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89岁仍在批改毕业论文,一年只休息4天,这位和重大同龄的院士为教育、为国家奋斗62年!
1949年,他考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数学系。1950年,为了国家需要,他改学工科,重新报考大学。
1956年,他来到重庆大学任教,62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士李晓红,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吴刚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2018年,他依然在精心辅导学生,他修改的论文,每一页都布满了铅笔写下的修改批注,大到结构调整,小到标点符号,有的地方还有橡皮擦反复擦拭的痕迹……
他就是今年8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鲜学福。
“我的求学之路一直在警示我,学海无涯、人生苦短、珍惜时光、多干实事、回报祖国,这才是人生之所在。”
——鲜学福
千帆竞流争上游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
“只要你们想学,
我一定会坚持送走最后一位学生。”
5月的重庆大学已经有了夏天的景象,到处都是青翠欲滴的树木和拍毕业照的学生们。
校园里,一位89岁的老人也嗅到了毕业的气息。两个多月前,他就开始逐字逐句为学生们修改毕业论文了。
不过,今年这个毕业季对于这位老人而言,别离的味道或许要比往年更浓一些。因为送走最后一届博士研究生,老人就将真正告别杏坛了。
1956年,老人来到重庆大学采矿系执教,一晃就是62年。62年来,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送走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士李晓红,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吴刚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老人曾感慨地对学生们说:“我特别想带你们年轻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虽然我身体不大好,但只要你们想学,我一定会坚持送走最后一位学生。”
如老人所承诺的那样,他一直坚持到了89岁。
这位和重庆大学同龄的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鲜学福。
一字一句总关情
“在成为鲜老师的学生之前,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细致的修改意见。”
2018年3月9日,殷宏来到导师鲜学福的办公室,把6万余字、120多页的论文交到导师手里。
“距离送审还有一个多月,不着急,您慢慢看。”考虑到导师的身体状况,殷宏特意嘱咐道。
让殷宏意外的是,十天后,他就接到鲜学福秘书王琴的电话。王琴说:“鲜老师已经把你的论文改完了。”
除了把修改后的论文返还给殷宏,鲜学福还手写了两页修改意见。
这是一本沉甸甸的论文,每一页都布满了铅笔写下的修改批注,大到结构调整,小到标点符号,有的地方还有橡皮擦反复擦拭的痕迹……这些痕迹表明,每一处修改批注都是鲜学福反复斟酌后写下的。
看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殷宏能够想象出这位89岁老人埋头修改论文的样子,既心疼又感动。
在鲜学福门下的这5年,类似的感受常常涌上殷宏心头。他还记得第一次写实验方案时,导师修改过的地方比这次多得多。最让他感动的是,鲜学福担心他看不明白,特意将修改后的方案誊抄了一遍。
“在成为鲜老师的学生之前,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细致的修改意见。从鲜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待科研、学术、教学的认真、严谨和专注。这是我这5年来最大的收获。”殷宏说。
眼看就要博士毕业了,殷宏专门整理了导师为他修改过的文稿。
(鲜学福为学生修改的文稿)
5年下来,经鲜学福修改过的文稿已经累积了很多,但殷宏一份也舍不得丢。他不仅将所有文稿保存完好,还将每份文稿都扫描进了电脑里备份。
和殷宏一样,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安全系教授许江也保留了不少这样的文稿。
许江是鲜学福1978级的学生,他至今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博士论文、教科书以及各个项目的申报材料,这些都是鲜学福仔细修改过的。
“鲜老师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我们把这些文稿保存几十年,是因为它们很珍贵。珍贵的也许不是文稿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精神。”许江说。
(许江保存着当年的博士论文)
幸遇春风育桃李
“他的钱全都用在了项目上,
对学生也是关怀备至。”
许江和重庆大学资环学院党委书记、原院长尹光志都是鲜学福1978级的学生。
1977年恢复高考后,鲜学福和几个教授一起,在重庆大学创办了国内首个矿山工程物理专业,尹光志和许江都是这个专业招收的第一批学生。
早年间,鲜学福和他的团队就在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其成果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国科学大会,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论断,打开了解放思想的先河,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灿烂的科学的春天。
对此,鲜学福感同身受。和全国众多科技工作者一样,鲜学福学术和教学生涯中的黄金时期,就是从这个春天开始的。
1978年以后,鲜学福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中断多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研究中,并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
尹光志和许江既是受益者,也是见证者。那时,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鲜学福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办学方法,比如跨学院学习、牵头编撰专业教材等。
“我们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都是非常好的,在整个矿业界的口碑也很好,这些成就都得益于鲜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创新的办学理念。”尹光志说。
让尹光志尤其难忘的,是鲜学福对年轻人的倾心栽培。
1988年,尹光志得到一个到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但由于经费紧张,难以成行。
鲜学福知道后,凑了3万多元钱,资助尹光志出国学习。后来,鲜学福又资助了两位学生出国学习,前后花了十几万元。
“那时候,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才3.5万元,鲜老师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资助学生,真的是很不容易啊。”尹光志说。
其实,舍得在学生身上花钱的鲜学福,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并不轻松。
当时,鲜学福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人。女儿鲜晓东至今记得,那时家里每个月的生活开支都得计划着来,几乎每到月底,家里就没钱了。
“父亲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淡泊名利,他的钱全都用在了项目上,对学生也是关怀备至。”鲜晓东说。
殷宏对此也感触颇深。
2013年夏天,殷宏提前来学校报到,和导师鲜学福进行了一次长谈。
临走时,鲜学福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叫住殷宏。
“你才到重庆,钱够不够用?现在住在哪儿?”鲜学福关切地问。
了解到殷宏的情况后,鲜学福嘱咐道:“你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任何困难,一定要给我讲。”
这些暖心的话,包括后来鲜学福对学生数不清的关照,都给初来重庆的殷宏心里增添了无数温暖。
(鲜学福在现场指导工作)
不忘初心得始终
“他是真的把工作融入自己的生命了。”
2018年5月7日下午,记者在资环学院采访时,鲜学福正和学院领导在会议室开学术会议。
会议从下午2点半就开始了,到下午5点多还没有结束的迹象。有老师去会议室送资料,看到鲜学福正在发言。
即便已经89岁高龄,但鲜学福依然是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把关者。
每年春天,都是鲜学福最为繁忙的时候,今年尤甚。因为学生毕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大事全都凑到了一块。
看到鲜学福这么忙,鲜晓东不由得担心起父亲的身体来。
5年前,也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期间,鲜学福每天都要参与评估工作,所有评估材料都要送给他把关。
“那段时间他压力很大,身体也出了问题,但他一直坚持着,没跟身边的人说。”鲜晓东还记得,实验室评估结束后的那个下午,秘书看出父亲的不适,先是把他送回了家,而后家人又立即把他送往医院。
“那一次是真的差点要了命了。”鲜晓东现在想起仍觉后怕。
那次,鲜学福高烧近40摄氏度,引发肺炎,人已变得昏昏沉沉,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才有所好转。
出院后,还没等到身体完全恢复,鲜学福又去办公室上班了。
家人曾不止一次劝过鲜学福,但他总说自己心里有数。
“我现在觉得,孝顺就是要尊重他的意愿顺着他来。我也是一名老师,所以能够理解父亲。他是真的把工作融入自己的生命了。”鲜晓东说。
鲜学福很少和旁人提及自己的人生追求。几年前,他在自己的个人总结中这样写道:“我的求学之路一直在警示我,学海无涯、人生苦短、珍惜时光、多干实事、回报祖国,这才是人生之所在。”
鲜学福一直是这样践行这一人生追求的。
1949年,鲜学福考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数学系。1950年,考虑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他放弃自小就喜爱的数学,改学工科,于是重新报考大学,最终被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录取。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鲜学福一直紧盯国家能源需求,为我国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领域、矿井煤层瓦斯开采理论及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鲜学福的办公室,窗台上垒着大量旧书)
夕阳美在晚霞红
“一年365天,鲜老师只休息4天。”
2018年5月10日,尹光志在许江的办公室里回忆起了许多往事。
离这间办公室几米远的走廊尽头,就是恩师鲜学福的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不大,门牌也被鲜学福叫人取了下来。屋里大部分空间都被书占据了,就连办公桌旁的窗台上,都垒着高高的旧书。
十几年前,鲜学福听说重庆大学图书馆在清理旧书,立即请了两个人去挑了两担旧书回来。
这些旧书,大都是俄文专业书籍。鲜学福年轻时的许多积淀与灵感,都来源于这些旧书。之所以把这些旧书找回来,是因为鲜学福觉得里面还有可供学习的内容。他在办公室把这些旧书重新整理了一遍,怕学生看不懂俄文,又将重要内容用中文翻译并摘抄下来。
这些资料笔记现在已经垒了半米多高,一字一句都是鲜学福留给学生们的宝贵财富。
学生们忍不住感叹说,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东西都变了,唯独鲜老师,一点都没变。
每天早上7点15分左右,驾驶员叶太斌就会准时开车到鲜学福家楼下。自从2002年成为鲜学福的驾驶员后,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一年365天,鲜老师只休息4天,就是除夕到初三。周末他也上班,但他周末让我休息,不叫我接送,他自己慢慢走路上班。”叶太斌说。
通常,鲜学福都会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一些,因为他怕叶师傅在楼下等。
只需要几分钟,这辆已经用了16年的黑色轿车就会到达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楼前。
鲜学福提着一个用了十几年的公文包慢慢下车,然后缓缓走进这栋楼。接着,他需要借助扶手,才能一步一步走完52级楼梯到达办公室,然后在窗边坐下,开始一天的工作。
进入耄耋之年后,除了教学和钻研,鲜学福还喜欢上了作诗。在一幅题词中,他有感而发:“往事如烟随风去,人情冷暖留人间。万事万物多奇妙,乐在对其探索中。人生在世难长久,夕阳美在晚霞红。”
5月10日下午,鲜学福把这幅题词交到尹光志和许江手里,鼓励他们要对世界抱有好奇心,学会享受科研的乐趣。
40年过去了,鲜学福倾心培养的学生们,也迎来了他们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
(鲜学福送给学生们的题词)
作者:CQDK全媒体记者 唐余方
来源:《当代党员》
原标题《这位89岁的院士告诉你,什么才是“人生之所在”》部分内容有修改
摄影:黄哲敏
编辑:胡昕哲
推荐阅读
只拿这些就能造出梦幻的房子?这群重大人花8小时做到了!
666!全国游客都来重庆看轻轨穿楼而过,它的设计师是重大老师!
祝贺!重大5人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