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竹编大叔走红海外!TikTok观看人次破亿,传统工艺成热门话题

贺敏 观察者网 2021-11-10

► 文 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贺敏


潘云峰每天都会上山工作。


他是一位竹编手艺人,今年51岁,住在浙江杭州临安区。早上七点,他独自出门,骑半个小时的摩托车,到达20公里外的山村老屋。这是他的“工作室”,坐南朝北,前院晒不到太阳。霜降一过,南方的气温降下来,天气晴朗时,山上也只有5摄氏度左右。手冷了,他就点起小火盆暖暖手。


潘云峰要保护好这双手。他是一名篾匠,每天在山村“工作室”里做竹编、拍视频。屋里整齐地堆放着他的竹编作品,周围的山上种满了毛竹,这是他做竹编的材料。这些天,“工作室”旁边在盖新楼房,电锤和切割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噪音一直没有停歇。


但潘云峰不在意。他左手拿竹子,右手拿蔑刀,不需要测量工具,就能把粗长的竹节劈成粗细均匀的篾片和蔑丝,再编织成阳伞、竹篓。一条视频不过三四分钟,不断变换的动作常常让网友的心悬在半空,啧啧称奇。


三年来,潘云峰凭借精湛的手艺,在抖音积累了超过500万粉丝。他的竹编视频还被网友发布在海外平台,引来上千万TikTok网友围观,播放量超过一亿。最近,他走红海外的消息成为网络热门话题,让中国竹编手艺受到广泛关注。这个浙江大叔,彻底出圈了。


潘云峰在制作竹伞 受访者提供


“末代学徒”的竹编往事


1970年,潘云峰出生于浙江杭州临安县的一个普通村庄,幼时父母离婚,各自成家,9岁后便没人供他上学。潘云峰辍学后,父亲把他抱给浙江安吉的一户人家收养,但母亲把他领了回来,让他跟着外婆生活。


因为没读过什么书,潘云峰得学门手艺挣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浙江农村,篾匠很吃香,凉席、箩筐、篮子、锅刷等日用工具都是竹制品。正好舅舅粗通竹编,外婆便安排潘云峰跟着他学了几个月。潘云峰逐渐上手,又在舅舅的介绍下拜了一位专业篾匠为师。


潘云峰(左)与舅舅合影 受访者提供


要学竹编,先学破竹开丝。一筒毛竹架好,用篾刀对半剖开,再反复剖成薄厚粗细相同的篾片、篾丝。如何拿捏薄厚粗细,全凭眼睛和双手,不借助任何工具,对学徒来说,这个看家的功夫至少要练三年。但想用实物练手并不容易——毛竹不便宜,只有师父吃饭或午休的空档,潘云峰才会捡拾师父丢弃的废料反复练习。


刚上手时,受伤是家常便饭,手稍一打滑,就拉出一道血口子。因为长期弯腰干活,驼背也是常见的职业病。尤其编凉席,篾匠要连续蹲在地上工作,有时会一连蹲上几天。腰背吃不消,站起来又不像样子,潘云峰实在坚持不住时就假装上厕所,活动片刻。


上手之后,学徒们跟着师父挨家挨户做工,吃百家饭,活多得做不过来。东家管吃管住,提前把足量的竹子砍回来,放上十天半个月,做好早饭等篾匠上门。


篾匠地位虽高,但学徒跟着师父出门要懂规矩:在东家吃饭不能太慢,要早早吃完开工;吃饭时,手伸得老远夹菜不成体统,最好低头吃眼前的菜;晚上睡在东家,半夜上厕所要对着木质粪桶的边,不可溅出水声打扰别人;做完一家的活,要把工具仔细收好,一样不能少。


“那个时候我是真心想学。晚上收工后还会自己回忆,好好练习。”潘云峰说。


由于第一任师父出了意外,潘云峰换了第二任师父。18岁出师后,他去安吉找到了父亲当年把自己送养的人家。多年不见,那家人仍念着与潘云峰的缘分。加上安吉当地以竹闻名,村里又没有本地篾匠,潘云峰便留了下来。


起初,潘云峰干一天能挣20块钱,四年后一天挣到三十多。活儿多的那几年,他在还带过两个徒弟。


潘云峰(左)与一位篾匠同行 受访者提供


上世纪90年代后,现代工业产品越来越多地渗透进农村人的生活:塑料袋取代了竹筐,钢丝球取代了竹锅刷,以往晒稻谷用竹编做垫,现在用水泥浇个地坪,几十年都用不坏,还不用收拾。篾匠的生计越来越难维持,两个徒弟先后离开。


1996年,潘云峰自己也放弃了这门手艺。他结了婚,有了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决定外出打工。当时,正值国营油田改制,开始开放给个人经营。潘云峰在别人的介绍下,只身来到陕西定边县长庆油田,在一个私人承包的油井当看井工。手艺人出身的他肯学、手巧,每天琢磨抽油、出油的测量技术,发电机维修保养等等,从看井工做到井长。


潘云峰在抽油机旁 受访者提供


新世纪初,油井抽不出油,效益亏损。一个油井股东去山西太原开宾馆,潘云峰跟着在宾馆里做员工餐,炒大锅饭,结果赶上了SARS“非典”疫情。宾馆没有顾客,只能倒闭。他还尝试过创业,做豆制品,但北方人饮食习惯不一样,内脂豆腐没有销路。


创业失败后,潘云峰决定回浙江。他已经三十多岁,离过婚,会做瓦工、砌砖等建筑活儿。当时,浙江搞新农村建设,兴起沼气热潮。潘云峰就挨家挨户上门,把猪圈改造成沼气池。一个浙江老板见他手艺不错,提议带他去南京生猪养殖场做沼气池,一年三万。


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临安昌化竹编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这门濒危的古老手艺开始受到重视,其文化价值得到认可。


但这一切似乎都与潘云峰无关。当时,他还在南京的生猪养殖场里工作,负责机械维修。养殖场是全自动化运行,控温、消毒、喂料,沼气循环发电。养殖场原本位于雨花台区,赶上南京修建高铁南站,只能搬到江苏宿迁。


养殖场的消毒防护十分严格,每次进出都要隔离三天。潘云峰吃住几乎都在公司,每天带领十几个人的机修团队驻场。养殖场发展到十几个场地,规模也扩大了,一年出栏上百万头。老板帮他介绍了新的对象,又帮忙安排他的孩子来江苏上学,为了方便孩子异地高考,还给他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


人生中黄金般的20多年,潘云峰在各种行当里谋生,唯独没再碰过竹编。生活一度出现裂缝,又终于弥合。师父改了行,去工厂做电焊。同行们大都各自走散,断了联系。这些篾匠在时代里的境遇像极了竹子,哪怕身处潮湿阴冷的地方,也不易腐朽。


潘云峰与家人合影  受访者提供


在短视频里“势如破竹”


2018年左右,潘云峰的女儿大学毕业,有了一些积蓄的他还是决定回临安老家。养殖场虽然待遇不错,但非常不自由,像是坐牢,离家也远。他把南京的房子卖了,在老家买了房,按揭20年,每月需要还3000块钱。


这位曾经的篾匠成了“房奴”。他在亲戚的牙科诊所找到了一个助手的工作,跟着技师一起做假牙、雕刻牙齿,还是手艺活。牙科专用的牙椅经常出现小问题,维修保养的工作自然也是他来包办。工资不够生活,他想找一些兼职的门路,比如兼职送外卖。


有一次,潘云峰无意间在抖音里刷到一个名字叫老篾匠的短视频账号。对方是一位年纪相仿的竹编师傅,粉丝虽然只有几百人,但他觉得亲切,反复观看,没几天,对方粉丝居然已经过万。在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传统手艺人还有很多。


潘云峰很惊讶,便也注册了抖音账号@创手艺。他想着,以后年纪大了也能像这样拍拍视频,卖点竹编,“多少有些收入,不至于饿肚子”。每周四是休息日,潘云峰从附近的山上砍回竹子,在家重新拿起篾刀,尝试着破竹开丝。二十多年不碰竹编,潘云峰觉得有些生疏,尤其是竹片的厚度,不好掌握,只能一遍遍练习。


最初的三个月粉丝寥寥,他也不知道什么受欢迎,拍过上山砍竹子的视频,还有制作完成的竹编工具,反响都一般。2019年10月,一支呈现簸箕制作过程的视频效果不错,播放量达到200万,他的粉丝量也增加到了5000,这意味着他可以发布1分钟以上的视频了。他明白过来,网友感兴趣的是竹编的制作过程。


 

潘云峰决定拍摄制作锅刷的过程,这是过去农村刷锅用的常见工具,也是他最早学会的竹编工具。左手持一半劈好的竹片抵在长凳上,右手握篾刀,一刀刀劈下,破成一把两毫米宽左右的篾片,手感是最好的量尺,不差分毫。接下来刀刃翻飞,破竹成丝,他大概5秒就开好一支篾片。最后将篾丝捆扎好,敲入凿好的竹钉,一支竹制锅刷做成了。


2019年10月17日晚上,潘云峰将这支3分钟的视频上传到抖音上,第二天照常上班。下班后,他意外发现视频火了,总播放量达到3000万,点赞数将近80万。网友还希望他开直播,但他完全没准备,给自己做了很久心理建设。


“又没偷,又没抢,有什么好怕的呢?”潘云峰回忆说。他觉得自己不擅长说话,但也不能干坐着,还是做竹编好了。10月18日晚,潘云峰在牙科诊所楼下第一次打开直播,现场展示了做锅刷的手艺。直播间来了几万名观众,很多人问哪里可以买到锅刷,还有人给他刷礼物,下播之后他才知道,网友们说的“烟花”是可以换钱的。


2020年2月,受疫情影响,牙科诊所暂停营业。潘云峰索性辞职,专心做竹编。自从拍视频,潘云峰总是穿着黑色布鞋和耐磨的深色工装,蓝色套袖上落满竹屑。每当他的双手开始破竹,皮肉、刀刃和竹篾便在身前的小空间里不断交错,粉丝经常担心他会受伤。


但潘云峰觉得没关系。在一条破开整条长竹的视频里,他双手拉动刀口,把竹节“啪”地一下分成两半。粉丝说,隔着屏幕仿佛都感觉竹子要捅到自己的眼睛,“看到这条视频才感受到,什么叫势如破竹”。他制作的多个视频成为热门,点赞量超过100万。


现在,潘云峰的抖音账号已有515万粉丝,收获了接近4000万点赞。


潘云峰抖音主页@创手艺


潘云峰的作品也火到了海外。在TikTok上,他制作竹编的视频总播放量早已突破一亿。其中,破竹切丝和锅刷制作系列视频播放量都超过了3000万。


视频作品播放量破亿 来源:TikTok


外国网友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手艺,啧啧称奇,“这是什么中国功夫?”“老匠人的技艺甚至比机器还要精巧。”“他们用最简单的东西制作出了神奇的艺术品,精美绝伦。”还有很多网友上传合拍视频,在TikTok上记录自己观看这些竹编视频时的反应。


海外网友互动截图 来源:TikTok


潘云峰没想到,锅刷、筷子等生活工具,如今成为了国内外网友眼中触动人心的工艺作品。


这些视频走红之后,当年教潘云峰做竹编的师父给他打电话。师父快70岁了,上世纪90年代后转行做了几十年电焊工。老人家开玩笑说要不自己的工作不干了,重新跟着潘云峰做锅刷。


帮传统手艺“搭窝落脚”


在抖音和TikTok上走红的这一年,潘云峰正好50岁。他不仅获得了网友的肯定,还有了稳定的收入。粉丝不断上涨,潘云峰也在抖音上结识了一些篾匠同行。在同行的建议下,他开始做直播带货,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他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最开始拍视频时,他在自己城里的新房里干活,辞职后他为了更方便练习和取材,搬到山里老丈人家中。账号做出起色,收入稳定了,他以5000块一年的租金租下附近一栋两层楼的房子作为工作室,每天骑摩托车过来干一整天活。屋子周围原本长满了杂草,潘云峰租下来后进行了清理。


今年,他还清了20年的房贷,也带动了很多篾匠师傅的销路。当地还有一些人开始尝试拍视频,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奔波了大半辈子,潘云峰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发生这么大变化,更没预料到自己还能帮助别人改善生活。


这一年来,潘云峰和师兄合作打理账号。直播、打包、发货、售后都由师兄负责,潘云峰的精力用在拍视频、做创新。抖音账号@创手艺 稳定增长,有时出现起伏,热度不高,也会影响心情。“只能咬牙坚持,反正无论怎样都会继续做下去,我就这块料。”潘云峰说。


“创手艺”的“创”字,意思是创新,这是潘云峰作为篾匠的追求。


当初,潘云峰学艺的时候,师门看重规矩和传承。现在,他一个人想让这门老手艺走出博物馆,就必须要创新。做锅刷的视频火了,他发现年轻的网友虽然欣赏,但纷纷表示没见过,猜不出这个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这让他的心情复杂起来。想到这些年轻人出生在竹编逐渐消亡的时代,他希望让手艺真正回到生活中。


去年5月,潘云峰以传统的竹编婴儿床为基础,改进出更适合当代人使用的宝宝床,轻巧透气,婴儿坐在里面玩耍吃饭也不容易翻倒。尽管视频只是展示作品的制作过程,他还是保留着用砂纸细细打磨、再用手摸一遍的习惯,确保成品不留毛刺。


潘云峰曾6次改造婴儿床 来源:@创手艺抖音号


这个细节戳中了很多网友的心。工匠的手为物件注入灵魂,注入温度。因为潘云峰,粉丝不再认为竹编只是一种博物馆里的“非遗”文化符号。他们蹲守在直播间,买回实用的锅刷竹篓,家庭生活对竹编的需求重新回来。


潘云峰经常在网上搜索各种有创意的家居物件,再依样琢磨着用竹编改良制作。他做了竹制零食碗,又一次改良了婴儿床,根据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改造了竹编圆桌。看到椅子形状的手机支架,他也立刻用竹子做了一个。


潘云峰最近的得意之作是一个收纳筐。他把收口处的竹篾依靠竹子本身的弹性巧妙地固定在可旋转的角度,打开可以放东西,反向扭回来就会收紧。这种收口方式很新颖,不费钉子和螺丝,就可以实现自动伸缩的效果。


 

潘云峰喜欢琢磨,无论是做竹编,还是拍视频,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必须得天天磨,不然就锈迹斑斑了,不停打磨自己,才能有片刻发光的机会。”潘云峰说。他清楚的是,死守手艺没有出路,他希望在当下的生活中为竹编找到落脚的地方。


干完活,视频拍好,潘云峰收拾东西准备下山。平时他一个人早出晚归,说话很少。今年春天,燕子飞到房梁上准备做窝,他看着光秃秃的房梁,担心燕子白忙一场,于是搬来桌椅,在房梁上敲进三支竹楔,方便燕子搭窝落脚。


在高高的山上,毛竹四处生长。潘云峰等待着燕子的归来,也在努力为竹编手艺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封面图片来自新华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