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刘汉龙院士团队以科技助力传承红色基因
6月30日,央视科教频道(CCTV-10)《科幻地带》栏目,以“科技助力传承红色基因”为题,介绍了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以科技助力瑞金红井纪念碑的修复工作。
在江西瑞金市沙洲坝镇,有这样一口水井,它的井壁由鹅卵石砌成,直径1.2米,深约6米。中央苏区时期,当地缺水干旱,毛主席亲力亲为开挖水井,为百姓谋幸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洲坝百姓将便将这口井命名为“红井”,并在井边立下了题刻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红井纪念碑。
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长期从事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岩石与土壤颇有研究。2023年6月,刘汉龙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期间,来到瑞金红井景区参观学习,身为共产党员和土木工程专家,看到红井纪念碑受到如此严重的损伤,便坚定地主动承担起修复红井纪念碑的任务。
使用微生物矿化所产生的碳酸钙,可以加固岛礁、岸滩、防波堤等水边建筑,解决钢筋混凝土不利于水中使用的问题,刘汉龙团队的杨阳博士进一步将这一应用到文物修复领域,运用在了重庆大足石刻的保护修复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了解红井纪念碑相关情况之后,杨阳博士迅速带领科研人员赶往瑞金进行实地勘察,调查其病害的根本原因,并出于文物保护和环保效益的考虑,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决定采用适合当地环境的微生物制作修复砂浆进行红井纪念碑的修复。
修复过程中,科研人员选取文物所在区域的土著混合微生物,通过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可矿化的微生物种群,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保藏,下一步,会根据应用需求,与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特性,确定基本培育配方,扩培微生物,得到菌液,而最后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修复步骤,需要科研人员将石材粉末、经过筛选的微生物和矿化反应底物混合,制成微生物修复砂浆,砂浆里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作用下会发生矿化反应,产生矿化结晶,能将石材粉末牢牢地黏结起来。和普通的修复材料相比,微生物修复砂浆具有更好的耐候性,修复后的文物也更美观,操作流程也更加简便,更加环保。
修复的过程中,团队逐步攻破各项难点。经过不懈努力,石材、技术、菌种三个修复石碑的重要条件均已具备。十月的瑞金,科研人员与二十余天的酷暑展开较量,最终,红井纪念碑修复如初,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见证了重庆大学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与历史的永恒价值。
来源:央视科教频道
编辑:景琛
责编:张婧
审核:赵深艳
推荐阅读
……
我们在重大毕业啦!1.6万名毕业生告别母校
超越 | 校长王树新在重庆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95岁的重庆大学,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