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八省公告已出 把握关键复习40天

2017-03-12 中公网校

    小编掐指一算,距离2017年4月22日多省公务员考试还有40天,裸考?我相信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拒绝的,截止到今天,广东、浙江、吉林、贵州、黑龙江、福建、云南、湖南省公告已出,招考人数56908人,面对这么多的“成公”机会,那么你就该开始备考复习攻略啦!不要错过每一次的备考机会!

数量关系



一、利用整除解题



     对于出现一些能用整除技巧求解的题目应试者往往会列方程求解,在公考当中争的就是一分钟时间。那么什么是整除呢,整除就是两个整数相除,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整除的核心就是利用整除的性质,若果m,n互质,a就是m的倍数,b就是n的倍数。

例:某学校二年级有3个班的学生排队,每排有4人、5人或6人,最后一排都只有2人,这个学校2年级有()名学生

A 120 B 122 C 121 D 123

中公解析:分析题目可知总人数除以4,除以5,除以6都余2,即总人数减去2是4,5,6的倍数,即选项减去2是4,5,6的倍数,只有B选项符合。

选择用整除求解速度远快于列方程求解。



二、利用比例求解



    比例并不代表实际数量之比,用份数来代替两个相关量的实际数量之比,所以比例的核心就是份数思想。想要快速的用比例解题,只需要掌握好比例量、与之对应的实际量、总量、差量之间的关系即可。

例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在后边20米处,如果两人各自的速度不变,要使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终点,甲的起跑线应比原来后移多少米?

A 20 B 24 C 25 D30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求的是相同时间里甲比乙多跑的路程。甲到达终点时,乙在后边20米处,得出甲乙的路程之比为5:4,时间相同,速度之比就等于路程之比,即甲乙的速度之比是5:4,在第二次出发时速度不变,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路程之比为5:4,此时4份代表实际距离的100米,一份代表25,在该比例量中甲乙的份数差为1,即多一份,为25米,甲比乙多跑25米。故选C



三、用特值思想快速求解题目


    特值思想即将未知量设为特殊值简化运算的一种思想。在工程问题中尤其应用广泛。如果所求量为比值或者乘积形式,且所求量未知就可设特值。在小学工程问题中老师告诉我们将工程总量设为“单位1”这种情况就属于特值。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总量和效率未知的情况下,设工作总量为特值。一般都是设时间的公倍数,这样在计算效率时才能“整”。

   例:某项工程,小王单独做需要15天,小张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现在两人合作,但中间小王休息了5天,小张也休息了若干天,最后该工程用11天完成。则小张休息的天数是()

A 6 B 2 C 3 D 5

   中公解析:休息的时间等于工作量除以工作效率,所求量为比值,而且对应量未知,故可设特值。设工作总量为10和15的公倍数,为30,故小王的效率是2,小张的效率为3,小王休息了5天即干了6天活,工作量为2*6=12,剩余18份工作,小张需要天完成,故他休息了5天。故选D。

    快速求解数量关系题目的方法很多,且比列方程求解更快捷有效。比如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直接排除一些选项,这过程中都需要应试者多做题目、多思考、总之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战胜一切。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同时也是大多考生失分比较多的部分。虽然大家觉得资料分析都会,但正确率却不高。这一方面有计算速度的问题,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相关公式掌握不熟。试想如果公式掌握不熟练,我们又如何迅速列出算式,为我们后面的计算争取时间呢。下面我们就以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为例讲一下熟记公式的重要性。


    资料分析公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公式。我们以比重为例,2016年山东省考资料分析102、104、106、113等题就是考察比重最基本的公式。但如果我们公式只掌握到这个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其他考察频度不是很高的公式也是我们必须牢记的。我们接下来看一下117题

     2015年一季度,某省省级及以上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2.85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全省园区共实现利润279.54亿元,同比增长11.1%。上缴税金223.87亿元,同比增长14.1%。

    2015年一季度,该省园区企业上缴税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 )

A.上升了0.1个百分点 B.上升了3.1个百分点

C. 下降了0.1个百分点 D.下降了3.1个百分点

这题考察的是比重变化量知识点,两个比重作比较就是直接作差,用15年比重减去14年比重。15年比重考察的是现期比重基本公式,,14年比重考察的是基期比重公式,。然后用两个比重作差,然后一步步进行计算。这里就考察了两个基本公式,但这样我们做题就是最快的嘛,如果这道题我们这样做基本上也得两三分钟一道题,还是比较慢。其实这道题还有另外一个公式,利用增长率求比重变化量:

观察这个式子,14.1%-11%=3.1%,结果为正值,判断比重上升,而且其他部分

是一个小于1的值,所以最后结果一定小于3.1%,答案选A。通过这道题两种方式的比较,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熟记公式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只记基本公式,只按照正常的算法进行计算的话,至少需要两到三分钟才可以做完这道题,而且还不一定算对,但是如果我们用后面这个上课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的公式,可以一步迅速列出算式,判断出答案。甚至如果公式掌握特别熟练的话,可能直接就判断出答案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平均量的增长,如果我们熟记公式的话,就可以直接判断出答案,否则我们就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算出答案。所以大家资料分析的学习,一定要把所有的相关公式牢牢熟记,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出答案,取得最高的成绩,一举成公。


判断推理



类比推理是每年省考必考的题型,这类题型看似简单,但是真正想要拿到高分却并不容易,想要做好类比推理,主要要掌握类比推理的解题原则以及类比推理常考查的几种关系,今天就帮助大家就类比推理中常考的言语关系进行分析。



一、词义关系


类比推理言语关系中的词义关系是类比推理中言语方面考查得最频繁也是最多变的一个考点,主要可以从近反义词、成语含义、词语象征义这几个方面进行考查,因此,要做好这一部分需要对一些常见的成语和实词进行积累

【例】锦上添花:雪上加霜

A. 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B. 耀武扬威:弃甲曳兵

C. 水滴石穿:磨棒成针 D. 雨后春笋:每况愈下

【答案】B。本题考察反义词关系及成语知识积累。由反义词关系可迅速排除A、C选项。B选项耀武扬威和弃甲曳兵说得意和失意。D选项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两词不是反义词,故将该混淆选项排除。

【例】大步流星:走路

A. 指手画脚:教导 B. 歌舞升平:跳舞

C. 奋笔疾书:书写 D. 闻鸡起舞:勤奋

【答案】C。大步流星形容走路快,奋笔疾书形容书写快。其中D闻鸡起舞形容勤奋,但勤奋为形容词,而题干的走路和C选项的书写均为动词,在外部规律上更为吻合,故选择C选项。



二、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结构,因此要把握这一考点主要要对词语的常见结构进行了解,常考的结构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

【例】红光:满面 (2009 - 山东)

A. 东山:再起 B. 魂牵:梦萦

C. 五光:十色 D. 雨打:芭蕉

【答案】A。题干中红光满面为主谓关系。A选项东山再起为主谓关系,B选项魂牵梦萦、C选项五光十色为并列关系,D选项雨打芭蕉为动宾关系,故选择A选项。

【例】丰功:伟绩

A. 维和:行动 B. 风餐:露宿

C. 文化:传播 D. 风卷:残云

【答案】B。丰功、伟绩为并列关系的词语,A选项维和行动为偏正关系,B选项风餐、露宿为并列关系,C选项文化传播为偏正关系,或看为传播文化为动宾关系,D选项风卷残云为动宾关系。故选择B。

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公务员笔试行测科目的一个重要题型,除了逻辑填空会特别注重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外,片段阅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词语理解准确度的影响。考生只要做题过程中认真反思就会发现,很多题目之所以错得不知不觉,正是因为压根儿没意识到自己对题目中一些核心词语理解是有误的,如果对核心词语理解都是错误的,题目又怎么可能做对呢?


     因此,词语的积累,是任何一个想要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拿高分的学生绕不过去的门槛。那么,词语应该怎么积累呢?遇到这个问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有一种常见的误区:背呗。

     没有重视词语积累的考生不说,许多考生学习态度很好,自觉、勤奋,重视词语积累这个事情,但没有深入思考,把“词语积累”等同于“背词语解释”。有的考生见到一个词查一个词,把每个词的解释端端正正抄写在本子上,看过去特别有成就感,但真正到做题的时候,发现见到一个熟悉的词却想不起自己抄写过的解释——这是只顾抄,没顾记忆。有的考生抄完还注重背诵,可是即使把解释背下来了,真正到做题的时候却还是常常难以辨认题目中不同选项所提供的几个词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微妙的差别,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那个——这是即使记忆了,却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抓到要害。

     可见,词语积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并不是只要有自觉、勤奋的态度就够了的,掌握方法是提高词语积累的效率和维持其长期性的重要保证。那么,词语应该以什么样的范围来积累呢?

     近些年来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中对词汇的考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高频词汇增多。高频词汇指的是在公考行测中多次出现的词语。对公考不了解的学生可能会以为,在考试中,考过的考点应该会避开吧?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在言语中具体表现为,考过的很多词语还会在历年考试中反复地出现。如“南辕北辙”一词在历年公务员考试中已经考查过6次(如: 2009国考、2012年陕西省考、2013国考、2015年国考)。考查过3次以上的很常见,像不谋而合、司空见惯、无所适从、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等。至于出现2次的则举不胜举了。为什么考过词语会反复再考呢?因为公务员考试测查的是考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考的都是日常应该掌握同时又有一定难度的词语,并不会特别去考比较专业或偏僻的内容。而日常应该掌握又有一定难度的词语,范围并不大,所以也就很容易考过再考了。

     因此,考生只需在遇到真题的过程中逢陌生或有疑问的词语必查,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词语积累范围。此外做模拟题或示范题时也可以再补充一些词语,扩大积累范围。而直接拿着一本成语词典或参考中小学语文考试的范围就不建议了。


常识判断



一、系统梳理理论知识


    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广而杂,不知从何着手,所以有些考生就干脆放弃了复习。对于常识判断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之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把常识部分所有科目的内容都翻阅一遍,看完一遍并做相应的专项练习题,不要求过多,在冲刺阶段挑选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来做,每个部分20-30道题即可,真正达到巩固和复习内容的目的。

    其次,考题及模拟训练。之前考生应该做了不少模拟题,这时考生要掌握做题的时间和感觉,更重要的是通过做题掌握考查的重难点。这时反复做考题,在做考题的时候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配套做模拟题进行巩固提高。通过广泛的做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节奏及摸清考题的出题规律,将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一一击破。

    最后,临考试很近了的时候,再重新翻阅一遍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另外,再把之前做过的考题和模拟题拿出来看看,做对的继续巩固,做错的总结经验,考生切忌焦虑、浮躁,要沉得住气,再次看书,可以参考相关辅导资料多重视一些重难点及预测点。总之,在此阶段要调整好心态,不放弃看书,一直坚持到底。


二、巧取分数的备考方法


    常识判断知识庞杂,所以要掌握正确的备考复习方法,这样在复习时就可事半功倍。

1.多关注国情社情。所谓国情社情除了指中国的地理、历史、国家性质等内容外,还有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政策,考生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央一号文件等。

2.掌握各学科整体脉络。常识判断考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多个方面,知识点繁多,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整体把握学科内容,提纲挈领的复习可更好地抓住各学科的精髓,不至于因小失大。如经济部分: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等,如人文历史: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世界史,人文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

3.有舍有得。行测题目相对较多,答题时间相对较短,而常识判断部分考查内容涵盖广泛,考生在答题时千万要掌握好答题速度,对于没有复习到的地方,要有所舍弃,将答题的珍贵时间用在更有把握的题目上。



三、沉着冷静的备考心态


     考生在备考时,要相信自己通过长时间的系统复习,知识水平肯定会有所进步,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会越来越熟练,备考心态要调整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申论备考


一、学习,要从“心”开始


    《大学》里强调正心诚意,公务员备考同样如此。学习,心态和心智是关键。从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开始心态的调整。接纳现状,理解现实,以发展的心态来看政治体制本身的不完善,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思考解决之道。心态的调整,是备考的心理准备。同时,要加强心智的修炼。从社会的普通现象之中发现其中的不平常,从不同琐事发现其共有特征,所以,对申论的学习要永远保持一颗“赤子”般敏锐的感受力、思考力。同时,还要能够保持敏锐的行动力,避免被程式化的练习蒙蔽心智。


二、学习,还需要恰当的教材


    除了心态的调整,还应该开始知识技能学习的准备。第一步是选择一本教材,这至关重要,关乎你的努力是让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全面解读了公务员考试大纲,从最近7年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寻找最佳的申论作答方法等,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需备教材。由于申论考的是国家机关的基础工作能力,而能力的习得,需要系统的理论学习,更需要练习和实践。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教材帮助考生建立起严整的知识大厦,真题可以帮助考生通过实战把握命题规律、提高作答能力。再通过专项教材和模拟题,可以开阔思路和眼界,弥补申论真题时效性差的不足。


三、把控未来,备考计划是阶梯


    最苦的学习,是在看不到明天的黑暗中摸索。一份恰当的计划会使考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消除紧张与焦虑。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都不相同,根自己的习惯和特点,考生需制定适合自身的备考计划。

    就像一场战役,没有合理的时间安排,不知道备考初级阶段做什么、中期阶段做什么、冲刺阶段做什么,执行就会出错,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结果。

   教材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来定学习重点。开始阶段看教材,重点在于了解试题类型和应试技巧。掌握后要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深刻体悟,有疑惑再看教材,这时考生就会对教材中教授的方法有不一样的感觉和更深层次的把握;在提高阶段,考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购买一些专项教材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注意练习和感悟都很重要;到冲刺阶段,考生可以买一些模拟题进行模拟与训练,这时把握作答时间、进一步熟悉作答方法,要寻找考试的感觉。


四、演练真题,学习要入情入境


    上面几个阶段的练习,做真题、研究真题是最重要的,考生一定要吃透。

    大多数考生只重“看”不重“练”,这是申论备考的大忌!不同于学生时代的备考考试,申论考的是能力,不动笔练习,就无法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也不会改进。不要把做题看成学生阶段的学习任务,满足于看了答案后会明白答题的方法与要点,申论实际是公务的模拟,要把心放进去,入情入境,边练习边体会,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作答能力。


五、关注时事热点,把握政策趋势


    时事热点虽然并不一定是申论考试的出题素材,但其蕴含的政策和思路会和申论考试的主旨契合。公考是一场选拔考试,选的是能真正担当其责任的公职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内在素养,更应当把握现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我国正在政治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既需要以创新开拓进取,也需要以公平营造发展的基本面,改善民生,“新常态”“克强经济学”鲜活地反映着当今社会。时事热点从多个侧面反映着社会现实,透漏出政府执政的新思维。这些都需要关注。

   材料中列举的案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考生并不陌生,但要理解其深意,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关注时政热点,学会深层次思考。具体来讲,考生可多关注人民网、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或直接登录中公教育申论热点频道、时事政治频道来汲取相关讯息,不仅要学习其规范的文体与表达方式、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思路,更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等理念落到实处。申论,考察的是深度思考力和高度执行力。


本期课程推荐




免费课程包含


10天,你可以学到



15小时行测重点讲解

2小时直播辅导

课堂同步在线题海训练

课后同步精选练习

自测模拟效果检验


让你真正体验私享课程

领取入口:点击“阅读原文”


0元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