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是要给他们洗脑入戏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我们!



一周观影短评之:《北方一片苍茫》

2017年FIRST青年电影最佳剧情长片

文:王杨

魔幻现实,重点不是魔幻,而是现实。总而言之,是如何看待现实?因为现实如果呆板、生硬、模式化,那才是幻象,是魔术,人们都知道那是不真实的,甚至是令人生厌的。真实从来不是一种既定的角度和看法,真实是细节的使用方法,必然里的那些偶然,是对生活的领悟力,也可以称为想象力。




《北方一片苍茫》很勇敢,有人可能会觉得概念化,但它所指向的是最最现实的抽象概念。它愤怒又节制,描绘的是当代人更是超越了时代的人的抽象处境。我甚至想到了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贝拉塔尔的匈牙利乡村,潮湿停滞循环往复。那里的人们忍受着焦灼,但还等待着某个结果。

《北方一片苍茫》里的乡村空荡荡,道德的水份早已被不可思议的低温气化了。世界干瘪、空洞、没有结果,生活无药可救,似乎已经很多很多年。像掉到井里许多年的丈夫,阴阳两隔,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就是《北方一片苍茫》最珍贵的那种“脆断感”,也是决绝。撒玛利亚人的村寨一直都是这般模样。

 


看了些乌七八糟的评论,真的“生硬”吗?那只是有些地方容易被误读。但这反倒与文本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一种触动人心的间离。有不服气的年轻人评论里冠给它的“粗糙”“混乱”的帽子。

好吧,那我就直接来表述我的结论。《北方一片苍茫》里有非常精致的设置,几乎严丝合缝的秩序,还有高级的感悟力。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站在青年电影的角度,我不会吝惜赞美之词。


 

一周观影短评之:《蜻蜓之眼》

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主题策展影片


《蜻蜓之眼》让人兴奋,尤其是影片一开始利用监控画面这种独特的材质构建世界的简短过程。材质在此时是自由的,耳目一新的。带着挣脱既有路线的气度。寺庙、牛奶厂、人物的相遇、自然事件的混剪。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又回到了一种陈词滥调的境况。为了外在叙事,材质的开放性开始极度收缩。

它渐渐显示出一种无暇顾及的疲态。任由线性的情节需要,有时候是坚硬的意识形态等侵蚀到材质本身的自由。蜻蜓之眼本是上帝之眼,是这个后现代监控+偷窥时代静默的恒常,它本身的逻辑像是铺在大地上的薄饼,它不存在真相,而只关乎孤立角度的现实。

这是荒诞和数字化的影像泥潭,只有非线性的、错置的、象征的、复制的方法才能魔法般的改变素材的意义。

影片的后半部分看起来像是精疲力竭的串连,非要形成一个闭合的叙事。可事实上,这些材质所有的魅力正在于开放,还有不确定性及神秘主义的轻度互相浸润。但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有些片段让人战栗。

 


一周观影短评之:《四个春天》

入围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单元

 

私人影像,一定是拥有众人的需求才得以在大银幕上播放。借由播放形式,“私”消退了,别人的经验就转化成自己的。《四个春天》中有家庭DV的记忆碎片、也有四平八稳的全知视角。质朴、优美,带有一定的装饰性风险,又同时被家庭录音的温度感化,中和,不至于失控成一厢情愿。



睿智和专业,并不矛盾。睿智是专业之上的“专”,专讲小的事物,专记细节的美。生活的片段,不甚规则地横竖组合在一起,反而见得到天真美妙。

炒一盘小菜、熏一炉香肠、蒸两三蒸碗、倒二两小酒、去山上采采药、在屋里唱唱歌、吹吹笛子、摇响手风琴、看燕子绕梁、给蜜蜂盖座房子。整部片子几乎都是由这些不成叙事的片段构成,可又超越叙事,成了一种静物,一种生活的象征。



我们能想到人生,想到人与时间的相处之道,想到如何面对生来病死。甚至都不用“假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些记忆,生活的常态如果被郑重地播放,就有了新的意义。



家庭生活更复杂的部分没有被提及,只是淡淡的点到即止,给观众留白。让观众自己的眼泪,把鱼池灌满、把酒杯斟满、把故事讲圆。简单又高明,丰富又老实。



一周观影短评之:《入戏》

 入围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单元


片子不长,也简单,十三位年轻演员为了筹备电影,集中训练洗脑体验生活。真实又虚幻,象征也写实。有趣的是,动机是容易让人忽略的东西。叶导演这代人的成长应激综合创伤症很难治愈,精神病的治疗过程是漫长持久的。

中国的过去和今天根本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不矛盾,当年配给制,生产资料一控制,人性就能让革命万古长青。硬通货只不过今天变成了金钱。所以叶导这一代人,过去现在只不过一体两面。今天叶导们找资本家的钱,拍一部电影,观众还是这一代人。自产自销,集体治疗。



把孩子们都集中起来,也实行某一种形式的配给,用角色、成功、金钱把规矩一定。一次真实的革命party,一部电影的making of(花絮),触动的不仅仅是人性实验,而是中国的某种本质。世界上最难治的不是穷病,而是坏人们黑心病,和整套毫无意义的治疗模式。四十年来,启蒙者努力给大家打疫苗,后来发现这疫苗是假的,反而能要了孩子的命。

片子本身其实看不到太多导演的存在,就像是一次与事件人物暴风骤雨般的相撞。从这个角度来说,可惜了。



一周观影短评之:《幸福定格》

 入围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纪录片单元


自然主义的,放弃通常叙事。几对夫妇的几个“现场”。摄影机非常个人化的游走,镜头主动推拉,中景到特写,就像人眼的捕捉观察。摄影机后面的人不断在探索,也不断在索取。



这是一场不知所终的旅程,面对无解的命题,创作者也似乎在成长,理解这命题的复杂性。一开始的追问,最后的释然。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因为之前也算试着帮助此片,所以更了解项目在漫长的七年中的变化,从穿越华人社会的大故事蜕变成小而深沉的个人凝视。



《纺织城》跟《幸福定格》都是在CCDF第一届启程,也花了相似的制作时间,我想纪录片是一场旅程,它变化多端,发人深省。关键不是我们如何掌握的纪录片,而是纪录片如何影响我们自己。



关于FIRST青年影展


十年来,中国最重要的那些影展都陆续被关停,或转入地下。FIRST代表着一种中国电影过渡时期的命运。

任何一个影展都是调和的产物,而FIRST智慧的地方是始终没有丧失目标,所有的调和都是为了最终的目标。这个目标耀眼夺目,但本质上就是让香火不断,并且找到一种参与主流历史叙事的可能性。



很多年之后,FIRST的文本价值可能并不强烈,但这种改良主义的努力仍会冉冉生辉。它所带来的可能最终是一种深藏在一代青年电影人心中的想望。咬住,跟现实杂糅共生,活下去,其意义足够大。

最终所有的一切都将败给时间,在中国的这个漫长阶段,文本的历史合法性也只有一席之地。那些被关停的影展,那些被禁止的影像总会转身,那时候我们可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FIRST本身就像是一个行为与目标高度重合的永动机,它把梦想作为现实,又反身把现实指认为梦想。最高原则和执行力之间有一种自成一格的转换按钮。界限明确,精耕细作,咬住不放,策略灵活,目标清晰,它活到现在,还活得体面,荣光满面,真的好强。现在,请充分享受它。FIRST是青春的电影情书,当青春不再,情书泛黄。注目更复杂的人生社会,青春却不可能在生命中离场。永远年轻,不是因为热泪盈眶。而是因为我们要等到,那一天。


作者简介:王杨,《青年电影手册》第一辑主编,纪录片电影导演、影评人、策展人。 代表作有《纺织城》、《中国门》、《地上-空间》、《寂静之声》。新作《纺织城》2017年5月1日在多伦多纪录片电影节国际首映。获得2018莫斯科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热点推荐


万玛才旦撞死了一只羊?!

《美丽》FIRST影展斩获三项提名

《美丽》震撼西宁,今年华语电影最大黑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93l8qfk8&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青年电影手册》推荐人:高艳津子

<形隐·不离>艺术总监/编导,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




我们关注华语导演的起点,也关心华语电影的热点。

我们直击华语电影的痛点,也抚慰华语电影的G点。

我们的电影之旅,没有终点。


长按二维码关注手册君


加微信18611565068(请注明“购书”)

第七辑《青年电影手册》之《青春电影手册》

封面:王小帅、岩井俊二   定价:56元

第六辑《青年电影手册》之《100位导演的处女作》

封面:贾樟柯、赵薇 定价:48元

第五辑《青年电影手册》之《华语同志电影20年》

封面:关锦鹏、张国荣  定价:39元

《在光影中旅行——程青松电影随笔》定价:36元

姜文 贾樟柯 王小帅 范冰冰 郝蕾 田海蓉诚意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