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追光者!

重庆大学 2023-07-08



科研如在黑暗中追光,

唯有坚持与奋斗,

才会看到希望之光。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以民族振兴为己任。

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

他们呕心沥血、攀登科研高峰重大。

也有这么一群师生

他们默默无闻、努力耕耘,

不断开拓、锐意进取,

为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在奋斗的岁月里,

他们追着自己心中的光,

闪耀漫漫的科研长路!

让我们一起向追光者致敬!






他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也是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攻克了近距离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的世界性难题,使我国最早实践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发及瓦斯抽放技术。鲜学福说,“我只想把过去的工作好好总结留给下一代,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再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是他一生的写照。






他用二十年潜心研究,带领团队研发系列新型分析理论,开发出高效施工技术,引领中国高层混合结构建造技术的发展,在相关体系研发、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在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新型结构领域进行体系研发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推动我国高层建筑和大跨桥梁结构的发展,推动房屋建筑的装配化与色化发展,是我国在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周绪红就像一棵黄葛树,沿着事业轨迹,到了哪里就扎根哪里,不仅将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西部高等教育事业,更是以推动行业发展为目标,默默耕耘在结构工程领域,缔造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他长期从事高塑性镁合金、镁电池、镁固态储氢材料、轻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方面的研究,牵头组建了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7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50多项,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余项。

20多年前,作为一种轻金属,镁的巨大潜力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如今,我国的镁合金技术和镁合金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潘复生正是这条道路上的领跑者之一。





李百战教授荣获2022年度杰出教学奖,这是重庆大学首次获得杰出教学奖。他说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肯定,也是前行的动力。我将矢志不渝,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   

在重庆大学,他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精心培育祖国栋梁。他经常用比喻的方法解释一些晦涩的概念,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每一个伏案奋笔的夜晚,每一个与学生倾心交谈的课间,每一个潜心钻研的课下,每一个生机盎然的课上,李百战在三尺讲坛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





2013年,周小元从海外学成归国,成为重庆大学物理学院的特聘研究员和博导。此后,她一头“扎”进科研,致力于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及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开发,由求学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学者,也从曾经的科技“追梦人”,蜕变成一名科学“造梦人”。

近年来,她不仅带领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从“一无所有”,到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也带领团队打破了材料热电性能的世界记录;同时,还潜心教学、热心科普,开创了独特的“三新”课程,让科学知识扎根在更多青少年心中。2022年,周小元教授荣获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梦天实验舱太阳能电池翼的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采用的对构齿轮传动,由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

回想起科研攻关的这些日子,为了按时交付对构齿轮正样产品,团队成员夜以继日赶工。陈兵奎说:“实验室的机器24小时不停机地生产,一拨人也是24小时接力跑,马不停蹄地把样品生产出来送到成都检测,再不断调校,经过100天的连续奋战,最后成功交付。”下一步陈兵奎团队还将发挥对构齿轮传动技术承重能力更强、更耐用、效率更高的优势,将其推广到汽车、机械制造等其他行业当中,让航天科研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他是首届重庆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他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重庆市三好学生等十多项荣誉,他手握8篇SCI论文,他专注科研前沿,一苇以航除了目前已然闪闪发光的履历,韩亮在自己的领域从没有停下深耕的步伐,也并不满足于从前跃然纸上的成就。对他而言,将倾注自己心血的研究服务实际土木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造成本,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她曾发表SCI一区论文三篇,获得研究生A等学业奖学金三次,于2021-2022学年获国家奖学金、重庆大学“优秀团员”、“争先创优”先进个人、创新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从电气工程转到光学工程的跨专业“科研小白”,白乐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自己需要面对的难题远不止适应研究生身份的转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生阶段初期,心里清楚自己是零基础的她,经常虚心请教导师和同门,充分学习、积累他人的科研经验与指导,并将其慢慢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他们,

是无数奋斗在科技前沿的重大人的缩影。

在重大有这么一群老师,

耕耘于自己的领域,攻坚克难,

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在重大也有这么一群学生,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展现青春担当的科研故事。

全国科技活动周落下帷幕,

但是每一天,

都想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你还知道哪些重大科研人的奋斗故事

在留言区分享吧~




文字:盛煜洛 杨锐 杨玲玲

海报:刘欣瑜

编辑:盛煜洛 杨玲玲

指导:张婧 陈睿迪

审核:蒋研川



推荐阅读

……

权威发布 | 重庆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中国特色重大风格 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大经验”

昨晚,10000名师生在风雨操场见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