF系统能够实时观察男生回答问题时的面部神情、音量,判断“他走神了”。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对话系统,俞舟也开始考虑自己设计出来的系统在道德层面的义务。在俞舟看来,多模态对话系统的研究价值在于: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我们不可能只基于一个人的说话内容来做决策,还有根据Ta的行为、反应等。因此,凭借单一的信息源是不够的,多模态对话系统会成为大势所趋。俞舟当初的研究内容也慢慢被大家接受。加入社交语言,对话系统既可以创造商业价值,也可以实现人文关怀。她也因为在多模态对话系统的研究成就入选2018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科学精英榜”。
2017年从CMU博士毕业后,俞舟加入UC Davis担任助理教授,开始在任务上将研究拓展到社交+任务导向相结合的系统。这一新型的系统被称为“劝说型对话系统”。劝说型对话系统也有许多应用场景,比如劝慰抑郁症患者,劝说有自杀倾向的病人,推荐产品,劝说大家在疫情期间不要出门,甚至是给慈善机构捐款。这也是俞舟小组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他们的工作“Persuasion for Good”(劝说向善)获得ACL 2019最佳论文提名。
亲历社交对话系统从冷清到火热,俞舟认为多模态对话系统仍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劝说向善的一个示例
多模态对话系统的上升在俞舟身上也可见一斑:“很多企业希望与我们合作,或者希望我们的博士生毕业后能够去他们的公司工作。”她的工作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大厂的关注,比如亚马逊、英特尔、Facebook、腾讯等,不久前,俞舟获得Facebook资助200万美元,支持推荐对话系统研究。此外,她的研究也获得了NSF、DARPA等权威机构的支持。对此,俞舟认为是“因为他们看到多模态对话系统在未来会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加入哥伦比亚大学
俞舟与CMU的吉祥物苏格兰梗(Scotty)。CMU的创始人Andrew Carnegie认为,苏格兰梗有一种坚定与沉稳的气质,是许多CMUer的个性特征,因此选择它为CMU的吉祥物。
为坚守初心的俞舟校友点赞!
本文来源丨浙江大学校友总会 郑家宜 方建薇 满丰
内容来源丨AI科技评论
推荐阅读
感谢浙大发毕业证还发老公浙大男教授,刚被VC抢了重磅发布 | 创新者的逆袭:2021浙大系独角兽、未来独角兽榜单发布请查收!你的春季毅行徽章!浙江大学?不,是“浙海港溪泉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