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工信部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情况
4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等出席,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紧缺医疗物资生产。工信部是怎样保障供应的?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黄利斌
黄利斌:感谢您的提问。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又恰逢春节期间,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给保障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工信部与医疗物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建立完善了“四个体系”,扎实组织医疗物资的生产供应,迅速扭转了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利局面。
截至4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累计为湖北等地区调拨了医用防护服超过800余万件,医用隔离面罩(眼罩)165万个,免洗手消毒液357吨,手持红外测温仪66万台,负压救护车1000余辆,呼吸机等医疗救治设备超过了7万台套,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我国在医疗物资积极出口支援全球防疫的背景下,国内的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医疗物资的产能情况如何?是否能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求?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 曹学军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产业链的协调,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精准对接国内外的需求,严格指导企业执行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为国内外抗击疫情继续做出贡献。谢谢。
中阿卫视记者:
现在全球的疫情不断攀升,中国的医疗物资大量供给出口,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物资供应能力能不能跟得上不断攀升的国外订单需求?黄利斌:谢谢您的提问。中国是医疗物资的生产大国,面对疫情防控需求,我国各类呼吸机、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恢复并实现了扩能扩产,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保障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企业加班加点,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据全球疫情蔓延扩散的态势扩能扩产。
但也应该看到,在庞大的国际需求面前,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医疗物资产能的发挥和供给能力的提升。比如,全球媒体关注的呼吸机生产,就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我国的产能不足全球的1/5,即使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的情况下,想完全满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是不太现实的。
再比如,防护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质量标准、使用习惯等差异的制约,我国防护服目前的日均产量已经超过了150万套,理论上讲,满足国际市场需要问题不太大。但这些防护服是分别按照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不同质量标准体系生产的,与进口国和地区的相关要求并不完全匹配。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四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出口的检测试剂等5类产品,国内生产必须获得我国药监部门的资质,同时要符合进口国和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外疫情蔓延加速的时候,我们愿意对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企业用高质量的中国产品去服务国际社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
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医疗装备生产企业提供了积极保障,但是在保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短板和弱项。之前工信部已表示将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请问我国医疗装备行业的现状如何?下一步又有什么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
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医疗装备生产企业已经累计向全国提供医疗装备11.5万余台,其中向湖北提供超过38种7万余台的装备,其中心电监护仪、血液透析机、血气分析仪等大部分医疗装备满足了疫情防控、患者救治需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物资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凸显了行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如ECMO等高端医疗装备,国内企业无法生产,有创呼吸机等供给不足,部分产品性能有待提升,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
封面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国药集团。我们知道,这次国药集团是国家医药应急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此次疫情当中,国药集团在做医药应急体系保障工作当中与此前有哪些不同?谢谢。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
刘敬桢:谢谢你的问题。此次疫情期间,在医药应急保障与过去相比,有三点不同:一是过去发生的疫情或者重大事件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这次疫情是全国甚至是全球性的。二是过去的疫情只涉及到一部分人口,这次的疫情涉及到每一个人。三是这次疫情的传染性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要远远大于SARS,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要远远大于药品。
经济日报社记者:
我想请教一下,疫情发生以来,工信部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医药行业复工复产,保障疫情期间重点药品的生产供应?谢谢。
曹学军:谢谢你的提问。药品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用于医疗一线的治病救人,减少患者的存量。物资保障组一直把医疗保障、药品的保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重点药物的生产监测,全面推动医药行业复工复产,加强原料药的生产供应协调,督促企业扩产改造,全力保障重点药物的生产供应。主要是三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防控药物的生产监测。第一时间建立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的保障调度平台,对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复工复产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监测的范围从药品来看,从最早的15种药品扩大到了目前的34种药品和78种中药饮片,目前监测产品的产能恢复率已经达到正常水平,大部分产品供应充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刚才黄利斌局长提到,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外对有创呼吸机的需求大增,此前工信部曾经表示过,我们已经紧急向国外提供了有创呼吸机1700多台,请问目前数字是否有更新?另外,国内呼吸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怎么样,能否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谢谢。
陈克龙:谢谢您的提问。呼吸机是用于辅助和控制患者呼吸的医疗装备,一般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有创呼吸机一般用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主要呼吸机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紧急复工,一直在全力生产供应。截至目前,主要生产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2.9万余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3000余台。刚才您提到的供应国外的数字,据我们向主要生产企业了解,目前向国外供应的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达到4000余台。
近期,随着国外疫情的蔓延,对有创呼吸机的需求急剧增长,有创呼吸机成为最紧缺的医疗物资之一。为了给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加快生产,提升产能,帮助解决整机和配套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原料、用工等问题。近期,我们还专门协调6个省市的呼吸机生产配套企业强化零部件的供应保障。另一方面,督促企业抓好质量管控,引导企业严格对照我国和出口国家的标准组织生产,保障产品质量。目前,我国呼吸机生产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产品支持,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与国际上各采购方进行商务洽谈。
后续,我们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主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协调加大关键零部件供应力度,帮助零部件和整机企业稳步增产扩产,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加强质量管控,提高供货能力,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呼吸机的生产能力要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就像刚刚黄利斌局长提到的,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情况下,我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约2200台,产能不足全球的1/5,想完全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是不现实的。
另外,有创呼吸机是高端医疗装备,设计、生产和临床验证,都必须经国内外医用安全和标准严格准入和认证,周期很长。主要零部件的供应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随着疫情蔓延,零部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疫情影响下,通过扩产转产实现大规模增产,短期看基本不可能,长期也有困难。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
我们知道,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想问下工信部,在目前这个阶段,医疗物资保障以及复工复产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黄利斌:感谢你的提问。面对当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的态势,我国疫情输入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需要统筹做好国内医疗物资保障和力所能及的为境外疫情防控提供支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医疗物资保障应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医疗物资保障应急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另外,在提升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效能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和完善?谢谢。
黄利斌:谢谢您。前面我也说了,此次疫情发生恰逢春节假期,除少数流程式行业外,多数企业停工停产,员工回家过年,异地探亲人员数量庞大,初期企业复工复产面临较大的困难。而疫情防控形势又导致医用物资需求突然放大百倍甚至千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保供压力非常巨大。
健康报记者:
我们知道,疫情防控初期,医疗物资非常短缺,请问这暴露出了我国医疗物资保供方面存在哪些短板?面对这种状况,国药集团如何发挥优势作用?谢谢。
刘敬桢:谢谢您的提问。此次疫情的初期阶段正好与我国春节假期重叠,多数企业停产、工人放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医疗物资保障方面,确实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一是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应急保障物资数量明显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果;二是中央应急保障目录亟需调整。现有应急保障目录已经下达多年,并未做较大调整,难以满足应急工作的需要;三是应急保障物资轮换慢。此次疫情所需医疗物资平日需求不大,疫情爆发后需求激增,造成前期比较被动局面。
中新社记者:
请问疫情发生以来,工信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原料药企业保障生产供应?谢谢。
曹学军:谢谢你的提问。大家知道,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有1500余家,2019年产量是300余万吨,出口100余万吨。我国维生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产量占全球60%以上,部分产品能达到80%。
中国电子报记者:
在这次疫情的物资保障过程中,请问工信部是如何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的?下一步还会有哪些具体措施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作用?谢谢。
黄利斌:谢谢您的提问。在此次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工作中,我部紧急组织开发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主要用于收集、统计、分析、监控、调度各类重点医疗物资企业的产能、产量、库存等情况,统筹线上线下,实现对防护服、药品和检测试剂、专用医疗设备等重点医疗物资供给能力的及时监控。2月1日,李克强总理专门视察了平台的运行情况。
截至4月1日,平台覆盖9个大类161个中类医疗物资产品,收录企业2656家,基本实现了对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的全覆盖,实现了分区域、分类别的企业产能、产量、库存、周转保供情况的监测,为重点医疗物资保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平台的功能建设和推广应用,优化完善重点医疗物资供需平衡和调度功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将平台建设成集信息采集、分析研判、统筹调度及辅助决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同时,逐步扩大应用场景,分类制定应急物资产品目录和生产企业名单,定期开展应急物资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能力调查监测,推动重点医疗物资信息开放共享,实现集中化、集约化、智能化管理。谢谢。
特别推荐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信息通信业在行动!
详细报道请见:
《人民邮电》电子报全真版
来源:中国网
编辑:王子铭 王思涵
监制:王保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