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去年“网红”的橙子们火爆至极,今年却没人卖了!这一年它们经历了什么……

2016-11-22 品牌农业与市场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还记得去年各大电商蹿红的各种橙子吗?褚橙、橙先生、蜂觅橙三好、赞橙……各个都长了一张网红脸,各个都堪称爆款。去年,天天果园、爱鲜蜂、沱沱工社等生鲜电商借这种品牌化+农产品的模式实现了小小的“逆袭”。

 

今年它们可好呢?


调查显示,“网红”橙子在今年似乎“退烧”了。


咱们先看两张图。



很多电商难觅“橙”迹

 

在多数电商平台,未像往年一样,把橙子的宣传放在首页。

 

据云南、江西两大橙子主产区证实,各电商开始收缩线下基地规模。


退烧表现


重组橙子生产线独立运营

天天果园的“橙先生”着实火了一把。2015年底,天天果园在云南昆明投资2000万元成立冰糖橙自动化分拣基地,引入新西兰水果分选设备对橙子进行光谱测糖定级。最终糖度在11-16度间的才称得上是“橙先生”,得以销售。

 



然而一年过去了,却传出了这条生产线开工率不足而清算重组的消息。

 

知情人士透露,该工厂在投产3个月后,生产设备便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整体开工率不足,未达到预期设想,因此一直对外寻找接盘者。

 

工商资料显示,该工厂注册为云南橙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由上海天天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天天果园)、云南盛昂经贸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今年8月5日,该公司成立由双方高管组成的清算小组,并在工商系统进行备案。

 

据了解,这条“橙先生”生产线产能接近300吨/天,此前由股东之一盛昂公司就地负责日常生产及管理,为天天果园独家提供橙子的分拣、打包等工作。但受制于设备,工厂只能进行橙子这一单品分拣,开工期仅有年底集中上市的数月时间,导致生产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开工率不足,进而发生了今年的清算重组。

 

天天果园称,在去年的投产中,由于合作方对于理念和品质的要求与天天果园不太一致,决定收回“橙先生”生产线及管理权,以更好地对商品品牌、品质进行控制。目前该工厂由天天果园独家负责运营,“橙先生”品牌也将很快上市。

 

与部分基地暂停合作

去年与“橙先生”同期面市的,还有沱沱工社、爱鲜蜂的“赞橙”“蜂觅橙三好”等品牌。

 

2015年11月,沱沱工社推出“赞橙”品牌,称其“只讲价值,不说故事”,价格为98元/5kg,产自江西赣南沱沱有机脐橙基地,经过严格分级筛选出80mm尺寸的果子,也是“达到酸甜度最佳的黄金规格”。这款产品与褚橙针锋相对,迅速蹿升为爆款产品。

 

2016年1月,爱鲜蜂推出了“蜂觅橙三好”品牌,选取湖南麻阳产区自然成熟的高甜度冰糖橙,称其经过1000公里跋涉严格调研产地直采。

 

但是,在眼下橙子陆续上市的时节,“赞橙”和“蜂觅橙三好”的身影却没有出现。

 

一家江西赣南有机脐橙基地负责人透露,其曾和沱沱工社、爱鲜蜂等电商平台有长期合作,2015年其公司按照上述两家合作电商平台提出的标准统一采摘、收购符合条件的高端脐橙,供货规模在数万斤左右,但由于产区受多雨天气和病虫害多发影响,后续品质下滑,渠道、消费者的评价降低,于是便中止了合作。

 



爱鲜蜂方面回应,“蜂觅橙三好”要到明年1月左右上市。沱沱工社表示,今年“赞橙”将于12月初如期上市,“但受天气影响,有机脐橙产量减产约30%,上市价格会略有调整。”


为何退烧?


一年时间,“网红”橙子纷纷“歇菜”,这轮集体试水,或许称不上成功。


天天果园“橙先生”分拣工厂负责人表示,生产线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了两个月,首年分拣出1800余吨产品后,今年1月开始便处于搁置状态。当时工厂也意识到产能过剩问题,计划将生产线改造成“多合一”设备,除橙子外还可分拣苹果、石榴等品类,并承接上游企业B2B的标准化分拣订单,以求盈利。然而,合作双方想法未能达成一致,只能以分手告终。其一位负责人称,“真正要做农业标准化还是要投入巨大的试错成本,一步一步慢慢来。”


此外,电商对产品的品控也是一大难点。“打造出的品牌产品价格较高,但在实际销售环节却难以把控质量稳定性,最终还是伤害到了消费者……”一家生鲜电商品控负责人说,往年电商平台投入巨资做橙子品牌,试图打造类似褚橙的爆款单品,但实际上却过于依赖第三方供应商,采购标准执行不到位。 


这种情况,褚橙也同样面临。2015年,因受雨水天气影响,褚橙个头较小、口感较差。今年,为保证品质,褚橙基地宣布砍掉3.7万棵橙树,削减30%以上的产能,将产量控制在8000吨左右。


能否再火?


电子商务观察者、上海万擎咨询CEO鲁振旺认为,近年来电商行业瞄准国产橙子这一大类目包装、炒作品牌故事,但实际供应环节上,仍以贴牌模式为主。同时,各家对上游产业链渗透不深、掌控力度不够,出现了跟风投资建厂的现象,最终产能过剩。


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品牌化农产品的溢价和利润区间较高,因此各家电商平台近年来密集跟风,但往往广告宣传投资过高,后端源头的质量控制不到位,从而“头重脚轻”。他认为,电商平台要借助品牌向上游逆向突围,不能盲目炒品牌,而是要将资源着重向上游种植基地等源头环节靠拢,理性控制产能规模以稳定品质,最终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


来源:综合新京报





看趋势、学知识、选产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马上加入万商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