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洒狗血的国产青春片全tm是套路,but我们要对它们说不!

北青周刊 青年电影手册 2018-10-22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


什么是青春?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


但是对每个人来说,青春无疑都是短暂的。正是因为如此,这段太过珍贵的岁月往往成了很多导演们最初的创作源泉。所以逝去的青春,我们总是希望在电影去找寻,毕竟,光影里的青春是永恒的。



But太多国产青春片的套路总是源源不断。

狂撒狗血的爱情故事。


很多国产青春片剧情快赶上韩剧了的情节了,集结了“打架” “车祸”和“堕胎”等等元素的电影,拉开国产青春片商业化的大幕。



学霸与学渣的标配。


太多国产青春电影里,男女主一个学霸和学渣,通常是学渣撩学霸,学霸最后基本都会爱上学渣。


 

各种怀旧元素的拼贴。


青春片热潮中,图书馆、教室和篮球场成为影片重头戏的发生场景。黑板、奖状、录音机、CD、旧书等充满时代感的物品也被用来展现独特的时代氛围。一切在滤镜之下显得那么刻意的唯美。


 

紧握热门蹭IP的机会。


《致青春》之后,国产青春片不仅热衷于改编《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人气小说,而且连《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怀旧歌曲也被扩充内容制作成电影搬上电影。


程青松将何炅与其导演的《栀子花开》评为年度最烂导演和最烂电影并颁发“金扫帚奖”,“一首歌都能成为一个IP,这是严重的不尊重电影”


作为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创办人,程青松认为这些作品只能称为“伪青春片”。程青松做《青年电影手册》已经十年,这一次他将主题选择为“青春”。他认为青春片应该准确地描述出青春的状态,青春的生活。要为青春电影正名,他主编了《青春电影手册:影史100 佳青春电影》一书,邀请了18 位青春影评人挑选出并解读影史上最动人的100 部青春片。其中,导演王小帅因《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两部电影入选而被选做封面。



4 月12 日晚,程青松与王小帅在北京大学以“光影中绽放的青春”为主题展开了对谈,《青春电影手册》中的五位作者夏河、安宕宕、李宁、苏洋、梁夜枫也参与了分享。我们专门做了采访,让他们谈谈对青春电影的理解。

 

读完或许你能与那些套路的青春拉开距离,真实地审视自己青春的原貌。


 

对谈: 程青松× 王小帅


程青松(左)电影编剧、导演、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创办人。

王小帅(右)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之一,导演作品有《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左右》、《日照重庆》、《闯入者》等,多次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并获奖。


这本书为什么用王小帅导演的照片来做封面呢?

程青松:我们这个杂志的渊源来自法国《电影手册》,我觉得中国也应该有一本关于严肃、独立的艺术电影、作者电影的杂志,所以我们做了一本《青年电影手册》。每一期都以导演做封面,上期是贾樟柯,上上期是关锦鹏,再上一次是姜文。


这次是小帅,他的电影不仅是青春片,他也拍过其他很好的电影,青春片里有两部我很喜欢,《十七岁的单车》和《青红》,这期用他做封面是因为100 部里他有两部入选。

 

封底是来自日本的导演岩井俊二,这是国外导演首次登上封面吗?

程青松:对,我们想做双封面的,岩井俊二没有拍过别的类型的电影,《情书》、《燕尾蝶》都非常经典,所以也采访了他,收录在书中。


但他的照片非常少,也不太爱照相,所以找得很费劲,找他要了好多次才发了照片,今天已经把书给他寄去了,大概看得懂。书里收录了他三部影片,这是用小帅和岩井俊二做封面的原由。

 

这100 部影片是以怎样的标准选出来的?

程青松:标准是他们准确描述了青春的状态,青春的生活,我们邀请了18 位影评人来撰写100 部影片的影评。我们在一起讨论的,当然入围的不止这些,实际选出了103 部,但还用100 部的名字,后面三部并列。

 

王导,100 部影片里你对哪个印象最深?或最喜欢哪部?

王小帅:一般这样问都是设套,我不会往下跳的。问题往往这样开头,觉得哪部印象最深?最好? 103 部呢,这多难。除非说喜欢自己的,但好像不礼貌不谦虚,所以我就不答了……正好封底是岩井俊二,我相信年轻人,包括我们这代人,看到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时都觉得非常新鲜非常震撼,你们有机会一定要看。

 

说起青春片,岩井俊二是当仁不让的,刚拍完《情书》时日本完全没有人要,制片人就到香港找到舒琪——一个男的影评人——说看看这部片子吧,当时舒琪也没太在意,他有家小小的电影院能容下七八十人,香港只有这一家上了《情书》。


《情书》剧照


没想到这一上,好像不间断地放了一年多,一天一场,场场爆满,后来又加了一场。那时我正好有机会挤了张座位,也是在全场爆满的情况下看了《情书》,非常好,出来后就向舒琪恭喜发财。所以像这种青春片,甚至严肃电影,有时不是没市场,如果做好了这市场非常大。这是我亲身观影的体会以及对岩井俊二的致敬。


书中的五位作者提到最多的是王导的《十七岁的单车》,现在给王导一个机会推荐下自己的作品。

王小帅:我现在有点疲于推荐自己了,因为越来越觉得我刚进入晚青年期。34岁算刚结束少年,那时还有点劲拼命,觉得好像看不明白什么,碰到看得明白的就觉得挺高兴,但总是在纠结。现在进入晚青年期后,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没了。


《十七岁的单车》主要围绕进城打工的农村少年小贵和学生小坚两人之间关于单车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片于2001年2月17日在第51届柏林电影节首映,且入围金熊奖并获得银熊奖评委会大奖和新演员奖。


其实拍电影不容易,只要能坚持按自己价值观和理想去做电影就够了,这是我这两年真正沉淀下来的。刚才提到《左右》,我意识到一部片子需要沉淀,需要寻找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你可能一开始看《左右》时是一个感受,等过了一些年再看又滋生出另一种感受,这是我们看电影的过程。


现在所谓的青春片跟那时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是受80 年代教育出来的,在15 岁到20 几岁最重要的学习期间经历了中国的80 年代。那时的教育环境跟现在完全不同,它很自由、主张独立思考和个人价值观的寻找,整个社会氛围也是这样,这是我们做电影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青春片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因为十几岁的孩子开始接触社会,他们学习时有家长、社会、学校,同时他们的生命体又在长大,又在发育,这是非常关键的时候,他们怎么看待世界,世界怎么看待他们,怎么融入和思考这个世界?所以,青春片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该怎么去做,做什么样的片子给什么样的人看非常重要。以这个基础来说,目前所谓的青春片是什么样?里面有没有这些东西,有没有一个个体在成长中经历的这种裂变、幸福和疼痛,大家可以去看。


恳请优秀的学生千万在好好学习的同时要多看看像《十七岁的单车》、《青红》这样的电影,在考上博士、博士后的基础上关心有价值的作品,它可能让我们内心很痛楚很压抑,但为什么不呢?我们为什么要整天生活在嬉皮笑脸的环境里呢?生活在歌功颂德的环境里呢?我们要关注自己,自己强大世界才能强大。


王小帅2005年的作品《青红》,获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电影呈现了少女青红(高圆圆饰)在父辈的干涉与时代的裹挟下伤痕累累又无处安放的青春

 

程青松:我遇到好的电影偶尔会做一些包场,小帅的电影《我11》、《闯入者》我都有包场请大家看,还有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我父母在重庆老家,他们也都走进电影院看了《闯入者》。


其实这些电影是需要大家去看的,不仅仅是我,你们要给自己更多选择。当时觉得国内媒体的报道全给了《速度与激情》,说第一天会达到4个亿。我说为什么给他们(好莱坞)这么大的票房,真正好的电影大家不去推荐呢?不是大家不应该看那些电影,而应该看看跟那些电影不一样的电影,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支持小帅。

 

程老师,请问哪一部电影让你曾经在深夜中痛哭过?

程青松:我觉得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去年第一次看胶片,以前最早在内地看牛皮纸袋装的VCD和DVD看过很多遍。它不仅仅是青春片,还提到很多台湾的历史,提到那些从内地去台湾的人,提到《战争与和平》这本书。这是充满野性的作品,关于和平年代怎么经历战争的一部影片。



去台湾的第一天我看了一场,在台湾待了半个月,离开时我说不行必须再看一场,在西门町的真善美戏院,两场我都哭了,不是深夜,是白天,这个电影非常震撼我,里面每个人都非常震撼,大家找机会可以去看看。香港从4月15日开始有杨德昌的回顾展,所有电影都可以看到。大家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去电影院看胶片版,这个电影在我没有看之前都会先感动,因为杨德昌已经不在了,他作品那么少,但每部都是载入史册的。

 

书中讲到很多导演的作品都离不开青春这个母题,而且很多导演的首部作品都是针对自己青春创作的,二位怎么看?

王小帅:现在电影已经纯娱乐化了,完全是一个生意了,里面有好多东西好像已经跟艺术无关了,你说艺术说文艺大家会嘲笑你。但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有必要坚持,不管电影有多少功能,甚至已经上升到税收的功能,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创作不能丢失。艺术创作的成分只要在,无外乎是人,谁创造的它,我们能不能看到导演的本心、创作初衷,以及很多东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冲动。这个冲动往往在青春期时是最足的。现在我最羡慕的还是青春的时候,第一部、第二部片子完全是自己靠冲动去做的。

 

这次在我们公司我也监制两个片子,两个年轻导演第一次做片子,我很小心,既告诫他们一些,同时又怕说多了破坏了他们最原始的冲动,这时候这些东西就是最珍贵的,很多导演为什么都在拍自己的青春、童年或者自己的感受,那是最生动最好的,因为它们完全天真无邪,从身体里拿出来最鲜的最热的东西给观众,它能不好吗?肯定好。

 

再到后来就有更多的考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认知了,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成熟度越来越高,他也能捧出更有力量的电影,但是往往不如最开始的东西最有热血。有一些很聪明的优秀导演在市场里很成功,他们也可能很痛苦,说没有机会去做自己内心最冲动的一部,而早早跨入工业体系。也可以。他好好运用工业的原则拍电影,娱乐观众,票房很好,皆大欢喜,我觉得也值得鼓励。但这要看价值观。

 

你们还年轻,慢慢知道任何一个文艺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它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以及一个创作者内心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要重于影片拍得好不好,重于技巧,重于演员好不好。同时你们心里会有一杆秤,就算是大家说好的可能在你心里依然是不好的,这杆秤需要你慢慢去寻找。

 

程青松:很多导演喜欢拍两个东西,一个是自己的青春,一个是自己故乡,很多导演的第一个作品会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去拍摄,他对那块土地熟悉,对自己成长的地方关心。很多好电影还跟导演自己的青春有关,这样能诞生很多好电影。

 

 

青春影评人说

 

@梁夜枫:

独立剧评人,影评人,自由职业者


90 后00 后年轻电影观众热爱烂片的原因,不是觉得那个电影好,而是他们没有选择,他们错过了很辉煌的电影年代。我们书里的电影如果他看过10 个,就一定不会喜欢现在任何的青春片了。我们这本书想让很多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了解到全世界有哪些非常棒的青春片,让他们心中对好的电影有个标杆,今后看完那些烂片有生理反应。

 

@苏洋:

生于1988 年,北京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导演短片《无声》、《通往黑夜的漫长旅程》,曾担任第22 届和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


我们国家一直有青春片的传统,早期的《青春之歌》、《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都是非常棒的青春片。但这一两年我在影院看到的青春片质量非常差,一个原因是不停地翻拍,《四月三周两天》是罗马尼亚的青春片,讲大学女生怀孕了,这个国家一个强大的政治机器管控对女性的迫害;还有《朱诺》讲高中女生怀孕了怎么千辛万苦把孩子生下来,这样一种生命观、人生观是一个类型电影很重要的突破。特别希望大家关注一下经典的青春片,因为里面有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

 

@安宕宕:

影视从业者,非职业码字工,运营自媒体“开麦啦”,著有《别来无恙:香港电影1997-2017》。


现在很少有国产特别好的青春电影,当然2000 年左右的时候有很多好的,现在大家不是都总结出来青春片三部曲:堕胎、车祸和出国。如果大家怀揣电影梦想,无论是走上电影路,还是从事其他的工作,我希望你不要因为走得太久而忘记了初衷。

 

@夏河:

1983 年生,中国网络资深自媒体人,近年从事电商业屡创销售奇迹,并在日本投资经营多家度假酒店


曾经一个时代特别流行一些比较调侃的影视文化,程青松有一次说了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为什么现在每个人把自己假扮成贫嘴、流氓、段子手才能够受欢迎,我们不这样,我们就是文艺的,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是文艺的。这句话特别打动我,也让我一直都坚信这是我的精神信仰。

 

这103 部青春片真的就是我的青春,在我青春时,中国的网络刚刚萌芽,人们想获得更高雅的精神享受就只能通过自己搜集DVD、VCD 之类的,过程中可能被一些前辈们干扰,告诉我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获奖的。


我把那些电影统统看过之后发现了共同点,世界上很多电影大师的代表作都是青春片,包括这几年青春片被人们赋予不同的意义,自从光线影业带来青春片的新浪潮之后,感觉把青春片赋予了一种我们不知道的意义,但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青春片长这样。

 

@李宁:

北京大学艺术理论博士,影评人


我对这本书的推荐语就只有一句话,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青春。

 

 

程青松推荐

十部必看青春片

 

1 《四百击》(1959,法国)


它讲的是少年问题,但特吕弗显然不只想说少年问题那么简单,他是在说反抗,或者自我拯救。


2 《穆谢特》(1967,法国)


布列松擅长用简洁的画面表达人物激烈的内心活动和人物灵魂深处的变化轨迹,简洁之中,布列松的电影呈现出难得的克制。布列松是特吕弗、戈达尔备为推崇的大师,因而《穆谢特》是一部高雅而悲恸的青春片。


3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 ,中国台湾)


这是个杀人故事,然而杀人不是奇观、不是展览,而是一段漫长的崩坏的过程。


4《青少年哪吒》 (1992,中国台湾)

大段无对白的表演、长镜头,在当时的电影中还非常先锋,但影片的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演员表演本色自然,对比鲜明。


5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4,中国)


这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它最成功的地方不在于那些诸如回忆与事实紊乱的表达技巧,而在于能让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感同身受:我们都有过敏感而压抑的、不知所措的少年时代,而这一切,牵引着我们的不是那些标志性的符号,而仅仅是感觉。


6《猜火车》(1996,英国)


典型的颓废青春,而且颓废到极致,也空虚到极致,整个影片的情绪都极度消极。银幕上颓废的主角们,仿佛是观者们的负面情绪的拟人产物,主角们的癫狂,也同时给青春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7 《发条橙》(1997,英国/美国)

无论是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还是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都是一部经典而饱受争议的作品。争议乃至多年被禁的原因是影片充斥着过多的暴力、色情内容,以及荒诞而魔幻的影像风格,但影片对青春、自由、善恶及人性讨论与定性促成了影片的经典。


8 《十七岁的单车》(2001,中国)


国产青春片序列中的上乘佳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导演王小帅对青春期的少年心态描摹得活灵活现,更重要的是在电影中,他更精准地展现了21世纪初的“城市化”景观。


9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1,日本)

它给予了我们一种残酷青春的独特美感,哪怕如此残酷而忧伤,但他们都悲壮地燃烧着青春之火。正如片头与片尾熊一在绿色的稻田听着音乐的画面,它总能散发着青春之火的余温,也飘荡着青春禁果的余味。


10 《四月三周两天》(2007,罗马尼亚)

一部杰作,无论是电影语言的运用还是虚实的把握都远远超越了其他青春片。除运用长镜头配合手持跟拍,让演员有连贯性的演出外,也全面地表现了生活面貌和人的状态,影片风格冷峻纪实,而题材上更是将女性主义叙事和对社会政治体制的反思融合在一起。



你怎么能没有一本《青春电影手册》呢?



青春究竟由怎样的底色构成?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

投射到大银幕上摇曳多姿,顾盼生辉。

那么多导演难以抗拒青春的容颜,

在他们的青春光影世界里,

不仅有虚拟的梦 过度的热情,

还有残酷的血与自我的放逐。

——程青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19suluvo&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青春电影手册》推荐人:北大学生

视频制作:枥木电影






点击 阅读原文 也可购买签名版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