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走信息长征路之走进遵义丨大发渠边担使命

红军灭敌两整师又八个团,乌江追击战大捷成为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鼓舞了红军斗志;召开苟坝会议,成立“三人团”,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一笔笔丰厚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如熊熊的火炬照耀着在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这片英雄的故土。


近日,人民邮电报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重走信息长征路”采访团记者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走进历史,探访现实,听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看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深深地被长征精神感动,为祖国的日新月异而自豪。


◆ ◆ ◆ ◆

老支书坚守36年的初心

做好人民的勤务员!

◆ ◆ ◆ ◆

盛夏的播州,放眼望去,尽是绿水青山。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被群山环绕,风景宜人。然而与优美环境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山也阻断了乡民们前进的脚步,一度破落的村舍,一度不展的愁眉,筚路蓝缕,毫不为过。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当地流传的俗语道尽了乡亲们的心酸。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黄大发老人告诉记者,“我们村子以前是真穷啊,穷到有的人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穿,穷到村里很多男人娶不上媳妇,穷到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口白米饭……”究其穷根,不仅是交通不便,更重要的是一个“水”字。


草王坝石漠化严重,全村灌溉和人畜饮水,要不靠山坡自渗水,要不守着一口望天井不分昼夜地排队挑水。连饮用水都成问题,更不用提种庄稼了。山坡地里种满了包谷、红苕和洋芋等相对耐旱的作物,种水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于是村里人的主食就成了碾碎的包谷上锅蒸出来的“包沙饭”,吃多了让人苦不堪言。


如何破解用水难题?水,不是没有。草王坝西侧有一条小河——螺蛳水,然而这条小河仿佛开了个玩笑,在几公里远的地方绕过了草王坝。这几公里的距离中间并不是坦途,却是高山峡谷,引水成为村子几个世纪的难题。


直到一个叫黄大发的年轻党员的出现,村民们一直没有勇气进行的引水工程才破了题。1935年出生在草王坝的黄大发,从小是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1959年,年轻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他决心为村民干几件大事——引水、修路、通电。虽然条件简陋、技术落后、缺乏资金,甚至还要面对很多村民的冷嘲热讽,但黄大发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山崖,面对艰苦卓绝的修渠工程,他有着一股子“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较真劲儿!


黄大发老支书讲述修建“天渠”的艰辛历程。


没有水利技术,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机械设备,就在腰间拴上草绳在峭壁上用锤子凿;没有水泥,就用黄泥巴在岸边糊。虽然费尽了各种劲儿,勉勉强强修通,可是洪水一来,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修修补补十几年,草王坝的水还是没有来,十几岁的娃娃还是穿不上裤子,四十多岁的汉子还是娶不上媳妇……


1989年,50多岁的黄大发决心再搏一次,放下身段,他跟着满是年轻娃娃的水利工程队开始学习,说是学习,其实就是打杂的,他抓紧每分每秒,求知若渴。1990年,100多天的大旱让本就缺水的草王坝更加干涸,土地上的裂痕就像刻在黄大发身上的伤疤,道道锥心。经过两年的蛰伏,各种立项、筹钱、储备,1992年,天渠再一次开工了。没日没夜地干,不知放了多少炮、不知炸了多少山、不知断了多少钢钎、不知磨破多少鞋、不知流过多少汗,1995年,全长约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终于通水了!


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发渠,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


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村民引水修路,到1995年“大发渠”贯通、甘泉涌出,黄大发坚守了36年,初心一直未变,他对记者动情地说道:“是党培养了我!共产党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党教导我工作一是要苦干实干,二是要敢与天斗与地斗,面对困难,共产党员不带头上,谁上?共产党员就是要身上清白,做好人民的勤务员!”


◆ ◆ ◆ ◆

信息带来老区巨变

手机摇一摇,媳妇就来了!

◆ ◆ ◆ ◆


通渠的那一年,草王坝也通了电,不少人家里买了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全村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紧接着又修了通村路,生活物资搭着小汽车源源不断地进来了,农特产品也不愁出路了;再后来,移动电话也通了,信息跑路,让村民们少跑了不少腿,日子越来越红火了,甚至还把“光棍村”的帽子都摘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发老支书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又多了几道:“以前老百姓穷,光棍多,要不上媳妇,村里的香火就延续不了,真是急死人啊!嘴巴都说干了,媳妇还是不来,现在手机摇一摇,媳妇就来了,哈哈哈哈!”


84岁老支书的“前卫”让记者惊讶,不过看着村里年轻人都拿着手机到处走,有的还开起了网店,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以为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多少通信人的不忘初心、负重前行啊!


贵州移动遵义播州分公司建设维护部主任陆玖祥告诉记者,目前移动公司已经完成了播州100%村委会所在地的2G覆盖,也基本上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的移动网络覆盖。4G方面,目前已经建成980个基站,位居全市第一,村民的信息道路更宽更快了,生活更丰富了。


陆玖祥告诉记者,在崇山峻岭中建设维护,没有一点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是不行的!


当年红军翻山越岭渡天险,大发支书开山凿石修天渠,现在通信人登高爬低架起了信息天路,长征精神在遵义这片红色热土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传承和体现。“在崇山峻岭间搭起平坦的信息通途,没有一点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是不行的!”作为移动通信建设中的“老兵”,陆玖祥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


在基站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陆玖祥”们往往是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到家往往一身的灰,头洗下来水都是黄色的。夏天,三四十度的高温把通信铁塔变成了“烤肉架”,穿着厚厚的作业服,攀爬于完全暴露在烈日下的塔架上,仿佛马上就能被烤熟;冬天,山区湿气重,寒意都是刺骨的,打开机柜,里面竟然藏有取暖的蟒蛇。大家都自嘲道:“连蛇都比我们安逸”。


这样的辛苦到底值不值?采访中,一线工程师们都告诉记者,大发老支书修天渠、坡改梯,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事迹深深地感召了他们,为让老百姓搭上网络信息脱贫的快车,他们再苦再累都值!前不久,大发老支书所在的团结村半坎组通上了光纤宽带。因主设备位于十几公里外的干溪基站,为解决光缆传输无衰耗的问题,建维人员不得不在崇山峻岭中对十几公里的线路节点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巡线检修,“正是大发精神,让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团结村半坎组宽带网络的正常开通!”


大发老支书欣慰地说,“电话通了,宽带通了,党的声音我们都能随时听到了,外面的世界离我们更近了,村里人可以从网上买东西,也能通过网络把村里的特产卖出去,村里的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19岁的况勇说,他的特产网店马上就要开通,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采访结束,记者告别老支书,在村口遇到了19岁的村民况勇,他正推销着他的蜂蜜,特产店门口络绎不绝的游客依然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他说现在宽带通了,他的网店马上就要上线了,日子就要如他们的品牌一样好了!记者问他你的品牌是什么啊?他说,叫乐耕甜!


作者:钟凌江 素文 袁多娜 林威

编辑:曹倩


推荐阅读:

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

清理整顿!邮政业将集中治理快递末端服务违规收费

中国铁塔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重走信息长征路之走进遵义丨书写伟大转折 传承长征精神

第十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将于8月在石家庄举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