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2首诗/1000个日子/他们给重大的毕业礼|小薇访谈

2017-06-13 写诗的 重庆大学

从踏进重大校门,

到拉起行李告别。

你是否数过在重大度过了多少天?

经历了多少事?

左手和张勇敢数过,

用的不是数字,是


面朝大海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008年,在湖南小城一高中班里,一个男孩翻着语文书,当看到入迷处,还会大声朗诵。这是他的习惯——在早自习念诗,以解高考压力下蠢蠢欲动的诗“瘾”,虽然这个习惯在理科班里显得有些“孤独”。他叫王华,笔名左手


他没有想到,在距离数百公里外的福建,有一名学生,像遵循一个遥远的约定,也正读着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自初中遇见诗歌,这双懵懂的眼睛一次次惊叹于字里行间的精妙。所以每发下新的教材,他都会先看看语文书上的诗。他叫张浩,笔名张勇敢。


如今,2017年。这两个痴迷诗歌的男孩早已不是毫无交集的陌生人。他们因为同样的爱好进入同一个社团——重庆大学重庆大学诗词协会,又都在今年的毕业季上分别出版了他们的诗集——《林间巨兽》和《森木》

春暖花开

王华

 左手 诗集《林间巨兽》

本名王华,90 后,湖南武冈人,现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作品散见《中国诗歌》、《星星》、《诗刊》、《作品》、《诗歌世界》、《诗选刊》、《湖南诗歌》、《重庆诗刊》等几十种刊物,获第六届、第七届包商杯人民文学全国高校征文诗歌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第三十三届樱花诗歌奖,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优秀奖等诗歌奖项,入选《中国新诗·最美情诗卷》、《2015 年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2016年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中国 90 后诗选》、《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年选》、《2016 重庆新诗年鉴》、《湖南 2016 诗歌年选》等。

《林间巨兽》收录诗歌100首,分5个小辑。25岁的左手希望借此总结一下这两三年集中写诗的过程,算是毕业之前的交代和一个不会丢失的离别纪念礼。


张浩

张勇敢 诗集《森木》


本名张浩,1994年10月19日出生于福建宁化,客家人,就读于重庆大学2013级本科法学专业。曾任重庆大学诗词协会第七任会长,主编《雅风》诗刊。2009年开始尝试写诗,并坚持创作,有作品见于《星星》、《中国诗歌》、《散文诗世界》等刊物,部分作品收入《中国新诗·最美情诗卷》、《2015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诗歌卷》、《2016年重庆新诗年鉴》等选本。

新浪微博:@一首张勇敢

《森木》主要收录2009年至2017年的诗歌,分4个小辑,张勇敢希望对大学生活做一个总结和纪念。



是你们让这趟旅途

不至于太过冷清




  

·

·

·

·

·

·

·

·

·

·

·

·


重大诗协的大家庭,

天南海北的有些甚至未曾谋面的人们,

是你们让这趟旅途不至于太过冷清,

年轻的面孔真好,

年轻的诗行充满了力量,

有时候我想要是能让全世界都看见你们的诗,

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美景,

你们的诗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图为左手手绘诗集插画)


“我的同学觉得重大突然有两个学生出了诗集,很厉害。”左手说。谈到爱上诗歌的契机,他们都提起了初中岁月里的语文书,这本书让他们看到了壮阔的汪洋,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孤帆出行的寂寞。


从高中到研究生,一直生活在理工科环境的左手对此感受颇深。“很多同学很关心我的诗集”,左手因为得到认可而开心,同时也表示,多数同学对诗歌和诗人还存在着刻板印象,“他们认为诗人都像海子一样长发飘飘、没怎么洗脸、自言自语。但是其实很多诗人普通如你我,我戴副眼镜出去,一看就是纯粹的理工男。”


左手一方面希望承认“诗人”的身份,另一方面又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个身份让他与同学之间产生了距离,使他“被异化了”。


相比之下,张勇敢是“幸运”的。喜欢诗歌的他与其他喜欢小说、散文的同学看起来并无区别,但由于诗歌的小众化,大学前的他并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是闷头“自娱自乐”罢了。


     重庆大学诗词协会

“是你们让这趟旅途不至于太过冷清”是张勇敢在序言里的一句话。在重大,他们遇到对方、加入诗协,诗歌道路变得有风、有花、有诗友。


“虽然本专业也有很多同学很关心我的诗集,但我身边的大多数人很少去琢磨一些深奥的诗。”左手喜欢和张勇敢还有诗词协会辅导老师蒲俊杰一起谈论诗。蒲老师生日时,左手、张勇敢和其他三位诗协的小伙伴还一起给蒲老师献诗纪念。


剥离喧嚣的人,面对孤独

拯救老屋,老井,漫山的柴火

那是父亲,母亲,以及寂寥的童年

--左手 《归去来兮》


如你所知:

一种绿的保质期为一时

攀登长桥的保质期为一世

--张勇敢《晚安,我的俊杰兄弟》


而对于张勇敢而言,离开了高中,他才发现“原来世界上会有这么多喜欢写诗的人”。不管是因为自身爱好还是诗协会长的身份,张勇敢都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各高校去交流,认识了很多同样热爱诗歌、喜欢写诗的朋友,还和小伙伴一起发展了诗刊《雅风》。


     张勇敢和李元胜老师

诗就像纽带,将他们连接到一起。


通过诗歌,他们还认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园诗人。他觉得诗友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分享,在分享观点和作品的过程中能从别人的诗歌中汲取营养。二是鞭策,写诗需要激励和鞭策。


而且对尚在成长的青年诗人来说,前辈诗友的指点帮助很大。“有时候分享在朋友圈里的诗被前辈点赞都会高兴半天,这种认可是无可替代的”左手笑道,“但诗歌毕竟是自己的东西,在写的时候还是要回到自身(经历)来。” 




 诗歌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

·

·

·

·

·



地下铁入口处

植物般蠕动的灰色人群

好比沙坪坝烈士墓前

等待敬献花篮的子孙后代

用姹紫嫣红的生

怀抱容颜素净的死




     图为左手手绘诗集插画


“诗神来了”,左手这样形容创作时灵感乍现的瞬间。但诗神只是偶尔的访客,更多时候,诗歌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左手在高中的时候就习惯在本子上摘录好句,“我把它们起名为《左手的天空第1(2、3、4)部》”。被人熟知的《过故人庄》也是取材于生活。当时左手窝在校车蓝色的座椅里,有感于身边陌生的乘客,在手机上备忘录里敲下了:


“大巴车松软的蓝色座椅里

听不同的音乐,不说话

我们是完全陌生的

下车之后

你有你的秋天,我有我的花田”


左手希望落在笔下的诗能代表内心所感。在他心里,诗歌是朴实的,它的存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记录自己的生活。所以左手一直在渴求一个“真”,希望能通过诗去认识和追问自己。


张勇敢在成都春熙路


张勇敢也觉得灵感“很奇怪”。在读书、走路、吃饭、洗澡的时间都会突然有感而发。当然,他也会更细腻地观察生活,注意被人忽视的小细节,比如叶尖的小虫、偶遇的老奶奶都会成为诗里的素材。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的他,目前写诗主要围绕自己的生活,是个体、微观的。


“李元胜老师给我的诗集的简评是——‘日常经验’”,所以勇敢觉得,社会这样的大视角是日后前进的方向:“我们不会永远写自己,但要等自己的文字进一步沉淀成熟,才有能力去探寻社会,去关注更多的社会风貌。


“我和左手的诗歌风格差异很大。但是不可否认,他比我写的好多了。”张勇敢谦虚地说。


读城市规划专业的左手则直言,不同于文科出身的张勇敢,自己受理科学习的影响,思维偏理性,更直接。诗人和理科生,一直是左手身上看似矛盾两个身份。但正因为有不一样的知识体系和生活体验,他有了不一样的视角。比如左手会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待很多现象,这也是他诗歌的一个标识。但左手也坦言,他正尝试慢慢地把语言变得感性,又不失自己的风格。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现在的诗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


     图为左手手绘诗集插画



 诗歌不会离开


  

·

·

·

·

·

·

·

·

·

·

·

·

·

是否那样的一天才算是完整的

空气是波浪形的,山在奔涌

树的碎片砸来,我们站立的阳台

仿佛大海中的礁石

衣服成了翅膀

这是奇迹:我们飞着

自己却一无所知


“当时重大的诗坛非常辉煌。”张勇敢说。80年代的重庆大学,有著名大学生诗人李元胜和尚仲敏在中国诗坛活跃的身影,尚仲敏成立了重庆大学第一个文学社——荒原文学社,创办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大学生诗歌报》,油印出版了第一本杂志《荒原》。


“但现在喜欢诗歌的人少了。十个人中或许有一个写诗,有两个人看诗。”

在左手和张勇敢看来,大众给诗歌贴上了许多高大上的标签,使得诗歌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与无法规避的时代问题有关。


但他们坚信“写诗是没有门槛的”,写诗带来的是生活上的美好。它能够让人沉浸于自己、找到自己。现在大学生对未来比较迷茫,而诗歌能够带来更细腻的情感、更敏感的认知。


而今的重大,仍有一群人在为诗歌坚持,他们或许就在你身旁,是你或是我,诗是生活的一部分。



文末彩蛋

给重大喜欢诗歌、热爱写诗的小伙伴的锦语礼包:


1、多看。多看优秀的诗和文章。阅读历史和哲学的书,才能把诗写得深刻


2、多写。用笔记录生活、积累写诗的素材


3、多交流。写了之后多跟人交流。重大的诗协是很好的平台,在诗协有老师、有研究生、同级、学弟学妹,能在其中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文字表达的水平


4、沉下心来。写诗的落脚点还是贵在坚持


5、希望重大喜欢诗歌的朋友能够和他们站在一起,站出来,向外界去表达自己的诗歌,也希望能一起努力,把重大诗歌的氛围找回来

——左手 张勇敢

文案:茅羽瑶 邓清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艾琳

指导老师:张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