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公司遭遇寒冬:如何提高经济预测能力?

2017-12-11 东方经济观察

寒冬袭来,最近,我们眼看着热火朝天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辉煌不再,甚至一家家倒闭,不解地感叹:为什么时至今日,这个拥挤的领域堵着这么多资金和公司,难道他们不害怕出现今天的场面?还是从来没有想过失败问题,就只是用自己的事业做一场豪赌?

有个日本人认为,大到企业家小到个人,每个人几乎都需要看清未来的预测能力,他还将日本的一些经济现象用预测的方法总结了出来,其中不乏大企业的失败案例和教训。

这个人名叫中原圭介,是日本金融咨询公司经营和金融顾问,经济分析师。“综合科学研究机构”的特任研究员。他认为,企业家和个人投资不仅懂得经济和经营,还需要从历史、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域分析经济和消费的动向。他还说,不管是经营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这个预测力是一定要有的。

在书中,中原圭介揭示了日本大企业是怎样因为教条主义、迷信供求关系逐渐丧失经济预测力的,解释其背后的缘由,并结合案例,告诉大家一些提高预测力的简单方法。


电视生产:迷信供求关系的案例

2011年7月,在日本,模拟广播信号寿终正寝,全面进入地面数字广播时代,与此相呼应的是,电视也需要更新换代。为进一步覆盖普及,日本出台了电视更新的支持性政策,于2009年开始实行家电环保积分补贴制度,若购买与地面数字广播信号对应的电视,即可获得价值7000—36000日元的环保积分,积分可以用来购买指定的家电产品。

在这项政策的刺激下,直到2011年3月底补贴制度结束,人们争先恐后淘汰原来的模拟电视,更换新的超薄电视,给予了“地面数字特需”这个需求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日本的家电制造商预测与地面数字广播信号对应的超薄电视的更新换代将会成为一次巨大商机,纷纷投资购买大型生产设备。

作为液晶电视的龙头,夏普于2004年投资1500亿日元建成龟山第一工厂,又于2006年投资3500亿日元设立龟山第二工厂,开足马力大量生产液晶电视。更令人吃惊的是,2009年夏普豪掷4200亿日元打造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液晶电视工厂,并投入运行。松下电器为了在超薄电视的市场份额竞争中与夏普分庭抗礼,也积极地大兴土木,不断建设新工厂并开工生产。

通过分析夏普和松下的设备投资的进程,笔者发现,家电环保积分补贴制度与模拟广播信号的终止时间重合在2011年,那么超薄电视的需求高峰期应该是2010年,此后市场需求就会急剧下降,这难道不是很容易就能预见的吗?

电视属于耐用消费品,一旦购买,短时间内不会更换。因此,“地面数字特需”消失后,往日的繁华景象必然烟消云散,这是显而易见的。夏普和松下这样的大企业却没有看清这一事实。

最终,不仅大型工厂的开工率大幅下降,库存产品也积压如山,2011年以后,日本的家电制造行业在电视领域一蹶不振,无一幸免。


日企为何不吸取教训?

为什么许多企业无法认清经济大趋势呢?就日本企业的特点而言,主要是受以下3个问题的困扰。

1、行为经济学:从众心理

首先,大多数企业和普通民众都有希望自己的判断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一致的坏毛病。和大家观点一致,就会减少内心的不安。与此相反,若自己的见解、判断与大家不一致,就会产生精神负担,这也是人性的弱点。这种心理就是行为金融学中所说的“从众心理”。

不管是过去、现在、将来,在企业的经营、投资过程中,从众心理的阴霾都如影随形。选择相同的方向、相同的时机进行投资,就能给企业及其经营者带来安全感。这助长了“凑成一堆儿闯红灯”的坏毛病,往往带来经营上的惨败及意想不到的损失。

2、经营者短视

其次,经营者过度看重企业之间国际竞争的优先权,轻视甚至无视经济状况的理性分析,不顾市场走向,紧追对手步伐,力争超越,一门心思赢得眼前的竞争。不考虑市场的变化就制定经营战略、做出投资决定,当然容易走向失败。

许多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依然落后于欧美企业,在除东南亚以外的地区,日企被世界上的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究其原因,在日本相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在展开国际竞争之前就已经因竞争而损耗了大量精力,丧失了大好时机。那么一旦经济走向急剧变化,错失良机的日本企业很有可能比欧美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3、外部问题:缺乏问责机制

最后,若经济形势恶化导致业绩恶化,日美欧的企业经营者一般都不会被问责。据笔者所知,没有一个日本的大型企业的经营者因外部环境的恶化而被“炒鱿鱼”,这种情况在欧美也是相同的(但是在欧美,也存在经营者因业绩比其他公司差而被股东施压解雇的情况)。

特别是,日本人性格上存在严重问题,他们不喜欢认定经营失败的责任人并在组织内部进行批评,不愿意自己出面得罪人,都尽量采取稳妥的方式,不利于问题的及时纠正。

提高经济预测力的几个方法

在《经济预测力》这本书中,中原圭介也讲了一些提高预测力的方法,对于普通人或是企业家而言都是有用的。中原圭介认为经济分析的三大视角是:思考事物本质、借鉴历史教训、运用自然科学的思想。

如何运用这三大视角呢?首先要做到广泛涉猎,成为通才。这句话乍听似乎像是一句废话——但是无独有偶,畅销书《灰犀牛》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专门研究某一门经济理论却不全盘考虑整个社会的情况,很容易一叶障目。

1、思考事物本质:透过对哲学的学习,化繁为简,学会看透事物本质的学问。为了让大家用好这三大视角,他还列举了一个古典书目。(见图)


2、借鉴历史教训:比如,通货紧缩=不景气”之所以成为常识,是因为这是经济学权威之一的伯南克的理论,没有经过严谨的检验就为学界所认可了。伯南克仅凭美国的经济大恐慌时期的状况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除了该时期以外,他至少还需要论证其他各国的通货紧缩与不景气的相关性。伯南克的研究缺乏历史的视角,忽略了相关性的问题,从根本上存在缺陷,在理论上经不起推敲。

3、运用自然科学的思想:比如,从蝴蝶效应、地震的版块规律等能够推测出一些经济现象,因为他们之间有相似之处。

看完这些案例、教训和方法,我们明白,用经济学方法预测未来,是一种人人必须要有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未雨绸缪,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把握经营方向,严控风险,小心翼翼地运营好自己的公司,才是正道。



(本文内容改写自日本作者中原圭介的《经济预测力》,东方出版社出版。)


购买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