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科研“小白”到国奖获得者,爱笑的重大女生有什么秘籍?
爱笑,这是白乐给人的第一印象。你肯定想不到,现在荣获“2022年国家奖学金”、发表3篇SCI一区论文的她,在刚进入光学工程领域时还是个“科研小白”。缺乏基础理论知识、面对实验操作“一窍不通”、课本上“查无学习内容”……面对重重障碍,白乐是如何“逆风翻盘”的?让我们一起走近白乐一探究竟。
1
跨专业“科研小白”逆袭的重要“伙伴”
远不像光学工程和电气工程在专业名字上看似只有“一学之差”,踏入新领域的白乐发现自己欠缺的基础理论除了光学,还涉及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认为从头开始“补课”不够高效的她,选择直接一头扎进“文献的海洋”。阅读卡壳了,她要么自己查阅资料,要么积极求助导师和师兄师姐们,弄懂了就接着读。如此往复,一篇又一篇地阅读,一遍又一遍地查漏补缺和夯实基础。这项极需耐心的工作,不断扫除白乐在科研上碰到的一个又一个路障,也让“耐心”成为她在学研路上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2
有执行力,才能让idea落地
初入重大校园,白乐就深刻感受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许更多靠的是自己的执行力。”本科阶段主要是从课本上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广泛认知,但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内容极大可能是课本上还未出现过的、新兴的、正迅猛发展的领域。所以,保持日常思考创新点和提升行动执行力在科研人最“头疼”的“寻找‘idea’”和“技术落地”难关面前尤为重要。
“或许有时候创新就是灵光一闪,”白乐在分享自己寻找创新点的经验时这样认为,但灵感并不会主动找上门,“所以,多关注相关领域最新动态才有可能激发出创新的灵感与火花。”白乐在做科研时,也尽可能端平“保持定期阅读文献”“保证实验操作的频率和质量”“多关注相关领域的动态”这三碗水。总结起来,则是要“培养日常思考创新点的习惯”。“纸上谈来终觉浅”,光有想法也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技术落地。白乐在技术落地,特别是“通过理论思考出的创新点该如何实施”上有一些自己的心得:首先,对于理论要有足够深度的理解,比如器件具体的运行机理;其次,通过对机理的认识与思考,构思出解决或改善器件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最后,将策略、方法与实体器件、材料结构和实验步骤一一对应。这样一套自己的实验方案就构思完成了。
从脑海中的idea到通过实验方案,再到真正落地成投入生产的器件,这当中,自然少不了科研者自身工作执行力的作用。定期制订计划并坚持按时完成计划,被白乐认为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一步。通过定期制订详细到每一周、每一天需要完成的“to-do-list”,白乐能快速判断事项的轻重缓急,并合理安排规划,这也让大大减少了科研“无用功”。
3
“青春这么短,当然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青春?她说,应该是丰富多彩、不留遗憾的,毕竟“青春这么短,当然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所以,白乐选择在科研之余尽可能多地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以便“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了解一点其他领域。”
虽然“劳逸结合”已成老生常谈,但白乐仍强调学习之余的放松和娱乐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生阶段,白乐一直尽量保持“周一到周五做实验,周六看文献、做PPT,周日放松一下”的规律和节奏。脱下实验室操作服,生活中的白乐除了爱笑,更爱尽情享受生活:趁着天气好,欣赏风景,聚餐畅聊,陪伴家人……“趁着年轻和青春,要多参加活动。但自己的课题也一定要抓紧,终极目标是开心地毕业!”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
“复兴民族,誓作前锋。”新时代的重大人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无数重大人奋力拼搏,追梦圆梦,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重庆大学公众号推出“重大追梦者”栏目,讲述重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追梦路上践行重大精神,展现青春担当的奋斗故事。
文字:林文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田申责编:陈睿迪指导:张婧 审核:蒋研川
推荐阅读
……
1000个魔方,重大人在做什么?
仅9位,重大人入选!
第六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