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历史上八路军竟这么对待日军俘虏,太震撼了!

2016-11-05 邱荔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文/邱荔】

“来日战场相见!”

这两天,这句话突然在微博传开。不是因为哪部抗战神剧又火了,而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真实故事,剧情可比神剧好看多了。

3日晚,网友@2B青年熊猫君 贴图晒了读书时看到的一个片段,感慨地写道,“‘八路通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朝鲜战场上这样的事件也有发生过,美军也深表震撼……践行人道主义精神的是不是只此一家所以其他人才会震撼?”

那么,到底八路做了什么事让所有人都这么震撼?

因医疗条件有限,八路军只好把受重伤的俘虏送回去治疗。不仅如此,当时独立团的于团长还给日本长官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慰问袋:

后来,日本军官加藤小队长也多次来信,询问“阁下及解放联盟有什么困难没有?假使有的话,请不客气地直说。”结尾还写道,“多多保重身体,来日战场相见。”

在某些人看来,这妥妥地是“八路通日”吧。但广大网友们看起来,却震惊于中国军队的这种精神:

“作为军人,何其崇高。”

“有崇高理想的军队是可怕的,八路军当时的确是仁义之师。”

“肃然起敬。”

据观察者网查询,这个小故事出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一书。作者小林清,1939年作为日本侵华派遣军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的一名士兵来到中国,1940年在胶东文登县和八路军作战时负伤被俘。后来,他逐渐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1941年秋天,小林清主动申请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一名“日本八路”。

小林清

1985年,《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一书出版,因根据亲身经历还原了抗日战争期间的种种轶事,广受欢迎,后多次印刷。

其中,《向日军送慰问袋》这一章提到的八路军送回重伤俘虏和慰问袋,绝不是道听途说。先不说八路军一贯优待俘虏的政策,观察者网查询发现,给日本兵送慰问品,是抗日战争后期的一种重要的反战宣传手法。

据《党史文苑》的资料,1942年开始,反战同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决定在平时给日军士官灌输厌战及反战思想,采取什么方式呢?他们掌握日军士官在乱骨如麻的异国战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久盼慰问品送到阵地的心理,采用了给他们不间断地送慰问袋的办法。

1944年,晋绥军区的汾阳、清太、离东、静乐、阳曲等地的敌军工作站运用这种方式,由八路军一个班作掩护,轮流对日军的多个据点打电话、送慰问袋。据说,不少日军听到延安来的同盟员的喊话,收到同乡挂在铁丝网上的慰问品,不停地称赞八路军,“八路大大地厉害”,“同盟员大大地好!”许多接受了正义宣传的士兵,开始弃暗投明,一个个逃出了铁丝网围堵的据点。

这年8月10日,汾阳日军宪兵队武藤伍长带着日本反战同盟的宣传品跑来投城。太原铁甲日军1479特务部的朝鲜籍翻译官池田东根,于次年5月15日带着妻妹、孩子和大村三部一家、菊本镇郎等一行9人,逃出特务部队,奔向抗日根据地。

得人心者得天下,八路军这是真·仁义之师。而类似的故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也发生过。

美国陆军上将马修·李奇微的回忆录中就有记载,说中国志愿军往往把俘虏的伤员抬到公路上方便追击的联合国部队救回,还和俘虏分吃仅有的口粮。

李奇微

抗美援朝战史学者、军史作家,铁原大血战名将蔡长元之子蔡小心也在微博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传颂很远: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的故事能取代抗战雷剧出现在中国电视剧里。

事实本身已经是最好的宣传了,不是吗?

不过换位想想,就算真有了,大概也有人会找各种理由不相信吧?


🚗:微博@观察者网每月有不可描述活动,老司机请提高警惕⚠️

转载规范请后台回复:转载

合作/广告/投放/沟通

✉️:pr@guancha.cn

👉:QQ 2920915625

微信上看不到的,观察者网App上都有!

如何获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