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政府报告中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

2016-12-03 中公网校



相信小伙伴们,看见这个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在上周的2017国考笔试中,你是否理解了老子的“上善若水”呢;某A考生,理不理解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写的很水,如果国家有水利工程,不要忘记我贡献这60元啊!!!


从水利部获悉,随着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灌区工程开工建设,水利部牵头负责的“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任务全面完成,提前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


今年以来,水利部认真贯彻国务院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要求,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督促有关省、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工程开工时间计划并逐项逐月落实,加强与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沟通协商,及时协调解决审查审批中的问题,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每月对重大水利工程进行调度会商,多次组织督导检查,督促各地加快施工准备,保证工程按期或提前开工建设。


今年全面开工的20项工程分别是甘肃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浙江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四川土溪口水库、贵州黄家湾水库、浙江朱溪水库、云南柴石滩水库灌区、四川李家岩水库、四川武引蓬船灌区、福建罗源霍口水库、安徽江巷水库、江西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四川黄石盘水库、云南阿岗水库、福建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广西驮英水库及灌区、湖南毛俊水库和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灌区等。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和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目前,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105项,在建工程投资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

小编,在这里为小伙伴准备了几篇申论范文,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社区养老须形成多方参与格局


未富先老成为而我们当前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国家社会各个层面热议养老服务,对于厘清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的关键问题有很大助益。比较多种养老方式,由于成本高、缺乏邻里氛围等因素,大型养老院模式已不再受到青睐。而社区照顾由于提供了就近护理、日托、全托以及居家照顾等多功能服务,更受老年人欢迎,成为未来社会化养老的主流。


当前,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等多方面服务等。因此,“社区能养老吗”成为人们普遍的疑虑。


这些疑虑恰恰反映了目前我们对社区照顾的认识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例如,谈论老年照顾,只强调机构养老的床位数和公共财政负担的一面,而看不到搞好社区照顾是扩大内需的机遇,看不到照顾需求所蕴含的市场和就业潜力。这一认识的滞后,也反映了社会工作、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在老龄问题研究上介入不足。


基于以上原因,搞好社区养老要有顶层设计的视野,在协调福利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同时,形成政府、社区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格局。


就政府而言,高质量的公共政策离不开高水平的老龄研究,应当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老年研究中心,在多学科研究和老龄产业开发的结合上下功夫。要重视养老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在推进护理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大对社区照顾相关从业者的政策优惠,例如对日间照料和托养的服务实施补贴制度等。


就社区而言,中国社区的居委会建制已为整合养老福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社区养老需要在政府和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制度创新,搞好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将社区福利资源的利用和老龄产业的开发集合起来。


只有大力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风气,社区养老的道路才能更宽广,真正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此方能彻底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辩证看待惯例 莫让惯例变成潜规则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经常面对各种“惯例”。比如,“按惯例,今天的会议必须由一把手作重要讲话”,“按惯例,端午节每人发一盒粽子、一件皮蛋”,“商业城奠基开工,市里四大家主要领导参加剪彩,这是惯例”。惯例行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惯例,有好和不好之分。好的惯例,合规、合理、合情,不断产生正能量;不好的惯例,可能合情、合时,但不合规、不合理,往往带来消极因素和负面效应。因此,面对惯例,我们要正确分析、辩证看待;“一切按惯例办事”和“打破一切惯例”,都有失偏颇。


好的惯例,要一以贯之地传承和发扬。《论语·学而》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古人修身立德的好惯例;每年春节,去福利院陪孤寡老人吃一顿“年饭”,这是不少领导干部关心弱势群体的好惯例;每个周末,回家给父母做一餐饭,陪老人家拉拉家常,这是儿女孝敬父母的好惯例。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就是要倡导和发扬党的好传统,让好的风气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惯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信念。


不好的惯例,要旗帜鲜明地摒弃、废除。不好的惯例,有的是被“惯”出来的,明知不对不妥,没人敢站出来说“不”,慢慢地被大家接受,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有的是“跟”出来的,别人怎么做,我们跟着做,萧规曹随,随波逐流,“拿来”的东西,渐渐成为惯例。铺红地毯、献花、夹道欢迎的接待惯例,“感情深,一口闷”的喝酒惯例,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人情惯例等等,损害了党风、政风、民风。习总书记曾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我们要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勇于破除这些陈规陋习,冲破这些惯例的藩篱。一些省市专门出台法律法规,专项整治用车、用房、用餐、用钱、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向不好惯例“宣战”的做法,群众就很欢迎。


好的惯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体现时代精神。“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不能再穿的旧衣服”,这是困难时期人们穿着方面的惯例。如今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虽不必再刻意坚守这一惯例,但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永远需要。“不要奢侈品,不缺必需品”,应成为当今时代人们居家过日子的好惯例。


惯例的形成,需要时间积淀。对于那些有损人民利益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叫停”,不能让其蔓延发展为“惯例”。对于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的规定、制度,要坚决执行,做到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使之常态化、长效化。让今天的“先例”变成往后的“惯例”,把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的中央八项规定,长期坚持下去,让它成为今后长期的“惯例”,成为党的光荣传统。这样对待“惯例”,才能不断破除坏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位一体”抓好廉政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涌现出一大批廉洁从政的好干部,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但是,党内也出现了一批腐败分子,他们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买官卖官,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腐败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由于廉政相关法律的缺失、执法不严、干部“带病提拔”、教育以及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出现了腐败现象,不但毁了自己的前途,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为此,在廉政建设中,应完善法制、严格选拔、加强教育、注重监督,“四位一体”地推进我国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制是廉政建设的前提依据。要打造廉洁政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立法机构要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和腐败现象制定和完善反腐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作为反腐的法律依据。同时,在打击腐败行为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坚决捍卫法律的尊严,对于贪污腐败行为要予以严惩,达到对当前的腐败现象敲响警钟、震慑腐败分子的目的。


选拔是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孙中山曾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带病提拔”的现象。这说明干部考核和选拔过程就存在问题,因此必须严格干部选拔制度,在干部选拔考察、测评时,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保证选拔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好干部。


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但现实中,一些官员往往守不住最起码的做人、做官的底线,最终失去了自由,甚至丢掉了生命。薄熙来、陈良宇、刘志军等一批高官的落马都是现实的例证。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以此来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更加坚定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


监督是反腐的一剂良药。在反腐败过程中,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能时刻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廉洁,是否奉公,是否为民。近来,网络监督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微笑局长”杨达才,还是“房叔”蔡斌,都通过网友的监督被检举、立案,对净化中国的政界空气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呼吁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中来,建立起立体网络监督体系,使贪污腐败无处遁形。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古人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为我们亮起了一盏长明不熄的“心灯”。我们应以先贤为楷模,让廉政的春风吹到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田。当廉政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实现时,我们的社会环境将焕然一新,这将是党之所幸、国之所幸、民之所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