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你和搬砖还有啥区别?
点击上方“CSDN”,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CSDN 编者按】一直以来,程序员总自嘲「搬砖」,时间久了已经成了习惯,言语聊天间都会说一句「搬砖去了」。不过,今天,CSDN 博客专家任玉刚给我发来了自己新撰的文章 —— 「论程序员成长的正确姿势」,将编程与搬砖类比,聊到了一个略显刺激却相对客观的事实 —— 重复简单的工作,干了一年又一年,都叫搬砖,并且,即使在同一搬砖起跑线上,不同的努力会造成几年后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在编程方面,要往上做到资深工程师、专家、CTO 等岗位,“其实大部分人还真是在搬砖”。
以下为全文:
何为成长?成长是指自我提升,一方面是本身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你的认可度。最终,程序员的职位和薪水都能在成长中得以体现。
很多人对成长有误解,在他们眼中,随着工作年限的提高,成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两个程序员同时工作 3 年,难道他们两个的成长就完全一样吗?其实是不一样的。很多岗位在招聘的时候都要求 3 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个 3 年工作经验是指持续成长的三年,而不是指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三年。下面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家一定能理解。
这里拿盖大楼举例,比如某大公司发布了如下一个招聘需求,招聘资深建筑工程师,提供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要求如下:
5 年房屋建设工作经验;
对房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深刻了解;
熟悉各种类型的砖头、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方式;
要求持有国家二级以上建造师证书;
吃苦耐劳优先。
看到这个 JD 后,只要是有 5 年经验的建造师都跃跃欲试,都觉得自己可以。
其实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呢?这家大公司想盖一栋 50 层的高端商业写字楼,需要招一个资深工程师来完成整个高楼的地基、框架和外形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容灾和抗震等级。
而来应聘的一大部分建筑工程师,他们虽然工作了 5 年,可是他们平时都在做什么呢?大概是这样的:
搬砖、和水泥、砌墙等;
建过的房子不超过 6 层;
从来没有考虑过地基的搭建、框架和外形的设计,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只要按照已有的方案来干就行。
就这样工作了 5 年,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搬砖、和水泥、砌墙)驾轻就熟,觉得建房子不就这么简单嘛,觉得自己已经精通了建房子。
但事实上,他们真的能够胜任 50 层高楼的建筑工作吗?很显然,不能!
什么样的人能够胜任这类工作呢?他们也工作了 5 年,他们平时所做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年:搬砖、和水泥、砌墙等,参与建造一些 6 层小楼;
第二年:搬砖、和水泥、砌墙等,同时研究各种砖头、水泥、钢筋等原材料的特性,知道不同原材料的适用场景,可以独立建造 6 层小楼了;
第三年:跑到另一个建筑队,建造 10-20 层的普通住宅,开始跟着工头一起参与地基、框架和外形的设计,业余时间阅读一些建筑书籍,了解一些国内外知名建筑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并时常在建筑论坛发表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第四年:开始独立负责 10-20 层普通住宅的建造了,在业余时间开始研究 30-40 层商业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考虑设计理念、建筑容灾等问题,一心想自己设计一栋更高的大楼;
第五年:一个合适的契机,加入这家大公司,主导 50 层高端商业写字楼的设计和建造。
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搬 5 年砖也还只是一个搬砖的,无论如何也设计不了摩天大楼。
对于程序员来说,待在同一个岗位重复着搬砖的工作,是无法有很大成长的,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才是正确的成长姿势。
作者简介:任玉刚,滴滴出行专家工程师,《Android 开发艺术探索》作者,CSDN 移动开发博客专家,曾当选 CSDN 2014、2015年度十大博客之星。热爱技术,热爱开源,凡事喜欢刨根问底,长期活跃在 CSDN 和 GitHub。目前就职于滴滴出行 App 架构组,从事热修复和插件化相关的开发工作。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