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玩儿的朱旭

宋凤仪 青年电影手册 2018-10-23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我们!


朱旭,我爱你!


程青松:刚刚上市的《老爷子朱旭》,立刻热卖。在新书发布会上,喜欢朱旭的记者泪洒现场。86岁的朱旭先生,近年来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这位在戏剧,电影,电视剧表演领域取得很高成就的表演艺术家,跟我是邻居,我经常会去朱老师家看望他,听他聊天,跟他一起吃饭



经出版社授权,《青年电影手册》特的刊发《老爷子朱旭》中的一些篇章,送给喜欢朱旭老师的读者。


逮蛐蛐


朱旭是个有着广泛爱好的人,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在我们婚后第一个夏天,他骑着自行车,后面架子上坐着我,在朦胧的月光下,飞驰到景山公园。入园后,我们直奔小山坡。爬到半坡间,他俯贴在地面上仔细地听着,聚精会神地分辨是不是蛐蛐的叫声,认定后朝着蛐蛐的叫声的方面爬去,静静的、悄悄的,一下子就会捕捉到。我替他拿着手电筒照着,他小心地把蛐蛐放进蛐蛐罐里。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公园里几次喊静园,我们俩都没听见,听见的只是蛐蛐的叫声。查园的人发现还有我们两个趴在小山坡上,一时被误认为我们是乱搞男女关系的青年,非要拘留查问不可。我们反复解释是来逮蛐蛐的都没有取得信任。朱旭镇定了一下,才想起丢在山坡上的蛐蛐罐可以作证。园林工作人员又陪着他返回原地找到蛐蛐罐,又把剧院人事处的电话号码留下来,供他们第二天去核对我们是不是夫妻关系这才了事。可是蛐蛐却在打开盖请它作证时,趁机逃之夭夭了。



老球迷


朱旭爱打台球,好不容易才有一个休息日,我陪他去东安市场里的一个台球房打台球。这里有一位打台球的老手,球打得非常好。他和朱旭也是老相识,每次来必定要和他较量一番。我既不会打台球,也不懂得台球的规则,索然无味地看着他们玩,一玩就是多半天才能尽兴。后来这个台球房没有了,他也就只好把这项爱好暂时搁浅了。


除了台球,其他的不管大球小球不大不小的球他都爱看。年轻的时候他不但爱看球赛,自己也爱打球。他是我们剧院排球队的主力队员,打的好坏不说,反正敢冲敢撞,谁让“允许合理冲撞”呢!俄罗斯演出团在首都剧场演出,为了联谊,中俄双方在排球场上进行一次友谊比赛,队员们都把它看成是一场国际性的比赛,个个摩拳擦掌,动员了全剧院的人都来站脚助威,连领导们都出席观看。啦啦队摇旗呐喊激情洋溢,裁判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原则秉公而断。虽然没有正式的权威总教练,可是有场外指导,全神贯注精心指教,其气势不在专业权威之下。在两国队员的酣战中,朱旭更是一马当先,勇冲猛撞,拦网扣杀,绝没有惧怕洋人半点。


在没有演出的情况下,只要有球赛,朱旭绝不会放过。特别是足球,他也是热爱足球的超级球迷,只要谈起足球,什么重要的话题都能让他忘掉。朱旭不管担任什么工作,只要他答应做了,他就会责任感很强,更何况身为全剧院俱乐部主任,更要把大家康体娱乐组织好、服务好,是他分内的事,应尽的责任。早在20世纪50 年代,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选拔赛,在北京有一场比赛是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剧院的球迷们都要求能看上这老场国际性的足球赛。朱旭召集起俱乐部的骨干、积极分子,组织起若干个小组,分赴北京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北海后门、先农坛体育运动场几处可能售票的地方去蹲点守候。为了能得到准确售票点的消息,又派了几位骨干到北京日报社去等待当天出版的第一份报纸。没想到,等拿到报纸以后才知道,只是在先农坛这一个点卖票,不得不紧急召回各路人马,重新布置、安排。为了确保买到球票,售票的头天晚上就到售票处提前排队,一两个小时一换班,整整排了一宿的队,直到第二天早晨开门售票为止。


有志者事竟成,终于把这场球票买到手了,为全剧院买了40 张左右的票。那场足球赛中国人踢得很露脸,4 ∶ 0 赢了印度尼西亚,朱旭激动地赞不绝口。从买到票到观看比赛,他的精神都是处在极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里。比赛结束后,他拖着两条无力的腿蹒跚着走回来,两眼通红,喉咙沙哑,进门倒头便睡。只要不排戏,他能不吃不喝地睡上24 小时。



对弈


他也是一名棋类爱好者。特别到了夏天,一边在院子里乘凉,一边就和棋友下象棋,一下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到了午夜才停战。近几十年来他又对围棋着了迷,只要电视的栏目里有围棋的比赛介绍或是讲解棋艺,他都不会错过收视时间,阅读围棋的书籍多不胜数,还经常被邀请去参加围棋比赛。不管是同业余棋手还是专业棋手比赛,他都乐于迎战,关键不在输赢,而是这点雅趣,贵在参与。


徐莹俱乐部的负责人徐莹,对于朱旭来说,既是他的围棋老师,又是他的忘年交。那天采访完朱旭,记者张展请徐莹谈谈她对朱旭的印象,徐莹说:


“朱旭老师对围棋非常执着,非常热爱,我们这儿一有活动,他准来。像去年六月那场罕见的大雨,也没阻挡他,他是真喜欢围棋。他每次来这里都很认真,我在上面讲棋,他在底下摆,有一次我们的工作人员把他的神态记录下来了。我一看,朱老师这样(徐莹学朱旭捏着棋子睁大眼睛听讲的样子)特让人感动。严格地说,朱老师的棋不太行,用现在的段位看,相当于业余初段的水平,但他心态特别好,他不会计较输赢,输赢他都是乐呵呵的,因此,我们这儿的人都喜欢他,他没有架子,一丁点儿架子都没有,他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大家和他的关系特别融洽。”



愈说徐莹兴头愈大,她又说:“朱老师下棋深一脚浅一脚的,他下棋特逗……朱老师不是特别关注棋赛、关注棋手的那种人,他就喜欢下棋,他的乐趣在对弈中,他就沉醉于棋本身……”(摘自《午报》记者张展的采访记录)


围棋学会的评委们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不忍心打击他的积极性,给他评了一个两段,这更鼓舞了他。多年前由文艺界的同一爱好者组成方圆会,开始的时候只有六七个人,现在有十多人。每个月集合一次,轮流做东,午饭就由做东的人承担开支。


每逢到了这一天,他们从早晨到晚饭之前分组进行棋战,并做棋艺的切磋,气氛总是那么愉快。方圆会的成员都是文艺界的代表人物,电影导演、演员等人。中午的这顿饭也是他们休战小憩的时刻。在这一时刻,每个人都尽量让自己放松一下脑筋,一边小酌小饮,一边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谈着,其乐融融。当夕阳西下百鸟归巢之际,他们不得不握手告别,再期待着下一个月的重逢相聚。


舞墨


有一段时期朱旭和于是之相约要苦练书法。儿时,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父亲采取物质刺激法督促他写字,每天写完10 篇大字就奖励一个梨,为了获得这只梨,朱旭就找笔画最少的写,写一、二、三、刀、口、尺、甲、乙、丙、丁之类的,争取快点写完,日久天长地练出一些基本功。挥毫舞墨对朱旭讲不算难题,但要出色还需苦练。有一段时期,他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开始,先读帖,他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倾神拜读,时停时续地练帖,只可惜没能每天都坚持下来。他也经常被邀请出席一些笔会,广东惠州的书会,庆香港回归祖国,剧院40 周年院庆的书画展览,赴日本参加书画展等,都有他的墨迹。北京艺术交流中心出版的书画册中收藏着一幅他写的条,已经成册出版。




养花


近些年来他又增加许多新的兴趣,年纪大了有耐心了,爱养花弄草。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侍养花草,他养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开花的花,一片绿叶。最早开始养的是人家移给我们的一枝万年青,经过二十多年的浇灌,根深叶茂又繁出六七盆,盆盆都是叶片硕大颜色碧绿的,十分喜人。后因“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万年青不适宜在室内养,它的毒性很大,长期接近它会使人秃顶落老发或是肠胃不适,我建议扔掉。朱旭实在舍不得,他犹豫着,我用坚决的态度催促着,他又心疼又咬牙地才扔掉。真正开花的只有蟹爪莲和水仙花。他把蟹爪莲小心地用竹皮儿削成圆形架在花茎下,形成了伞状的大花形,开出桃红色的花时都围着花盆向周边垂长着,非常有形又好看。再有,能真正开花的就是水仙了,花朵不大,白色花瓣,浅黄色的花蕊,冬季开花,花开时清香扑鼻。每年将至冬初,他就会买一些好的品种回来,用刀片把花茎小心地修成蟹爪状,再放进水仙盆内,用各种小石子压住花根,

放少许水。白天送到阳台上去晒太阳,晚上怕冻再搬进室内,为了控制它的长势,不让它长得太快,只要屋子里热了,就还要再把它搬到阳台上冻一冻。天天如此,他一点也不嫌麻烦,很有耐心。


而且,对于花期他也控制得非常好,这种花比较难养,养不好的时候很容易疯长叶子不长花,叶子能长得像大葱一样高,由于茎叶长得过快过高,最后就弯下来,没有办法再培植,所以民间有句俏皮话儿,叫作“水仙不开花装蒜”。朱旭能控制水仙叶杆的生长,让它长得很慢很慢,把花期控制到春节时候再让它含苞待放的花朵顿时绽开,淡雅清香惹人喜爱。每当这个时候,朱旭都会站在花前喜上眉梢地欣赏着,久久不愿离开。



垂钓


1997 年的春天,居委会组织本片儿离、退休的人去进行钓鱼比赛,邀请他一定参加。盛情难却,他在出发前的头一天找出二儿子的鱼竿、鱼食、水桶、小椅子等必备的东西,早晨八点出发到钓鱼园,短短一个小时钓了六条鲫鱼,他兴高采烈地回家来。他并不在乎比赛成绩如何,主要是能吃到自己钓的活鱼,这是一大乐事。当即挑出两条活鱼暴腌炸食,成了他最美味的下酒菜。


这次又激起他多年的钓鱼兴趣。也使我回忆起1984 年《茶馆》去香港演出的事。我不在这个戏组,为了我们俩能够一起在香港玩一玩,我到中国旅行社办了香港的10 日游,正好他比我早到香港一天。我们在香港见面后约好去北海渔村玩,这是一个旅游岛,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游乐项目挺多,例如海上游泳、海上快艇、碰碰车、钓鱼场、麻将牌、儿童玩的蹦蹦床、露天烧烤、豪华山庄、迪斯科舞厅、冷热饮茶座、吊椅等。旅游岛上的叶老板知道我们去了,特意赠送嘉宾标志的牌子让我们戴在胸前,有了这个牌子,在岛上玩各种游戏都免费招待。


我们从岛上快艇下来以后,又环岛一周观赏着这美丽的岛屿。当时,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海鲜是我们的午餐,朱旭免不了开怀畅饮。酒后他总要小睡一会儿,主人安排我们到山庄别墅稍做休息。下午朱旭决定去垂钓。垂钓园里的周小姐是我们早已见过面的老朋友,她精心地选了一支鱼竿,上好鱼食递给朱旭,他只需把杆轻轻地甩进水里就可以等鱼上钩了。可是,他不喜欢这种玩法,周小姐也看出来了,就把鱼食摆在他面前,一切都由他自己操作。从水面上看鱼已经上钩,可是提起来时又是只见鱼竿不见鱼,看这情形,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钓上来的。


我选择了离钓鱼园最近的一个小山丘,这里有许多插着小洋伞的茶座,我坐在那里正好清清楚楚地俯视着他钓鱼。眼看别人一条条地往上钓,可就是他怎么也钓不上来,他开始着急了,抬起头看看我,指指鱼竿,做了一个钓不上来的手势。我向他摇摇手告诉他没有关系,别着急,会钓上来的。说时迟,那时快,我一眼看见为他上鱼食的周小姐从身边的桶里捞出一条大鱼,乘他跟我打手势的时候,急速挂在他的鱼钩上轻巧地放进水里,我忍不住地笑起来。他还在比比画画地向我打着招呼和做着手势,我向他示意把鱼竿提起来,他低头一看,果然是条大鱼在钩上,急忙提起钓鱼竿,周小姐替他把鱼捉住放进塑料口袋里,祝他好运。他喜形于色地提着口袋离开钓鱼园,回到住处后我告诉他说:“这条鱼不是你钓的,是人家送的。”他带着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我告诉他:“是周小姐放上去的。”


“瞎说!”


“我亲眼看见的。就在你跟我说话的时候。”


他仍旧不信。幸好和我们同去的还有一位朋友,向他证实我说的是实情,他才无言答对。他自己想想也觉得可笑,但是他心里觉得多少有点伤自尊,从此立志要练好钓鱼技术,其实是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钓鱼是陶冶性情的好游戏。”



1990 年朱旭按照国家的规定,年满60 岁就可以申请退休。他是离休,离休比退休更多一些福利和照顾,国家对于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很重视。为了暑天的休养,剧院总要安排一次旅游活动,费用由国家承担,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养息几天。有一年我们的休养地点安排在颐和园的后湖,这里有座干休所,清静幽雅,我们的卧室窗前就是昆明湖的后湖,它和游人区划分开。经了解允许在后湖钓鱼,他兴致勃勃地在柳荫处的台阶上一坐就是大半个上午,什么都没钓上来。下午又接着去钓,直到红日西垂晚霞飘浮的时候,他才扛着鱼竿提着水桶回来。我看他高兴的样子知道,他一定钓到鱼了。我说:“成绩怎么样?丰收吧?”

“嗯。满载而归呀!”


“是吗?几条?”


他很自豪的样子,向我伸手比画着说:“八条,我一下午钓了八条!”


“真的?钓那么多,给食堂送去吧,晚饭时候做给大家吃!”


“不,不行!”


“怎么不行?舍不得?真小气!”


“不是,不够吃的。”


“八条还不够?”


“不够!”


他一边说着一边提着水桶走进洗澡间,把鱼放进澡盆里,我追进洗澡间一看,笑得我都直不起腰来了。原来这八条鱼里面有七条是二寸到三寸之间那么大的,只有一条是这里最大的也超不过五寸长。可以赞扬的倒是难为他怎么钓的,像这么小的鱼都用竹篮或是网子打上来,哪有钓上来的呢!可是他就是钓上来的。


在晚饭的餐桌上他挑着大拇指跟大家说:“这就是技术了,没有高超的技术怎么能钓上二寸的小鱼呢!”



众人被他说得捧腹大笑。在日常的生活里他经常是很幽默的。1997 年应日本千叶县日中友好协会邀请赴日访问,日本的渔具是世界驰名的。到了千叶县时,在去会场的途中,朱旭发现一家渔具店,已经到了会场,他又乘车返回原路找到这家店铺,选了一副硬式钓竿。店主人发现来的是电视连续剧《大地之子》里陆德志的扮演者,高兴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他的热情,执意不肯收钱。经过多次的推让,最后打了百分之五十的折扣,又赠送了许多的小用品,店主人才留恋不舍地送走他。


回国后的第一件事,约好了二儿子、二儿媳妇一道去钓鱼,试试新鱼竿。亚运村垂钓园离我们的家不算太远,那里的鱼池分有鲫鱼、鲤鱼、鲑鱼等品种。池边设有洋伞,白色小圆桌,小椅子,旁边有卖冷饮的地方,服务人员也很有礼貌。鱼出池后要过秤,一斤鱼比市场上的价格贵将近两倍,朱旭第一次去就钓了13 条鱼,我们几乎每餐都少不了鱼。每个星期五下午,大儿子带着小孙女,二儿子、二儿媳妇都要回来过双休日,这些日子爷儿几个的兴趣都集中到钓鱼上。星期日一大早由二儿媳妇开车直奔垂钓园,每次都要钓十几条回来。清蒸着吃,红烧着吃,煮鲫鱼汤吃,怎么吃也吃不完,冰箱里总还有前一个星期没有吃完的鱼,愈积愈多。没有办法,最后决定只有把再钓来的鱼分赠给亲友,每次给人送鱼的时候都是带着求人的态度说:“劳驾!帮个忙。这是刚钓来的鱼,可新鲜了,怎么吃都行,不够还有,上我那儿拿去!”


从这时开始,他又着重研究垂钓技艺,购买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书籍,看电视中介绍的有关钓鱼的专题讲解节目。无形中在他的生活里又增加了一份新的内容。



爱狗


二儿子的同学从俄罗斯带回一条名狗,刚来到北京的时候它还很小,好像刚生下来没有多久,可以轻松地抱在怀里。过了半年再看见的时候,它已经长大了,身长将近一米,成了一条又高又大的大白花狗,它的主人给它起名叫“大头”。大头并不是很温顺,对人常常大叫不止,吓得人们不敢接近它。有一天,它的主人带它到我们家里来,一见着我,大头就大吼大叫,还做出要咬人的样子。它对朱旭就不这么凶,像对它的主人一样,朱旭也很喜欢它,总喂它吃香肠,大头对他更友好了。主人想卖掉它,朱旭很动心,想买下它,我极力反对,提出以下理由:


第一,房子太小,二儿子结婚还没房子呢!怎么能够再养上这么一条碍人手脚的大狗呢?


第二,这条狗除了要吃大量狗食罐头还要吃牛肉和香肠,饭量太大。


第三,还要上几千元的户口,每年都要为它交费。


第四,它有病还要上宠物医院去打针吃药,比人的医药费贵很多,每月要为它增加很大开支。


第五,屋子无法保持卫生。


第六,天热还要给它洗澡。春天脱毛,弄得到处都是狗毛了。


第七,你去排戏了,谁饲养它?


第八,我每天都很忙,一大堆做不完的事情,哪有工夫去照顾它……


朱旭一听我这没完没了的理由,他赶快说:“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咱们没法养!”

他总算接受了我的意见,把养狗的计划打消了,否则的话,真要天下大乱,不得安宁。


老虫乐


深秋时节,他早晨到鸟市去闲逛,看见卖金蛉和竹蛉的小叫虫,它们身体的全长比小手指甲盖还要小四分之一呢!可是叫起来的声音,清而脆还有节奏。朱旭喜欢听这叫声,买回来放在家里别有一番乐趣。尤其是在冬天,暖和的屋子里再摆上几盆鲜花绿草,不时地传出几声金蛉的叫声,真怀疑是怡人心神的初春到来了。金蛉子必须在一定的温度里才会叫,才喜欢叫。朱旭总是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暖着。金蛉生活在一个很小却是专门为它制作的塑料小盒子里,上面的盖是无色透明的,可以看见金蛉的行动。每天早晨起来,把苹果去掉皮,再用刀子削成很小的一块苹果肉放进小塑料盒里,这就是它一天的吃食,连水都有了。它一般活到三、四月份就要死了,生命很短暂。当金蛉和竹蛉向生命告别后,朱旭只能等到再一个初冬时,再重侍养它们的新一代。


大儿子在市场上买了一个已经制作好的大葫芦,上边雕着八仙过海,里边还养着一只老蝈蝈。蝈蝈吃胡萝卜,一天喂两次,还要喝水。蝈蝈出来的时候挺困难,尤其天气凉一点更不愿意出来。好容易出来了,当吃完喝完应该回去了,又不肯进去。头上的两根须子很长,一不小心就容易碰断,真是千般小心万般注意的。大儿子要到外省市去演出,这可麻烦了,怕影响工作,不能带着蝈蝈去,怎么办呢?交给小孙女,怕影响她读书;交给我,怕我忙不过来,没有工夫,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还是他爸爸。


朱旭责无旁贷地一口应允下来,立刻接收,大儿子很放心地踏上旅途。谁知喂蝈蝈和金蛉子不一样,吃的东西不同,喂的方法也不一样,显而易见的,朱旭不熟悉蝈蝈的习性。第一天喂的时候蝈蝈说什么也不肯从葫芦里爬出来,好像十分喜欢里面的黑暗似的,朱旭急得不得了。他轻轻地拍打着葫芦罐振动它,仍旧不见出来,最后他只好强行命令,用力地甩着葫芦,蝈蝈经不起折腾倒是出来了,吧嗒一声直接掉在地上,把小孙女心痛得几乎掉下眼泪,急忙拾起来捧着,我也生气地说:“你太粗暴了!”


朱旭解释说:“它不出来怎么办?总不能让它在里面饿死!”


我说:“干脆!你别管了,我喂吧。”


小孙女也说:“让奶奶喂吧!”孙女用小手托起来仔细一看,蝈蝈的须子尖掉了。孙女埋怨爷爷:“都是爷爷不小心,须子本来在奶奶喂的时候就给碰掉了一小截,现在您又把那边的给弄断了,这倒好,两边一样了。”


朱旭忙抓住机会安慰孙女:“这多好,两边都一样长了,也好看啦!再说,你爸爸回来也发现不了它短了,是不是?还是爷爷好吧?”


“爷爷赖皮,我不跟您好了!”


“那好吧,咱们爷俩就不好了,也不是好朋友了,爷爷也不陪你玩了。”


“那不行!爷爷得陪我玩。这样吧,您别管了,以后都交给我奶奶喂吧?”


“那好哇!我同意。”


他们爷俩倒是协商好了,把这个重担转移给我了。孙女得到了安慰,把头靠在爷爷的肩头上,爷爷不断地亲吻孙女的小脸,爷俩低声商量着该玩什么。


老京剧票友



1996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突然接到几十年未见面的杨洁打来的电话。杨洁是我国20 世纪60 年代初的国家篮球队的健将,她的姐姐是香港的红星夏梦。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她们几位著名的女篮健儿都喜欢看人艺的戏,几乎每个新戏上演都可以在首都剧场发现她们的身影。休假时,她们经常到家里来找我们玩,我们也喜欢看她们的球赛。文艺和体育总是有着缘分,我们就是这样结下了友情的。杨洁很热爱中国文化瑰宝京剧,她专唱老生,也会文武场。她嗓音洪亮,唱起来非常有韵味,经常在舞台上彩唱,她不单唱得好,还是乐队班子里的全面手,又会拉,又会弹,样样乐器都拿得起来,锣鼓经背得滚瓜烂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我们间断了来往,三十几年中谁也不知道谁的情况。当她知道了我们家的电话后,立刻就和朱旭取得了联系,约他到北京国际京剧票房来清唱,朱旭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其一,因为几十年未见面的老朋友可以重逢,其二,朱旭这个京剧迷可有了亮亮嗓子过过戏瘾的地方了。那天晚上杨洁也很兴奋,她亲自开车接我们同去,相见之下真是感慨万分。如今,我们都已退休了,杨洁从原来的年轻活泼充满精力的少女形象,现已变成花白头发的贤妻良母。但是她的豪爽热情、真诚的性格并没有变,仍旧是当年的杨洁。久别重逢更感觉格外亲切,这天晚上来了不少知名人士,宋世雄和他的夫人(“空中舞台”栏目的著名主持人),有体育界的老领导荣高棠,京剧名家梅葆玖、梅葆玥、姜凤山(梅兰芳的琴师,现给梅葆玖操琴),著名的四大老生之一马连良的小女儿马小曼等人。


每人都唱一两段。已经多年没唱京老戏的朱旭,兴致勃勃地站到麦克风前尽情地唱了两段老生戏。这天晚上又重新让他回忆起许多京剧前辈的精彩演出。他轻松愉快地尽情玩了一个晚上,快要结束的时候杨洁请大家吃蛋糕,我们才知道原来这天是杨洁的生日。


麻将比赛


最近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组织了一次裕泰杯九九新春名人联谊活动大会,朱旭被邀请去参加此项活动。活动的内容有新麻将牌比赛、桥牌冠军赛还有书画笔会,参加的著名人士很多,体育界有刘晓光、谢军等,文艺界有电影《红樱桃》的导演叶大鹰、电影学院的著名教授马精武,还有我们剧院的李婉芬及梅阡的夫人边波等,京剧界有吴素秋、刘雪涛及夫人,书画界也有许多位参加。朱旭兴趣很高地参加了新麻将比赛。按照新的规则进行比赛,一共有四个组,每一个组有五桌,总计是20桌牌,朱旭参加了第二组的第五桌。大会发给每个人一份讲解新规则的手册,大厅里有指导员,有裁判员,不懂的地方就向指导员随时请教。


朱旭还来不及阅读手册就匆匆上阵,在这桌上还有一位寺庙的法师,他玩得很认真,随时拿起一张条子,边打边查看着,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大约记着什么样的牌才能算做一番,手里的牌必须够上八番才允许和牌。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新规则,所以要求就放宽了,改成只要够六番就可以和牌。一阵紧张的战斗,大约经过了两个小时,四圈牌总算结束了。在每个小组里评出前五名,朱旭在第二组里评为第一名,获得了冠军。虽然是业余体育活动,真的获了奖,他同样兴高采烈。


回来的时候,他不先回自己的家,一直奔向梅阡的家,因为梅阡虽被邀请由于感冒未能出席,他很得意地举着奖杯给梅阡看。第二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抢时间把这本刚出版的麻将学和各种番种分值,一口气阅读完了。恐怕这又要引起他新的兴趣。


这些兴趣也是他多方面的生活积累,也是感性知识的积存。玩的时候,朱旭总是尽情地玩。工作的时候,他则是专心致志地工作。他严格遵守一条原则,任何个人兴趣都不能影响工作,工作是第一位。他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于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观察和研究成了他的职业习惯。表面看起来他像个不务正业的人,无所不好,但也正是生活领域的宽阔和各种爱好丰富了他的知识,充实了他生活的内容,从而也帮助了他的艺术创造。



《老爷子朱旭》

 

1月6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老爷子朱旭》在北京人艺菊隐剧场举办新闻发布会,该书作者是朱旭的妻子——已故北京人艺演员宋凤仪女士,书中记录了朱旭的人生之路与艺术之路。



朱旭先生是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在话剧舞台上,他在《哗变》《芭巴拉少校》《屠夫》《甲子园》等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形象。而在影视领域,他也主演了《变脸》《洗澡》《刮痧》《我们天上见》《末代皇帝》《似水年华》等多部作品,为广大观众留下了鲜活的记忆。正如该书的书名,无论是在广大观众心里,还是在朱旭的亲朋好友眼中,他永远都是那个和蔼可亲的“老爷子”。


在书中,宋凤仪以一个妻子的角度,描绘了朱旭从一开始那个先天条件并不太好的傻大个儿,到后来凭着自己的天分与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逐渐成长为优秀演员的过程。揭秘了他在成功塑造每一个经典人物的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努力。同时,书中还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朱旭的样子,揭秘了他的众多爱好和生活趣味:他可以给孩子们亲手做鸟笼子,也可以闷在屋里一个人给小鱼接生;他亲手做的风筝曾经参加北京风筝协会的展览;他爱下围棋,会拉胡琴,京剧唱得非常好;他喜欢拉着于是之去钓鱼,经常跟英若诚在一起喝酒。让人看到生活中的朱旭,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老头儿。



这本书同时也是作为妻子的宋凤仪送给丈夫的一份凝聚着她晚年心血的礼物。作为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编剧,宋凤仪和朱旭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许多坎坷,也一起享受了无数辉煌的时刻,他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用爱化解了许多艰难。在书中的许多章节读者都可以看见这些生活中的点滴。虽然宋凤仪于2015年离世,但这部书凝聚了一个妻子对丈夫一生一世的爱和情谊,该书的出版发行既是对她的怀念也是对二位艺术家一生的回望与致敬。


朱旭在舞台和银幕上创造的动人形象


 1984    朱旭老师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话剧)红白喜事  中饰演三叔



1984年,北京人艺演员朱旭首登大银幕,在电影《红衣少女》中出演女主角的父亲,一位画家。


《小巷名流》1985年  朱旭老师在银幕上第一个男主角,获得第6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8年末代皇帝中饰演老年溥仪


1991年,第2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荣誉奖    (获奖)



《心香》1992年,朱旭老师获得第12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阙里人家》,1992年获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第13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5年, 第33届日本银河赏个人赏(日本电视界最权威奖项)    大地之子  (获奖)    


《变脸》,1996年获得第九届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第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2000年,《洗澡》,获得第20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1年,《刮痧》,获得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


朱旭、黄磊、刘若英、李心洁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似水年华》(2002年)



《我们天上见》朱旭老师获得青年电影手册2011年杰出成就大奖  

同时获第28届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本文图片由朱旭先生家人提供



长按二维码 关注青年电影手册

Youth Film Handbook

你怎么能没有一本《青春电影手册》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43xi9eer&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青春电影手册》推荐人:群星

视频制作:枥木电影


加微信16619755915(请注明“购书”)

第七辑《青年电影手册》之《青春电影手册》

封面:王小帅、岩井俊二   定价:56元

第五辑《青年电影手册》之《华语同志电影20年》

封面:关锦鹏、张国荣  定价:39元

《在光影中旅行——程青松电影随笔》定价:36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