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公、公司吃…,懂这些新马特有华语的算你牛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和文化的国家,英文、中文、马来文、淡米尔文……。虽然英语是公认又最常用的工作语言,但某些场合,语言间的互通翻译等,非常重要。
比方说,在司法界,尤其法庭上,就少不了一个叫通译员的角色。有些干案嫌疑人或证人只会讲中文、或者方言等,就需要通译员将他们的陈述,尽可能准确地告诉法官,便于他们在完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只是看似简单的通译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就有一名通译员,将证人所说的做“大伯公”工作的意思,翻译成在大伯公庙(注:本地常见的一类寺庙)工作。
我到底是谁?
事实上呢,“大伯公”是本地的一种俗称,专指“不在任何地方/公司工作,只是放个名字。”,当然他平时是安全的,只是一旦公司的工人出事,就得承担责任。
这借代当真很形象呐,以往听人解释“大伯公”,说是指像木头人一样为人死板,原来也仅是一种意思而已,“大伯公”的含义,实在太丰富了!
这就是新加坡式华语的魅力了,因为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广东)、马来人的混居及通婚等,使得新加坡的华语,真的如一名网友所归纳的那样,成了福建话、广东话、马来话和英文的综合升级版。
像本地人经常说的“公司吃”,一些人提出歧义,说应该是“公私吃”。其实哪种写法并不重要,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华语,而是从福建话演变过来的。当然无论怎样,它的意思是确定的,并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那样----公司请大家吃----而是“买一盘食物,大家一起吃”的意思。
不就是共享食物嘛,“公司吃”说得不少人都晕了
这华语,真的很善变呢!就像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陈志锐副教授所说的那样----语言,如水一样,可在不同情况下,体现不同形式,既多变又有约定俗称的特点。
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语境里,居然意思就悄然变幻了,这就更要求我们活学活用了。哪里学?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揣摩之外,很多时候也有讲座,专门教你呢,比方说前段时间由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办的“趣味新加坡华语用词”座谈会,就是个学习的好场合。
光看一小段现场视频,就知道学习气氛有多热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146uebs9&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讲座主持人和与会分享者,都是本地华文华语的重要推手~~
讲座主持人陈志锐副教授
资深文化人杨君伟坦言,之前担任义安理工学院讲师时,曾是“语言警察”,后在各行浸濡,成为跨界媒体人后,体会到本土华语的生命力及其所反映的本土文化多元性,自然而然就放松了自己设下的语言条例。
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联合早报》副刊高级执行级记者林方伟,在《早报现在》开设《新词达人》专栏(每星期三出版)已经有10年了,不时分享流行文化和网络用词。像我之前一直不太明白“狗带”是啥意思,他说一句英文“go die”就全明白啦!
新传媒933电台的华语主持人林佩芬,娓娓道来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使用本土华语的经历,能看出身材娇小的她已是娃儿他妈了吗?
精彩讲座吸引在场数百名听众,凝神听得津津有味。
投入
专注
开心
印刷精美的宣传资料,吸引听众仔细阅读
讲座结束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总裁朱添寿,为参与讲座的主持人和嘉宾,赠送《新加坡华人通史》
觉得错过这次讲座很可惜?没关系,新加坡的华语到底有多复杂,看这两个相关阅读就能大概明白了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