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用4年!从0开始到权威机构,重大这个科研团队可不简单!

优秀的 重庆大学 2019-01-24



在虎溪校区的理科楼里有这样一个研究中心

整洁的实验室里

专业的工程师们正在用精密的仪器分析着测试样本

但就在4年前

这里的一切才刚刚从0开始




这里最贵的可不是3500万的设备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面向学校和社会开放的

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测试平台

并与日本岛津公司共建了现代分析检测联合实验室

这里有总价值3500万的精密检测仪器设备

分析测试范围覆盖了结构与形貌、通用物性、

无机成分、有机成分、生物医学等领域


当然它最重要的任务是给咱们重大服务

为重大各团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供高水平测试服务



你以为设备已经是最贵最厉害的了?

想知道分析测试中心最贵的是什么吗?


“比起高端的仪器设备,中心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这支队伍。”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如是说。中心现有10名教职工,是一支朝气蓬勃,业务过硬,积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团队。这是一支很年轻的队伍,但正因为年轻才更具有激情,具有更加开放的思维。


“我们队伍的文化就是积极向上、凝聚力强、态度好、服务热情到位。希望不仅要在分析测试上表现出我们的专业性,在承办学术会议时也要体现出专业性。”周小元说。


周小元,研究员,博导,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重庆大学物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迄今为止,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文章33篇,他引2976次,h-idex为28。申请国家专利9项,已授权4项。



仅3年就获得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

他们靠的是这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6536zmjis&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心成立短短四年时间,一切从零起步,能迅速成长为高水平、专业化的平台,正是得益于团队的努力。


分析测试中心曾承办了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青年部成立大会。大会之际,中心队伍所展现出来的氛围和感觉让与会的专家们很惊讶。这支队伍展现出让人惊讶和称赞的业务能力和精神面貌。以至于会议议程版面设计太优秀还成为了其它高校效仿的模板。


认真工作的工程师们


2018年1月,中心迎来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挑战——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中心团队花了半年时间准备评审材料。评审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在自己工作提前完成下,还会去帮助其他同事完成实验。资质认定评审的三天时间内,中心所有人员全部在场,互帮互助;哪怕自己的实验设备没有纳入评审范围,也会帮忙服务会场工作。“没有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就下班回家,而是整个队伍共同迎接战斗,共同投入战斗。”周小元说。仅成立3年就成功通过资质认定评审,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中心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功劳。




中心有法宝:硕士变博士,博士变专家


身为中心负责人,周小元十分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中心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尽可能提供提升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


“硕士,我希望他们全部去念博士;博士,我会激励他们抓紧时间充实和提升自己,不能止步于成为能操作傻瓜机器的工程师,而是要成为领域的专家和杰出的人才。”周小元说,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需要人去引导他们,告诉他们怎么走下去才会更有意义,更加认可自己。


协同工作的工程师们


为此,中心引进了资深顾问定期到中心进行培训;尽力给每个人在国内外最优秀的机构寻找进修机会,并鼓励大家抓住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深造和提升。



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不忘初心


认真做实验的周老师


除了中心的工作,周小元还承担了诸多重大科研项目,痴迷科研的她总是充满活力,高效并专注地投入在工作中。


2013年,周小元以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的身份入职于物理学院,成为特聘研究员和博导,致力于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新型热电材料的开发。


周小元带领团队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了热电材料研究实验室,成功解决了高性能热电单晶材料制备难题,大胆提出了发展热电材料的新思路,发明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热电材料单晶制备技术,并于2016年与国际顶尖学术小组几乎同时首次制备出大块 SnSe 系列单晶热电材料,得到全温区、大优值 SnSe基热电单晶。周小元也因此项工作殊荣 2016 年度中国新锐人物特别贡献奖。此外,她还首次报道了二维窄带铁磁材料 Cr2Ge2Te6 的多晶材料热电性能,大胆提出了发展热电材料的新思路。


入职重庆大学五年来,周小元申请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3篇,SCI他引2976次。荣获重庆大学2015年度“唐立新奖教金”优秀科研教师三等奖,2016年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等奖项。


尽管一身兼多职,但是因为热爱,因为目标明确,她从不喊累,而是埋头苦干,潜心科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一切挑战,在科研的道路上硕果累累。



艰辛求学路,学霸光环不是一天炼成的


周老师与学生们交流


谈到自己曾今的学习生活和科研经历时,周小元老师笑称“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


周小元在湖北大学读本科时就非常勤奋,除了周六下午给自己放假看投影(类似看电影)以外,其余时间都在专注学习。研一时,下定决心到美国读博以后,周小元3月份开始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复习,12天就背完了GRE红宝书;6月份去北京补习GRE,一天下来除了早餐和晚餐时间,除了上课就在上自习;9月份GRE考了满分。“3个月我从北京回湖北大学后,老师们都不认识我了,三个月高强度的学习,整个人面目全非。”周小元笑着说道。


回校后,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周小元晚上去实验室做实验,准备论文;白天则准备托福,写出国申请材料。做实验、写论文、学托福,日日如此循环往复。到研二下学期,周小元取得了托福600多分、GRE满分、一篇SCI论文的成绩,最后拿到美国三所高校的offer。


周老师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但因为“911”事件影响签证的原因,周小元的美国读博梦并没有实现。最后去了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应用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成为导师的开门弟子,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四篇博士论文,很快就完成了博士课题。


随后周小元飘洋过海,于2008年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曹国忠教授课题组从事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能源领域应用的研究。2010 年又加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 CtiradUher 教授课题组从事热电材料的研究工作,在美国完成了为期5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周小元从国内到国外,在求学道路上披荆斩棘,尽管时间在走、环境在变,但是痴迷于科研的初心和她年少时刻苦钻研学术的兴趣和精神仍旧未变。



“唠叨”的导师



一段段的求学和工作的积累让周小元体会到做科研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心态;也慢慢地锻造了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如今在教学和工作中她也以这种生活和科研的态度来影响着她的团队成员们。


面对自己的学生,周小元抱着一日为师终身为母的心态,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去引导、帮助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人生的体会。


在她眼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她希望每个人可以将优点转换为发展优势,有些人科研实验能力很强就做实验写论文,有些人文献把握能力很强则鼓励其写文献综述。


周老师的科研团队


周小元认为,老师需要跟学生多交流,跟学生建立很强的共鸣,建立结合性很强的化学键,才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题组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我希望我的研究生,三年后不一定都要成为科学家,但是要积极快乐的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思维模式要有符合科学的态度。”


为此,周小元常常不厌其烦地跟自己的学生唠叨同一件事情,找学生聊天,时刻跟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甚至为课题组准备了统一的服装,与整个课题组一起踢足球、参加联谊赛、爬山等。


她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团队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因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离不开良好的团队氛围。



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都曾在工作中经历酸痛,

体验快乐,获得幸福。

周小元怀揣少年情怀,锐意进取,

在求学道路上披荆斩棘;

埋头苦干,潜心科研,在科研道路上硕果累累;

凝聚团队力量,着眼长期发展,

在团队建设上呕心沥血。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周小元享受着工作上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也体会着更加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文案:肖倩 纪中旭

摄影、视频:纪中旭、陈秋伯

指导:张婧

来源:重庆大学研工部公众号

编辑:胡昕哲



推荐阅读

很高端!这群科研“大咖”用实力打破美日垄断,这就是重大担当!

有困难,找星妈!她带过2300多名学生,十几年爱学生的初心不变!

离开重大的第一天,我已经开始想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