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国奖、发SCI、摄影、当志愿者……他为何能让读研如此精彩?

重庆大学 2023-07-08

杨森元,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曾获重庆市优秀毕业生,重庆市文艺活动先进个人,重庆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曾获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6次;曾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重庆大学2021年研究生羽毛球联赛亚军。




道阻且长,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杨森元的本科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大四面临就业与学业岔路口的时候,他与大多数人一样,不知从何选择。在他准备与公司签约的前一天,杨森元收到保研的消息,他最初认为就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与家人、老师、辅导员、领导等商量之后,杨森元选择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攻读电气工程专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杨森元学习的过程中,论文是他非常重视的一部分。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流程,通过思考、总结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文。

一方面,杨森元常常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关注一些与自己方向相关的学术微信公众号,了解学习上面刊登的高水平论文,为自己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同时,他也喜欢总结,看完一篇文献后,将里面的创新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并备注,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总结自己的思路和近期进展,因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杨森元重视沟通的力量,常与导师和同门交流,进行信息融合、想法互换,从而能够给自己提供更多的灵感。





杨森元在研究生时期并非一帆风顺,学习科研的过程充满艰辛。

去年暑假,杨森元为了写论文连续通宵一周,由于制备试样的需要,几乎整天待在实验室中,有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一口。“这个过程很辛苦,成果来之不易,也让我知道真正的科研真的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杨森元表示,“我希望能够为电力建设、新能源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离开实验室,杨森元热衷于志愿服务。本科以来,他的志愿时长总计超过600小时。在2019年于重庆市举办的全球科学家高峰会上,杨森元担任志愿者组长,负责会场布置、人员接待等工作;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在居住的小区志愿服务了一个月,帮助统计居民信息,进行社区值守;每个月,杨森元会抽出两到三天前往重庆市科技馆做志愿服务工作,给一些小朋友进行知识科普。在一次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己,收获幸福。“我能够在发现自己、奉献自己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微笑与友谊。”杨森元说。





在困难的日子里寻找浪漫的出处


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杨森元也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的朋友圈写着“在困难的日子里寻找浪漫的出处”,对他而言,在困难的日子里寻找浪漫的出处可以是徒步旅游,可以是感受海风习习、浪涛蓝天,也可以是环重大骑行100公里。




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多次碰壁,杨森元会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不让负面情绪占据主体。去年,毕业论文、实验等工作停步不前,以致于整个人处于十分焦虑的阶段。面对压力,杨森元采取的措施是自我肯定:“感受世界的美好,给予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战胜困难”。





“睡个好觉、跑跑步、打打羽毛球,让自己大汗淋漓一场”,杨森元常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所有的委屈和辛酸宣泄出来。杨森元在平时会离开坐了一天的办公室,去到操场上走几圈放松自己。到了周末,他会带上自己的相机,骑上小摩托去扫街踏青,拍拍小狗、小猫记录生活;有时也会去到歌乐山,在没人的空旷地,把最近遇到的烦心事呐喊出来,和另一个次元的自己对话;有时会跑到江边,听江涛拍岸,“我特别喜欢江边、海边”,杨森元说,“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是一种对心灵的净化和情绪的释放。”





“有限时间,无限可能”,杨森元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种可能,发现自己,突破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健康充实,保持敢想敢做的激情。正如他所提到的《借我》里的歌词:“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保持健康,保持信心,保持对学习生活的热爱,让自己的灵魂永远充满浪漫且自由的氧气。




策划:宣传部 研工部

采写:刘卜玮 杨欣悦

拍摄:罗依侬 古国立 翟林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杨嘉忆

责编:陈睿迪

指导:张婧 张洪扬

审核:蒋研川



推荐阅读

……

事关全局的大事!这次主题教育,这样开展‍‍‍‍‍‍‍‍‍‍‍‍‍‍‍‍‍‍‍‍‍‍‍‍‍‍‍‍‍‍‍‍‍‍‍‍‍‍‍

校长王树新赴绿春调研

贡献突出!重大人获得这项最高荣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