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课堂 | 你的名字,我的重大
“
从现在开始,我将追寻你的名字:
你和重大里的每处风景
都像立花泷和宫水三叶
在梦里邂逅
却记不起关于对方的种种细节
今天 小薇邀请它们 带来了名字和身世的故事
民主湖
我原来是一片稻田芦苇地, 20世纪50年代被划进重大校园。后来,当时还是建筑系学生的余卓群老师绘制设计草图,在老校长郑思群的带领下对我进行大改造。
当时工科学生们在我旁边的老黄桷树桠上挂个滑轮,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同学们手中变成了有趣的物理实验。
湖挖完,堡坎砌好后,我听到师生们为命名议论不休,转头便看到斜坡草地上居然出现了用麦冬草组合的“民主湖”三个大字。“五四精神”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他们对“民主”二字更是情有独钟。所以在命名议论中,“民主湖”最终成为了我的名字。
主教学楼
我原来是老重大的“饶家院”,大门口的门楣上用的是气派的石雕,朱邃的墨痕深刻着“一邱一壑”四个遒劲的大字。1932年,原址菜园坝的重庆大学拟迁址沙坪坝,宅院的主人饶耀南父子得知后十分爽快地以低价把我交给了重庆大学作新校址。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小时候就在这里住过。著名历史学家张圣奘先生与迁至重庆大学松林坡的中央大学任教的徐悲鸿是知交,两人常在这“一盏午茶聊画马”,传为重大佳话。
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渐渐成为师生购物、聚会、品茶、交友的好去处,邮局、书店、报亭、杂货铺、理发馆一应俱全,成了“重大的解放碑”。
今天的我,是一个净高121. 5米的高大汉子,以擎天的潇洒成为重大标志性的地标建筑。
团结广场
我原来叫“大操场”,这个重名率很高的称呼延续到了1949年。
1949年2月22日,中央工校、女子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教师们在重大理学院召开联席会议,宣布罢教,要求国民政府保证广大教职工能维持最低生活。
3月17日,重大、中工、川教院等八所院校的师生员工四千多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请愿示威,把争取温饱的斗争推向高潮。
那晚,我看见他们在这里集合,举办了名为"活命晚会"的营火晚会,听到师生们合唱的《团结就是力量》,内心也是激动不已。
我从此就被改名为“团结广场”,承担起了追求真理和民主的使命。
理念墙
原来我叫“毛主席诗词墙”,在原东方红广场,刻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004年,为了纪念重庆大学成立75周年,学校为我换了一身衣服--黑色花岗岩袍子上绣着“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重大办学理念,并重新给我起名叫“理念墙”。
今天我卧在钟塔广场,向来往的师生展现重大87年前先辈们的深远立意。
思群广场
我曾经叫“新广场”,后来给老校长郑思群平反后才慢慢正名。我的生活一度也很艰辛,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
后来郑思群校长带领着学生们手提肩挑平整了我脚下的土地,经过多年修整,我渐渐变成了如今的大气模样。
为了纪念郑思群校长,同学们亲切地称呼我为“思群广场”。现在我是A区的主广场,在靠近民主湖的那个入口处有块石碑,上面还刻着我的名字。
B区法学院
我的名字或许平淡无奇,但我的设计却富有新意。
我的设计者是唐璞老先生,是他将我设计为红色,代表着严谨与细致。他把中西建筑风格巧妙融合在我小巧的身材里。我身体的中轴线和建管学院大楼原址的老图书馆的中轴线汇合,仪态端庄。
在以前我是原重庆建筑大学的行政办公楼,到了2000年合校以后我成了法学院的办公楼,所以也就自然改名为“法学院”。
B区第二综合楼
早在建校之初,我还只是一个没有帽子的露天影剧院,大家能在这里看电影,所以很多人叫它“电影广场”。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校物质条件有所改善,我也有了新的小助手——灯光舞台,从此文艺演出开始频频找我协调场地。
2000年之后,科学会堂建成,我的舞台耳房改为体育租用房,空地则用作简易网球场。后来我则成长为现在的模样,得名“综合楼”。
A区大门一
别一直盯着我,再怎么看,你也不会有我高的。
作为重庆大学的一道大门,我的身高在八米左右。四尊底边为2米左右、削去了锥顶的四菱锥体门柱帮助我能够站得稳当又结实。在中间的两尊石柱上面是我家的名字:重庆大学。
作为重庆大学A区最正式的入口,我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名字。所以,在你口中,我的名字是“A区大门”还是“正门”呢?
松园、竹园、梅园、兰园
我是松园,我在虎溪有三个兄弟,他们分别是兰园、梅园和竹园。
我们的名字来自于某一位重大学子的智慧。还记得当年我们出生之时,学校面向全校征集名字,最后,我们得到如此简洁有哲理的名字。
挺拔坚定如松,坚韧谦和若竹;傲骨铮铮如梅,贤达高雅若兰。
云湖、缙湖
我是云湖,有一个姐姐叫缙湖。一池清水,几拂绿柳,我们在山与树之间发育成长。2005年,学校公开征集虎溪校区地名、建筑名、道路名,由xinya提出,经过多轮评审和票选确定的。
我们得名于虎溪校区紧靠的缙云山,“湖映山,山眺湖,山水相依,山水交融”,就成了我们名字的最佳寓意。
育人胜境亭
如果你夜晚曾在虎溪校园散过步,如果你曾在松园篮球场打过球,那你肯定见过我,每一个夜晚都会亮起明灯、静静站在后山俯瞰校园的那个亭子。
我就是育人胜境亭。
我是一座“八角亭”,八角翘起,似冲云霄。我在校区的最高处(海拔329米)。“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是我的座右铭。
希望你能记住我。“育人胜境”,愿你四年重大结硕果。
幸运的是
你来过
重大便记得
你倾听
也不会忘记那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每一片风景
假如重逢
我们一定能一眼认出彼此
一定能脱口而出
你的名字
资料来源:
《光明日报》、《漫游中国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记忆》、《吉光凤羽——虎溪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掠影》、民主湖论坛
整理:茅羽瑶 曹莹梅 张皓南
摄影:重庆大学摄影俱乐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