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邮硕士、前百度工程师:能进大厂,就不用读研究生了!

岳京杭 CSDN 2018-10-27

作者|岳京杭

责编|胡巍巍

一位经常留言的读者提问:

有没空写下BAT公司的升职加薪经历。类似靠谱领导选择,KPI考核,以及内部专业,方便大家职场借鉴。

写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三星电子北京通信研究院。11年8月份,也就是研二暑假开始在这里实习,12年3月底硕士毕业,正式入职,月薪9980元。

公司制度,工作日8小之外、周末工作都算加班,加班费为基本工资1.5倍,这在北京的IT、互联网行业极不常见。

刚去实习的时候,听老员工讲,08年奥运会前后,加班很多,通常一个月下来,加班费比工资还高,到手两三万稀松平常。而当时奥林匹克公园(鸟巢)附近的新房,不过8000块一平米(目前8万左右)。

后来公司对运行成本进行控制,一个月加班上限时间为36小时。HR和候选人谈薪资的时候,也会提到加满班工资可以达到基本月薪1.3倍。只要申请,领导都会批准。

所以很多缺钱的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北漂,他们的工作都会饱和到需要加满带薪班才能完成,毕竟北京当时的房价,最近四年时间至少涨了4倍。

我正式入职的时候,满打满算加够班,一个月税前差不多13000元,税后10000左右。而我父亲在老家辛辛苦苦一年累成狗,挣到20000块都算烧了高香。苦读20年,终于可以赚钱了,刚毕业的穷学生,太多太多需要用钱的地方,看在钱的份上,怎么也应该把这份工作做好。

不管领导安排什么工作,我都欣然接受。有任务需要周末加班,领导问了一圈,老员工这事那事不空,我可以。有任务需要出差三周,老员工有家有室,各种牵绊犹犹豫豫,我都一口答应。

那个时候真是喜欢出差啊。差补80块一天,航班出行、打车报销、中档酒店,加上笔者彻彻底底一穷屌丝,上班之前几乎没有出去旅游过。所以某种程度上,而我而言,出差就是一个出去见世面的好机会。

在第一家公司,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住中档酒店,第一次去深圳、广州、香港、杭州、南京、上海……第一次在外地牵头和其他公司同行,合力完成一个任务,整个12年、13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外面出差。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年,14年4月某天,和一位比我资深的同事公出,到移动研究院跟一个项目,回来的路上,同事手机收到了公司HR群发的晋升邮件,他说我晋升了。

每个运营良好的大公司,内部必定都有一套成熟的职级体系。小公司可以扁平化,大公司这么玩就乱套了。薪资和话语权跟职级高度挂钩。

在三星电子,开发工程师是E(engineer)系列,行政、财务大类是S(staff)系列,硕士应届生入职的时候是E3,平均2.5年升E4,E4平均4年升E5,E5升E6理论上最快也要4年,绝大部分人止步于E5。

我们90多人的大部门,也就一两个E6,E6后面是「首席」,实习的时候以为「首席」工程师,是我们这个1000多人研究院技术系列的最高级别,相当于其他公司的CTO。后来发现,「首席」不止一个,而且还有更高级别「首席Ⅱ」……

回到公司,认真查看邮件,整个公司一大批人晋升,我们12人的小组,有一位E4晋升E5,有位校友W跟我同一年毕业,同时入职,我晋升了,他没有。

公司每年年底考评,同一级别的人放在一起考核,条条框框,各个维度,分自评和上司考评。

自评大家都往好里评,所以最终的决定权在上司考评,按比例分ABCDE5等。到次年3月份一年一度的晋升窗口期,HR根据一套规则决定谁晋升。

晋升与否,关键在于年底考评,考评的关键,在于上司,他觉得你行你就行。因为平时的工作内容,基本上大家都能胜任,打个比方,大家的能力值在7-9分之间,做好这份工作只需要6分能力。我能晋升,跟愿意加班出差,领导用我办事顺手,有极大关系。

晋升窗口之后是调薪,13年没有晋升,涨薪5%,14年晋升一级涨薪30%。14年年初开始,公司手机在国内市场销量下滑,年中组织结构调整,W有了新的上司C,都是校友,W跟C交心,两个选择。

1.卖力干活、加班不是问题,前提是给足考评,下一窗口必须晋升;

2.无欲无求,按部就班,准备找下家。

C默许W,W接下来一年确实卖力,并在下一个窗口期成功晋升,后面当了小组长,直到17年跳槽离开。

大公司,效益好的时候,跟底层员工没多大关系,效益下滑则有可能丢掉饭碗。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开始了裁员。合同到期不续签,公司赔偿N+2个月薪资,N是在这里的工作年限。

陆陆续续走了一批老同事。同时,公司开始控制运营成本,加班申请不那么好批了,薪资收入一下少了一大块。

于我自己而言,上班两年,通过跟产业链上下游厂家同行的接触和思考,对行业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4G也改变了不了通信行业的下行趋势。于是下定决心离开,计划进入机会更多的互联网行业,并为此做准备。15年3月,合同到期,我离开工作了三年的公司,离开的时候,算上加班费,月薪不到1.7万。



离职后才开始面试,各种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中间一度压力很大,3个月后去了猎豹移动,做猎豹浏览器上的新闻推荐,月薪2.4万,平均16薪。

在猎豹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期,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互联网用户和产品是怎样一个演变流程,数据如何驱动运营,如何影响决策……最终决定产品走向。

具体业务之外,公司福利,加班到晚上10点后打车报销,用「易到用车」或者「嘀嘀打车」公司企业账户,省去了自己报销的麻烦,非常人性,所以通常大部分住得远的码农都是10点多下班。

在猎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5年年底的公司年会,公司包下了「歌诗达」游轮,载着“全球”各地2000多号员工,浩浩汤汤,从天津港出发,途径釜山、福冈,然后返航,前后七天,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出国经历。

在猎豹普通员工没有职级。不到一年,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成绩,组织结构调整,我们团队被解散,原来老板带了几个人去外地一家小公司,其他人被划到另一个原来处于竞争关系的老板下面,我也不例外,逐渐边缘化,于是开始看外面的机会。



16年6月份,通过一位百度凤巢的网友,推荐到百度一个新成立的部门,这个部门负责手机百度信息流推荐,项目刚刚启动。

今日头条已经证明了信息流的高效变现能力,其快速增长势头已经威胁到百度的广告营收。所以公司层面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厂长李彦宏亲自过问。

百度的技术职级是T系列,应届生入职是T3,据我观察到的小样本,50%左右的校招新人4年可以升到T6。15年从三星出来,也拿到百度的offer,定级T5,因为不看好当时offer部门的业务,最终没去。

所以这次,预期的级别是T6,T6以下级别,通过两轮技术面,外加经理和HR面试,可以直接发offer。T6及以上级别,多一轮技术委员会定级面试。

实际上我在技术委员会定级面试之前,又做了一轮技术电话面试,面试官是上海百度的高T。然后才是技术委员会定级面试,这次面试,安排在中午,有3位T7及以上的高T,两位HR。

毕竟我从通信行业转到互联网,做信息流推荐不到一年,在科班出身的算法高T面前,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面试表现非常不好。

最终,HR告知定级T5。当时也犹豫要不要接这个offer。

  1. 接,定级偏低,无论是今后在百度内部发展,还是以后从百度跳槽出去,定级都会受影响;

  2. 不接,岗位方向,百度平台,项目潜力都非常不错,况且当时也没有更好的Offer。

最后一轮沟通HR告知,百度一年有两次晋升窗口,只要表现好,最快半年就可以晋升,薪资给到T5级别的最高段,还配了一些股票,最终接受了这个offer。

我进去之前,团队构成如下:

  • 1个经理m1a;

  • 1个技术leader T7,硕士毕业09年进百度;

  • 一个T6,硕士毕业后在其他公司工作4年后,进入百度,又工作了5年。他是我后来的mentor,人非常好,后来我在杭州买房的时候还找他借了10万;

  • 3个T5,都是13年校招进入百度,两硕士,一本科;

  • 2个T3,1个是刚进来的校招硕士,1个是校招进入百度工作快一年了本科。

我加入的团队,在接到信息流业务之前,他们做的一个团购类的项目失败了,闲了一个多季度,后来团队一分为二,原来的技术leader T8带了几个T7,T6去了无人车事业部。剩下的也许是没有更好的出路选择留下来,然后接到了信息流项目的部分业务。

进去后,我们团队跟几个平行协作的团队经过几次业务调整,分工进一步明确和聚焦。我跟T6 mentor做一个小方向。

李彦宏于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立百度,以搜索引擎立足,这是一个以技术见长的领域,加之李程序员出身,整个公司工程师气氛浓厚,在业务涉足的诸多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不同事业部,不同项目,各种资源,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在内部共享。除了做好份内业务,下班时间和周末,都在学习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和项目。

曾经跟T7技术leader闲聊,他说这是他在百度这么多年遇到最靠谱的项目,可遇不可求,他几乎是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工位,通常在晚上10点,11点以后下班。老大都这么卖力,整个团队都是如此,团队招新人都会明确告知这里的加班情况。

转眼到了9月份的晋升窗口期,整个信息流项目的实际效果远超预期,毕竟,从0分做到60分,70分总是相对容易。符合条件的都晋升了。

  1. 技术leader T7升了T8;

  2. 其中一个T5升了T6;

  3. 本科生T3升了T4

因为项目进展很快,公司又从战略上重视信息流业务,所以给了团队充足的招聘名额,包括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

  1. 7月份,入职2个应届硕士研究生T3;

  2. 8月份,其他团队转岗过来2个T6;

  3. 9月份,社招入职2个T5;

  4. 年底前,又入职了4个硕士实习生。

大概16年10月份,了解到公司的晋升细节,T5到T6,必须在T5岗位呆满一年才有资格提名晋升,我6月份入职,下一个晋升周期17年3月份,还不到一年,最快要17年9月份才有资格,也就是我要硕士毕业5.5年的时候才有资格晋升到T6,而组内有两个T6是硕士校招进来3年就升到T6,9月份刚晋升T6的女生就是13年校招进来的。

所以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我已经落后太多,加上那个时候北京房价涨的厉害,杭州房价也疯起来了,在百度继续打怪升级爬职场对我而言,已然没有太多意义,我必须赶紧到杭州去。

图源自网络,和内容无关

表现在工作上,对晋升无欲无求,只做分内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百度的资源,对自己技术栈全面、系统查漏补缺,为下一次跳槽铺路。然后开始看有意识地看杭州这边的机会,在17年5月份,离开北京来了杭州,在新公司,薪资满意,职级也追上了同时毕业的同事。



在百度观察到一个现象:

  1. 校招进来的应届生本科生,两年升到T5,非常普遍,当然本科生能进来本身难度极高;

  2. 社招进来工作4到6年的硕士研究生,没有互联网大厂经历,通常定级到T5,很难到T6,很难很难。

这也是我经常说的,搞互联网,大部分岗位,本科能进大厂,就不用读研究生,意义不大,在公司学东西更有针对性,早点进来升级打怪比什么都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产之路」,「中产之路」以技术人的角度,探讨行业动态,职场见闻,转行路径,工资外收入,中产中年等实际话题。

作者岳京杭,湖南人、北邮硕士。曾北漂8年,后跑路杭州,通信从业多年、后转行互联网,先后经历三星电子、百度等公司,目前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开发工作。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CSDN观点。



征稿啦

CSDN 公众号秉持着「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理念,不仅以「极客头条」、「畅言」栏目在第一时间以技术人的独特视角描述技术人关心的行业焦点事件,更有「技术头条」专栏,深度解读行业内的热门技术与场景应用,让所有的开发者紧跟技术潮流,保持警醒的技术嗅觉,对行业趋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如果你有优质的文章,或是行业热点事件、技术趋势的真知灼见,或是深度的应用实践、场景方案等的新见解,欢迎联系 CSDN 投稿,联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邮箱(guorui@csdn.net)。


————— 推荐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