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苟晶的谎言,凭什么不能质疑?

观察者网 2020-10-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肝帝董佳宁 Author 大包


各位好,我是董佳宁。苟晶高考被顶替案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简单来说,情况是这样的:苟晶的两次分数都是中专水平,第一年,1997年,苟晶自己放弃了中专委培名额。但这还没完,这个名额被班主任邱印林的女儿冒用。顶替事件并没有对苟晶的人生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她甚至还因此得利。为什么说她得利呢?按当时山东的政策,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鼓励复读,为制止这种情况,应届生有10分加分。邱印林为苟晶伪造重做了档案,苟晶在1998年第二次高考中获得了应届生的身份。从逻辑上推断,苟晶获得了这10分的补偿,即便不是私下达成交易,至少对此应该是知情的。

而苟晶之前的描述却有很多虚假成分,包括学霸人设是假的,说第二次高考又被顶替所以上不了大学,也是假的。她甚至造谣污蔑班主任邱印林,说他带几个大汉跨省堵门,但监控清楚地显示,邱印林满脸愁容,独自在工厂门口徘徊,打电话找苟晶沟通。

苟晶的谎言,消费了大家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夺走了真正受害的陈春秀的关注度,客观上也为自己的电商品牌增加了知名度。因此当调查结果公布后,舆情枪口调头,反过来批评苟晶。面对网上的质疑批评,苟晶在直播里说出让人更加难以接受的话:就算我夸大其词了,你又损失了什么?她还指责:那些说我消费人们感情的,我没有请你来。到了这一步,相当多的网民被彻底激怒了,她之前的网络人设已经崩塌。

随着批评质疑苟晶的声音越来越多,之前炒作苟晶事件的一些媒体和大V显得有些着急,有媒体说:“去争辩苟晶的成绩好坏,实在离题太远。”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看不到系统性的恶,看不到处于系统性作恶之中个体的困境,却还在批评困境中人的受害不够完美的人,实在不能不叫人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有自媒体大V则以“小龙女,请立即向尹志平道歉”,来讽刺要求苟晶道歉的舆论。

前面我回顾了网上已经发生的舆情,接下来就是我谈谈自己的个人观点了。有些人用“追求完美受害者”来解释,据此认为,对苟晶的指责是苛刻的。要我说,这是不成立的。从整个事件的调查结果看,苟晶没有实质性的受害和损失,她问网民的那句话,可以用来问她自己,就是她到底“失去了什么”?我想如果说有的话,苟晶当年最大的损失,可能就是“真相”。

比起物质利益,“真相”对许多人来说也很重要,但我前面分析了,因为二次高考的加分,她当年可能是知情的,当然官方的调查结论要讲证据,所以没有提到这一点,即便她真的不知情,她一次次撒谎、夸大其词甚至有些阴谋论的说法,说明她是一个对“真相”缺少,不,应该说对“真相”根本没有敬畏和尊重的人,一个这样不在乎真相的人,能在任何严肃的意义上讨论是否失去“真相”吗?

苟晶打着“追求真相”的旗号,激发网民的情感代入,当关注此事的网民都认真了,她宣布你们输了。最后,她对自己的谎言不仅没有丝毫羞愧,反而理直气壮地抛弃,与她一同追寻真相的网民。对苟晶来说,好心的网民们对真相的热忱,是随时可以辜负、可以背叛的,都是你们一厢情愿、不请自来。这难道不是她对公众的伤害吗?

苟晶对老师邱印林的污蔑,涉嫌名誉侵权,如果说这是加害,还好理解。但说苟晶对公众有伤害,这就超出了一些人的认知了,很多人可能就受不了了。个人有没有可能伤害集体,伤害公众?当然可能,不然为什么会有“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国家安全”这些罪名呢?苟晶的言论,对互联网的诚信空间当然构成了破坏,她对公众的欺骗当然是一种伤害行为。虽然我们很难从法律上具体界定她造成的损害,但她因为撒谎而得到道义谴责,这有什么不对吗?

但在中国许多媒体的长期宣传下,我们习惯的叙事是:个体要得到无限的尊重和保卫,而作恶的来源,往往是系统性的,是群体,是体制,是权力。许多人谈论苟晶事件,所指向的,也是中国基层体制和熟人关系网,甚至要借此动摇和质疑高考体制公平性。在这样的叙事之下,个人权利的意识被高高捧起,但维护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意识,被冷藏在角落里,对许多人来说羞于启齿,而讨论个人是否会损害公众的利益,简直像天方夜谭。

这也就难怪,当公众调转矛头指向苟晶的时候,这些人就着急了,他们又一次扮演在高墙和鸡蛋之间,站在鸡蛋一边的角色。有文章再次疾呼,公众要同情苟晶,因为你们和苟晶一样,都是“随时可能会被冒名,被欺负,需要呼救的个人。”但为什么不能这样思考:如果同情苟晶,如果纵容这种谎言操弄舆论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随时可能会被欺骗、被误导、被愚弄,随时需要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去澄清真相。曾经有一句话非常流行:谣言倒逼真相。可是当真相开始倒逼谣言的时候,很多人就坐不住了,说难道你看不见压迫吗?看不见“体制的恶”吗?到你被压迫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我们对于假冒有多反感,对谎言和假话就应该有多厌恶。由于我国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虚假信息的传播通常都是被有效控制的,能像苟晶这样劫持大量注意力的不实信息,其实并不太多,她对网络正常传播秩序的干扰,可并不是小事。这么大的流量劫持,别的被顶替者做不到,苟晶能做到,她真的只是一个鸡蛋吗?与她积极合作,为她背书的媒体,是否尽到了调查责任,又扮演了什么作用,电商流量的增加背后是否有商业策划,这都是可以质疑的。当年涉案的15人都已经被问责和处理,现在面对这些反转的事实,比起高考案,在这些问题上,公众的知情权同样重要。

我在过去的节目中,多次提到“鸡蛋和高墙”这个比喻。高考就是一堵体制建立起来的,以国家名义背书的高墙,这堵墙保卫的,是鸡蛋,是鸡蛋之间的公平。我们虽然有这堵墙,历史上遗留了许多漏洞,特别是在网络通讯不发达,认证防伪技术不先进的年代,漏洞就多一些,钻过去的臭鸡蛋和坏蛋也就多一些。在有些国家,墙与鸡蛋看起来不那么对立,因为检票口查的不光是分数,花钱就可以走正常程序买过去,根本不需要顶替,也根本不需要承担这样的风险。

我们现在已经填补了很多漏洞,但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体制是我们创造的,体制是我们组成的,如果我们自己就不在乎诚信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媒体和社会公共意见,不敬畏真相,不严肃地追究谎言,那么我们创造的墙,永远都会百孔千疮。苟晶事件的舆论反转,这种不容沙子的互联网态度,证明我们中国社会的公民意识非常健康,高考制度不能被推翻,我们很清楚,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让这堵墙屹立不倒。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有些机构同样也建起了一堵墙,这堵墙专门扩散、放大甚至保护谣言,还能够巧妙地把愤怒反弹到别处去。

最可悲的,莫过于一个推动社会把注意力放在寻找真相上的人,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就算我夸大其词了,你们又失去了什么?”我来回答吧,我们不能失去事实真相,因为这正是一个公正的社会,所最不能失去的东西。

来源|肝帝董佳宁 作者/大包 董佳宁



点赞↓ 在看↓ 

越赞越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