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人一人是条龙,一群人是一群虫,有点道理"

观察者网 2020-10-10

大家好,我是王骁。最近美国的种族议题很火哈,我老喜欢搜自己了,看了一个平台上有人说王骁这个人呀,总是帮黑人说话,从来不讨论美国的亚裔。这么一想,好像这人喷我没错,我的确没讲过。说实话,我也在美国待了10年,在美国学习生活期间,我的身份就是一个Asian,但是为什么我很少说华裔呢?
我先说观点,那就是怒其不争,带不动。华裔一直以来就是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代表。我先发一个暴论吧,本期骁话一下,我们就聊聊为什么美国没有华裔。
我这个暴论一出,估计又要有小机灵鬼跑到答题网站上去问,你怎么看待王骁说美国没有华裔?为了避免我被断章取义,我来主动解释一下,美国黑人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政治符号。其实今天在美国生活的黑人也不全是当初黑奴的后代,也有很多现代非洲移民,比如奥巴马他爹就是一个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但是这些人全部都可以受到African American这个政治标签的感召,被团结到一起,共同争取政治和社会权利。
但是不管是Asian American还是Chinese American,这两个标签都掀不起大风大浪。在身份政治大放异彩的今日,美国文化界已经非常明白黑人的界限在哪里,并且不去触碰。但是开亚裔的玩笑依旧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黑人也会拿华人开玩笑,
最近那个槽点无数的《最后生还者2》,里面把女权和同性恋都照顾到了,但是却拿亚裔开玩笑。今天的视频是为了给大家说明为什么华裔受到歧视,却无法团结。首先,华裔移民美国的历史和中国近代大变革的历史相辅相成,导致虽然同属华人,但是思维方式,甚至身份认同都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区别。
19世纪,中国正在经历最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列强侵华,民不聊生,尤其是福建农村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口承载能力濒临崩溃,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大开发加上淘金热,所以许多华人自愿去北美当苦力,把钱全部寄回家,甚至不再期望活着回国。当时澳门是人口走私中转地,葡萄牙、西班牙及荷兰三国,在澳门开设的猪仔馆,一度达到300多家。
尽管华工为美国开发加州做了如此大的贡献,但对华人的歧视却非常严重。主观原因是亚洲人和白人黑人在长相上差别太大。客观原因则是当时华人来美国目的很单纯,就是劳动赚钱,他们不参与政治,也不参与社会,不参与政治导致华人不属于票仓,政客不待见他们。坚持劳动,不参与工人罢工,导致底层工人也很反感华人。
1871年10月4日,加州洛杉矶,唐人街大屠杀,暴徒不满华人人口增长聚集,18人死亡。1885年9月2日,怀俄明州,岩石泉大屠杀,白人矿工不满中国矿工低工资,28人死亡。
但一些政客为了获得底层劳工的票,就承诺打击华人,进而演变成了1882年的排华法案,只允许华人男性作为劳动力入境,剥夺公民权,禁止女性进入美国。而1922年的《基保尔法案》甚至规定,如果美国女性公民和非公民外侨结婚,也会自动丧失公民权。
一连串操作总结下来,就是堵死一切当地华工变成美国人的可能《排华法案》的结果是美国华工人数锐减,1910年还有7.1万人,1920年就降到6.1万人。生存空间越发狭窄,让老华人们逐渐聚集在洗衣、餐馆、杂货店等行业内,“华人洗衣匠”就是这个时代的最终缩影,种族主义者把华人逼成社会边缘群体,然后嘲笑华人“懒惰不上进”。剥夺你劳动的机会,然后说你懒惰。     
《排华法案》通过后的几十年,华裔身处美国社会边缘,没什么机会受教育,也很难拥有土地,约等于承担特殊职业的工具人。此时美国人口已经破亿,6-7万华裔在美国,有如大海中的一滴水,靠同乡关系聚集在几个大城市唐人街内生活。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属于反法西斯阵营,美国为了安抚蒋介石政权取消《排华法案》,但仍保留了歧视性配额制度,到1950年美国华裔人数也只有12万不到。
1965年美国华裔发展迎来新节点,美国政府取消了配额制度,移民迅速涌入,华裔也有了一定的上升渠道。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和香港经济快速发展,许多人移民到了美国,靠着吃苦耐劳精神,美国华裔经济层面发展很快,涉足房地产、金融、电子、化工、机械等行业,甚至出现了一批华裔资本家,纽约华资银行从1981年的3家增加到1987年32家。
华裔一度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移民群体。但随着华人社会规模迅速扩大,阶级差异日益凸显。
也就是这个时代开始,华裔中产、“高知”人群才出现,和老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华人中产有专业技术、知识,进而有从政资本。国内现在一提起美籍华裔,大多说的是这批华人中产,除了夸这些人思想开放、接触过发达社会、受过良好教育外,也会指责华裔中产“忘本”,“不是中国人”,黄皮白心香蕉人。
其实大家没必要多说什么,这些人本就不是新中国公民,入籍的时候人家宣誓效忠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美籍华人基本没经历过1950年后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对新中国更是一无所知。实际上老一辈华裔中产,夹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中间,很长时间无法适应。他们去美国的时候,很多“文化人”觉得中华文明即将亡国灭种。
举个例子,美国华裔文学的台柱子作家们,比如黄玉雪、汤亭亭,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就是美国人。融不进美国主流社会的他们,只能靠写作“异族文化”博得社会地位。作品中往往生拉硬拽猎奇的东方元素,批判臆想的“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谭恩美《喜福会》里写道,中国人会从农贸市场买鸭子,觉得它拥有高贵的天鹅梦。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信仰会把动物当神明,好比说黄鼠狼成精和龙凤呈祥,但谁崇拜家养的鸭子,一定脑壳有问题。
再节选一段黄玉雪《华女阿五》,这是她的自传体文学,华女阿五及作者黄玉雪:里面说女儿给父亲写信,要将自己落款写的很小,这段说明传统社会不重视人权,女性地位低下。实际上中国没这种习惯,华裔作家搞行为艺术,发明传统,美国主流社会居然买账。老一辈就这样,自卑,用作践自己的方法来获得怜悯。
他们那个年代没接触互联网,也无法正确求证中国社会,不理解新中国,也不了解旧中国。而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有些也向美国移民,他们是富起来之后才移民的,面对这些天生自卑的旧中国人,本来就不当成自己人看待。这些旧中国人,他们鄙夷“中国传统”,实际上是自我鄙夷。所谓脑袋上没了辫子,心中还有辫子就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来说说这次闹的沸沸扬扬的加州亚裔教育细分。Asian American大体涵盖,印度、中日韩、东南亚、阿拉伯。最开始他们在美国被称为“东方人”,东方主义被提出后,学界认为这个词带有殖民思想,进而提出“亚裔美国人”作为正式称呼。2019年亚裔人口达到2140万,其中华裔520万,占美国总人口百分之1.5。美国所有族群里,亚裔贫穷率最低,高等教育率最高,一半人上过大学。家庭和个人所得最高。比如华人家庭收入中位数7.3万美元, 意思是一半家庭年收入高于50万人民币。                
亚裔细分,加州2017年通过了一波,AB1726法案把2000多万亚裔划分21个群体。虽然美国官方解释,族群细分仅是为了更好搜集数据,但这个法案“众封建分其力”意味太明显。
当初的加州旧法案规定,禁止在公立大学招聘、招生和留校计划中,考虑种族、性别、肤色、族裔或民族血统。法律就是希望推翻这一条,要求一切资源按照种族比例分配。由于东亚自古重视教育,亚裔事实上长期“凭本事掌握了更多的教育资源”,那些不重视教育的族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希望改变,但这种法案总会逼的那些丝毫不关注政治的华裔中年人走上街头。
毕竟老华裔逆来顺受,别的都好说,一涉及子女教育,那就是命根。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亚裔细分戳破了美国华人的遮羞布。美国华裔人不多,但是组成五花八门,之间的差异甚至比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还大。
纽约唐人街距离曼哈顿城不远,是美国最早的唐人街,早些年这个圈子管不说广东台山话的中国人,都叫“外国人“。人在异乡,就会强调特质。有些地域差异,国内早就消失了,反而很好的保留在美国。据统计,美籍华裔通用语包括:客家话、赣语、湘语、粤语、普通话、闽语、吴语。他们似乎分不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赣语和湘语只有不到一百个人用,都被纳入统计。
比如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如果问亚裔,某某某用中文怎么说,不会说这个用Chinese怎么说,而是用Mandarin怎么说。这个词不是“满大人”,这就是普通话的意思,是葡萄牙语演变过来的。美国华裔的宗教信仰也是五花八门,一半不表态,百分之22信新教,百分之15信佛教,百分之8信天主教。
这就是华裔自行细分的缩影,近代中国史影响了美国移民史,大陆人、香港人和台湾人,在中国的语境下可以是一家人,但是一到了海外,这恰好就是美国人可以从中作梗,进而分化的根源。各地的中国人本来就有不同的文化和习惯。经历了相同的苦难,背井离乡来到新大陆。打散在全美各地,结果就是除了姓名还有点东方味,每个城市亚裔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基本不同。
这次的亚裔细分法案,提案是五个亚裔加一个非洲裔提出的,里面有三个是华裔。这就叫做“以夷制夷”,好比说骆家辉当驻华大使的时候,就有人预言,他必须比任何人更加去中国化,才能证明自己是美国人。有论调说,华裔不参与政治,因此没有社会地位,可是高等亚裔天龙人参与政治,却是以逆向种族主义来表忠心。                     
美国早期社会对亚裔的偏见和仇视,让亚裔对参与政党不太感兴趣。1976年卡特竞选,找过亚裔帮忙,情况才好转。这期间华裔也开始出现政治人物,生于上海的邓稚凤,1976年成为俄勒冈州众议员,后来成为参议员。       
1992年刘美莲成为内华达州州务卿,1996年骆家辉成为华盛顿州州长。华裔2016年大选参与度很高,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亚裔投票率达百分之50。但是只靠登记票、参选、政治捐款是远不够的。美国两党制度下,政治群体要想有影响力,要么参加民主党要么进共和党,否则就是“隐形选民”。亚裔90年代初支持共和党,之后倾向民主党。连培德教授调查表明,一半以上亚裔支持民主党,两成共和党,另外两成摇摆派。
2012年大选,七成亚裔投奥巴马,三成不到投共和党,华裔选票比例基本一致。2016年大选 ,希拉里大搞身份政治,反而分化了华裔,在这个小圈子里,意识形态占主导作用,《骁话一下》一开始放暴论说,美国没有统一的华裔群体,就体现在这。
华人政治多元化有个好例子,2016年的“北美华裔特朗普助选团”。2015年成立时3个人,2016年1月靠微信组了100人,大选前在全美30多个州建立助选团,集合了8000多名铁杆“川粉”,2016年12月注册成全国性政治组织。
不算这个“民团”,大选后华裔赵小兰入阁任交通部长,有人觉得,这是特朗普给华裔递橄榄枝。实际上赵小兰是共和党大佬、参院领袖麦康奈尔的妻子,特朗普这是给共和党建制派发糖。美国华裔政治分裂,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地理分布不均衡。美国华人一半在西部,四分之一在东部,都是民主党铁票仓,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华裔想竞选,基本靠选区人口密度。
90年代华裔人口过半。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华裔来源高度复杂,有清朝来的,民国来的,新中国建国前来的,台湾省来的,改开后开的,身份认同和政治诉求都高度多元,其实反而证明身份政治的幼稚性。段子里说“华人一人是条龙,一群人是一群虫”其实有道理,能被普通人认识的华裔个体,往往是社会佼佼者,但华人群体五花八门,难以整合。与其说是群体华人一群虫,倒不如说华裔不抱团是理所应当,能抱团才是政治奇迹。东西部高等华裔子女进私立学校,对于上公立学校的亚裔他们压根不在乎。
来源|观察者网

点赞↓ 在看↓ 越赞越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