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骄傲!嫦娥四号搭载重庆大学的“神秘旅客”首登月球背面

光荣的 重庆大学 2019-01-16




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数十天在轨飞行、轨道修正、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等之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释放巡视器,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在人类探月历程中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


嫦娥四号搭载的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以下简称科普载荷)项目将在月球背面开展生物生长实验,构建太空生态系统实验。





最新消息,科普载荷的主副相机今天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完成第二次拍照,并已经从太空传回十幅照片。主相机传回照片显示管内所有结构,密封正常;副相机传回的第一幅照片显示放水成功,温控正常。



科普载荷罐体资料图






科普,是本次科普载荷项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使命。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教授介绍,项目将展示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强辐射、自然光照条件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同时还将开展微型生态系统地、月对比实验——同一个生态圈(密闭空间)在地球、月球不同条件下以及在地面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6名“神秘旅客”是什么?



据了解,本次科普载荷搭载的6名“神秘旅客”为马铃薯、油菜、棉花、拟南芥、果蝇、酵母。其中,植物生产氧气和食物,供所有生物“消费”;作为消费者的果蝇和分解者的酵母,通过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酵母可以分解植物和果蝇废弃物而生长,酵母又可以作为果蝇的食物。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态系统就此形成。本次科普载荷生物模块研制任务由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空生物学研究团队承担。





本次搭载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因为“罐子”里资源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哪些“旅客”能登上月球,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表面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极端条件限制,因此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



马铃薯种子/马铃薯成株


棉花种子/棉花种子萌发




拟南芥种子/拟南芥成株


油菜种子/油菜种子萌发



科普载荷交付前团队合影


重庆大学依托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集学校机械、生物、环境、航空航天、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力量及与航天院所合作,承担了我国特种车总体方案设计、火星资源原位利用、太空天梯等国家任务。


据悉,重庆大学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在嫦娥四号面向全国征集‘月球探测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的近300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于2016年底被最终确定为搭载项目之一。




文字:胡学斌 李炜 韦丽 赵深艳 张婧 粟萤子

图片: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提供

部分图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

编辑:刘伊杨



推荐阅读


这届重大毕业生就业质量怎么样?

重庆大学2018年十大校园新闻,你选哪个?

2018,重大很值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