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浑身是机密,给美国下一代战略轰炸机B-21“悬丝诊脉”…

2016-09-22 席亚洲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2016年9月20日,美国宣布了新型战略轰炸机B-21的绰号,据称这个绰号是从美国空军及其家属提交的大量名字当中选取的,新飞机的代号Raider,可以译为“侵入者”(不是A-6攻击机的“入侵者”AIntruder)或者“突袭者”(美国有个著名的职业橄榄球队叫“奥克兰突袭者”,就是这个Raider)。

其实美国喜欢给飞机起绰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实际需要,因为英语当中数字词不像汉字里这样都是单音节词,所以如果在无线电里面说战斗机型号的时候有些拗口。于是他们就给每种飞机起了一个特定的绰号,朗朗上口。

美国战机绰号文化典型代表:格鲁曼一家“猫”,图为F4F“野猫”

F6F“地狱猫”

F7F"虎猫”

F8F“熊猫”

F-14“雄猫”

同样,他们给中国、俄罗斯的飞机也起了绰号,比如苏-27“侧卫”,歼-10“火鸟”(歼-10的北约代号是Firebird“火鸟”,不是传说中的“恶棍”)等等,连歼-20现在也已经有了非官方绰号“黑鹰”(Black eagle),也有传说可能官方绰号会称为“火牙”(Firefang)。冷战时代起,北约遵守给华约飞机起名字的时候选取词汇的头一个字母表示对方飞机的种类的规则,比如米格-17“柴梱”(Fagot),米格-19“农夫”(Farmer),苏-27“侧卫”(Flanker)等都是用“战斗机”的首字母F开头的。

此外,美国飞机的命名还经常含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格鲁曼公司的所有战斗机,几乎都是以各种“猫”来命名。什么“地狱猫”(恶妇)(Hellcat)、“熊猫”(Bearcat)、“雄猫”(Tomcat)……而波音公司的轰炸机则喜欢“堡垒”,例如:B-17“空中堡垒”,B-29“超级空中堡垒”,B-47“喷气式堡垒”,B-52“同温层堡垒”。

美国媒体目前也只能用这张缺乏细节的想象图来推测B-21相对于B-2的改变

至于这次研制B-21的诺斯罗普,在轰炸机的命名上就没那么高调,之前的B-2叫做“幽灵”。(双关“精神”,由于B-2数量稀少,每一架都被以“某某精神号”命名,搞的跟战舰一样)

而这一次的B-21,这个“侵入者”的名字,其实让熟悉美国轰炸机名号的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当年康威尔公司的B-58“盗贼”(Hustler),没错就是西方奇幻小说、电影和游戏中经常出现的那个职业,也可以叫做“飞贼”。(顺便,有本著名的色情杂志也叫这名字,因此或许还可以叫“采花大盗”啥的……)

当年B-58叫做“盗贼”还真是一个贴切的名字,因为该机当初设计的时候正是超音速飞机还是新生事物的时候,其设想就是通过超音速突防穿透苏联层层设防,对其后方重要目标投掷核武器,颇有点“高来高走”的江湖飞贼的意思。

说起来能和B-21的绰号拉上点关系的大概也就是B-58“盗贼”了


Raider也经常指杀人放火的强盗匪徒,玩过《辐射4》的诸位应该都见过这些满身“杀马特”的Raider

不过,为了在那个超音速飞机还是高科技的时代,B-58为了实现其两倍音速突防的目标,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最突出的就是该机完全没有设计弹舱,而是在机身下携带一个保型吊舱,里面可以装燃料和一枚核炸弹,在突防后就连吊舱带炸弹一起扔下去。

也正是因为这种极端化的设计,B-58的使用弹性非常小,在其服役后不久爆发的越战中,B-58轰炸机却因为不能携带常规武器而显得落寞无比。

其实美国在B-58前后研制的多种型号核战专用飞机都有同样的问题,海军的超音速核攻击机A-5是在机身内设计了一个管子,里面容纳核炸弹,投弹精度基本谈不上,就是靠核武器的巨大威力来弥补这个缺陷。

此外还有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原本设计的时候只携带一枚核弹,此时速度也有,机动性也可以保障,生存力理论上不差。但在越战的时候却挂得满是炸弹,被越南空军的米格-17和米格-21当做靶子打,所谓的“自卫空战”性能根本谈不上发挥。

对B-21基本设计的猜测,两名乘员,F135发动机两台,机翼前缘安装相控阵雷达,有一个大型弹舱


80年代就想搞A-12,海军可是老早就想要类似B-2的隐身攻击机咯,美国空军岂能容忍?B-21立项和“黄貂鱼”无人机改为空中加油机可算是空军给海军的一记大耳光:“就你丫这样的,还一等人?”

反而是比这些“超音速时代”的先锋更早设计的B-52战略轰炸机,倒是从1949年一直飞到了今天(当然现在在役的B-52最老也是60年代制造的了)。原因就是这种飞机是一种设计上弹性很大的飞行平台,随着时代变迁,各种新装备,新设备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空间,而不会如B-58这些飞机一样,一旦不能执行预定任务,就变得毫无价值。

也正是由于这些“时代的眼泪”的经验教训,美国空军后来设计轰炸机的时候十分注意其多用途特性和发展潜力,不论是B-1B,还是后来的B-2,其现在执行的任务都已经和设计的时候有相当大的区别。

今天发展B-21也是一样,作为美国20年来开发的第一种新型轰炸机,该机被寄予了厚望,在五角大楼给国会的报告书中,着重强调该机的模块化设计特性,根据未来的技术发展情况,该机可以方便地进行改进。

B-21国会报告书只有短短12页,却14次提到“机密”……简直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

不过,目前关于B-21轰炸机的详细真实情况,连美国国会都不掌握……

在国会情报局给议员们分发的B-21情况简报里,对B-21的各种性能讳莫如深,已经到了让人感到是故意“黑色幽默”的程度。

例如,在“基础设计”一章,他们写道:

B-21轰炸机有3种独特的性能:

1,一个大型、多用途载荷舱,可以携带各种现役和未来武器。

2,航程(还是机密)

3,单价平均为5.5亿美元,按2010年美元计算,这一数字公开宣布,以鼓励制造商在限制之内展开竞争。

……

还有:

我们已经公布了一些细节,但并未提到任务要求的飞行速度,不过,根据远程、大载荷,以及成本限制因素,B-21很可能是一种亚音速飞机。至于B-21飞机的尺寸、隐身要求、结构、发动机数量和类型、以及机载传感器,这些都是机密……

真是大写的尴尬,让国会老爷们怎么讨论嘛!说起来,这样的保密程度,大概只有当年的“曼哈顿”工程和B-21的“亲爹”——B-2隐身轰炸机研制的时候曾经享受过。

所以目前唯一可能作为讨论依据的就只有美国空军公布的一张设想图。

这张图实在缺乏想象力,基本这就是一架小型化的B-2轰炸机。

不过,根据5.5亿美元的这个单价上限,我们倒是也可以大致推测出这架飞机应该不会像B-2轰炸机那么大——那家伙的单价可是21亿美元。

尽管美国空军对B-21如此高度保密,但我们还是可以试着通过现在极其有限的消息,对全身机密的B-21来个“悬丝诊脉”:

波音公司根据X-47B“折线风筝”气动设计放大而来的LRS-B方案,早年曾被认为在B-21竞争中有较大优势

可以推测,B-21的尺寸比B-2小,载弹量也相应要小一些。

从诺斯罗普公司的传统来看,该机采用飞翼构型应该是可信的,只不过由于想象图上细节几乎全部隐去,因此还无法确定其发动机数量和类型。但推测应该是两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机载传感器方面,推测会与B-2类似,在机翼前缘安装大尺寸的相控阵雷达天线。此外还可能安装新的光电传感器,因为该机强调信息搜集能力,光电系统仍是目前识别地面、海面目标的最佳选择,而且装有光电传感器的B-52在阿富汗执行近距离支援作战的能力,应该也是B-21未来要求实现的能力之一。

从现有信息我们可以推断,B-21的总体载弹量或许会在20吨左右,也就是和“逆火”类似。不过由于采用飞翼外形,并且是一种亚音速飞机,其载荷航程特性应 该会非常突出,其航程可能能达到一万公里以上,作战半径起码4000-5000公里,足以从关岛起飞不经加油飞到中国沿海。

B-21的隐身性能应该起码不亚于B-2,B-2的RCS据传为0.0014平方米,足以突破冷战末期设计的各种雷达防空系统。

诺斯罗普公司早先提交的模型看起来细节和B-2有更多的关系

不过,由于近年来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如此隐身的飞机,也很难突破严密的国土防空网,如当年B-2设计的时候那样,能深入敌方领土上空搜索攻击对方机动式洲际导弹了。

从目前流传出来关于B-21的设计要求来看,该机除了执行攻击任务,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报搜集能力。以B-21的隐身性能,如果不深入敌方防空雷达网,还是可以在太平洋上空比较安全的飞行的。

此时它就可以利用机上的雷达、光电系统和电子情报搜集系统大量搜集战场信息。对于进入隐身时代的未来战争而言,B-21的可以在相当安全前提下实施信息搜集行动的价值恐怕不亚于其打击能力。

至于打击能力,B-21一方面可以在对付除了一流强国的对手的时候继续“高来高去”,获得在敌方上空任意飞行的自由,另一方面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则可以大幅度缩短敌方探测打击的距离,在敌防空网薄弱的地方或者距离敌方本土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获得安全飞行自由,从这个空域,不论是发射远程打击弹药,还是使用其他未来的先进武器实施作战,都是完全可行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B-21设计意图是立足于针对技术上不亚于美国的强大对手的作战。其不再像传统美国战略轰炸机一样,首要考虑的任务是用核武器猎杀对方的核武器。

这也可以从国会关于B-21的简报中看出端倪,按照计划,B-21将在实现初始作战能力之后两年才进行使用核武器的评估。

此外B-21设计特征中还专门提到,该机未来也可能变成无人机。此前美国海军研制UCLASS无人机的时候对该机的主要要求除了执行现在B-21预计要执行的信息搜集任务外,还要利用其隐身性能,去攻击对方先进防空战舰。

其实海军一直都想要一种类似空军B-2那样的,具备强大对海对地搜索能力、隐身能力和打击能力的远程舰载机,冷战结束前的A-12,后来的UCLASS都是对争取这一能力的表现。当然,最后因为资金和无人机技术上的难题,UCLASS变成了“黄貂鱼”方案,其性能重点要求也从侦查\攻击变成了空中加油。

作为和美国海军在国会争夺拨款的“老对头”,空军实际上同样希望前沿侦察监视\打击敌方高性能防空舰的任务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看,B-21未来的定位就呼之欲出了。毕竟,在现在这个阶段,不论是执行侦查还是打击任务,有人机还是比无人机要靠谱的多。

当然,目前的这些推论都是在现有关于B-21的图片和说法是真实的前提下做出的。

万一诺斯罗普最后突然想起来把当年的YF-23放大当做轰炸机,那全世界军事观察者可能都要趴地上找眼镜了……

万一现在美国公布的B-21照片像当年公布给媒体的“F-19”照片一样完全是掩护革命性全新设计的烟雾弹,那可就没办法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以美国现在的总体投资情况来看……我们只能说,这不像假的。

按计划,B-21轰炸机将在2020年开始进入生产,制造数量可能超过100架,而且其设计指标针对中国的特点已经很明显,那么中国如何破解呢?

一方面,我们当然需要继续加强自己的反隐身技术的研制。此前,我国曾宣布成功跟踪朝鲜半岛和太平洋上飞行的F-22战斗机,未来要在远离己方密集防空探测系统的地方对付B-21这样的具有更强隐身能力的B-21,自然也需要更新的反隐身技术。从当前信息来看,高性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能是一个方向,不论是055大型驱逐舰、未来的空警XX大型预警机,还是歼-20战斗机,这些平台都可能成为对付B-21的重要装备。

歼-20当然是对付B-21的重要装备之一

另一方面,敌可往,我亦可往。在当前对先进隐身技术尚无“特效药”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远程、高度隐身打击轰炸机,直接攻击关岛机场,把B-21的“巢穴” 端掉可能是更好的方案。在双方都难以对付B-21这样的轰炸机的前提下,只有一个关岛基地可资利用的美国自然更容易被打败。除非B-21的航程达到匪夷所 思的程度,可以从夏威夷起飞,甚至从本土起飞,不经空中加油轰炸中国,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那时候,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常规洲际弹道导弹或许就是进行反击的考虑之一了。

不久前,我国空军司令员马晓天表示,中国也将研制“远程打击轰炸机”,用网络流行语说,这句话意思是:“来啊,互相伤害啊”……

其实,美国在亚太地区难找立脚之地,这也是美国不敢和中国进行全面冷战的重要考量之一。关于中美两国关系,笔者觉得还是那句话“打不败的敌人,就是朋友”,从这个角度而言,针对美国的新武器,发展针锋相对的对抗手段,这是中美“斗而不破”关系的重要前提。


如何转载本文?后台请回复:转载

喜欢这篇文章?

更多精彩内容,下载观察者网App吧!

不要评价我是粉是红,我的世界比你缤纷得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